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 朱子語類 · 朱子語類卷第三十四 論語十六

述而篇 述而不作章 徐兄問:「『述而不作』 是制作之『作』乎 」曰:「是 孔子未嘗作一事 如刪詩 定書 皆是因詩書而刪定 」又問:「聖人不得時得位 只如此 聖人得時得位時 更有制作否 」曰:「看聖人告顏子四代禮樂 只是恁地 恐不大段更有制作 亦因四代有此禮樂 而因革之 亦未是作處 」又問:「如何『作春秋』 恐是作否 」曰:「『其事則齊桓晉文 其文則史 其義則丘竊取之矣 』看來是寫出魯史 中間微有更改爾 某嘗謂春秋難看 平生所以不敢說著 如何知得上面那箇是魯史舊文 那箇是夫子...

更多: 国图 孔夫子旧书网 籍合网 知网万方 上海图书馆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142、 朱子語類 · 朱子語類卷第三十七 論語十九

子罕篇下 法語之言章 「法語之言」 「巽與之言」 巽 謂巽順 與他說 都是教他做好事 如「有言遜于汝志」 重處在「不改、不繹」 聖人謂如此等人 與他說得也不濟事 故曰:「吾末如之何也已 」[[[端蒙 ]]] 植說:「此章集注云:『法語 人所敬憚 故必從 然不改 則面從而已 』如漢武帝見汲黯之直 深所敬憚 至帳中可其奏 可謂從矣 然黯論武帝『內多慾而外施仁義』 豈非面從 集注云:『巽言無所乖忤 故必悅 然不繹 又不足以知其微意之所在 』如孟子論太王好色、好貨 齊王豈不悅 若不...

更多: 上海图书馆 国图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孔夫子旧书网 籍合网 万方数据 京东 国图▪文津 知网万方

143、 朱子語類 · 朱子語類卷第四十五 論語二十七

衛靈公篇 衛靈公問陳章 問:「『明日遂行 在陳絕糧 』想見孔子都不計較 所以絕糧 」曰:「若計較 則不成行矣 」[[[燾 ]]] 周問:「『固窮』有二義 不知孰長 」曰:「固守其窮 古人多如此說 但以上文觀之 則恐聖人一時答問之辭 未遽及此 蓋子路方問:『君子亦有窮乎 』聖人答之曰:『君子固是有窮時 但不如小人窮則濫爾 』以『固』字答上面『有』字 文勢乃相應 」[[[雉 ]]] 子曰賜也章 孔子告子貢曰:「女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與 予一以貫之 」蓋恐子貢只以己為多學 而不知一...

更多: 国图 孔夫子旧书网 知网万方 上海图书馆 万方数据 国图▪文津 籍合网

144、 朱子語類 · 朱子語類卷第四十六 論語二十八

季氏篇 季氏將伐顓臾章 問「焉用彼相」 曰:「看『扶持』兩字 恐只是相瞽者之義 舊見一人亦如此說 」又問「相夫子」之義 曰:「相 亦是贊相之義 瞽者之相 亦是如此 」[[[{膋 月改田} ]]] 問:「集注 顓臾『在魯地七百里之中』 從孟子『百里』之說 則魯安得七百里之地 」曰:「七百里是禮記如此說 封周公曲阜之地七百里 如左傳也有一同之說 某每常疑此處 若是百里 無此間龍溪漳浦縣地 又如何做得侯國 如何又容得顓臾在其中 所謂『錫之山川 土田附庸』 其勢必不止於百里 然此處...

更多: 知网万方 上海图书馆 国图▪文津 京东 孔夫子旧书网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145、 朱子語類 · 朱子語類卷第四十七 論語二十九

陽貨篇 陽貨欲見孔子章 或問:「陽貨矙亡以饋孔子 孔子矙亡而往拜之 陽貨之矙亡 此不足責 如孔子亦矙亡而往 則不幾於不誠乎 」曰:「非不誠也 據道理合當如此 彼人矙亡來 我亦矙亡往;一往一來 禮甚相稱 但孔子不幸遇諸塗耳 」[[[去偽 ]]] 亞夫問:「揚子雲謂孔子於陽貨 『敬所不敬』 為『詘身以信道』 不知渠何以見聖人為詘身處 」曰:「陽貨是惡人 本不可見 孔子乃見之 亦近於詘身 卻不知聖人是理合去見他 不為詘矣 到與他說話時 只把一兩字答他 辭氣溫厚而不自失 非聖人斷不...

更多: 上海图书馆 孔夫子旧书网 国图▪文津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籍合网

146、 朱子語類 · 朱子語類卷第四十八 論語三十

微子篇 微子去之章 問:「箕子當時 何必徉狂 」曰:「他已為囚奴 做人不成了 故只得徉狂受辱 」又問:「若箕子地位尚可以諫 想亦未肯住在 必是既已為囚奴 則不復可諫矣 」曰:「既已為囚奴 如何更可以諫 」[[[廣 ]]] 問:「殷有『三仁』 」曰:「而今也難看 或是孔子當時見他事實 」 問:「或去 或奴 或諫不同 如何同歸於仁 」曰:「三子皆詣其至理 故謂之仁 如箕子亦是諫 諫至於極有所不行 故若此也 」[[[一之 ]]] 「三仁」 且只據他去就、死生論之 然以此一事推及其...

更多: 籍合网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孔夫子旧书网 上海图书馆 国图 万方数据 京东 知网万方

147、 朱子語類 · 朱子語類卷第四十九 論語三十一

子張篇 執德不弘章 舜功問「執德不弘」 曰:「言其不廣也 纔狹隘 則容受不得 不特是不能容人 自家亦自不能容 故纔有片善 必自矜;見人之善 必不喜;人告之以過 亦不受 從狹隘上生萬般病痛 」問:「子張以為『焉能為有 焉能為亡』 世間莫更有不好人 」曰:「渠德亦自執 道亦自信 只是不弘不篤 不足倚靠耳 」通老云:「亦有人將此二句於道德上說 」曰:「不然 先儒說『弘』字 多只說一偏 」[[[可學 ]]] 執德須弘 不可道已得此道理 不信更有道理 須是既下工夫 又下工夫;已理會 ...

更多: 孔夫子旧书网 籍合网 万方数据 知网万方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上海图书馆

148、 朱子語類 · 朱子語類卷第五十 論語三十二

堯曰篇 堯曰咨爾舜章 林恭甫問:「論語記門人問答之辭 而堯曰一篇乃記堯舜湯武許多事 何也 」曰:「不消恁地理會文字 嘗見說 堯曰一篇是夫子誦述前聖之言 弟子類記於此 先儒亦只是如此說 然道理緊要卻不在這裏 」[[[義剛 ]]] 楊問:「『簡在帝心』 何謂簡 」曰:「如天檢點數過一般 善與罪 天皆知之 爾之有善 也在帝心;我之有罪 也在帝心 」[[[宇 ]]] 問:「『雖有周親』 注:『紂之至親雖多 』他眾叛親離 那裏有至親 」曰:「紂之至親豈不多 唯其眾叛親離 所以不濟事 ...

更多: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万方数据 籍合网 上海图书馆 孔夫子旧书网 国图

149、 朱子語類 · 朱子語類卷第五十六 孟子六

離婁上 離婁之明章 「『上無道揆』 則『下無法守』 儻『上無道揆』 則下雖有奉法守一官者 亦將不能用而去之矣 『朝不信道 工不信度』 信 如憑信之『信』 此理只要人信得及 自然依那箇行 不敢逾越 惟其不信 所以妄作 如胥吏分明知得條法 只是他冒法以為姦 便是不信度也 」因歎曰:「看得道理熟 見世間事才是苟且底 鮮有不害事 雖至小之事 以苟且行之 必亦有害 而況大事乎 只是信不及 所以苟且 凡云且如此作 且如此過去 皆其弊也 凡見人說某人做得事好 做得事無病 這便是循理 若見...

更多: 京东 籍合网 知网万方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国图▪文津 上海图书馆

150、 朱子語類 · 朱子語類卷第五十七 孟子七

離婁下 舜生於諸馮章 「若合符節 」「以玉為之 篆刻文字而中分之 彼此各藏其半 有故 則左右相合以為信 」先生曰:「古人符節 多以玉為之 如『牙璋以起軍旅』 周禮中有以玉為竹節 又有竹符 又有英蕩符 蕩 小節竹 今使者謂之『蕩節』也 刻之為符 漢有銅虎符、竹使符 銅虎以起兵 竹使郡守用之 凡符節 右留君所 左以與其人 有故 則君以其右合其左以為信也 曲禮曰:『獻田地者 執右契 』右者 取物之券也 如發兵取物徵召 皆以右取之也 」[[[卓 僩同 ]]] 子產聽鄭國之政章 鄭之...

更多: 国图 国图▪文津 知网万方 籍合网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万方数据 孔夫子旧书网 上海图书馆

151、 朱子語類 · 朱子語類卷第六十 孟子十

盡心上 盡其心者章 「盡其心者 知其性也 」「者」字不可不子細看 人能盡其心者 只為知其性 知性卻在先 [[[文蔚 ]]] 李問「盡其心者 知其性也」 曰:「此句文勢與『得其民者 得其心也』相似 」[[[雉 ]]] 人往往說先盡其心而後知性 非也 心性本不可分 況其語脈是「盡其心者 知其性」 心只是包著這道理 盡知得其性之道理 便是盡其心 若只要理會盡心 不知如何地盡 [[[{膋 月改田} ]]] 或問「盡心、知性」 曰:「性者 吾心之實理 若不知得盡 卻盡箇甚麼 」 「盡...

更多: 孔夫子旧书网 万方数据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京东 国图 知网万方

152、 朱子語類 · 朱子語類卷第六十五 易一

綱領上之上 陰陽 陰陽只是一氣 陽之退 便是陰之生 不是陽退了 又別有箇陰生 [[[淳 ]]] 陰陽做一箇看亦得 做兩箇看亦得 做兩箇看 是「分陰分陽 兩儀立焉」;做一箇看 只是一箇消長 [[[文蔚 ]]] 陰陽各有清濁偏正 [[[僩 ]]] 陰陽之理 有會處 有分處 事皆如此 今浙中學者只說合處、混一處 都不理會分處 [[[去偽 ]]] 天地間道理 有局定底 有流行底 [[[淵 ]]] 陰陽有箇流行底 有箇定位底 「一動一靜 互為其根」 更是流行底 寒暑往來是也;「分陰分...

更多: 知网万方 国图 京东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籍合网 万方数据 孔夫子旧书网 国图▪文津

153、 朱子語類 · 朱子語類卷第六十六 易二

綱領上之下 卜筮 易本為卜筮而作 古人淳質 初無文義 故畫卦爻以「開物成務」 故曰:「夫易 何為而作也 夫易 開物成務 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 」此易之大意如此 [[[謨 ]]] 古人淳質 遇事無許多商量 既欲如此 又欲如彼 無所適從 故作易示人以卜筮之事 故能通志、定業、斷疑 所謂「開物成務」者也 [[[人傑 ]]] 上古民淳 未有如今士人識理義嶢崎;蠢然而已 事事都曉不得 聖人因做易 教他占 吉則為 凶則否 所謂「通天下之志 定天下之業 斷天下之疑」者 即此也 及後來理義明...

更多: 国图 籍合网 知网万方 京东 万方数据 上海图书馆

154、 朱子語類 · 朱子語類卷第六十七 易三

綱領下 三聖易 上古之易 方是「利用厚生」 周易始有「正德」意 如「利貞」 是教人利於貞正;「貞吉」 是教人貞正則吉 至孔子則說得道理又多 [[[閎祖 道夫錄云:「『利貞』 『貞吉』 文王說底 方是教人『隨時變易以從道』 」]]] 乾之「元亨利貞」 本是謂筮得此卦 則大亨而利於守正 而彖辭文言皆以為四德 某常疑如此等類 皆是別立說以發明一意 至如坤之「利牝馬之貞」 則發得不甚相似矣 [[[道夫 ]]] 伏羲自是伏羲易 文王自是文王易 孔子自是孔子易 伏羲分卦 乾南坤北 文王...

更多: 孔夫子旧书网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上海图书馆 京东 国图▪文津 国图 籍合网

155、 朱子語類 · 朱子語類卷第六十九 易五

乾下 文言上不必大故求道理 看來只是協韻說將去 「潛龍勿用 何謂也」以下 大概各就他要說處便說 不必言專說人事、天道 伊川說「乾之用」、「乾之時」、「乾之義」 也難分別 到了 時似用 用似義 [[[淵 ]]] 問:「程易『乾之用』、『乾之時』、『乾之義』 看來恐可移易說 」曰:「凡說經 若移易得 便不是本意 看此三段 只是聖人反復贊詠乾之德耳 如『潛龍勿用 陽在下也』 便是第二段 『陽氣潛藏』 便是上段『龍德而隱者也』 聖人反復發明以示人耳 」[[[銖 ]]] 問:「伊川分...

更多: 国图▪文津 万方数据 籍合网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知网万方 孔夫子旧书网 上海图书馆

156、 朱子語類 · 朱子語類卷第七十五 易十一

上繫下 「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 「賾」字在說文曰:「雜亂也 」古無此字 只是「嘖」字 今從「賾」 亦是口之義 「言天下之至賾而不可惡」 雖是雜亂 聖人卻於雜亂中見其不雜亂之理 便與下句「天下之至動而不可亂」相對 [[[{膋 月改田} ]]] 「天下之至賾」與左傳「嘖有煩言」之「嘖」同 那箇從「口」 這箇從「」 是箇口裏說話多、雜亂底意思 所以下面說「不可惡」 若喚做好字 不應說箇「可惡」字也 「探賾索隱」 若與人說話時 也須聽他雜亂說將出來底 方可索他那隱底 [[[淵 淳錄...

更多: 籍合网 京东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孔夫子旧书网 国图▪文津 万方数据 国图 知网万方 上海图书馆

157、 朱子語類 · 朱子語類卷第八十三 春秋

綱領 春秋煞有不可曉處 [[[泳 ]]] 人道春秋難曉 據某理會來 無難曉處 只是據他有這箇事在 據他載得恁地 但是看今年有甚麼事 明年有甚麼事 禮樂征伐不知是自天子出 自諸侯出 自大夫出 只是恁地 而今卻要去一字半字上理會褒貶 卻要去求聖人之意 你如何知得他肚裏事 [[[義剛 ]]] 春秋大旨 其可見者:誅亂臣 討賊子 內中國 外夷狄 貴王賤伯而已 未必如先儒所言 字字有義也 想孔子當時只是要備二三百年之事 故取史文寫在這裏 何嘗云某事用某法 某事用某例邪 且如書會盟侵伐...

更多: 国图 上海图书馆 知网万方 国图▪文津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158、 朱子語類 · 朱子語類卷第二十八 論語十

公冶長上 子謂公冶長章 問「子謂公冶長」章 曰:「子謂『可妻』 必有以取之矣 『雖在縲紲之中』 特因而舉之 非謂以非罪而陷縲紲為可妻也 」[[[南升 ]]] 南容為人 觀其三復白圭 便是能謹其言行者 「邦有道」 是君子道長之時 南容必不廢棄;「邦無道」 是小人得志以陷害君子之時 南容能謹其言行 必不陷於刑戮 [[[南升 ]]] 問:「『子謂南容』章 集注云:『以其謹於言行 』如其三復白圭 固見其謹於言矣 謹於行處雖未見 然言行實相表裏 能謹於言 必能謹於行矣 」曰:「然 」...

更多: 孔夫子旧书网 知网万方 籍合网 万方数据 上海图书馆

159、 朱子語類 · 朱子語類卷第三十 論語十二

雍也篇一 雍也可使南面章 問:「『寬洪簡重』 是說仲弓資質恁地 」曰:「夫子既許它南面 則須是有人君之度 意其必是如此 這又無稽考 須是更將它言行去看如何 」[[[義剛 ]]] 問:「『雍也可使南面』 伊川曰:『仲弓才德可使為政也 』尹氏曰:『南面 謂可使為政也 』第一章凡五說 今從伊川尹氏之說 范氏曰『仲弓可以為諸侯』 似不必指諸侯為南面 不如為政卻渾全 謝氏曰:『「仁而不佞」 其才宜如此 』楊氏亦曰:『雍也仁矣 』據『仁而不佞』 乃或人之問 夫子曰『不知其仁』 則與『未...

更多: 京东 国图▪文津 知网万方 国图 上海图书馆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孔夫子旧书网

160、 朱子語類 · 朱子語類卷第三十一 論語十三

雍也篇二 子華使於齊章 子升問:「冉子請粟 聖人不與之辨 而與之益之 」曰:「聖人寬洪 『可以予 可以無予』 予之亦無害 但不使傷惠耳 」[[[木之 ]]] 「冉子與之粟五秉」 聖人亦不大段責他 而原思辭祿 又謂:「與爾鄰里鄉黨」 看來聖人與處卻寬 [[[恪 ]]] 「張子曰:『於斯二者 可見聖人之用財 』雖是小處 也莫不恰好 便是『一以貫之』處 」[[[夔孫 義剛錄云:「聖人於小處也區處得恁地盡 便是一以貫之處 聖人做事著地頭 」]]] 「范氏曰:『夫子之道 循理而已 故...

更多: 国图 京东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籍合网 国图▪文津 知网万方 上海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