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伤寒论 · 卷第八 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第十七

发汗多亡阳 谵语者 不可下 与柴胡桂枝汤 和其荣卫 以通津液 后自愈 此一卷 第十七篇 凡三十一证 前有详说 ...

更多: 知网万方 国图 万方数据 国图▪文津 京东 上海图书馆 籍合网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62、 伤寒论 · 伤寒论序

夫伤寒论 盖祖述大圣人之意 诸家莫其伦拟 故晋·皇甫谧序 甲乙针经 云:伊尹以元圣之才 撰用神农本草 以为汤液;汉·张仲景论广汤液 为十数卷 用之多验;近世太医令王叔和 撰次仲景遗论甚精 皆可施用 是仲景本伊尹之法 伊尹本神农之经 得不谓祖述大圣人之意乎 张仲景 汉书 无传 见 名医录 云:南阳人 名机 仲景乃其字也 举孝廉 官至长沙太守 始受术于同郡张伯祖 时人言 识用精微过其师 所著论 其言精而奥 其法简而详 非浅闻寡见者所能及 自仲景于今八百余年 惟王叔和能学之 其间如...

更多: 京东 知网万方 国图 上海图书馆 籍合网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63、 伤寒论 · 伤寒卒病论集

论曰: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 望齐侯之色 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 怪当今居世之士 曾不留神医药 精究方术 上以疗君亲之疾 下以救贫贱之厄 中以保身长全 以养其生 但竞逐荣势 企踵权豪 孜孜汲汲 惟名利是务 崇饰其末 忽弃其本 华其外 而悴其内 皮之不存 毛将安附焉 卒然遭邪风之气 婴非常之疾 患及祸至 而方震栗 降志屈节 钦望巫祝 告穷归天 束手受败 賫百年之寿命 持至贵之重器 委付凡医 恣其所措 咄嗟嗚呼 厥身已毙 神明消灭 变为异物 幽潜重泉 徒为啼泣 痛夫 举世昏迷 莫能觉悟...

更多: 上海图书馆 京东 万方数据 国图▪文津 国图 籍合网

64、 伤寒论 · 卷第一 平脉法第二

问曰:脉有三部 阴阳相乘 荣卫血气 在人体躬 呼吸出入 上下于中 因息游布 津液流通 随时动作 效象形容 春弦秋浮 冬沉夏洪 察色观脉 大小不同 一时之间 变无经常 尺寸参差 或短或长 上下乖错 或存或亡 病辄改易 进退低昂 心迷意惑 动失纪纲 愿为具陈 令得分明 师曰:子之所问 道之根源 脉有三部 尺寸及关 荣卫流行 不失衡铨 肾沉、心洪、肺浮、肝弦 此自经常 不失铢分 出入升降 漏刻周旋 水下二*刻 一周循环 当复寸口 虚实见焉 变化相乘 阴阳相干 风则浮虚 寒则牢坚;沉...

更多: 国图▪文津 国图 孔夫子旧书网 上海图书馆 籍合网 京东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知网万方

65、 伤寒论 · 卷第二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第五

太阳之为病 脉浮 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阳病 发热 汗出 恶风 脉缓者 名为中风 太阳病 或已发热 或未发热 必恶寒 体痛 呕逆 脉阴阳俱紧者 名曰伤寒 伤寒一日 太阳受之 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 若躁烦 脉数急者 为传也 伤寒二三日 阳明少阳证不见者 为不传也 太阳病 发热而渴 不恶寒者 为温病 若发汗已 身灼热者 名曰风温 风温为病 脉阴阳俱浮 自汗出 身重 多眠睡 鼻息必鼾 语言难出 若被下者 小便不利 直视 失溲;若被火者 微发黄色 剧则如惊痫 时瘛疭;若火熏之 一逆尚引...

更多: 上海图书馆 京东 孔夫子旧书网 籍合网 知网万方

66、 伤寒论 · 卷第六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第十

太阴之为病 腹满而吐 食不下 自利益甚 时腹自痛 若下之 必胸下结硬 太阴中风 四肢烦疼 阳微阴涩而长者 为欲愈 太阴病欲解时 从亥至丑上 太阴病脉浮者 可发汗 宜桂枝汤 自利不渴者 属太阴 以其藏有寒故也 当温之 宜服四逆辈 伤寒脉浮而缓 手足自温者 系在太阴 太阴当发身黄;若小便自利者 不能发黄 至七八日 虽暴烦 下利日十余行 必自止 以脾家实 腐秽去故也 本太阳病 医反下之 因而腹满时痛者 属太阴也 桂枝加芍药汤主之 大实痛者 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太阴为病脉弱 其人续自便...

更多: 上海图书馆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万方数据 籍合网 知网万方 京东 国图▪文津 孔夫子旧书网

67、 伤寒论 · 卷第七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问曰:病有霍乱者何 答曰:呕吐而利 名曰霍乱 问曰:病发热 头痛 身疼 恶寒 吐利者 此属何病 答曰:此名霍乱 自吐下 又利止 复 更发热也 伤寒 其脉微涩者 本是霍乱 今是伤寒 却四五日 至阴经上转入阴 必利 本呕 下利者 不可治也 欲似大便而反矢气 仍不利者 属阳明也 便必硬 十三日愈 所以然者 经尽故也 下利后 当便硬 硬则能食者愈;今反不能食 到后经中 颇能食 复过一经能食 过之一日 当愈 不愈者 不属阳明也 恶寒脉微 而复利 利止 亡血也 四逆加人参汤主之 霍乱 头...

更多: 知网万方 京东 万方数据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籍合网 国图▪文津 上海图书馆 国图 孔夫子旧书网

68、 伤寒论 · 卷第七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证并治第十四

伤寒 阴阳易之为病 其人身体重 少气 少腹里急 或引阴中拘挛 热上冲胸 头重不欲举 眼中生花 膝胫拘急者 烧裩散主之 烧裩散方 右取妇人中裩近隐处 剪烧灰 以水和服方寸匕 日三服 小便即利 阴头微肿 则愈 妇人病 取男子裩当烧灰 大病差后 劳复者 枳实栀子汤主之 若有宿食者 加大黄如博棋子大五六枚 枳实栀子豉汤方 枳实三枚(炙 苦寒) 栀子十四枚(掰 苦寒) 豉一升(绵裹 苦寒) 右三味 以清浆水七升 空煮取四升 内枳实、栀子 煮取二升 下豉 更煮五六沸 去滓 温分再服 复令...

更多: 国图 籍合网 孔夫子旧书网 知网万方 上海图书馆 国图▪文津 京东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万方数据

69、 素问玄机原病式 · 总纲

诸风掉眩 皆属肝木 诸痛痒疮疡 皆属心火 诸湿肿满 皆属脾土 诸气郁病痿 皆属肺金 诸寒收引 皆属肾水 诸暴强直 支痛软戾 里急筋缩 皆属于风 (厥阴风木乃肝胆之气也) 诸病喘 呕 吐酸 暴注 下迫 转筋 小便混浊 腹胀大鼓之如鼓 痈 疽 疡 疹 瘤气 结核 吐下霍乱 瞀 郁 肿胀 鼻塞 鼽 衄 血溢 血泄 淋 身热恶寒 战栗 惊 惑 悲 笑 谵 妄 衄 蔑血汗 皆属于热 (手少阴君火之热 乃真心、小肠之气也) 诸痉强直 积饮 痞隔中满 霍乱吐下 体重 肿肉如泥 按之不起 ...

更多: 国图▪文津 孔夫子旧书网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上海图书馆 知网万方

70、 素问玄机原病式 · 分述

掉 摇也 眩 昏乱旋运也 风主动故也 所谓风气甚 而头目眩运者 由风木旺 必是金衰不能制木 而木复生火 风火皆属阳 多为兼化 阳主乎动 两动相搏 则为之旋转 故火本动也 焰得风则自然旋转 如春分至小满 为二之气 乃君火之位;自大寒至春分七十三日 为初之气 乃风木之位 故春分之后 风火相搏 则多起飘风 俗谓之旋风是也 四时多有之 由五运六气千变万化 冲荡击搏 推之无穷 安得失时而便谓之无也 但有微甚而已 人或乘车跃马、登舟环舞而眩运者 其动不正 而左右纡曲 故 经 曰∶曲直动...

更多: 孔夫子旧书网 京东 知网万方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国图▪文津 籍合网 万方数据 国图

71、 素问玄机原病式 · 序

夫医教者 源自伏羲 流于神农 注于黄帝 行于万世 合于无穷 本乎大道 法乎自然之理 孔安国序 书 曰∶ 伏羲、神农、黄帝之书 谓之三坟 言大道也 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 谓之五典 言常道也 盖五典者 三坟之末也 非无大道 但专明治世之道;三坟者 五典之本也 非无常道 但以大道为体 常道为用 天下之能事毕矣 然而玄机奥妙 圣意幽微 浩浩乎不可测 使之习者 虽贤智明哲之士 亦非轻易可得而悟矣 洎乎周代 老氏以精大道 专为道教;孔子以精常道 专为儒教 由是儒、道二门之教着矣...

更多: 万方数据 国图 京东 国图▪文津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籍合网 知网万方 上海图书馆 孔夫子旧书网

72、 黄帝素问直解 · 卷之八

[卷之八] 至真要大论第七十四篇 天元纪大论 鬼臾区曰∶谨奉天道 请言真要 此篇论六气司天 六气在泉 有正化 有胜复 有标本寒热 有调治逆从 五味阴阳 制方奇偶 谨奉天道 合于人身 故曰 至真要大论 黄帝问曰∶五气交合 盈虚更作 余知之矣 六气分治 司天地者 其至何如 更 平声 下同 盈虚 即太少也 五运与六气交合 甲、丙、戊、庚、壬为太 主盈;乙、丁、己、辛、癸为少 主虚;子、寅、辰、午、申、戌为太 主盈;丑、卯、巳、未、酉、亥为少 主虚 五气交合 盈虚更作 六元正纪 详...

更多: 国图 孔夫子旧书网 籍合网 万方数据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知网万方

73、 黄帝素问直解 · 卷之六

合下三卷 计论七篇 皆名大论 论五运六气司天在泉 天时民病寒热胜复之理 天地之阴阳四时 备于人身;人身之寒热虚实 同于天地 首纪天元 而五运五行六气微旨 归于人气以交变 更有五常之政 六元之纪 道极其大 理悉其微 至真至要 皆大论也 [卷之六] 天元纪大论第六十八篇 此篇引 天元玉册 之言 以明五运六气 上下相召 五六相合 三十岁为一纪 六十岁为一周 周而复始 无有终时 着之玉版 藏之金匮 署曰天元纪 故曰 天元纪大论 太始天元玉册·运气微旨篇 曰∶太虚寥廓 肇其化元 虚皇...

更多: 上海图书馆 国图 京东 孔夫子旧书网 万方数据

74、 黄帝素问直解 · 卷之四

[卷之四] 疟论第三十五篇 风雨寒暑 皆为疟病 日作之疟 卫气应乃作 邪客脊背 循风府而日下一节 则发日晏 出于风府 注伏膂而上出缺盆 则发日早 邪薄五脏 横连募原 则间日乃作 邪与卫气 客于六腑 循行失度 则间二日 或休数日乃作 夏伤水寒 秋伤于风 则为先寒后热之寒疟 冬中风寒 藏于骨髓 夏暑乃发 则为先热后寒之温疟 肺素有热 用力劳形 气不归阴 内藏于心 舍于分肉 则为但热不寒之瘅疟 黄帝问曰∶夫疟皆生于风 其蓄作有时者 何也 疟 阴疟也 生气通天论 云 夏伤于暑 秋为...

更多: 孔夫子旧书网 国图▪文津 知网万方 国图 上海图书馆 籍合网 京东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75、 黄帝素问直解 · 卷之五

[卷之五] 刺要论第五十篇 此篇首论刺法之要 各有浅深 浅深不得 致有五脏四时之病 虽欲无之 然不去矣 刺要不綦重欤 黄帝问曰∶愿闻刺要 上古以针治病 帝举刺法之要 以教天下后世 故特问之 岐伯对曰∶病有浮沉 刺有浅深 各至其理 无过其道 过 平声 下同 浮沉 即浅深 病有浮沉 刺有浅深 犹言病有浅深 而刺因有浅深也 各至其理 各至皮肉脉筋骨之文理 刺所当至 毋容浅也 无过其道 无过其皮肉脉筋骨之道 刺中其道 毋容过也 过之则内伤 不及则生外壅 壅则邪从之 所谓无过其道者 ...

更多: 京东 籍合网 孔夫子旧书网 国图 国图▪文津

76、 黄帝素问直解 · 卷之七

[卷之七] 五常政大论第七十二篇 木火土金水 有平气 有不及之气 有太过之气 皆其常也 天气制于上 运气主于中 万物生化 五虫孕育 有盛有衰 是其政也 五运根中 六气根外 化不可代 时不可违 皆为五常之政 故以名篇 黄帝问曰∶太虚寥廓 五运回薄 衰盛不同 损益相从 愿闻平气 何如而名 何如而纪也 太虚寥廓 天之幽远广大也 五运回薄 五行环回 根据薄于太虚之中也 五运回薄 其中有衰盛不同 因有损益相从 衰损则不及 盛益则太过 平气则不衰不盛 无损无益 故愿闻平气 何如而立其名...

更多: 上海图书馆 国图 籍合网 国图▪文津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知网万方

77、 黄帝素问直解 · 卷之九

[卷之九] 着至教论第七十五篇 下凡七篇 皆黄帝语于雷公 着至教者 雷公请帝着为至教 开示诸臣 传于后世也 黄帝继神农而立极 故曰上通神农 黄帝上通神农 神农上通伏羲 故曰拟于二皇 盖伏羲知天 神农知地 黄帝知人 三才之道 一脉相传 故曰而道 上知天文 下知地理 中知人事 且以知天下 何难别阴阳 应四时 合之五行 帝从雷公之请 着为至教 备言三阳如天 阴阳偏害之理 公未悉知 诚切研求 是以此下复有 示从容 疏五过 征四失 阴阳类 方盛衰 解精微 开示雷公 皆至教也 黄帝坐明...

更多: 万方数据 孔夫子旧书网 国图▪文津 知网万方 京东 籍合网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上海图书馆

78、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 · 简介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 清·张志聪 公元1644-1911年 黄帝内经 是我国最早的古典医学著作 素问 组成 黄帝内经 的一部分 书中论述了防病治病、保健养生的医学理论 本书由清代初年大医学家张志聪与其门人弟子共同注释完成 此书一问世 便得到医学界的推崇 被视为医学入门之向导 登堂入室之指南 由于其书对学者颇具启发性 故深受医家的珍爱 成为研读 内经 的重要著作 ...

更多: 京东 籍合网 知网万方 国图▪文津 上海图书馆

79、 黄帝灵枢经叙 · 简介

黄帝灵枢经叙 作者:张志聪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72年 昔黄帝作 内经 十八卷 灵枢 九卷 素问 九卷 乃其数焉 世所奉行唯 素问 则耳 越人得其一二而述 难经 皇甫褴次而制甲乙 诸家之说 悉自此始 其间或有得失 未可为后世法 则调如 南阳活人书 称咳逆者少也 谨按 灵枢 曰:新谷气入于胃 与故寒气相争 故日吵 举而并之 则理可断矣 又如 难经 第六十五篇 是越人标指 灵枢 本输之大略 世或以为流注 谨按 灵枢经 曰:所言节者 神气之所游行出人也 非皮肉筋骨也;又回:神...

更多: 籍合网 京东 国图▪文津 知网万方 万方数据 上海图书馆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孔夫子旧书网

80、 黄帝素问直解 · 简介

黄帝素问直解 清·高士宗 公元1644-1911年 黄帝内经 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医学著作 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及疾病作斗争中的经验总结 是中国医学这个伟大宝库中的根本部分 因此它也是我们现在研究中医药学必须首先加以继承事理和认真钻石的经典性著作 这部书的指导思想是:“整体运动论” 它认为“天地一体” “五脏一体” “人与天地相应” 成败倚伏生乎动 把人与自界密切联系起来 把变化和运动密切联系起来;对人体生理及病理生理认识是:“藏象论” 把人体生理及病理生理活...

更多: 籍合网 孔夫子旧书网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国图 京东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