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 袁氏世范 · 世范卷中 处己·富贵自有定数

「原文」富贵自有定分 造物者既设为一定之分 又设为不测之机 役使天下之人 朝夕奔趋 老死而不觉 不如是 则人生天地间全然无事 而造化之术穷矣 然奔趋而得者 不过一二;奔趋而不得者 盖千万人 世人终以一二者之故 至于劳心费力 老死无成者多矣 不知他人奔趋而得 亦其定分中所有者 若定分中所有 虽不奔趋 迟以岁月 亦终必得 故世有高见远识超出造化机关之外 任其自去自来者 其胸中平夷 无忧喜 无怨尤 所谓奔趋及相倾之事未尝萌于意见 则亦何争之有 前辈谓死生贫富生来注定 君子赢得为君...

更多: 孔夫子旧书网 万方数据 上海图书馆 知网万方 籍合网 京东

142、 袁氏世范 · 世范卷中 处己·待人不可轻慢嫉妒

「原文」处己接物 而常怀慢心、伪心、妒心、疑心者 皆自取轻辱于人 盛德君子所不为也 慢心之人自不如人 而好轻薄人 见敌己以下之人 及有求于我者 面前既不加礼 背后又窃讥笑 若能回省其身 则愧汗浃背矣 伪心之人言语委曲 若甚相厚 而中心乃大不然 一时之间人所信慕 用之再三则踪迹露见 为人所唾去矣 妒心之人常欲我之高出于人 故闻有称道人之美者 则忿然不平 以为不然;闻人有不如人者 则欣然笑快 此何加损于人 只厚怨耳 疑心之人 人之出言 未尝有心 而反复思绎曰:“此讥我何事 此笑...

更多: 国图 知网万方 国图▪文津 孔夫子旧书网 籍合网 上海图书馆 京东 万方数据

143、 袁氏世范 · 世范卷中 处己·神灵不佑为恶者

「原文」人为善事而无遂 祷之于神 求其阴助 虽未见效 言之亦无愧 至于为恶而未遂 亦祷之于神 求其阴助 岂非欺罔 如谋为盗贼而祷之于神 争讼无理而祷之于神 使神果从其言而幸中 此乃贻怒于神 开其祸端耳 「译述」人做好事时不能成功 向神祷告 请求神暗中帮助 即使没有收到成效 说起来也没有什么可羞愧的 至于干坏事不能成功 也向神祷告 请求神暗中帮助 这不是荒诞至极 如果想去偷盗而祈求神的保佑 打些无理官司而祈求神的保佑 假使神果真听从你的请求而帮你成功了 这便是惹怒神明 自求麻...

更多: 上海图书馆 孔夫子旧书网 万方数据 国图▪文津 京东

144、 袁氏世范 · 世范卷中 处己·公平正直不可恃

「原文」凡人行己公平正直者 可用此以事神 而不可恃此以慢神;可用此以事人 而不可恃此以傲人 虽孔子亦以敬鬼神、事大夫、畏大人为言 况下此者哉 彼有行己不当理者 中有所慊 动辄知畏 犹能避远灾祸 以保其身 至于君子而偶罹于灾祸者 多由自负以召致之耳 「译述」人自己行为公平正直的 可以以此来事奉神 而不能依仗此来怠慢神 可以用此来对待人 而不能依仗此来轻慢人 即使孔子也敬畏鬼神 事奉大夫 顺从圣人 何况庶民百姓呢 自己行事没有道理时 心中应有所畏惧 这样才能躲避过灾祸 保全自身...

更多: 京东 国图 万方数据 孔夫子旧书网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知网万方 国图▪文津

145、 袁氏世范 · 世范卷中 处己·知耻近乎勇

「原文」人之处事 能常悔往事之非 常悔前言之失 常悔往年之未有知识 其贤德之进 所谓长日加益 而人不自知也 古人谓行年六十 而知五十九之非者 可不勉哉 「译述」生存于世间的人 能常常对自己做错的往事悔恨不已 对过去说错的话后悔不已 对过去的无知感到羞愧不已 那么他在品德方面就有了日益的长进 对这种日渐的进步 人们往往自己认识不到 古人称年纪到了六十岁 就应该知道五十九的过错 难道我们不能以此自勉吗 「评析」每个人都会犯错误 即便是圣人也同样不可避免 古人云:“千里马也有失蹄...

更多: 知网万方 孔夫子旧书网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国图▪文津 国图 籍合网 万方数据

146、 袁氏世范 · 世范卷中 处己·君子有过必改

「原文」圣贤犹不能无过 况人非圣贤 安得每事尽善 人有过失 非其父兄 孰肯诲责;非其契爱 孰肯谏谕 泛然相识 不过背后窃讥之耳 君子惟恐有过 密访人之有言 求谢而思改 小人闻人之有言 则好为强辩 至绝往来 或起争讼者有矣 「译述」圣贤尚且不能没有过错 何况一般人不是圣贤 怎么能够每件事都做得尽善尽美呢 一个人犯了过错 不是他的父母兄长 谁肯教诲责备他呢 不是他情意相投的朋友 谁肯规谏劝告他呢 关系一般的人 不过是背地里议论议论他罢了 品德高尚的君子惟恐自己犯有过错 暗暗察访...

更多: 孔夫子旧书网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万方数据 上海图书馆 京东 籍合网 国图▪文津 知网万方 国图

147、 袁氏世范 · 世范卷中 处己·少说为佳

「原文」言语简寡 在我 可以少悔;在人 可以少怨 「译述」说话简短并且少言寡语 这样 对于我来说 可以减少因为言语不周而造成的懊悔;对于别人来说 可以减少对我的怨恨 「评析」俗语说:“病从口入 祸从口出” 在日常生活中 因为说话不当产生矛盾的事 可能我们每个人都亲自经历过 古往今来 许多人都把寡言少语作为自己立身行事的一条原则 唐朝诗人刘禹锡的 口兵诫 说:“我诫于口 惟心之门 毋为我兵 当为我藩 以慎为键 以忍为阍 可以多食 毋以多言 ”可见人们对言多必失是何等的慎诫 汉...

更多: 知网万方 国图 上海图书馆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万方数据 孔夫子旧书网 籍合网 京东

148、 袁氏世范 · 世范卷中 处己·小人作恶不必谏

「原文」人之出言举事 能思虑循省 而不幸有失 则在可谏可议之域 至于恣其性情 而妄言妄行 或明知其非而故为之者 是人必挟其凶暴强悍以排人之异己 善处乡曲者 如见似此之人 非惟不敢谏诲 亦不敢置于言议之间 所以远侮辱也 尝见人不忍平昔所厚之人有失 而私纳忠言 反为人所怒 曰:“我与汝至相厚 汝亦谤我耶 ”孟子曰:“不仁者 可与言哉 ” 「译述」一个人说话办事 能够深思熟虑 并且不断反省自己 这样的人不幸犯了过错 可以对他进行规谏劝告 帮助他改正错误 至于那种随心所欲、无所顾忌...

更多: 国图▪文津 万方数据 国图 知网万方 孔夫子旧书网 上海图书馆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149、 袁氏世范 · 世范卷中 处己·正人先正己

「原文」勉人为善 谏人为恶 固是美事 先须自省 若我之平昔自不能为 岂惟人不见听 亦反为人所薄 且如己之立朝可称 乃可诲人以立朝之方:己之临政有效 乃可诲人以临政之术;己之才学为人所尊 乃可诲人以进修之要;己之性行为人所重 乃可诲人以操履之详;己能身致富厚 乃可诲人以治家之法;己能处父母之侧而谐和无间 乃可诲人以至孝之行 苟为不然 岂不反为所笑 「译述」别人做了好事 对他进行勉励赞扬 别人做了坏事 对他进行规谏劝告 这当然是好事 但是必须事先自己反省自己 如果是自己平时也做...

更多: 籍合网 国图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万方数据 京东

150、 袁氏世范 · 范卷中 处己·奉承之言多奸诈

「原文」人有善诵我之美 使我喜闻而不觉其谀者 小人之最奸黠者也 彼其面谀吾而吾喜 及其退与他人语 未必不窃笑我为他所愚也 人有善揣人意之所向 先发其端 导而迎之 使人喜其言与己暗合者 亦小人之最奸黠者也 彼其揣我意而果合 及其退与他人语 又未必不窃笑我为他所料也 此虽大贤 亦甘受其侮而不悟 奈何 「译述」有些人善于当面称颂我的好处 让我喜欢听他说的那些话而不觉得他是在阿谀奉承 这是小人中最奸诈狡黠的一种 他当面奉承我令我高兴 等他回去和别人谈论起来 未必不会暗地嘲笑我被他愚...

更多: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国图 京东 上海图书馆 孔夫子旧书网 国图▪文津 知网万方 万方数据 籍合网

151、 袁氏世范 · 世范卷中 处己·盛怒之下,言语慎重

「原文」亲戚故旧 人情厚密之时 不可尽以密私之事语之 恐一旦失欢 则前日所言 皆他人所凭以为争讼之资 至有失欢之时 不可尽以切实之语加之 恐忿气既平之后 或与之通好结亲 则前言可愧 大抵忿怒之际 最不可指其隐讳之事 而暴其父祖之恶 吾之一时怒气所激 必欲指其切实而言之 不知彼之怨恨深入骨髓 古人谓“伤人之言 深于矛戟”是也 俗亦谓“打人莫打膝 道人莫道实” 「译述」亲戚朋友 故交旧识 即便在彼此关系融洽感情深厚的时候 也不可以把自己的隐秘之事全部告诉他们 恐怕一旦双方关系恶...

更多: 国图 万方数据 孔夫子旧书网 国图▪文津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知网万方

152、 袁氏世范 · 世范卷中 处己·对待老人让三分

「原文」高年之人 乡曲所当敬者 以其近于亲也 然乡曲有年高而德薄者 谓刑罚不加于己 轻詈辱人 不知愧耻 君子所当优容而不较也 「译述」年纪大的人 在乡里面之所以受人尊敬 因为他们在年龄和经历上都和自己的父母相接近 然而乡里面也有年纪虽高而品德修养不够的人 认为刑罚施加不到自己身上 动不动就侮骂别人而不知道惭愧羞耻 君子对这样的人应该能够宽容 不去与他们计较 「评析」“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历史上有许多关于“敬老”的故事 汉高祖的重要谋臣张良年轻时就十分敬重老人 一次张...

更多: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京东 上海图书馆 籍合网 孔夫子旧书网 国图 知网万方

153、 袁氏世范 · 世范卷中 处己·以才德服人

「原文」行高人自重 不必其貌之高;才高人自服 不必其言之高 「译述」品行高尚的人自然会受到别人的敬重 不一定他的容貌有多么漂亮 身材有多么高大;才能高超的人自然会受到别人敬服 不一定他的言论有多么高明 「评析」袁采在这里告诉人们一个道理:一个人要想被人敬服 那么靠修饰容貌 虚饰言词是没有用的 重要的是对品德才能的培养锻炼 古往今来 人民群众尊重敬仰的 都是有德有才的人 刘备、诸葛亮千百年来受人景仰 因为他们的品德比别人高尚 才能也比别人出众 刘备为人仁厚 重义气 自桃园结义...

更多: 万方数据 籍合网 京东 国图▪文津 知网万方 上海图书馆 孔夫子旧书网 国图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154、 袁氏世范 · 世范卷中 处己·居乡不可奢华

「原文」居于乡曲 舆马衣服不可鲜华 盖乡曲亲故 居贫者多 在我者孑然异众 贫者羞涩 必不敢相近 我亦何安之有 此说不可与口尚乳臭者言 「译述」居住在乡里面 驾的车马、穿的衣服 不可以鲜艳华丽 因为乡里的亲戚朋友 生活贫困的占多数 我们与众不同 贫困的人感到不好意思 一定不敢接近我们 我们自己如何能安心呢 这些话不必与乳臭未干的未成年人讲 「评析」新近有一个名词叫作“平民化” 意思就是大人物不搞特殊化 不拿架子 不摆谱 说话办事 衣食住行 尽量与老百姓接近 袁采这则语录说到底...

更多: 籍合网 京东 知网万方 万方数据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国图▪文津 国图

155、 袁氏世范 · 世范卷中 处己·妇女衣饰不可出众

「原文」妇女衣饰 惟务洁净 尤不可异众 且如十数人同处 而一人之衣饰独异 众所指目 其行坐能自安否 「译述」妇女们穿的衣服 只要干净整洁就行了 切不可与众不同 如果十几个人呆在一起 其中一个人的衣服鲜艳华丽 大家把目光都集中在她一人身上 她坐立行走 还能同往常一样自如吗 「评析」封建社会妇女地位低下 被看作是男子的附属品 封建礼法制度对妇女更是做了种种限制和要求 此则“妇女衣饰务洁净”也是从男子观点出发 对妇女作出的规范 这是那个时代的产物 现代社会讲求“男女平等” “女权...

更多: 知网万方 京东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籍合网 国图▪文津 万方数据 孔夫子旧书网 上海图书馆 国图

156、 袁氏世范 · 世范卷中 处己·人之所欲,应遵礼义

「原文」饮食 人之所欲 而不可无也 非理求之 则为饕为馋;男女 人之所欲 而不可无也 非理狎之 则为奸为淫;财物 人之所欲 而不可无也 非理得之 则为盗为贼 人惟纵欲 则争端起而狱讼兴 圣王虑其如此 故制为礼 以节人之饮食、男女;制为义 以限人之取与 君子于是三者 虽知可欲 而不敢轻形于言 况敢妄萌于心 小人反是 「译述」饮食是人的自然欲望 是不可缺少的 如果不合道理地去追求它 就是贪吃;男女之事是人的本能欲求 是不可缺少的 如果采用不合理的手段去满足需要 那就是奸淫;财物...

更多: 万方数据 上海图书馆 知网万方 籍合网 孔夫子旧书网

157、 袁氏世范 · 世范卷中 处己·家富不可懈怠

「原文」起家之人 见所作事无不如意 以为智术巧妙如此 不知其命分偶然 志气洋洋 贪取图得 又自以为独能久远 不可破坏 岂不为造物者所窃笑 盖其破坏之人 或已生于其家 曰子曰孙 朝夕环立于其侧者 他日为父祖破坏生事之人 恨其父祖目不及见耳 前辈有建第宅 宴工匠于东庑曰:“此造宅之人 ”宴子弟于西庑曰:“此卖宅之人 ”后果如其言 近世士大夫有言:“目所可见者 漫尔经营;目所不及见者 不须置之谋虑 ”此有识君子知非人力所及 其胸中宽泰 与蔽迷之人如何 「译述」创立家业的人 看见自...

更多: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上海图书馆 国图▪文津 孔夫子旧书网 国图

158、 袁氏世范 · 世范卷中 处己·居家宜为长久计

「原文」人之居世 有不思父祖起家艰难 思与之延其祭祀 又不思子孙无所凭藉 则无以脱于饥寒 多生男女 视如路人 耽于酒色 博弈游荡 破坏家产 以取一时之快 此皆家门不幸 如此 冒干刑宪 彼亦不恤 岂教诲、劝谕、责骂之所能回 置之无可奈何而已 「译述」有些人活在世上 既不考虑祖辈、父辈起家创业艰难 把家业继承下去 也不考虑如果将来家业败落 子孙后代就会失去依靠 难免要忍饥受冻 他们不加节制地生下很多儿女 又对儿女不重视 看作陌路人一样 一味沉溺于酒色之中 赌博下棋 不务正业 败...

更多: 京东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国图▪文津 上海图书馆 知网万方 万方数据

159、 袁氏世范 · 世范卷中 处己·节俭宜持之以恒

「原文」人有财物 虑为人所窃 则必缄縢扃鐍 封识之甚严 虑费用之无度而致耗散 则必算计较量 支用之甚节 然有甚严而有失者 盖百日之严 无一日之疏 则无失;百日严而一日不严 则一日之失与百日不严同也 有甚节而终至于匮乏者 盖百事节而无一事之费 则不至于匮乏 百事节而一事不节 则一事之费与百事不节同也 所谓百事者 自饮食、衣服、屋宅、园馆、舆马、仆御、器用、玩好 盖非一端 丰俭随其财力 则不谓之费 不量财力而为之 或虽财力可办 而过于侈靡 近于不急 皆妄费也 年少主家事者宜深知...

更多: 京东 孔夫子旧书网 万方数据 知网万方 国图▪文津

160、 袁氏世范 · 世范卷中 处己·凡事有备而无患

「原文」中产之家 凡事不可不早虑 有男而为营生 教之生业 皆早虑也 至于养女 亦当早为储蓄衣衾、妆奁之具 及至遣嫁 乃不费力 若置而不问 但称临时 此有何术 不过临时鬻田庐 及不恤女子之羞见人也 至于家有老人 而送终之具不为素办 亦称临时 亦无他术 亦是临时鬻田庐 及不恤后事之不如仪也 今人有生一女而种杉万根者 待女长 则鬻杉以为嫁资 此其女必不至失时也 有于少壮之年 置寿衣寿器寿茔者 此其人必不至三日五日无衣无棺可敛 三年五年无地可葬也 「译述」一个家财中等的人家 什么事...

更多: 知网万方 国图 籍合网 万方数据 京东 孔夫子旧书网 国图▪文津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