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中西汇通医经精义 · 中西汇通医经精义

中西汇通医经精义 清 唐宗海著 叙 守方隅之见者 不能驰域外之观而好高务广 辈又往往舍近求远 趋新奇而废正道 如陈相师许行梁武尊佛氏不已乎然 果能择善而从 则又如赵武灵王易胡服习骑射遂霸天下 盖穷变通 久不拘于墟也 方今四海为家 五洲同轨自鸿荒以至今日天地开辟于斯为盛举 凡三才之所有百族之所宜 上可损益乎 古今下可参酌乎 中外要使善无不备美无不臻驾三皇而轶五帝 岂独一材一艺彰明较着于天下已耶 夫医其小焉者也 然即以医论之五行列于洪范为调变阴阳之资十全重于周官实康济斯民之助 ...

更多: 万方数据 国图▪文津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孔夫子旧书网 上海图书馆 知网万方 国图

42、 中寒论辩证广注 · 中寒论辩证广注

中寒论辩证广注 日 丹波元胤 凡例 一此书之述专以中寒另分一门今医书于杂证中闲言中寒而不详于伤寒论中则备言中寒而溷杂以致后学见证不明两者错治故仆于辩注伤寒论后复集此书以发明仲景奥旨 一此书分上中下三卷其前二卷皆仲景方论俾学人知所宗主末一卷附后贤方论俾学人得其变通庶几引今酌古斯辩证制方不致有误 一此书于每条证下既经注明复加详辩以见其证的系中寒又于每方之下将药性分别详注以见其方之对证为可用倘证稍有未合或分两加减稍有可疑亦必详辩以见古今诸方为不可执如能临证权变用药必奏奇功 一初学...

更多: 万方数据 京东 上海图书馆 籍合网 国图▪文津 知网万方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国图 孔夫子旧书网

43、 万氏秘传片玉心书 · 万氏秘传片玉心书

万氏秘传片玉心书 清 李子毅 卷一 活幼指南赋 小儿方术 号日哑科 口不能言 脉无可施 惟形色以为凭 竭心思而施治 故善养子者 似类龙以调护 不善养子者 如舔犊()而爱惜 爱之愈勤 害之愈急 乍头温而足冷 忽多啼而不乳 差之毫厘 失之千里 此小儿方术专门 以补化工之不及 汤胃脆薄兮 饮食易伤 筋骨柔弱兮 风寒易袭 父母何知 看承大弛() 重绵厚袄 反助阳以耗阴;流欢放饭 徒败脾而损宙 闻异声 见异物 失于堤防;深其居 简其出 过于周密 未期而行立今 喜其长成;无事而嘻笑兮 ...

更多: 孔夫子旧书网 京东 万方数据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籍合网 知网万方 国图 国图▪文津

44、 伤寒论 · 卷第九 辨可下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

大法 秋宜下 凡服下药 用汤胜丸 中病即止 不必尽剂也 下利 三部脉皆平 按之心下硬者 急下之 宜大承气汤 下利 脉迟而滑者 内实也 利未欲止 当下之 宜大承气汤 问曰:人病有宿食 何以别之 师曰:寸口脉浮而大 按之反涩 尺中亦微而涩 故知有宿食 当下之 宜大承气汤 下利 不欲食者 以有宿食故也 当宜下之 与大承气汤 下利差后 至其年月日复发者 以病不尽故也 当下之 宜大承气汤 下利 脉反滑 当有所去 下之乃愈 宜大承气汤 病腹中满痛者 此为实也 当下之 宜大承气汤 伤寒后 ...

更多: 国图 孔夫子旧书网 国图▪文津 万方数据 籍合网 知网万方

45、 伤寒论 · 卷第十 辨发汗吐下后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此第十卷 第二十二篇 凡四十八证 前三阴三阳篇中 悉具载之 此以下诸方 于随卷本证下虽已有 缘止以加减言之 未甚明白 似于览者检阅未便 今复校勘 备列于后: 桂枝加葛根汤方 葛根四两 芍药二两 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掰) 桂枝二两(去皮) 麻黄*三两(去节) 右七味 以水一斗 先煮麻黄、葛根 减二升 去上沫 内诸药 煮取三升 去滓 温服一升 复取微似汗 不须啜粥 余如桂枝法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 于桂枝汤方内 加厚朴二两 杏仁五十个 去皮尖 余依前法 桂枝加附子...

更多: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万方数据 孔夫子旧书网 上海图书馆 国图

46、 伤寒论 · 卷第八 辨不可吐第十八

合四证 已具太阳篇中 ...

更多: 籍合网 京东 知网万方 孔夫子旧书网 上海图书馆 国图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47、 伤寒论 · 卷第八 辨可吐第十九

大法 春宜吐 凡用吐汤 中病即止 不必尽剂也 病胸上诸实 胸中郁郁而痛 不能食 欲使人按之 而反有涎唾 下利日十余行 其脉反迟 寸口脉微滑 此可吐之 吐之 利则止 宿食 在上脘者 当吐之 病人手足厥冷 脉乍结 以客气在胸中;心下满而烦 欲食不能食者 病在胸中 当吐之 ...

更多: 京东 万方数据 上海图书馆 知网万方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国图 籍合网 孔夫子旧书网

48、 伤寒论 · 卷第九 辨不可下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脉濡而弱 弱反在关 濡反在巅 微反在上 涩反在下 微则阳气不足 涩则无血 阳气反微 中风、汗出而反躁烦;涩则无血 厥而且寒 阳微不可下 下之则心下痞硬 动气在右 不可下 下之则津液内竭 咽燥、鼻干、头眩、心悸也 动气在左 不可下 下之则腹内拘急 食不下 动气更剧 虽有身热 卧则欲蜷 动气在上 不可下 下之则掌握热烦 身上浮冷 热汗自泄 欲得水自灌 动气在下 不可下 下之则腹胀满 卒起头眩 食则下清谷 心下痞也 咽中闭寒 不可下 下之则上轻下重 水浆不下 卧则欲蜷 身急痛 下利...

更多: 知网万方 京东 万方数据 国图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国图▪文津 上海图书馆

49、 伤寒论 · 卷第二 伤寒例第三

阴阳大论云:春气温和 夏气暑热 秋气清凉 冬气冷冽 此则四时正气之序也 冬时严寒 万类深藏 君子固密 则不伤于寒 触冒之者 乃名伤寒耳 其伤于四时之气 皆能为病 以伤寒为毒者 以其最成杀厉之气也 中而即病者 名曰伤寒;不即病者 寒毒藏于肌肤 至春变为温病 至夏变为暑病 暑病者 热极重于温也 是以辛苦之人 春夏多温热病 皆由冬时触寒所致 非时行之气也 凡时行者 春时应暖 而复*大寒;夏时应大热 而反大凉;秋时应凉 而反大热;冬时应寒 而反大温 此非其时而有其气 是以一岁之中 长...

更多: 万方数据 知网万方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孔夫子旧书网 籍合网 国图▪文津

50、 伤寒论 · 卷第四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七

问曰:病有结胸 有藏结 其状何如 答曰:按之痛 寸脉浮 关脉沉 名曰结胸也 何谓藏结 答曰:如结胸状 饮食如故 时时下利 寸脉浮 关脉小细沉紧 名曰藏结 舌上白胎滑者 难治 藏结无阳证 不往来寒热(一云寒而不热) 其人反静 舌上胎滑者 不可攻也 病发于阳而反下之 热入 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一作汗出) 因作痞 所以成结胸者 以下之太早故也 结胸者 项亦强 如柔痉状 下之则和 宜大陷胸丸方 大陷胸丸方 大黄半斤(味苦寒) 葶苈半升(熬 味苦寒)芒硝半升(味咸寒) 杏仁半升...

更多: 国图 孔夫子旧书网 籍合网 京东 上海图书馆

51、 伤寒论 · 卷第五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第八

间曰:病有太阳阳明 有正阳阳明 有少阳阳明 何谓也 答曰:太阳阳明者 脾约(一云络)是也 正阳阳明者 胃家实是也 少阳阳明者 发汗 利小便已 胃中燥烦实 大便难是也 阳明之为病 胃家实也 问曰:何缘得阳明病 答曰:太阳病发汗 若下、若利小便 此亡津液 胃中干燥 因转属阳明 不更衣 内实 大便难者 此名阳明也 问曰:阳明病 外证云何 答曰:身热 汗自出 不恶寒 反恶热也 问曰:病有得之一日 不发热而恶寒者 何也 答曰:虽得之一日 恶寒将自罢 即自汗出而恶热也 问曰:恶寒何故自罢...

更多: 万方数据 知网万方 京东 孔夫子旧书网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国图 籍合网

52、 伤寒论 · 卷第五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第九

少阳之为病 口苦、咽干、目眩也 少阳中风 两耳无所闻 目赤 胸中满而烦者 不可吐下 吐下则悸而惊 伤寒 脉弦细 头痛发热者 属少阳 少阳不可发汗 发汗则谵语 此属胃 胃和则愈 胃不和 则烦而悸 本太阳病不解 转入少阳者 胁下硬满 干呕不能食 往来寒热 尚未吐下 脉沉紧者 与小柴胡汤 若已吐、下、发汗、温针 谵语 柴胡汤证罢 此为坏病 知犯何逆 以法治之 三阳合病 脉浮大 上关上 但欲眠睡 目合则汗 伤寒六七日 无大热 其人躁烦者 此为阳去入阴故也 伤寒三日 三阳为尽 三阴当受...

更多: 国图 孔夫子旧书网 万方数据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京东

53、 伤寒论 · 卷第六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厥阴之为病 消渴 气上撞心 心中疼热 饥而不欲食 食则吐蛔 下之利不止 厥阴中风 脉微浮 为欲愈;不浮 为未愈 厥阴病 欲解时 从丑*至卯上 厥阴病 渴欲饮水者 少少与之 愈 诸四逆厥者 不可下之 虚家亦然 伤寒先厥 后发热而利者 必自止 见厥复利 伤寒始发热 六日 厥反九日而利 凡厥利者 当不能食 今反能食者 恐为除中 食以索饼 不发热者 知胃气尚在 必愈 恐暴热来出而复去也 后三日脉之 其热续在者 期之旦日夜半愈 所以然者 本发热六日 厥反九日 复发热三日 并前六日 亦为...

更多: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知网万方 国图▪文津 万方数据 籍合网 上海图书馆

54、 伤寒论 · 卷第七 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夫以为疾病至急 仓卒寻按 要者难得 故重集诸可与不可方治 比之三阴三阳篇中 此易见也 又时有不止是三阴三阳 出在诸可与不可中也 脉濡而弱 弱反在关 濡反在巅 微反在上 涩反在下 微则阳气不足 涩则无血 阳气反微 中风汗出而反躁烦 涩则无血 厥而且寒 阳微发汗 躁不得眠 动气在右 不可发汗 发汗则衄而渴 心苦烦 饮即吐水 动气在左 不可发汗 发汗则头眩 汗不止 筋惕肉目闰 动气在上 不可发汗 发汗则气上冲 正在心端 动气在下 不可发汗 发汗则无汗 心中大烦 骨节苦疼 目运 恶寒...

更多: 上海图书馆 孔夫子旧书网 国图 京东 国图▪文津

55、 伤寒论 · 伤寒论

一、 伤寒论 的内容 伤寒论 是东汉张机所著 伤寒杂病论 中论述伤寒病证的部分 伤寒杂病论 原16卷 约成书于公元3世纪 该书至魏晋时已有散失 经王叔和收集整理始得存世 后在流传过程中析分为 伤寒论 和 金匮要略 二书 北宋时期 政府成立校正医书局 对诸多医学古籍进行校勘整理 伤寒论 则是其中之一 现该书通行本有两种:一是明代赵开美据宋治平本(林亿等校正的原刊本)的影刻本 一是金代成无已的 注解伤寒论 本 此外 脉经 、 千金翼方 、 外台秘要 中均载有 伤寒论 的内容 被视...

更多: 国图 上海图书馆 孔夫子旧书网 万方数据 籍合网 京东 知网万方 国图▪文津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56、 伤寒论 · 卷第一 辨脉法第一

问曰:脉有阴阳者 何谓也 答曰:凡脉大、浮、数、动、滑 此名阳也;脉沉、涩、弱、弦、微 此名阴也 凡阴病见阳脉者生 阳病见阴脉者死 问曰:脉有阳结阴结者 何以别之 答曰:其脉浮而数 能食 不大便者 此为实 名曰阳结也 期十六日当剧 其脉沉而迟 不能食 身体重 大便反硬 名曰阴结也 期十四日当剧 问曰:病有洒淅恶寒而复发热者 何 答曰:阴脉不足 阳往从之;阳脉不足 阴往乘之 曰:何谓阳不足 答曰:假令寸口脉微 名曰阳不足 阴气上入阳中 则洒淅恶寒也 曰:何谓阴不足 答曰:假令尺...

更多: 知网万方 京东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国图▪文津 孔夫子旧书网 籍合网 万方数据 国图 上海图书馆

57、 伤寒论 · 卷第二 辨痉湿暍脉证第四

伤寒所致太阳 痉、湿、暍三种 宜应别论 以为与伤寒相似 故此见之 太阳病 发热无汗 反恶寒者 名曰刚痉 太阳病 发热汗出 不恶寒者 名曰柔痉 太阳病 发热 脉沉而细者 名曰痉 太阳病 发汗太多 因致痉 病身热足寒 颈项强急 恶寒 时头热面赤 目脉赤 独头面摇 卒口噤 背反张者 痉病也 太阳病 关节疼痛而烦 脉沉而细(一作缓)者 此名湿痹(一云中湿) 湿痹之候 其人小便不利 大便反快 但当利其小便 湿家之为病 一身尽疼 发热 身色如似熏黄 湿家 其人但头汗出 背强 欲得被 覆向...

更多: 国图 知网万方 国图▪文津 籍合网 孔夫子旧书网 上海图书馆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京东 万方数据

58、 伤寒论 · 卷第三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

更多: 知网万方 国图 上海图书馆 籍合网 万方数据 孔夫子旧书网

59、 伤寒论 · 卷第六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少阴之为病 脉微细 但欲寐也 少阴病 欲吐不吐 心烦 但欲寐 五六日 自利而渴者 属少阴也 虚故引水自救 若小便色白者 少阴病形悉具 小便白者 以下焦虚有寒 不能制水 故令色白也 病人脉阴阳俱紧 反汗出者 亡阳也 此属少阴 法当咽痛 而复吐利 少阴病 咳而下利谵语者 被火气劫故也 小便必难 以强责少阴汗也 少阴病 脉细沉数 病为在里 不可发汗 少阴病 脉微 不可发汗 亡阳故也 阳已虚 尺脉弱涩者 复不可下之 少阴病脉紧 至七八日 自下利 脉暴微 手足反温 脉紧反去者 为欲解也...

更多: 国图▪文津 万方数据 京东 上海图书馆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孔夫子旧书网 知网万方 国图 籍合网

60、 伤寒论 · 卷第七 辨可发汗脉证并治第十六

大法 春夏宜发汗 凡发汗 欲令手足俱周 时出以执水 执水然 一时间许 亦佳 不可令如水流漓 若病不解 当重发汗 汗多必亡阳 阳虚 不得重发汗也 凡服汤发汗 中病便止 不必尽剂 凡云可发汗 无汤者 丸散亦可用;要以汗出为解 然不如汤 随证良验 夫病脉浮大 问病者言 但便硬尔 设利者 为大逆 硬为实 汗出而解 何以故 脉浮当以汗解 下利后 身疼痛 清便自调者 急当救表 宜桂枝汤发汗 ...

更多: 京东 孔夫子旧书网 国图▪文津 知网万方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