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推荐换一换

您是否要寻找以下学者:

王之望天津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发表文章:32被引次数:59研究领域:文艺学

找到115条相关结果

"津味":地域文学新家族

新时期天津文学的一个重要收获是"津味"写作."津味"的酿造,首推冯骥才.他在80年代中期发表了"津味"醇厚的和,并产生较大反响.后来,他又写出长篇小说,.冯骥才之外,倾...
王之望  -  《天津社会科学》  -  被引量:  32  -  2001年
收藏引用批量引用 免费下载  文献获取

[图书]  文学风格论

王之望 著.文学风格论[M]. 四川文艺出版社, 1986王之望. 文学风格论[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5.王之望.文学风格论.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
王之望  -  四川文艺出版社  -  被引量:  20  -  1986年

"八字诀":开启阴阳美学迷宫的钥匙

如果说曾国藩提出的"古文四象"说属于风格审美分类的范畴,那么,他提出的"八字诀"则是对风格美之本质特征的概括."八字诀"中的"雄,直,怪,丽",是阳刚之美的特质:"茹,远...
王之望  -  《江淮论坛》  -  被引量:  7  -  2004年
收藏引用批量引用 免费下载  文献获取

姚鼐的风格论

姚鼐,字姬传,是继方苞,刘大櫆之后,"桐城派"古文运动鼎足而三的另一位大师.《清史稿·文苑传》称,鼐"所为文高简深古","辞近于方,理深于刘".这个评价大抵是公允的.姚...
王之望  -  《江淮论坛》  -  被引量:  4  -  1982年

论风格的构成

马克思曾指出:"具体之所以具体,因为它是许多规定的综合,因而是多样性的统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103页)世间一切具体事物都是由极其复杂的若干不同层次,不...
王之望  -  《天津社会科学》  -  被引量:  3  -  1984年

论“古文四象”说

桐城派姚鼐对中国古典文艺理论和美学的一大贡献,是精辟而系统地提出了阳刚阴柔的理论。姚鼐的刚柔论,详见于《海愚诗钞序》和《复鲁挈非书》,后者谈得尤其精彩、集...
王之望  -  《江淮论坛》  -  被引量:  3  -  2000年

《宋史·王之望传》刊误一则

王之望,字瞻叔,襄阳谷城人.《宋史》卷三七二《王之望传》未记载王之望生年,仅记:"(乾道)六年冬,(王之望)卒."(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33册,页11539)
刘云军  -  被引量:  5  -  2009年

珍贵的史料,博恰的赏评——查为仁的《莲坡诗话》评析

《莲坡诗话》为天津诗人查为仁撰,收入丁福保辑《清诗话》,内容甚为丰富,述人品诗,清词丽句,言简意赅,博雅允恰,实乃清《诗话》之翘楚.它以随笔体形式,记述了天津诗...
王之望  -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3  -  2008年

《宋史·王之望传》刊误一则

《宋史》(中华书局点校本)卷372《王之望传》:"汤思退力主息兵,奏除之望吏部侍郎、通问使。寻议先遣小使觇敌,召之望还。之望首以守备不足恃为告,上亟罢都督府,以之...
刘云军  -  《中国典籍与文化》  -  被引量:  3  -  2008年

1 2 3 4 5 6 7 8

关于我们

百度学术集成海量学术资源,融合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大数据分析等技术,为科研工作者提供全面快捷的学术服务。在这里我们保持学习的态度,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百度云百度翻译

联系我们

合作与服务

期刊合作 图书馆合作 下载产品手册

©2024 Baidu 百度学术声明 使用百度前必读

辅助模式

0

引用

文献可以批量引用啦~
欢迎点我试用!

添加订阅

抱歉,没有找到与 应用数学 相关的学术期刊

抱歉,未搜索到任何学者,请尝试其他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