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用笔法 · 用笔法

魏钟繇少时 随刘胜入抱犊山学书三年 还与太祖、邯郸淳、韦诞、孙子荆、关枇杷等议用笔法 繇忽见蔡伯喈笔法于韦诞坐上 自捶胸三日 其胸尽青 因呕血 太祖以五灵丹救之 乃活 繇苦求不与 及诞死 繇阴令人盗开其墓 遂得之 故知多力丰筋者圣 无力无筋者病 一一从其消息而用之 由是更妙 繇曰:“岂知用笔而为佳也 故用笔者天也 流美者地也 非凡庸所知 ”临死 乃从囊中出以授其子会 谕曰:“吾精思学书三十年 读他法未终尽 后学其用笔 若与人居 画地广数步 卧画被穿过表 如厕终日忘归 每见万类...

更多: 孔夫子旧书网 国图▪文津 国图 京东 籍合网 上海图书馆 万方数据

102、 九势 · 九势

夫书肇于自然 自然既立 阴阳生焉;阴阳既生 形势出矣 藏头护尾 力在字中 下笔用力 肌肤之丽 故曰:势来不可止 势去不可遏 惟笔软则奇怪生焉 凡落笔结宇 上皆覆下 下以承上 使其形势递相映带 无使势背 转笔 宜左右回顾 无使节目孤露 藏锋 点画出入之迹 欲左先右 至回左亦尔 藏头 圆笔属纸 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 护尾 画点势尽 力收之 疾势 出于啄磔之中 又在竖笔紧(提)之内 掠笔 在于趱锋峻(提)用之 涩势 在于紧(马加“诀字的右面部分)战行之法 横鳞 竖勒之规 此名九势 得...

更多: 知网万方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上海图书馆 国图▪文津 万方数据 国图 籍合网 京东 孔夫子旧书网

103、 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 · 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

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 予罢秩醴泉,特诣东洛,访金吾长史张公旭,请师笔法 长史于时在裴儆①宅憩止,己一年矣 众有师张公求笔法,或有得者,皆曰神妙,仆顷在长安师事张公,竟不蒙传授,使知是道也 人或问笔法者,张公皆大笑,而对之便草书,或三纸,或五纸,皆乘兴而散,竟不复有得其言者 予自再游洛丁,相见眷然不替② 仆问裴儆:“足下师敬长史,有何所得 "曰:“但得书绢素屏数本 亦偿论请笔法,惟言倍加工学临写,书法当自悟耳 ” 仆自停裴儆宅,月馀,因与裴儆从长史言话散,却回长史前请曰·“仆既承...

更多: 籍合网 上海图书馆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孔夫子旧书网 国图

104、 艺舟双辑(附《十七帖》疏证) · 艺舟双辑(附《十七帖》疏证)

述书[中] 余既述诸君子之言为书,因以己意遇之,而知其悉合于古也 右军以管为将军,明书道之机枢在管,而管之不可乱动也 今小仲之法,引食指加大指之上,置管于食指中节之端,以主节斜钩之;大指以指尖对中指中节拒之,则管当食指节湾,安如置床;大指之骨外突,抑管以向右,食指之骨横逼,挺管以向左,则管定;然后中指以尖钩其阳,名指以爪肉之际距其阴 小指以上节之骨贴名指之端;五指疏布,各尽其力,则形如握卵,而笔锋始得随指环转如士卒之从旌麾矣 此古人所谓双钩者也 东坡有言:“执笔无定法,要使虚...

更多: 万方数据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籍合网 国图 京东 上海图书馆 国图▪文津 孔夫子旧书网

105、 书法散论 · 书法散论

作小楷 须用大力 柱笔著纸 如以千金(斤)铁杖柱地 若谓小字无须重力 可以飘忽点缀而就 便于此技说梦 写黄庭经数千过 了用圆锋 笔香象力 竭诚运腕 肩背供筋骨之输 久久从右天柱涌起 然后可语奇正之变 小楷走波不难 而勒落尤难 刻亦难之 此法书者 勒者 皆等闲置去 写字只在不放肆 一笔一画 平平稳稳 结构得去 有甚行不得 静光好书法 收此武拔甫数纸 皆是兢业谨慎时作 惜乎死矣 静光颇学此笔法 而青于兰矣 写字无奇巧 只有正拙 正极奇生 归于大巧若拙已矣 不信时 但于落笔时先萌一...

更多: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上海图书馆 孔夫子旧书网 国图▪文津 知网万方 京东 国图 籍合网

106、 临池管见 · 临池管见

周星莲 清代道光年间书法家 初名日旿 字午亭 仁和(今浙江杭州)人 1840年中举 官知县、教习知习 以书名海内 临池管见上世结绳而治 自伏羲画八卦 而文字兴焉 故前人作字 谓之字画 画 分也 界限也 尔雅·释丘 :“途出其右而还之 画邱 ”注言:为道所规画 释名 :“道出其右曰画邱 人尚右 凡有指画 皆尚右 ”故用右手画字 或篆 或隶 或楷 或行 或草 皆当不忘画字之义 为横 为竖 为波 为磔 为钩 为趯 当永守画字之法 盖画则笔无不直 笔无不圆 而字之千变万化 穷工极巧 ...

更多: 孔夫子旧书网 万方数据 国图 上海图书馆 籍合网 京东

107、 五十六种书并序 · 五十六种书并序

韦续 唐代书法家 生平事迹不详 著有 墨薮 二卷 五十六种书并序 一卷 旧本题唐韦续撰 续不知何许人 前有小序 言后汉东阳徐安于搜诸史籀 得十二时书 旨象神形 又加三十三体 共定五十六种 似此书为续所传 非续之书也 韦续 墨薮 亦载此篇 墨薮 皆辑前人之作 亦为此书非续所作之一证 所云东阳徐安于 未详何如人 十二种加三十三种亦不符五十六之数 编中所列太昊庖牺氏之龙书 炎帝神农氏之穗书等 俱无根据 不免附会 上古之时 文字简单 书体未定 作书者仅为符号之用 各以巧意为之缘饰 事...

更多: 国图 京东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知网万方 孔夫子旧书网 万方数据 籍合网

108、 广艺舟双楫 · 广艺舟双楫

变者 天也 吾谓书莫盛于汉 非独其气体之高 亦其变制最多 牢百代 杜度作草 蔡邕作飞白刘德升作行书 皆汉人也 晚季变真楷 后世莫能外 盖体制至汉 变已极矣 北碑当魏世 隶、楷错变 无体不有 综其大致,体庄茂而者以逸气 力沉着而出以涩笔 要以茂密为宗 当汉末至此百年 今古相际 文质斑 当为今之隶之极盛矣 古今之中 唯南碑与魏为可宗 可宗为何 日“有十美”一曰魄力雄强 二曰气旬辉穆 三曰笔法跳跃 四曰点画峻厚 五曰意态奇逸 六曰精神飞动 七曰兴趣醋足 八曰骨法铜达 九曰结构天成 ...

更多: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国图▪文津 籍合网 京东 万方数据 上海图书馆 国图

109、 书法辑要 · 书法辑要

隶书叙论 秦并六国一天下 欲愚黔首 自我作古 往往非昔而是 故以李斯变大篆 程邈作棣文种种 有不胜言者 然而或足以垂法而利民 宜后世有取焉 此隶所由 起初邈以罪系云阳狱 覃思十年 变篆为隶得三千字 一日上之始皇 称善 释罪 用为御史 当时此书虽行 独施于隶佐 故名曰隶 又以赴急速官府刑狱间用之 余尚用篆 此天下始用隶字之初也 然而后世人发临溜篆得齐太公六世孙胡公之棺 棺上有文顶起字同今隶 称胡公先始皇时已四百余年 何为已有隶法 岂是书元与篆籀相生 特未行于时也 若邈者既知此体...

更多: 知网万方 上海图书馆 京东 国图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110、 题卫夫人笔阵图后 · 题卫夫人笔阵图后

夫纸者阵也 笔者刀矟也 墨者鍪甲也 水砚者城池也 心意者将军也 本领者副将也 结构者谋略也 飏笔者吉凶也 出入者号令也 屈折者杀戮也 著笔者调和也,顿角者是蹙捺也 始书之时,不可尽其形势 一遍正脚手 二遍少得形势 三遍微微似本 四遍加其遒润 五遍兼加抽拔 如其生涩 不可便休 两行三行 创临惟须滑健 不得计其遍数也 夫欲书者 先乾研墨 凝神静思 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 令筋脉相连 意在笔前 然后作字 若平直相似 状如算子 上下方整 前后平直 便不是书 但得其点画耳 昔宋...

更多: 知网万方 籍合网 国图▪文津 上海图书馆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国图 京东

111、 艺概[节录] · 艺概[节录]

孙过庭 书谱 云:“篆尚婉而遇 "余谓此须婉而愈劲,遇而愈节,乃可 不然,恐涉于描字也 篆书要如龙腾凤翥,观昌黎歌 石鼓 可知 或但取整齐而无变化 则椠人②优为之矣 篆之所尚,莫过于筋,然筋患其弛,亦患其急 欲去两病,赲笔自有诀也 书之有隶,生于篆,如音之有徵,生于宫③ 故篆取力¤气长,隶取势险节短,盖运笔与奋笔之辨也 隶形与篆相反,隶意却要与篆相用,以峭激蕴纡余,以倔强寓款婉,斯征品量 不然,如抚剑疾视,适足以见其无能为耳 他书法多于意,草书意多于法 故不善言草者,意法相害...

更多: 孔夫子旧书网 京东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国图▪文津 国图 籍合网 知网万方 万方数据 上海图书馆

112、 清人原著——书法秘诀 · 清人原著——书法秘诀

清人原著——书法秘诀(上) 凡欲学书之人 工夫分作三段 初要专一 次要广大 三要脱化 每段三五年火候方足 初取古人之大家 一人以为宗主 门庭一立 脚根牢把 朝夕沉酣其中 务使笔笔相似 使人望之便知是此种法嫡 纵有谏我、谤我 我不为之稍动 常有一笔一画数十日不能合辙者 此际如触墙壁 全无入路 他人到此 每每退步、灰心 我于此心愈坚 志愈猛 功愈勤 一往直前 久之则有少分相应 初段之难如此 此后方做中段工夫 取魏晋唐宋元明数十大家 逐字临摹数十日 当其临时 诸家形模 时时引入吾胸...

更多: 籍合网 京东 国图▪文津 孔夫子旧书网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113、 古今书评 · 古今书评

袁昂(四六一年——五四0年)南朝梁书画家 袁顗子 扶乐(今属河南)人 一说陈郡阳夏人 字千里 仕齐为吴兴太守 梁武帝用为吏部尚书 迁尚书令 位司空 卒谥穆正 古今书评 一卷 为奉勅评之作 凡二十五人 而特推祟张芝、钟繇、王羲之、王献之;后复云羊真、孔草、萧行(指萧思话 见 宣和书谱 引) 范篆 各一时绝妙 今本羊欣在二十五人之列 而孔、范及思话不与 传梁武帝 书评 即就此编附益而成者 南朝梁 袁昂 奉勅撰 古今书评 : 王右军书如谢家子弟 纵復不端正者 爽爽有一种风气 王子敬...

更多: 京东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上海图书馆 国图▪文津 孔夫子旧书网 知网万方 籍合网

114、 承晋斋积闻录 · 承晋斋积闻录

梁巘 字闻山 安徽亳州人 乾隆二十七年举人 官四川巴县知县 晚辞官 主讲寿春书院 以工李北海书名於世 初为咸安宫教习 至京师 闻钦天监正何国宗曾以事系刑部 时尚书张照亦以他事在系 得其笔法 因诣家就问 国宗年已八十馀 病不能对客 遣一孙传语 巘质以所闻 国宗答曰:“君已得之矣 ”赠以所临米、黄二帖 后巘以语金坛段玉裁曰:“执笔之法 指以运臂 臂以运身 凡捉笔 以大指尖与食指尖相对 笔正直在两指尖之间 两指尖相接如环 两指本以上平 可安酒杯 平其肘 腕不附几 肘圆而两指与笔正当...

更多: 籍合网 国图▪文津 孔夫子旧书网 国图 知网万方 万方数据 上海图书馆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京东

115、 书论 · 书论

金石名言 (1)古之善书者多寿 心定故也 人能定其心 何事不可为 (2)书法亦就佛法 始于戒律 精于定慧 证于心源 妙于了悟 至于极也 亦非口手可传焉 (3)内典 金经 云:“非法非非法 ”书家悟得此诀 何患食古不化 (4) 书 如也 如其学 如其才 如其志 总之曰如其人 (5) 清心寡欲 字生精神 是亦诚中形外之一证 (6) 渣滓去 则清光来 若心地丛杂 虽笔墨精良 无当也 故扬子云:字为心画 (7) 昔人有联语云:夫复何为 莫非自然 真至理名言也 作书亦当知此意 (8) ...

更多: 籍合网 知网万方 京东 国图 国图▪文津

116、 北碑南帖论[节录] · 北碑南帖论[节录]

古石刻纪帝王功德,或为卿士铭德位,以佐史学,是以古人书法未有不托金石以传者 秦石刻曰“金石刻”,明白是也 前、后汉隶碑盛兴,书家辈出 东汉山川庙墓无不刊石勒铭,最有矩法 降及西晋、北朝,中原汉碑林立,学者慕之,转相摹习 唐人修 晋书 、南、北 史 传,于名家书法,或曰善隶书,或曰善隶草,或曰善正书、善楷书,善行草,而皆以善隶书为尊 当年风尚,若曰不善隶,是不成书家矣 故唐太宗心折王羲之,尤在 兰亭序 等帖,而御撰 羲之传 ,唯曰“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而已,绝无一语及于正书、行...

更多: 万方数据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国图▪文津 国图 籍合网 知网万方

117、 书筏 · 书筏

笪重光(1623年--1692年) 清书画家 字在辛 号江上外史 亦称郁冈扫叶道人 江苏句容人 一说丹徒人 顺治进士 官御史 巡按江南 与明珠忤 罢归 工书画 诗亦清刚隽永 如其人 著有 画筌 、 书筏 书筏 一卷 原题清笪重光撰 张氏辑 昭代丛书 本后 有杨夏吉跋 云梦楼所临法帖 卷首标笪江上先生论书 未言其为 书筏 且云其全与阙不可知 其为 书筏 原本与否 亦不可知 编中所言书法 凡二十有九则 甚为精到 似非江上不办 然疑非 书筏 全文 后有王文治跋曰:“此卷为笪书中无上...

更多: 国图 国图▪文津 万方数据 京东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118、 书法约言 · 书法约言

宋曹 清初顺治年间书法家 字彬臣 一字邠臣 号射陵 江苏盐城人 明崇祯时官中书 入清后 隐居不仕 工诗善书 书法约言 一卷 彬臣夙以能书称 是编首为“总论”两篇 不作浮词 至为扼要;次为“答客问书法”一篇 发挥 笔阵图 及过庭 书谱 所言书法之意 设为问答以明之;又次“论作字之始”一篇 略叙书体变迁之迹 别无论议;最末论楷书、行书、草书三篇 切实精到 足以为法 书法约言 总论 学书之法 在乎一心 心能转腕 手能转笔 大要执笔欲紧 运笔欲活 手不主运而以腕运 腕虽主运而以心运 ...

更多: 国图▪文津 国图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籍合网 京东 孔夫子旧书网 万方数据 知网万方

119、 南北书派论[节录] · 南北书派论[节录]

书法迁变,流派混淆,非溯其源,曷返于古 盖由隶字变为正书、行草,其转移皆在汉末、魏、晋之间;而正书、行草之分为南、北两派者,则东晋、宋、齐、梁、陈为南派,赵、燕、魏、齐、周、隋为北派也 南派由锺繇、卫瓘及王羲之、献之、僧虔等,以至智永、虞世南;北派由钟繇、卫瓘、索靖及崔悦、卢谌、高遵、沈馥、姚元标、赵文深、丁道护等,以至欧阳询、褚遂良 南派不显于隋,至贞观始大显 然欧、褚诸贤,本出北派,洎唐永徽以后,直至开成,碑版、石经尚沿北派余风焉 南派乃江左风流,疏放妍妙,长于启牍,减笔...

更多: 京东 知网万方 万方数据 孔夫子旧书网 籍合网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国图 上海图书馆

120、 论法书 · 论法书

欲观古法书 当澄心定虑 勿以粗心浮气乘之 先观用笔结体,精神照应;次观人为天巧 真率作作 真伪已得其六七矣;次考古今跋尾 相传来历;次辨收藏印识 纸色绢素 而真伪无能逃吾鉴矣 或得其结构 而不得其锋芒者 摹本也 得其笔意 而不得其位置者 临本也 笔势不联属 字形如算子者 集书也 或双钩形迹犹存 或无精采神气 此又不难辨者也 古人用墨 无论燥润肥瘦 俱透入纸素 後人伪作,墨浮而易辨 书价以正书为标准 即如右军草书一百字,乃敌一行行书 三行行书 敌一行正书 至於 乐毅论 、 黄庭...

更多: 籍合网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京东 国图▪文津 上海图书馆 万方数据 孔夫子旧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