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 笔阵图 · 笔阵图

夫三端之妙 莫先乎用笔;六艺之奥 莫重乎银钩 昔秦丞相斯 见周穆王书 七日兴叹 患其无骨 蔡尚书邕 入鸿都观碣 十旬不返 嗟其出群 故知达其源者少 喑于理者多 近代以来 殊不师古 而缘情弃道 才记姓名 或学不该赡 闻见又寡 致使成功不就 虚费精神 自非通灵感物 不可与谈斯道矣 今删李斯笔妙 更加润色 总七条并作其形容 列事如左 贻诸子孙 永为模范 庶将来君子时复览焉 笔要取崇山绝仞中兔毛 八九月收之 其笔头长一寸 管长五寸 锋齐腰强者 其砚取前涸新石 润涩相兼 浮津耀墨者 其...

更多: 籍合网 万方数据 国图 知网万方 国图▪文津 上海图书馆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162、 送高闲上人序 · 送高闲上人序

苟可以寓其巧智,使机应于心,不挫于气,则神完而守固,虽外物至,不胶于心 尧、舜、禹、汤治天下,养叔治射,庖丁治牛,师旷治音声,扁鹊治病,僚之于丸,秋之于奕,伯伦之于酒,乐之终身不厌,奚暇外慕 夫外慕徙业者,皆不造其堂,不哜其胾者也 往时张旭善草书,不治他技 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 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 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

更多: 孔夫子旧书网 国图 京东 籍合网 国图▪文津 万方数据 上海图书馆 知网万方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163、 授笔要说 · 授笔要说

韩方明,唐代贞元年间书法家 生平事迹不详 自云:昔岁学书专求笔法 贞元十五年 授法于东海徐公璹,十七年授法于清河崔公邈 授笔要说 一篇 前叙笔法传授 自谓授法于徐璹、崔邈,后言执笔五法 大抵唐以前作书 颇重执笔之法 故言者较多 但所引名家口授秘传 并不可靠 昔岁学书 专求笔法 贞元十五年 授法于东海徐公璹 十七年授法于清河崔公邈 由来远矣 自伯英以前 未有真、行、草书之法 姚思廉奉诏论书云:“王僧虔答竟陵王书云:‘张芝、韦诞、钟会、索靖、二卫并得名前代 古今既异 无以辨其优劣...

更多: 孔夫子旧书网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上海图书馆 知网万方 京东

164、 法书论 · 法书论

蔡希综 唐代天宝年间书法家 曲阿(今江苏丹阳)人 希逸、希寂之弟 希综工翰墨 兄弟三人皆为时所重 唐 治浦桥记 即天宝十二载蔡希综撰并行书 法书论 一卷 唐蔡希综撰( 宋史·艺文志 作‘悰’ 又作‘宗’、‘琮’) 自述家世及诸家授受渊源 杂采诸家论旨 而归本于用笔 余家历世皆传儒素,尤尚书法 十九代祖东汉左中郎邕有篆、籀、八体之妙 六世祖陈侍中景历 五世伯祖隋蜀王府记室君知 咸能楷隶 俱为时所重;从叔父右卫率府兵曹参军有邻 继于八体之迹;第四兄缑氏主簿希逸 第七兄洛阳尉希寂 ...

更多: 上海图书馆 京东 国图▪文津 知网万方 籍合网 孔夫子旧书网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国图 万方数据

165、 评书药石论(含今译) · 评书药石论(含今译)

此文见载于 书苑菁华 卷十二和 佩文斋书画谱 卷六 [原文] 臣闻率土作贡 任其所有 率身事主 罄其所能 心存口念 无所避就 况今荡然不讳 忠臣义士 咸肆其辨 可谓开大达之道 陛下亦以臣知于书也 论于书道 是臣之职 知而不说 用臣何为 臣之所言 不敢不尽 假如欲学文章 必先览经籍子史 其上才者 深酌古人之意 不拾其言 故陆士衡云:“或袭故而弥新 ”美其语新而意古 其中才者 采连文两字 配言以成章 将为故实 有所典据 其下才者 模拓旧文 回头易尾 或有相呈新制 见模拓之文 为之...

更多: 万方数据 知网万方 籍合网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国图 上海图书馆

166、 六体书论 · 六体书论

臣闻形见曰象 书者法象也 心不能妙深于物 墨不能曲尽于心 虑以图之 势以生之 气以和之 神以肃之 合而裁成 随变所适 法本无体 贵乎会通 观彼适踪 悉其微旨 虽寂寥千载 若面奉徽音 其趣之幽深 情之比兴 可以默识 不可言宣 亦犹冥密鬼神有矣 不可见而以知 启其玄关 会其至理 即与大道不殊 夫 经 是圣文 尚传而不秘;书是妙迹 乃秘而不传 存殁光荣 难以过此 诚不朽之盛事 大篆者 史籀造也 广乎古文 法于鸟迹 若鸾风奋翼、虬龙掉尾 或花萼相承 或柯叶敷畅 劲直如矢 宛曲若弓 銛...

更多: 国图▪文津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孔夫子旧书网 籍合网 国图 知网万方 上海图书馆

167、 书断列传 · 卷二

王羲之 晋王羲之 字逸少 旷子也 七岁善书 十二见前代 笔说 于其父枕中 窃而读之 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 母曰:“尔看 用笔法 父见其小 恐不能秘之 ”语羲之曰:“待尔成人 吾授也 ”羲之拜请 今而用之 使待成人 恐蔽儿之幼令也 父喜 遂与之 不盈期月 书便大进 卫夫人见 语太常王策曰:“此儿必见 用笔诀 近见其书 便有老成之智 ”流涕曰:“此子必蔽吾名 ”晋帝时祭北郊 更祝版 工人削之 笔入木三分 三十三书 兰亭序 三十七书 黄庭经 书讫 空中有语:“卿书...

更多: 知网万方 京东 万方数据 国图 国图▪文津

168、 书断列传 · 卷四

程貌已下 秦狱吏程邈 善大篆 得罪始皇 囚于云阳狱 增减大篆体 去其繁复 始皇善之 出为御史 名曰“隶书 ” 扶风曹喜 后汉人 不知其官 善篆、隶 小异李斯 见师一时 陈留蔡邕 后汉人 左中郎将 善篆 采喜之法 真定直父碑文犹传于世 篆者师焉 杜陵陈遵 后汉人 不知官 善篆、隶 每书 一坐皆惊 时人谓为“陈惊坐” 上谷王次仲 后汉人 作八分楷 法师宜官 后汉不知何许人 宜官能为大字一丈 小字方寸千言 耿球碑 是宜官书 甚自矜重 或空至酒家 先书其壁 观者云集 酒因大售 至饮...

更多: 上海图书馆 知网万方 京东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万方数据

169、 书断列传 · 卷三

唐太宗 唐太宗贞观十四年 自真草书屏风以示群臣 笔力遒劲为一时之绝 尝谓朝臣曰:“书学小道 初非急务 时或留心 犹胜弃日 凡诸艺业未有学而不得者也 病在心力懈怠 不能专精耳 ”又云:“吾临古人之书 殊不能学其形势 惟在其骨力 及得骨力 而形势自生耳 ”尝召三品已上 赐宴于玄武门 帝操笔作飞白书 众臣乘酒就太宗手中相竞 散骑常侍刘洎登御床引手然后得之 其不得者 咸称洎登床罪当死 请付法 帝笑曰:“昔闻婕妤辞辇 今见常侍登床 ” 购 兰亭序 王羲之 兰亭序 僧智永弟子辩才尝于寝...

更多: 万方数据 国图▪文津 上海图书馆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籍合网 京东 国图 知网万方 孔夫子旧书网

170、 书断列传 · 卷一

古文 按古文者 黄帝史苍颉所造也 颉首有四目 通于神明 仰观奎星圜曲之势 俯察龟文鸟迹之象 博采众美 合而为字 是曰古文 孝经 援神契云:“奎主文章 苍颉仿象”是也 大篆 按大篆者 周宣王太史史籀所作也 或曰柱下史 始变古文 或同或异 谓之为篆 篆者 传也 传其物理 施之无穷 甄酆定六书 三曰:“篆书” 八体书法 一曰“大篆” 又 汉书 艺文志 :“史籀十五篇”并此也 以史官制之 用以教授 谓之“史书” 凡九千字 籀文 周太史史籀所作也 与古文大篆小异 后人以名称书 谓之籀...

更多: 上海图书馆 京东 万方数据 知网万方 国图▪文津

171、 书断列传 · 书断列传

又称 书断 书学论著 唐代张怀瓘著 三卷 上卷列古文、大篆、籀文、小篆、八分、隶书、章草、行书 飞白、草书十体 各述其源流 并加赞文 于各体原委辨论颇精 中、下卷分神、妙、能三品 录古来能书者八十六人 各列小传 传中附录 又得三十八人 征引繁博 颇多佚闻 传世主要有 法书要录 本、 墨池编 本 ...

更多: 上海图书馆 万方数据 国图▪文津 知网万方 孔夫子旧书网

172、 书林清话 · 《书林清话》

中国近代论古籍版本目录的专著 共10卷 叶德辉撰 1920年叶氏观古堂刻三次修改本 1935年其子启倬编入 郋园先生全书 又据此版重印 叶德辉(1864~1927) 湖南长沙人 光绪十八年(1892)进士 官吏部主事 该书以笔记体裁系统地介绍了有关中国历代雕版印刷书籍的各项专门知识 从书籍和版本的各种名称宋、元以来历代官刻、私刻、坊刻的源流 各时代突出的著名刻本 古代活字印刷、彩色套印的创始和传播 历代刻书的规格 所用材料以及工料价值的比较 印刷、装潢、鉴别、保存的方法 乃...

更多: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上海图书馆 国图▪文津 国图 孔夫子旧书网 万方数据 知网万方

173、 书林清话 · 卷一

总论刻书之益 昔宋司马温公云:“积金以遗子孙 子孙未必能尽守;积书以遗子孙 子孙未必能尽读 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 以为子孙无穷之计 ”吾按此数语 元孔行素 至正直记 亦引之 世皆奉为箴言 然积德而子孙昌大 或金根伏猎之见讥 亦非诒谋之善 故余谓积德、积书二者当并重 且温公虽有是言 而其好书亦有深癖 宋费衮 梁 漫志 云:“温公独乐园之读书堂 文史万余卷 而公晨夕所常阅者 虽累数十年 皆新若手未触者 常谓其子公休曰:‘贾竖藏货贝 儒家惟此耳 然当知宝惜 吾每岁以上伏及重阳间 ...

更多: 上海图书馆 国图▪文津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国图 万方数据 京东

174、 书林清话 · 卷七

元刻书之胜于宋本 宋本以下 元本次之 然元本源出于宋 故有宋刻善本已亡 而幸元本犹存 胜于宋刻者 经则元元贞丙申平阳梁宅本 论语注疏 胜于宋十行本也 元大德平水曹氏进德斋本 尔雅郭璞音注 胜于明吴元恭所从出之宋本也 史则元大德九年重刊宋景 本 后汉书 胜于宋建安刘元起之本也 ( 黄记 此外如建安刘元起刊于家塾敬室本 又有一大字 皆名为宋 而实则不及元明刊本 盖所从出本异也 )子则元大德本 绘图列女传 胜于阮氏文选楼所据刻之余氏勤有堂本也 (阮本谓图出晋顾凯之 颇为附会 观孟...

更多: 国图▪文津 知网万方 孔夫子旧书网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国图 万方数据 京东

175、 书林清话 · 卷八

宋以来活字板 活字板印书之制 吾窃疑始于五代 晋天福铜板本载宋岳珂 九经三传沿革例 此铜版殆即铜活字版之名称 而孙从添 藏书纪要 云宋刻有铜字刻本、活字本 分铜字、活字为二 惜岳氏未及注明 不得详其制也 明陆深 金台纪闻 云:“毗陵人初用铅字 视板印尤巧妙 ”此为今日铅字活板之滥觞 宋庆历中 毕 造胶泥活字板 其法用胶泥刻字 薄如钱唇 每字为一印 火烧令坚 先设一铁版 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欲印 则以一铁范置铁版上 乃密布字印 满纸铁范为一版 持就火炀之 药稍融 则以...

更多: 京东 万方数据 孔夫子旧书网 知网万方 国图▪文津 籍合网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上海图书馆

176、 书林清话 · 卷十

天禄琳琅宋元刻本之伪 天禄琳琅后编 所载宋版书 不如前编之可据 如卷四之 史记集解索隐正义 一百三十卷 目录后印“校对宣德郎秘书省正字张耒”八分书条记 因定为元 时椠 此书不见于各家书目 宋时官刻书又无此体式 其用八分而不用真书 正以掩其诈耳 卷五之 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 二十四卷第四部 每板心有“绍定重刊”四字 宋版亦无此体式 且有元号无年月 即元明两监补修宋本诸史不如此含胡 盖板心四字必书估伪造 加印其上 断然可知 又 太玄经 十卷 校勘图后刻“万玉堂”三字 此为明仿宋...

更多: 国图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籍合网 孔夫子旧书网 国图▪文津 上海图书馆 京东 万方数据 知网万方

177、 书谱 · 书谱

夫自古之善书者 汉魏有钟、张之绝 晋末有二王之妙 王羲之云:“顷寻诸名书 钟、张信为绝伦 其余不足观 ”可谓钟、张云没 而羲、献继之 又云:“吾书比之钟、张 钟当抗行 或谓过之 张草犹当雁行 然张精熟 池水尽墨 假令寡人耽之若此 未必谢之 ”此乃推张迈钟之意也 考其专擅 虽未果于前规 摭以兼通 故无惭于即事 评者云:“彼之四贤 古今特绝 而今不逮古 古质而今妍 ”夫质以代兴 妍因俗易 虽书契之作 适以记言 而淳醨一迁 质文三变 驰鹜沿革 物理常然 贵能古不乖时 今不同弊 所...

更多: 知网万方 国图▪文津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籍合网 上海图书馆 万方数据 国图

178、 书林清话 · 卷二

书节钞本之始 古书无刻本 故一切出于手钞 或节其要以便流观 如 隋志 所载梁庾仲容 子钞 其书虽佚不传 而唐魏徵 群书治要 、马总 意林 固其流派也 宋有曾忄造 类说 、无撰人之 续谈助 元有陶九成 说郛 明有陆楫 古今说海 其体例颇相类 而于卷帙少者 无所省删 (周亮工 书影 :“余幼时在金陵 闻旧曲中老寇四家有 说郛 全部 以四大厨贮之 近见虎林刻本才十六套 每一种为数少者尚全镌 多者咸为逸去 每一集有存不四五叶者 陶氏当时即有去取 未必如此之简 此刻未出时 博古之士多...

更多: 知网万方 国图▪文津 国图 籍合网 上海图书馆

179、 书林清话 · 卷三

宋司库州军郡府县书院刻书 宋时官刻书有国子监本 历朝刻经、史、子部见于诸家书目者 不可悉举 而医书尤其所重 如王叔和 脉经 、 千金翼方 、 金匮要略方 、 补注本草 、 图经本草 五书 于绍圣元年牒准奉圣旨开雕 于三年刻成 当时所谓小字本 今传者有 脉经 一种 见 阮外集 绍兴年间重刊 仍发各州郡学售卖 既见其刻书之慎重 又可知监款之充盈 天水右文 固超逸元、明两代矣 此外有: 崇文院本 咸平三年刻 吴志 三十卷 见 黄记 、 陆志 天圣二年刻 隋书 八十五卷 见 陆志 ...

更多: 国图▪文津 知网万方 籍合网 万方数据 京东 孔夫子旧书网 上海图书馆 国图

180、 书林清话 · 卷五

明时诸藩府刻书之盛 明时官刻书 推南北京监本为最盛 南监多存宋监、元路学旧板 其无正德以后修补者 品不亚于宋、元 观 南雍经籍志 所载四部板片 真三朝文献之所系矣 北监多据南监本重刻 十三经 、 二十一史 之外 罕见他书 据其时周弘祖 古今书刻 所录北国子监书仅四十一种 而经史并不著录 书刻 漏略欤 抑弘祖时板已散逸欤 弘祖书世鲜传本 (吾已影写重刻 )其胪举内府部院及直省司府州学所刻书 乃知当时刻书成为一种例事 如北京都察院刻 三国志演义 、 水浒传奇 及 万化玄机 、 ...

更多: 籍合网 万方数据 孔夫子旧书网 国图▪文津 知网万方 上海图书馆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京东 国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