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六因条辨 · 六因条辨卷上

崇明陆延珍子贤氏着绍兴表诗新昀初重校春温辩论尝按 内经 冬伤于寒 春必病温 又云 冬不藏精 春必病温 语虽二致 理实一贯 所重在藏精而已矣 盖冬主藏 肾亦主藏 人能体冬之藏阳而藏精 则人不自伤于寨 寒岂遽伤乎人哉 故四气调神篇曰:逆冬气者 肾病 奉生者少;逆春气者 肝病 奉长者少 逆夏气者 心病 奉收者少;逆秋气者 肺病 奉藏者少 彼以春起论 而归本奉藏 可知奉时之藏以藏经 则四时生长收藏 于五脏各司一气 交相递运 无偏无胜 而顺一岁之气候也 若烦劳多欲之人 阳气疏泄 阴水先...

更多: 国图▪文津 上海图书馆 知网万方 籍合网 孔夫子旧书网 国图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万方数据 京东

22、 六因条辨 · 六因条辨卷中

崇明陆廷珍子贤氏着绍兴裘诗新韵初重校 伏暑辨论 尝观医书林立 并无伏暑之名 惟(己任编)有秋时晚发 以感证之法治之一语 因着伏暑之称 盖人于盛暑之际 汗泄气疏 百节弛涨 设或有隙 邪乘虚入 内经 所谓至虚之处 便是容邪之处也() 又云:春伤于风 夏必餐()泄 夏伤于暑 秋必发疟;秋伤于燥() 冬生咳嗽;冬伤于寒 春必病温 可知四时伏气 皆能为病 即伏寒、伏风、伏燥 皆可与伏暑立名主病 故春温为冬令之伏寒 肠风为春令之伏风 疟痢为夏间之伏暑 咳嗽为秋天之伏燥 以类而推 古人治病...

更多: 籍合网 万方数据 国图 上海图书馆 京东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知网万方

23、 六因条辨 · 六因条辨卷下

崇明陆廷珍子贤氏着绍兴裘诗新韵初重校 伤温辨论 夫湿乃重浊之邪 其伤人也最广 考 难经 、 金柜 有伤湿、中湿、风湿、湿温之名 殆伤则伤其表 表者 乃阳明之表 肌内也 四肢也;中则中其内 内者 乃太阴之内 脾阴也 湿土也 故伤表则肢节必痛 中里则腕腹必闷 及湿与风搏 而周身痛楚 湿与热合 而烦闷热蒸 都甚于夏秋 盖江南地卑气湿 沿江濒海 雾露风潮 较别处尤甚 且易感染 故医者 亦不务伤寒 专事湿温 然比之伤寒 尤为琐屑 更难调治 所谓能医大江南之病者 思过半矣 矧其症 不独夏...

更多: 万方数据 国图 国图▪文津 知网万方 籍合网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京东

24、 伤寒附翼 · 伤寒附翼

伤寒附翼 清 柯琴 卷上 太阳方总论 太阳主表 故立方以发表为主 而发表中更兼治里 故种种不同 麻黄汤于发表中降气 桂枝汤于发表中滋阴 葛根汤于发表中生津 大青龙汤与麻杏甘膏汤、麻翘赤豆汤 于发表中清火 小青龙汤与五苓散 于发表中利水 清火中复有轻重 利水中各有浅深也 若白虎之清火 十枣之利水 又解表后之证治 其陷胸、泻心、抵当、调胃、四逆、真武等剂 又随症救逆之法矣 大抵太阳之表 不离桂枝、麻黄二汤加减 以心为太阳之里也 今将诸方详论 表章仲景治法 令后人放胆用之 则麻黄...

更多: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上海图书馆 国图▪文津 万方数据 京东 国图

25、 伤寒贯珠集 · 伤寒贯珠集

伤寒贯珠集 清 尤怡 卷一·太阳篇上 辨列太阳条例大意 伤寒一证 古称大病 而太阳一经 其头绪之繁多 方法之庞杂 又甚于他经 是以辨之非易 然非不可辨也 盖太阳之经 其原出之病 与正治之法 不过二十余条而已 其他则皆权变法、斡旋法、救逆法、类病法也 假使治伤寒者 审其脉之或缓或急 辨其证之有汗无汗 则从而汗之解之 如桂枝、麻黄等法则邪却而病解矣 其或合阳明 或合少阳 或兼三阳者 则从而解之清之 如葛根、黄芩、白虎等法 亦邪分而病解矣 此为正治之法 顾人气体有虚实之殊 脏腑有...

更多: 京东 国图 孔夫子旧书网 籍合网 国图▪文津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上海图书馆 万方数据

26、 伤寒论类方 · 伤寒论类方

伤寒论类方 清 徐灵胎 卷一 桂枝汤类·一 桂枝汤(一) 甘草、大枣补脾精以滋肝血;芍药清营中之热;桂枝达营气之郁也 桂枝(三两 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 炙)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擘) 上五味 咀 以水七升 微火煮 取三升 去渣 适寒温 服一升 服已 须臾 热稀粥一升余 以助药力 桂枝本不能发汗 故须助以热粥 内经 云:“谷入于胃 以传于肺” 肺至皮毛 汗所从出 粥充胃气以达于肺也 观此可知伤寒不禁食矣 温覆 令一时许 遍身 微似有汗者益佳 不可令如水流漓...

更多: 京东 知网万方 国图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孔夫子旧书网 国图▪文津 籍合网

27、 伤寒论翼 · 伤寒论翼

伤寒论翼 清 柯琴 自序 世之补 伤寒 者百余家 究其所作 不出二义:一则因论本文为之注疏 犹公、谷说 春秋 也;一则引仲景之文而为立论 犹韩婴说 诗 而为 外传 也 然引征者 固不得断章取义之理;而注疏者 反多以辞害义之文 初不知仲景先师着 伤寒杂病论 合十六卷 良法大备 此 灵 、 素 已具诸病之体 而明针法之巧妙;至仲景复备诸病之用 而详方药之准绳 其常中之变 变中之常 靡不曲尽 使全书具在 寻其所集 尽可以见病知源 自王叔和编次 伤寒、杂病分为两书 于本论削去杂病 ...

更多: 国图▪文津 国图 京东 万方数据 孔夫子旧书网 知网万方 上海图书馆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籍合网

28、 伤寒补例 · 伤寒补例

伤寒补例 清 周学海 叙 伤寒 病因也 非病证也 以因为名 求本也 伤寒见证 变化无端 非仲景六经主证 所能赅括 后人拘执 凡不在仲景文内者 概不敢求之伤寒 间有窥见一隙 又不敢显违众论 但曲为之说曰 是伤寒杂证也 夫伤寒之证自杂安得复有伤寒杂证者也 晋唐诸贤 以温病热病 本于伤寒之转变而别 以温毒与寒毒相对待 至哉言乎 温病热病 且以为本于伤寒 况其本寒证者乎 学人能知伤寒见证 不止仲景原文 仲景文外 尚有伤寒证治 庶乎其可与读伤寒之论 治伤寒之病矣乎 王叔和作伤寒例 以...

更多: 国图▪文津 国图 知网万方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京东 万方数据 孔夫子旧书网 上海图书馆

29、 伤寒直格 · 伤寒直格

伤寒直格 序 习医要用直格 乃河间高尚先生刘守真所述也 守真深明 素问 造化阴阳之理 比尝语予曰:伤寒谓之大病者 死生在六、七日之间 经曰:人之伤于寒也 则为病热 古今亦通谓之伤寒热病 前三日 太阳、阳明、少阳受之 热壮于表 汗之则愈;后三日 太阴、少阴、厥阴受之 热传于里 下之则痊 六经传受 自浅至深 皆是热证 非有阴寒之病 古圣训阴阳为表里 惟仲景深得其旨 厥后朱肱奉议作 活人书 尚失仲景本意 将阴阳字释作寒热 此差之毫厘 失之千里 而中间误罹横夭者盖不少焉 不可不知也...

更多: 国图▪文津 孔夫子旧书网 知网万方 京东 国图

30、 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 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金 刘完素 卷上 伤风 伤风之证:头疼项强 肢节烦疼 或目痛 肌热、干呕、鼻塞、手足温、自汗出、恶风 其脉阳浮而缓、阴浮而弱 此风邪在表 以上伤风之证 皆宜桂枝汤(第二)以解肌 伤风汗出、怕风 而加项强痛者 桂枝葛根汤(第三);伤风反无汗者 虽已服桂枝汤 反烦不解而无里证者 先刺风池、风府 却与桂枝汤服之 不若通用双解散(五十四) 免致有桂枝、麻黄之误 伤风自汗 白虎汤(二十二) 太阳病无汗而渴者 不可与白虎汤 卷上 伤寒 伤寒之证:头项病疼、腰脊强、身体...

更多: 京东 万方数据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孔夫子旧书网 国图▪文津 籍合网 上海图书馆 知网万方

31、 伤寒法祖 · 伤寒法祖

伤寒法祖说任越庵 序 尝思着书立说 必胸罗万卷 笔无点尘 方能成一家言 后之人读古人书 亦必与古人心心相印 乃能言之不谬 慈溪柯韵伯先生注张仲景伤寒论六卷 复自着伤寒论翼二卷 阐未发之藏 探独得之秘 其明辨详晰 使仲景千古不明之案一旦豁然 而后世观柯氏之注论 知仲景之精微 其功德为何如也 但流传已广 翻刻既多 其文义字句 类多鱼豕 观者未得洞明 咸置高阁 吾师任鸿波先生 出其先祖越公手钞伤寒法祖一编 视之即柯氏之论翼 惟于错讹之处 细加校正 去繁从简 悉已正定无瑕 予因抄而...

更多: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上海图书馆 孔夫子旧书网 万方数据 京东 籍合网 知网万方

32、 伤寒百证歌 · 伤寒百证歌

伤寒百证歌 说 许叔微述 卷一 第一证·伤寒脉证总论歌 大浮数动滑阳脉 阴病见阳生可得 沉涩弦微弱属阴 阳病见阴终死厄 (仲景云 脉大浮数动滑 此名阳也 脉沉涩若弦微 此名阴也 阴病见阳脉者生 阳病见阴脉者死 )阴阳交互最难明 轻重斟量当别白 (脉虽有阴阳 须看轻重以分表里 在下文 )轻手脉浮为在表 表实浮而兼有力 但浮无力表中虚 自汗恶风常淅淅 (伤寒先要辨表里虚实 此四者为急 仲景云 浮为在表 沉为在里 然表证有虚有实 浮而有力者表实也 无汗不恶风 浮而无力者 表虚也 ...

更多: 上海图书馆 国图 国图▪文津 孔夫子旧书网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33、 伤寒捷诀 · 伤寒捷诀

伤寒捷诀 清 严则庵纂辑、裘庆元辑 序 伤寒捷诀者 予祖宫方则 公之所着也 自古以来 伤寒之书 何啻充栋 而或失 或失则杂矣 且其间各执所见 建词立论 往往不同 问津者恒苦之 予祖上自黄帝素问 下及仲景河间东垣丹溪诸书 无不研究 沉潜之久 恍然自得 盖素问以足六经分经论治 然未尝不通乎义也 仲景立三百九十六法 垂一百一十三方 可询而诀也 河间以伤寒为热病 经曰 热病者 皆伤寒之类是也 东垣以内伤寒悉类伤寒 而丹溪之书 则云伤寒属内伤寒者 十居八九 是皆殊途而同归 百虑而一致...

更多: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上海图书馆 国图 籍合网 京东 孔夫子旧书网

34、 伤寒明理论 · 伤寒明理论

伤寒明理论说 成无己 序 余尝思历代明医 回骸起死 祛邪愈疾 非曰生而知之 必也祖述前圣之经 才高识妙 探微索隐 研究义理 得其旨趣 故无施而不可 且百病之急 无急于伤寒 或死或愈 止于六七日之间 十日以上 故汉张长沙感往昔之沦丧 伤横夭之莫救 撰为伤寒论数卷 三百九十七法 一百一十三方 为医门之规绳 治病之宗本 然自汉逮今 千有余年 唯王叔和得其旨趣 后人皆不得其门而入 是以其间少于注释 阙于讲义 自宋以来 名医间有着述者 如庞安常作卒病论 朱肱作活人书 韩祗和作微旨 王...

更多: 知网万方 万方数据 京东 国图▪文津 上海图书馆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籍合网 孔夫子旧书网 国图

35、 伤寒总病论 · 伤寒总病论

伤寒总病论 庞安石 卷第一 叙论 庞曰: 素问 云:冬三月是谓闭藏 水冰地裂 无扰乎阳 又云:彼春之暖 为夏之暑;彼秋之忿 为冬之怒 是以严寒冬令 为杀厉之气也 故君子善知摄生 当严寒之时 周密居室而不犯寒毒 其有奔驰荷重 劳房之人 皆辛苦之徒也 当阳气闭藏 反扰动之 令郁发腠理 津液强渍 为寒所搏 肤腠反密 寒毒与荣卫相浑 当是之时 勇者气行则已 怯者则着而成病矣 其即时成病者 头痛身疼 肌肤热而恶寒 名曰伤寒 其不实时成病 则寒毒藏于肌肤之间 至春夏阳气发生 则寒毒与阳...

更多: 孔夫子旧书网 万方数据 籍合网 知网万方 上海图书馆

36、 伤寒括要 · 伤寒括要

伤寒括要 明 李中梓 自序 伤寒证治 自古难之 始于仲景 后贤纂述 无虑百家 而在人耳目间者 十有余种 不患 畴能千支万派 汇归一源 而有张长沙 若合符节耶 自非丹铅几偏 而髓竭心枯者 未易语也 余发始燥 便读仲景书 今且雪盈巅矣 上下南阳易水间 纸败墨渝 始成授珠十帙 乙酉春杪集甫竣 而毁于兵火 己丑春孟谋梓之而艰于费 且念多则惑 少则得 古语谆切 今授珠虽备于义 而后学或苦其繁 曷若以一茎笔现丈六紫金 俾入门径而登高捷乎 遂以授珠删繁去复 简邃选玄 仅得十之二 而竟无漏...

更多: 国图▪文津 知网万方 孔夫子旧书网 上海图书馆 国图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京东 籍合网

37、 伤寒寻源 · 伤寒寻源

伤寒寻源清吕震名 序 余既为吕君村作传 从其子小茂才索君遗箸 得内经要论一卷 伤寒寻源三卷 受而读之 因忆与君交念年 辄能仿佛君况 君治病之暇 好饮酒 善弈棋 余常过君 几上纵横残帙 一编烂然 则所箸伤寒寻源也 床头越酿一瓮 旁几楸枰一奁 二弈友见客至 辄避去 窗半破 风吹有声 短童发 侍侧室中 懒不治 日惟孜孜箸书 是三卷 上下二卷皆成书 中卷详诸证候 犹有未备 盖未竟作也 君之驱使草木 如其弈下子 无一闲着 而其嗜医 殆甚于其嗜酒 技也而进于道宜哉 夫三坟言道 书阙有间...

更多: 国图 上海图书馆 国图▪文津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京东 知网万方 万方数据 孔夫子旧书网

38、 伤寒医诀串解 · 伤寒医诀串解

伤寒医诀串解 清 陈念祖 序 伤寒医诀串解者 长乐陈修园先生晚年所编集也 惜六篇之中尚缺其一 以其未成书 故不及付梓 其门徒犹子陈道着 有卢扁风 闽之名医也 既能学先生之学 又能承先生之志 日尝手披而秘藏之 复体会其遗意而敬续一篇以补其缺 合成六篇 而篇帙遂成 兹修园古矣 其犹子道着亦古矣 闽中林子寿萱 专心卫世 于旧书肆中 检得修园先生注解葛可久十药神书一卷 购而珍存之 并恐此二种没而不彰 因细加雠校 韵而录之 欲与两先生传名 兼以传世 值余奉命巡抚全闽 因旧疾复起 探知...

更多: 国图 孔夫子旧书网 知网万方 京东 上海图书馆 籍合网

39、 伤寒发微论 · 伤寒发微论

伤寒发微论 宋 叔微述 重雕元刻伤寒百证歌发微论叙 新编张仲景注解伤寒百证歌五卷 发微论二卷 题曰白沙许叔微知可述 直斋书录解题云 许叔微伤寒歌三卷 凡百篇 皆本仲景注 又有治法八十一篇 仲景脉法三十六图 翼伤寒论二卷 辨类五卷 皆未见 四库提要云 叔微字知可 真州人 绍兴二年进士 医家谓之许学士 不知所历何官也 案伤寒歌即百证歌 三与五盖字之误 翼伤寒论即发微论也 叔微扬州仪征人 少孤力学 于书无所不读 而尤邃于医 建炎初 剧贼张遇破真州 已而疾疫大作 知可遍历里门 视病...

更多: 国图 籍合网 知网万方 万方数据 京东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孔夫子旧书网 国图▪文津

40、 伤寒九十论 · 伤寒九十论

伤寒九十论 宋 许叔微述 辩桂枝汤用芍药证(一) 马亨道 庚戌春病 发热 头疼 鼻鸣 恶心 自汗 恶风 宛然桂枝证也 时贼马破仪真三日矣 市无芍药 自指圃园 采芍药以利剂 一医曰 此赤芍药耳 安可用也 予曰 此正当用 再啜而微汗解 论曰 仲景桂枝加减法 十有九证 但云芍药 圣惠方 皆称赤芍药 孙尚药方 皆曰白芍药 圣惠方 太宗朝 翰林王怀隐编集 孙兆为国朝医师 不应如此背戾 然赤者利 白者补 予尝以此难名医 皆愕然失措 谨案 神农本草 称 芍药主邪气腹痛 利小便 通顺血脉 ...

更多: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京东 孔夫子旧书网 万方数据 国图 国图▪文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