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乐府杂录 · 还京乐

明皇自西蜀返 (案:此四字 御览 、 乐府诗集 并作“自蜀反正” )乐人张野狐所制 (案:此条旧题“雨霖铃” 误 今据 御览 、 乐府诗集 改正 )...

更多: 国图▪文津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国图 知网万方 万方数据

82、 乐府杂录 · 文叙子

长庆中 俗讲僧文叙善吟经 其声宛畅 感动里人 乐工黄米饭状其念四声“观世音菩萨” 乃撰此曲 ...

更多: 京东 国图▪文津 孔夫子旧书网 上海图书馆 万方数据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知网万方 籍合网

83、 乐府杂录 · 望江南

始自朱崖李太尉镇淛西日 (案:旧脱“西”字 依 御览 、 乐府诗集 八十二补 )为亡妓谢秋娘所撰 本名“谢秋娘” 后改此名 (案: 御览 作“后进入教坊 遂改名” )亦曰“梦江南” ...

更多: 万方数据 上海图书馆 国图▪文津 孔夫子旧书网 国图

84、 乐府杂录 · 新倾杯乐

(案: 通典 一百四十六:“贞观末 有裴裨奴作 倾杯乐 ” 明皇杂录 :“玄宗时 马舞曲名 倾杯乐 故此宣宗所制别名 新倾杯乐 也 ”旧脱“新”字 依 御览 补 ) 宣宗喜吹芦管 (案: 御览 “喜”作“善” )自制此曲 内有数拍不均 上初捻管 (案:旧脱“内有……”七字 依 御览 补 )令俳儿辛骨...

更多: 知网万方 籍合网 上海图书馆 万方数据 孔夫子旧书网 国图

85、 乐府杂录 · 道调子

懿皇(案: 御览 作“懿皇后” 下“上”字亦作“懿皇后” )命乐工敬约(案:“约” 旧讹“纳” 依 御览 、 近事会元 引改 )吹觱篥 初弄道调 上谓“是曲误拍之” 敬纳乃随拍撰成曲子 ...

更多: 京东 国图 孔夫子旧书网 万方数据 籍合网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86、 乐府杂录 · 别乐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

舜时调八音 用金、石、丝、竹、匏、土、革、木 计用八百般乐器 至周时 改用宫、商、角、徵、羽 用制五音 减乐器至五百般 至唐朝 又减乐器至三百般 太宗朝 三百般乐器内挑丝、竹为胡部 用宫、商、角、羽 并分平、上、去、入四声 其徵音有其声 无其调 ...

更多: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国图▪文津 京东 万方数据 孔夫子旧书网 上海图书馆 国图 知网万方

87、 乐府杂录 · 去声宫七调

第一运正宫调 第二运高宫调 第三运中吕宫 第四运道调宫 第五运南吕宫 第六运仙吕宫 第七运黄钟宫 ...

更多: 国图▪文津 孔夫子旧书网 国图 上海图书馆 知网万方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籍合网

88、 琴谱序 · 琴谱序

(清)贵筑王锦季湘 撰 〖贵筑王季湘女史锦 为薛照南刺史德配 淹雅多才 尤精音律 性癖琴 重订 春草堂 琴谱 审音定徽 多所正误 余尤爱其自序骈体文一篇 微引精详 词格华妙 其词云:〗 粤自湘妃写怨 苍梧留帝子之音;蔡氏知音 渌水尽中郎之妙 考新声于北魏 艳说虞妃;纪韵事于西京 争夸赵后 邮亭女子 识楚国之明光;上景仙姝 倡汉宫之绝调 拍成雅操 癖有落霞;谱人乐章 歌新子夜 故弦调九弄 香闺大有传人;亦琴鼓三终 正坐犹严女训 然而文君心荡 绮靡相沿;于嫂音微 筝琶莫辨 鸣鸾...

更多: 国图 国图▪文津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上海图书馆 孔夫子旧书网 知网万方

89、 琵琶录 · 琵琶录

(唐)段安节 撰 琵琶法三才 象四时 风俗通 云:“琵琶 近代乐家作 不知所起 长三尺五寸 法天地人五行 四弦象四时 ” 释名 :“琵琶 本胡中马上所鼓 吹手前曰‘琵’ 引手却曰‘琶’ 因以为名 汉遗乌孙公主入蕃 念其行速 思慕本朝 使知名者马上奏琵琶以■悦之 琵琶有直项曲项者 盖便於关轴也 ” 乐录 云:“琵琶本出於弦鼗 而杜挚以为秦之末世 苦於长城之役 百姓弦鼗而鼓之 古曲陌上桑间 范晔、石苞、谢变、孙放、孔伟、阮咸 皆善此乐 东晋谢镇西在大市楼上弹琵琶 作大道之曲 ”...

更多: 国图 孔夫子旧书网 京东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知网万方 上海图书馆

90、 琵琶录 · 琵琶录

(唐)段安节 琵琶法三才 象四时 风俗通 云:琵琶近代乐家作 不知所起 长三尺五寸 法天地人五行 四弦象四时 释名琵琶 本胡中马上所鼓 吹手前曰琵 引手却曰琶 因以为名 汉遗乌孙公主入蕃 念其行速思慕本朝 使知名者马上奏琵琶以慰悦之 琵琶有直项曲项者 盖便于关轴也 乐录 云:琵琶本出于弦鼗 而杜挚以为秦之末世 苦于长城之役 百姓弦鼗而鼓之 古曲陌上桑间范晔石苞谢变孙放孔伟阮咸 皆善此乐 东晋谢镇西在大市楼上弹琵琶 作大道之曲 世说云:谢仁祖在北牖下弹琵琶 有天际之意 又朱生...

更多: 孔夫子旧书网 京东 国图▪文津 籍合网 国图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91、 钝吟杂录 · 钝吟杂录

乐府乐府至有明而业杂 出奴入主 三百年来 迄无定论 钝吟杂录 中乐府诸论 折衷群言 归于一是 果有别裁伪体者 将不河汉斯言也 录其醇无疵者六则 与钱木庵 唐音审体 互参 时俗谬误 其知所返乎 雪樵识 古今乐府论 古诗皆乐也 文士为之辞曰诗 乐工协之于钟吕为乐 自后世文士或不闲乐律 言志之文 乃有不可施于乐者 故诗于乐画境 文士所造乐府 如陈思王、陆士衡 于时谓之“乖调” 刘彦和以为“无诏伶人 故事谢丝管” 则是文人乐府 亦有不谐钟吕 直自为诗者矣 乐府题目 有可以赋咏者 文...

更多: 籍合网 国图▪文津 知网万方 万方数据 孔夫子旧书网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国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