道德真经疏义

[唐] 赵志坚 著

道者章第二十五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

奥,深室也。道之深妙,如奥室之内,不可测量也。人从道生,人自不知,道在人中,人又不知者,良为人愚,道奥不识不重,唯当上智淑人,方能宝爱。下三句二。

不善人所不宝。

不善人谓下士也。行有邪恶,故名不善。心无明慧,所以不宝。

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

小人之求利也,甘词美说,佞媚前人,如市肆交易,苟求贱得。君子之争名也,尊高己行,意在加于人,上情图我,胜务取人先。此并不善之人,非有道者。下七句三。

人之不善,奚弃之有。

上来不善之人,非乐然也。情昏未悟,宁应则弃,方便设教,渐有庶几。

故立天子,置三公。

三公:师、傅、保也。既云不弃,须有教方,故立天子、三公。行权制伏,悬厚赏以进善,设严刑以止恶,此天子之不弃也。

虽以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

此道则万物之奥,善人所宝者。拱璧如两手合拱,驷马谓一乘之马。天子、三公之所乘。居则拱璧盈目,行则驷马先驱,诚为富贵之极,终不如无为坐忘,进修妙道。何则,璧马荣华,未免忧患,坐忘进道,上获神真。以此校量,不如远矣。此劝天子、三公,进修上道,前化不善令舍恶,今化王公令舍善。下四句四。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此明修道得益,不曰求言,不须劳身苦心,日日远索,然后称得。直以无为坐忘,道自来止,故云得也。西升经云:人能空虚无为,非欲于道,道自归之。罪是往时恶报,今因坐忘,罪自销灭。不曰求明,得之甚易,以免明销罪不难,有此神妙,故为上古皇王贤明出处共所尊贵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