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 黄帝内经太素 · 卷第一 摄生之一(佚)

卷第一题目佚 今据第二卷题目“摄生之二” 谨拟作“摄生之一” ...

更多: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国图 万方数据 籍合网 知网万方 上海图书馆 国图▪文津 孔夫子旧书网

163、 黄帝内经太素 · 卷第三 阴阳

阴阳大论 ①“阴阳大论” 萧本原缺 今据仁和寺本补 平按:此篇自“伤肿”上残脱 篇目亦不可考 故自“黄帝曰”以下至“痛形” 谨依 素问 卷二第五 阴阳应象大论 补入 自“伤肿”以下至末 见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又见 甲乙经 卷六第七 惟编次小异 编者按:此篇萧本原缺篇名及自篇首至“伤肿”一段 今自仁和寺本补齐 凡增补部分均以今本 素问 、 甲乙经 校勘 并依萧氏体例记于“ 编者按”之后 黄帝问于岐伯曰:阴阳者 天地之道 道者理也 天地有形之大也 阴阳者气之大 阴阳之气 天地...

更多: 国图▪文津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万方数据 孔夫子旧书网 籍合网 上海图书馆 国图 知网万方

164、 黄帝内经太素 · 卷第八 经脉之一

经脉连环 ①此篇目萧本原无 今据仁和寺本补 平按:此篇自“余则”二字以上残脱 篇目亦不可考 故自“盛有”二字上 从 灵枢 卷三第十 经脉篇 及 甲乙经 卷二第一上篇补入 自“余则”二字以下至末 见 灵枢·经脉篇 又见 甲乙经 卷二第一上篇 编者按:萧氏注 黄帝内经太素 未见仁和寺本 故谓:“自‘余则’二字以上残脱 篇目亦不可考 ②”今自篇首至杨上善注“腑脉必”以上 据仁和寺本补齐 “腑脉必”以下至“余则肩背痛”之上 仁和寺本亦残缺 故仍依萧本 ②考萧氏原本 自篇首至“脉手太...

更多: 京东 国图▪文津 知网万方 上海图书馆 孔夫子旧书网 万方数据 籍合网

165、 黄帝内经太素 · 卷第十 经脉之三

督脉 平按:此卷自卷首①至“两目之下中”以上 原钞残脱 平于日本仁和寺宫御残卷十三纸中检出 证以 素问·骨空论篇 及本书 骨空篇 、 甲乙经·奇经八脉篇 补注在经文“央”字、杨注“督脉起于少腹”之上 而脱处复完 惟篇中杨注缺蚀过多 无由补入 不无遗憾 谨依缺处计字空格以存真相 自经文“央”字以下 见 素问 卷十六第六十 骨空论篇 又见 甲乙经 卷二第二 并本书 骨空篇 编者按:以上萧延平按语称:此卷“缺处复完” 查仁和寺本 萧本所补之前尚有缺文 惜仁和寺本亦不全 卷首有小字...

更多: 国图 国图▪文津 万方数据 孔夫子旧书网 籍合网 京东

166、 黄帝内经太素 · 卷第十一 输穴

本输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 见 灵枢 卷一第二 本输篇 自“肺出少商”以下 散见于 甲乙经 卷三第二十四至三十五等篇 惟意义多同 而编次前后 文法繁简有异 自“肺合大肠”至“所合者也” 见 甲乙经 卷一第三 黄帝问于岐伯曰:凡刺之道 必通十二经脉之所终始 手之三阴 始之于胸 终于手指;手之三阳 始于手指 终之于头 足之三阳 始起于头 终之于足;足之三阴 始起于足 终之于腹 平按:“经脉” 灵枢 作“经络” 络脉之所别起 十五络脉 皆从脏腑正经别走相入 平按:“别起” 灵枢 ...

更多: 万方数据 国图▪文津 国图 京东 上海图书馆 孔夫子旧书网

167、 黄帝内经太素 · 卷第十四 诊候之一

平按:此篇自“形气相得者生”以上残缺 袁刻据 素问·三部九候论 自“黄帝问曰:余闻九针于夫子”至“胸中多气者死”补入 检 素问 原文 自“上部天”至“下部人 足太阴也”一段 详本书篇末 乃宋臣林亿等所移 玩 素问 新校正自明 此篇若据 素问 篇首补入 则“上部天”至“下部人 足太阴也”一段 未免重复 兹据 素问 及 甲乙经 “帝曰:决死生奈何”以下补入 证以新校正云“全元起本名此篇为决死生” 于义亦合 自“形义相得”以下 见 素问 卷六第二十 三部九候论 又见 甲乙经 卷四...

更多: 上海图书馆 孔夫子旧书网 京东 知网万方 籍合网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国图

168、 黄帝内经太素 · 卷第二十六 寒热

卷第二十六 寒热 寒热厥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 见 素问 卷十二第四十五 厥论篇 又见 甲乙经 卷七第三 又见 巢氏病源 卷十二 冷热病诸候·寒热厥候篇 惟编次前后略异 黄帝问于岐伯曰:厥之寒热者何也 夫厥者 气动逆也 气之失迎 有寒有热 故曰厥寒热也 九月反 逆气 平按:注“气之失迎” 袁刻“之”作“动” 岐伯曰:阳气衰于下 则为寒厥;阴气衰于下 则为热厥 下 谓足也 足之阳气虚也 阴气乘之足冷 名曰寒厥 足之阴气虚也 阳气乘之足热 名曰热厥也 黄帝曰:热厥之为热也 必起足...

更多: 知网万方 万方数据 国图▪文津 国图 籍合网

169、 黄帝内经太素 · 卷第二十九 气论

三气 ①“三气”为本篇篇名 萧本原无 今据仁和寺本补入 仁和寺本此篇前下方有“首四行缺”四小字注文;“三气”之前有“风水论”三字 独占一行 上空二格 其字与题目、经文同大 不知其义 待考 平按:此篇自“坚”字以上已佚 篇目亦不可考 袁刻从 灵枢·刺节真邪篇 自“黄帝曰:有一脉生数十病者”节录补入 查自“黄帝曰:有一脉生数十病者”至“岐伯曰:此邪气之所生也”一段 已见本书卷二十二 五邪刺篇 未免重出 兹特从 灵枢·刺节真邪篇 “黄帝曰:余闻气者有真气”以下至“手按之” 补于“...

更多: 万方数据 上海图书馆 国图▪文津 国图 籍合网 京东 知网万方

170、 黄帝内经太素 · 《校正内经太素杨注》后序

校正内经太素杨注 后序 内经太素 杨上善注三十卷 两 唐志 皆着录 北宋以还 渐多散佚 宋志 仅存三卷 元以来遂鲜称及之者 盖亡失久矣 光绪中叶 吾乡杨惺吾先生始从日本获唐写卷子本影钞以归 存二十三卷 桐庐袁忠节公得其书 未加详校 即以付刊 伪谬滋多 未为善本 吾姻友萧北承孝廉 精于医 始聚群籍校正其书 殚精二十年 以成此本 余受而读之 盖合 灵枢 、 素问 纂为一书 编次卷目 皆有不同 反复以观 然后知 内经 十八卷之自有真 后人援他书以窜乱 素问 者固非 而据一二浅短之...

更多: 籍合网 孔夫子旧书网 万方数据 国图 上海图书馆 京东 国图▪文津 知网万方

171、 黄帝内经灵枢集注 · 卷一

[卷一] 九针十二原第一 黄帝问于岐伯曰 余子万民 养百姓 而收其租税 余哀其不给而属有疾病 余欲勿使被毒药 无用砭石 欲以微针通其经脉 调其血气 荣其逆顺 出入之会 令可传于后世 必明为之法 令终而不灭 久而不绝 易用难忘 为之经纪 异其章 别其表里 为之终始 令各有形 先立针经 愿闻其情 岐伯答曰 臣请推而次之 令有纲纪 始于一 终于九焉 按、本纪 帝经土设井 立步制亩 艺五谷 养万民 而收其租税 设有疾病 则不能力田以供余食矣 故帝欲立九针微针之法 传于后世 令终而不...

更多: 孔夫子旧书网 知网万方 京东 国图 万方数据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172、 黄帝内经灵枢集注 · 卷三

[卷三] 四时气第十九 黄帝问于岐伯曰 夫四时之气 各不同形 百病之起 皆有所生 灸刺之道 何者为定 岐伯答曰 四时之气 各有所在 灸刺之道 得气穴为定 故春取经 血脉分肉之间 甚者深取之 间者浅刺之 夏取盛经孙络 取分间 绝皮肤 秋取经俞 邪在腑 取之合 冬取井荥 必深之留之 (间去声)此篇论四时之气 出入于皮肤脉络 而皮肉筋骨 乃六腑之外合 故百病之起 有因于在外之皮肤脉肉筋骨 而及于内之六腑者 有因病六腑之气 而及于外合之形层者 内因外因 皆有所生 知其气之出入 则知...

更多: 上海图书馆 万方数据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国图 孔夫子旧书网 国图▪文津 京东 知网万方 籍合网

173、 黄帝内经灵枢集注 · 卷四

[卷四] 口问第二十八 黄帝间居 辟左右而问于岐伯曰 余已闻九针之经 论阴阳逆顺 六经已毕 愿得口问 岐伯避席再拜曰 善乎哉问也 此先师之所口传也 黄帝曰 愿闻口传 岐伯答曰 夫百病之始生也 皆生于风雨寒暑 阴阳喜怒 饮食居处 大惊卒恐 则血气分离 阴阳破散 经络厥绝 脉道不通 阴阳相逆 卫气稽留 经脉虚空 血气不次 乃失其常 论不在经者 请道其方 九针之经 谓上古之针经 帝欲于经传之外 而有口传心受者 阴阳六经之外 有别走其道者 外因内因之外 有奇邪之为病者 故设此问 辟...

更多: 知网万方 孔夫子旧书网 京东 国图▪文津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籍合网

174、 黄帝内经灵枢集注 · 卷五

[卷五] 五阅五使第三十七 黄帝问于岐伯曰 余闻刺有五官五阅 以观五气 五气者 五脏之使也 五时之副也 愿闻其五使当安出 岐伯曰 五官者 五脏之阅也 黄帝曰 愿闻其所出 令可为常 岐伯曰 脉出于气口 色见于明堂 五色更出 以应五时 各如其脏 经气入脏 必当治里 莫仲超曰 此章论五脏之气 外见于五色 上通于五窍 五色更出 以应五时 各如其脏 此从内而应于外也 如从外而内 是当皮而络 络而脉 脉而经 经而脏 故曰经气入脏 必当治里 夫色见于皮肤 五脏之气见于色者 盖亦从经脉而出...

更多: 国图▪文津 万方数据 上海图书馆 知网万方 国图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京东 孔夫子旧书网 籍合网

175、 黄帝内经素问 · 序

一 臣闻安不忘危 存不忘亡者 往圣之先务;求民之瘼 恤民之隐者 上主之深仁 在昔黄帝之御极也 以理身绪余治天下 坐于明堂之上 临观八极 考建五常 以谓人之生也 负阴而抱阳 食味而被色 外有寒暑之相荡 内有喜怒之交侵 夭昏札瘥 国家代有 将欲敛时五福 以敷锡厥庶民 乃与岐伯上穷天纪 下极地理 远取诸物 近取诸身 更相问难 垂法以福万世 于是雷公之伦 授业传之 而 内经 作矣 历代宝之 未有失坠 苍周之兴 秦和述六气之论 具明于左史 厥后越人得其一二 演而述 难经 西汉仓公传其旧...

更多: 籍合网 国图 上海图书馆 知网万方 京东 孔夫子旧书网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177、 黄帝内经太素 · 卷第二 摄生之二(卷末缺)

更多: 孔夫子旧书网 籍合网 国图▪文津 知网万方 国图

179、 黄帝内经太素 · 卷第五(卷首缺)

人合 平按:此篇自注文“不足二节 故得怀子也”以上 残脱不完 篇目亦不可考 故自“黄帝问于伯高曰”至“以抱人形” 谨从 灵枢 卷十第七十一 邪客篇 补入 自“天有阴阳”以下 至“天地相应者” 见 灵枢·邪客篇 黄帝问于伯高曰:愿闻人之肢节 以应天地奈何 伯高答曰:天圆地方 人头圆足方以应之 天有日月 人有两目;地有九州岛岛岛 人有九窍;天有风雨 人有喜怒;天有雷电 人有音声;天有四时 人有四肢;天有五音 人有五脏;天有六律 人有六腑;天有冬夏 人有寒热;天有十日 人有手十指...

更多: 籍合网 孔夫子旧书网 国图▪文津 上海图书馆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京东 万方数据

180、 黄帝内经太素 · 卷第十二 营卫气

营卫气别 ①“营卫气别” 萧本作佚 今据仁和寺本补 平按:此篇自“溢于中”以上 残脱不完 篇目亦不可考 其自“黄帝曰:营气之道”至“肺 流” 凡二十字 从 灵枢 、 甲乙 〈营气篇〉补入 自“溢于中”以下至“逆顺之常也” 见 灵枢 卷四第十六 营气篇 又见 甲乙经 卷一第十 营气篇 自“黄帝曰:愿闻营卫之所行”至末 见 灵枢 卷四第十八 营卫生会篇 又见 甲乙经 卷一第十一 营卫三焦篇 编者按:自篇首至“传之于肺 流”(即“平按”所言:“溢于中”以上) 仁和寺本存 萧氏未经...

更多: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上海图书馆 知网万方 万方数据 京东 国图▪文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