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 黄帝素问宣明论方 · 卷四

[卷四\热门] 诸病总论 黄帝曰∶病热当何禁之 岐伯曰∶病热少愈 食肉则复 多食则遗 此其禁也 因热少愈 犹未尽除 不戒饮食劳动 情欲扰乱 奈脾胃气虚 未能消化坚食 故热复生 五脏者 皆热 夫热病者 伤寒之类也 人之伤于寒 则为病热 寒毒藏于肌肤 阳气不行散发 而内为怫结 故伤寒者反病为热 热虽甚 不死 奈巨阳为首 巨阳者 诸阳之属也 诸阳为热以气 诸阳为寒以血 热病已愈 其有复作 谓病已衰而热有作所藏 因其谷气相薄 两热相合 故有所遗 缘热也 虽邪气而不尽 遗热在 故当复...

更多: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京东 国图 上海图书馆 国图▪文津 籍合网 知网万方

142、 黄帝素问宣明论方 · 卷六

[卷六] 伤寒门 抵当汤 治伤寒日深 表证仍甚 蓄热下焦 脉微沉 不结胸 发狂者 小腹胀而硬 小便自和者 瘀血证也 小便不和 无血也 或阳明蓄热内甚 而喜忘或狂 大便虽硬而反易 其色黑者 有蓄血也 无表里证 但发热日深 脉虽浮者 亦可下之 或已下后 脉数 胃热消谷善饥 数日不大便 有瘀血也 桃仁(七个)大黄(一分)水蛭(炒)虻虫(去翅足 炒各十个 )上锉如麻豆大 分作二服 水一盏 煮至半盏 绞去滓 温服 未下 再服 抵当丸 治伤寒有热 少腹满 小便不利者 为有血也 当下之 ...

更多: 孔夫子旧书网 国图 上海图书馆 籍合网 知网万方

143、 黄帝素问宣明论方 · 卷八

[卷八\水湿门] 水湿总论 夫诸湿者 湿为土气 火热能生土湿也 故夏热则万物湿润 秋凉则湿物燥干也 湿病本不自生 因于大热怫郁 水液不能宣通 即停滞而生水湿也 凡病湿者 多自热生 而热气尚多 以为兼证 云湿热 亦犹风热义同 虽病水寒 不得宣行 亦能为湿 虽有此异 亦以鲜矣 或跗肿体寒 而有水者 以蓄热入里极深 本非病寒也 三花神丸 治中满腹胀 喘嗽淋 一切水湿肿满 湿热肠垢沉积 变生疾病 久病不已 黄瘦困倦 气血壅滞 不得宣通 或风热燥郁 肢体麻痹 走注疼痛 风痰涎嗽 头目...

更多: 京东 孔夫子旧书网 籍合网 万方数据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国图 国图▪文津 上海图书馆 知网万方

145、 黄帝素问宣明论方 · 卷十二

[卷十二\补养门] 补养总论 素问 云∶诸寒收引 皆属于肾 肾者 少阴也 少阴者 至阴也 至者 为极也 少阴者 冬脉所旺 居北而属水 为寒 为归藏 为周密 寒中收引拘缩 寒之用也 其病上下所生水液 澄澈冷清者不浊 其气寒冷 水谷不消化 吐利清冷 为病则如天气寒而水自清也 素问 云∶太阳受寒 血凝为瘦 太阴受寒 气聚为疝 但脉急而寒之象也 急主于痛 故紧急也 内经 云∶数则为热 迟则为寒 诸阳为热 诸阴为寒 脉当迟缓 寒毒内郁 洪数为热 所养心之脉也 寒气生清 水清就于湿 故...

更多: 上海图书馆 孔夫子旧书网 万方数据 籍合网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京东 国图▪文津 国图

146、 黄帝素问宣明论方 · 卷十五

[卷十五\杂病门] 疮疹总论 索问 云∶痛痒、疮疡、痈疽、疡疹、瘤气、结核 怫郁甚者 皆热 五脏不和 九窍不通 六腑不和 留结为痈 近于火气 微热则痒 热甚则痛 附近则灼而为疮 皆火之用也 人之疮肿 因内热外虚所生也 为风湿之所乘 则生疮肿 然肺主气 候于皮毛 脾主肌肉 气虚则肤腠开 为风湿所乘 脾气温而内热 即生疮也 肿者 皆由寒热毒瓦斯客于经络 使血涩而不通 壅结成肿 风邪内作 即无头无根 气血相搏作者 即有头有根 热壅盛 则为脓赤 核肿 则风气流结也 疮以痛痒 痛则为...

更多: 籍合网 万方数据 孔夫子旧书网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上海图书馆 国图▪文津 京东 国图

147、 黄帝素问宣明论方 · 简介

黄帝素问宣明论方 金·刘完素 公元1115-1234年 黄帝素问宣明论方 又名 宣明论方 15卷 为金·刘完素于 1172年所撰 卷一和卷二 诸证门 将 素问 一书中的62个病证逐条进行了分析 并制定了相应处方;卷三至卷十五 分为风、热、伤寒、积聚、水湿、痰饮、劳、燥、泻痢、妇人、补养、诸痛、痔瘘、疟疾、眼目、小儿、杂病等各门 每门均先引 素问 医论 然后再加引申 并制定处方 本书补充了 素问 所论病候缺乏相应方药的不足 也反映了刘完素偏重寒凉、降火益阴的学术思想 ...

更多: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万方数据 籍合网 上海图书馆 孔夫子旧书网 国图 知网万方 国图▪文津

148、 黄帝内经太素 · 简介

黄帝内经太素 唐·杨上善 公元618-907年 医学著作 隋杨上善撰 原书30卷 今国内只存23卷残本 此书是 黄帝内经 早期传本之一 包括 素问 、 针经 (即 灵枢 )两部分内容 杨氏据其内容性质之异同 各归其属 分为摄生、阴阳、人合、脏腑、经脉、腧穴、营卫气、身度、诊候、证候、设方、九针、补泄、伤寒、邪论、风论、气论、杂病十九大类重予编次、注释 编撰体例取法皇甫谧 甲乙经 而无编辑害义之失 其文先列述义较完整之篇段 而以所移迻之短章碎文附于其后 不使原文杂糅 其相承旧...

更多: 国图 京东 国图▪文津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籍合网 知网万方 万方数据 孔夫子旧书网 上海图书馆

149、 黄帝内经灵枢集注 · 简介

黄帝内经灵枢集注 清·张志聪 公元1672年 灵枢经 又名 九卷 、 针经 还有 九虚 、 九灵 之称 其书共九卷 即 黄帝内经 十八卷之半 因其为 内经 之半 故取名 九卷 ;又因其多以针法为论 开卷又有“先立针经”之言 故又名 针经 至于 九虚 、 九灵 乃道家注本 故取此名 灵枢 之名 乃唐代王冰所定 与其“弱龄慕道 夙好养生”不无相干 因他实也为道家之徒 故取其名曰 灵枢 而 黄帝内经灵枢集注 是继马莳后有一个注本 此本在吸收马注的基础上 “集同学诸公 举 灵枢 诠...

更多: 京东 孔夫子旧书网 籍合网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上海图书馆

150、 黄帝内经太素 · 前言

在中医学术发展史上 黄帝内经 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中医学最基本、最重要的思想均发端于这部两千多年前的伟大经典 因此 对 黄帝内经 ( 灵枢 、 素问 )的研究 历代不乏其人 从文献学的角度 用音韵、文字、训诂、注释等方法整理 黄帝内经 确定其内容的可靠性 是开展各种 内经 研究课题的基础 今人熟知的唐代医家王冰对 黄帝内经素问 的注释 宋代史崧对 黄帝内经灵枢 的校订 均对 内经 的流传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但是 王冰在整理 素问 时作了不少移补添改 史崧亦在 灵枢 几近失传时...

更多: 万方数据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上海图书馆 国图 知网万方 孔夫子旧书网 籍合网 国图▪文津

151、 黄帝内经太素 · 卷第六(卷首缺)

脏腑之一 平按:此篇自“喜乐者”以上 日本原钞正本残缺 篇目亦不可考 平从日本仁和寺宫御藏本残卷十三纸中 检出自“在我者”以下至“竭绝而失生”经文、杨注 证以 灵枢·本神篇 补入“喜乐者”以上 断珪零璧 缺而复完 洵堪宝贵 自“在我者”以上 惜无从查出 故自“黄帝问于岐伯曰”至“地之” 谨依 灵枢 卷二第八 本神篇 补入 自“喜乐者”以下至末 均见 本神篇 又见 甲乙经 卷一第一 黄帝问于岐伯曰:凡刺之法 必先本于神 血脉营气精神 此五脏之所藏也 至其淫泆离脏则精失、魂魄飞...

更多: 国图▪文津 国图 知网万方 上海图书馆 籍合网 孔夫子旧书网

153、 黄帝内经太素 · 卷第九 经脉之二

经脉正别 平按:此篇见 灵枢 卷三第十一 经别篇 又见 甲乙经 卷二第一下篇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人之合于天道也 内有五脏 以应五音、五色、五时、五味、五位;外有六腑 以应六律 六律建主阳 天地变化之理谓之天道 人从天生 故人合天道 天道大数有二 谓五与六 故人亦应之 内有五脏 以应音、色、时、味、位等 主阴也;外有六腑 以应六律 主阳也 建 立也 平按:“天道” 甲乙经 作“天地” “建主阳” 灵枢 作“建阴阳” 甲乙经 作“主持阴阳” 诸经而合之十二月、十二辰、十二节、...

更多: 京东 国图 知网万方 籍合网 孔夫子旧书网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上海图书馆

154、 黄帝内经太素 · 卷第十五 诊候之二

色脉诊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失神者亡 黄帝曰:善” 见 素问 卷四第十三 移精变气论篇 自“黄帝曰:余闻揆度奇恒”至“诊要毕矣” 见 素问 卷四第十五 玉版论要篇 自“诊病之始”至末 见 素问 卷三第十 五脏生成篇 又见 甲乙经 卷六第九 五味所宜五脏生病大论 又见 甲乙经 卷四第一下篇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欲临病人 观死生 决嫌疑 欲知其要 如日月之光 可得闻乎 闻决死生之要也 平按: 素问 无“黄帝问于岐伯曰”六字① 注“决”字 袁刻误作“次” ①“六字”应作“七字” 又...

更多: 上海图书馆 知网万方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孔夫子旧书网 籍合网 万方数据 国图 京东

155、 黄帝内经太素 · 卷第十六 诊候之三

编者按:此卷萧本全佚 今据仁和寺本及盛文堂本补齐 并以今本 素问 、 灵枢 校勘 附校语于各节“编者按”之后 虚实脉诊 编者按:自篇首至“则实可活 此其候也” 见 素问·玉机真脏论篇第十九 自“黄帝问岐伯曰:愿闻虚实之要”至“入虚者 左手闭也” 见 素问·刺志论篇第五十三 自“黄帝问曰:何谓虚实”至末 见 素问·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虚实以决死生 愿闻其情 岐伯曰:五实死 五虚死 人之所病 五实具有者 不泄当死;所病五虚具有者 不下食当死也 编者按: 素...

更多: 万方数据 上海图书馆 知网万方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国图 孔夫子旧书网

156、 黄帝内经太素 · 卷第十七 证候之一

(卷首缺 只余卷尾 篇目亦缺) 平按:此篇自“此五色之死也”以上残缺 篇目亦不可考 故自“心之合脉也”至“白如枯骨者死” 从 素问·五脏生成篇 补入 自“此五色之死也”至“针之缘而去也” 见 素问 卷三第十 五脏生成篇 又见 甲乙经 卷一第十五 惟编次小异 自“目色赤”至末 见 灵枢 卷十一第七十四 论疾诊尺篇 又见 甲乙经 卷十二第四 心之合 脉也;其荣 色也;其主 肾也 肺之合 皮也;其荣 毛也;其主 心也 肝之合 筋也;其荣 爪也;其主 肺也 脾之合 肉也;其荣 唇也...

更多: 知网万方 籍合网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国图▪文津 国图 万方数据 京东 孔夫子旧书网

157、 黄帝内经太素 · 卷第二十三 九针之三

量缪刺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 见 素问 卷十八第六十三 缪刺论篇 又见 甲乙经 卷五第三 黄帝问岐伯曰:余闻缪刺 未得意也 何谓缪刺 岐伯曰:夫邪之客于形也 必先舍于皮毛 留而不去 入舍于孙脉 留而不去 入舍于络脉 留而不去 入舍于经脉 内连五脏 散于肠胃 阴阳更盛 五脏乃伤 此邪之从皮毛而入 极于五脏之次也 此阴阳二邪俱盛 从于皮毛 至于五脏 故以五脏为次也 平按: 甲乙 无“留而不去 入舍于孙脉”九字 “阴阳更盛” 素问 、 甲乙 作“阴阳俱感” 如此则治其经焉 今邪客...

更多: 上海图书馆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京东 万方数据 籍合网 国图 孔夫子旧书网 知网万方 国图▪文津

158、 黄帝内经太素 · 卷第二十八 风

卷第二十八 风 诸风数类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 见 素问 卷十二第四十二 风论篇 又见 甲乙经 卷十第二上篇 黄帝问于岐伯曰:风之伤人 或为寒热 或为热中 或为寒中 或为疠 或为偏枯 或为贼风也 其病各异 其名不同; 风、气一也 徐缓为气 急疾为风 人之生也 感风气以生;其为病也 因风气为病 是以风为百病之长 故伤人也 有成未成 伤人成病 凡有五别:一曰寒热 二曰热中 三曰寒中 四曰疠病 五曰偏枯 此之五者 以为风伤变成 余病形病名各不同 或为贼风者 但风之为病 所因不同 故...

更多: 国图▪文津 孔夫子旧书网 知网万方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国图 京东 籍合网 万方数据

159、 黄帝内经灵枢集注 · 序

先儒有云 经传而经亡 非经亡也 亡于传经者之精而以粗求之深而以浅视之之失其旨归也 夫灵素之为烈于天下也 千百年于兹矣 然余尝考汉艺文志曰 黄帝内经一十八卷 而灵枢居其九 素问亦居其九 昔人谓先灵枢而后素问者何也 盖以素问为世人病所由生也 病所生而弗慎之 则无以防其流 故篇中所载阴阳寒暑之所从 饮食居处之所摄 五运生制之所由胜复 六气时序之所由逆从 靡弗从其本而谨制之 以示人维持 而生人之患微矣 若灵枢为世人病所由治也 病既生而弗治之 则无以通其源 故本经所论营卫血气之道路 ...

更多: 孔夫子旧书网 知网万方 籍合网 京东 国图 国图▪文津 上海图书馆 万方数据

160、 黄帝内经灵枢集注 · 卷八

[卷八] 阴阳二十五人第六十四 黄帝曰 余闻阴阳之人何如 伯高曰 天地之间 六合之内 不离于五 人亦应之 故五五二十五人之政 而阴阳之人不与焉 其态又不合于众者五 余已知之矣 愿闻二十五人之形 血气之所生别 而以候从外知内何如 岐伯曰 悉乎哉问也 此先师之秘也 虽伯高犹不能明之也 黄帝避席遵循而却曰 余闻之 得其人弗教 是谓重失 得而泄之 天将厌之 余愿得而明之 金匮藏之 不敢扬之 岐伯曰 先立五形 金木水火土 别其五色 异其五行之人 而二十五人具矣 黄帝曰 愿卒闻之 岐伯...

更多: 万方数据 上海图书馆 国图 国图▪文津 孔夫子旧书网 京东 知网万方 籍合网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