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鄭成功傳 · 鄭成功傳

匪石 第一節 諸論 第二節 鄭成功未生時中國之時勢 第三節 鄭成功之初生及其幼年 第四節 鄭芝龍十九年間降叛之概略 第五節 義師之初興 第六節 思明州之經畫 第七節 漳州海澄之二大戰 第八節 清鄭書詔往來之一年間 第九節 鄭氏兵力擴張時期 第十節 金陵之役 第十一節 鄭氏兵力再振時間 第十二節 臺灣之根據 第十三節 鄭成功之終期 第十四節 鄭經之苦節 第十五節 吳、耿、尚三王與鄭氏之關係 第十六節 臺灣亡 第十七節 鄭氏亡後之臺灣 第一節諸論 距今二百四十一年 清祖入關紀元...

更多: 上海图书馆 国图 国图▪文津 知网万方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万方数据 京东

42、 鄭成功傳 · 書籍簡介

本書(一冊一五六面九三、六 字)首載鄭亦鄒撰「鄭成功傳」(日本浪華木孔恭世肅校本) 次錄「清史列傳」「鄭芝龍傳」、「清史稿」「鄭成功傳」及署名匪石撰「鄭成功傳」三種 另有兩附錄:一為「延平二王遺集」 一為「鄭延平王受明官爵考」 鄭著「鄭成功傳」(分上下兩卷)作者鄭亦鄒 字居仲;福建海澄人 清康熙丙戌(四十五年) 成進士;旋授內閣中書 未幾 乞假歸;結廬於白雲洞之麓 授徒著書 所著有「明季遂志錄」等書 多散佚 「鄭成功傳」約成於康熙四十五年稍後任內閣中書期間 上距臺灣鄭氏之亡...

更多: 万方数据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知网万方 国图 籍合网

43、 鄭成功傳 · 鄭延平王受明官爵考

延平王鄭成功受明之官爵 各書記載 官則缺略不全 爵則名稱互異 其除授封拜年月 又各不同 於是一切軍國大事 有與其官職封爵牽連而不能定其年月者 皆糾紛而不能理 往往因果倒置 事實淆亂 治史者所以因一事之探討 由甲及乙 由乙及丙 輾轉牽連而不能定 經累旬月而不能斷者 大率此等極小問題有以梗之耳 例如「招討大將軍」一官 南疆逸史鄭成功傳謂:『授為招討大將軍 時年二十二』((逸史列傳三十八) 則為隆武元年也 而續明紀事本末則謂:『隆武二年八月辛丑 帝遇害於汀州;十二月癸丑朔 招討大...

更多: 国图▪文津 籍合网 京东 上海图书馆 万方数据

44、 贞烈婢黄翠花传 · 贞烈婢黄翠花传

(清)阀名 黄翠花 予家媵婢也 幼鬻林氏 从嫁而归 年始垂髻 玉立亭亭 纤腰如削 大有林下风致 虽处青衣 而修洁自饬 耻与阘茸为伍 非奉使令 不妄出入 每见生客 则赪颜赤颊 若无以自容 主妇觉其意 少所差遣 其母再适人 闲来省婢 婢未尝正视 终不与交言 其天性激烈 不失礼如此 同室婢肥而善淫 婢恒鄙之 不与共饮食 因播为谣啄 欲以污婢 婢闻大恚 将与偕死 其人惧匿他所 婢终日涕泣不食 主妇譬晓百端 坚卧不起 次早失婢所在 踪迹之 则溺死于西河之浒 出视其尸 面色如生 结束紧...

更多: 知网万方 籍合网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国图▪文津 上海图书馆 孔夫子旧书网

45、 真真曲 · 真真曲

(明)崇德贝琼廷琚 撰 姚文公为承旨时 一日 玉堂燕集 声伎毕奏 有真真者 操南音 公疑而问之 泣对曰:“妾建宁人 西山之苗裔也 父司莞库 於济宁坐盗用县官财 卖妾以偿 遂流落娼家 ”公悯之 遣使白丞相三宝奴为落籍 且谓翰林属官王棣曰:“汝无妻 以此姬配汝 我即其父也 ”资装皆出於公 棣 字棣华 后官至翰林待制 噫 以西山之贤子孙陵迟 疑不至於此 然辱於始而正於终 是亦天也 筼谷笔谈 纪其事 予乃赋四十二韵 而沉郁凄婉 亦足以尽其大略矣 断丝弃道边 何日缘长松 堕羽别炎洲 ...

更多: 国图▪文津 籍合网 京东 国图 孔夫子旧书网 知网万方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上海图书馆 万方数据

46、 贞妇屠印姑传 · 贞妇屠印姑传

(清)瑞金罗台山有高 印姑者 姓屠氏 宁波鄞县人 其祖父倬 官至按察司佥事 同县陆氏有不才子耿章 婿印姑 赘于屠氏 素从恶少年游 嗜酒善博 荡其先世资 而尚多负诸恶少年钱也 诸恶少年廉知姑殊色 纵负不问 而教令日哄屠氏求别居 不能得 则诡令托拜母忌辰 挟姑归 归辄留 许寿者 耿章奴 耿章璧之 绝宠 则授意寿 令逼姑 通诸恶少年 姑先后严拒 卒脱 耿章无如何 怒 挺系姑 楚毒备至 碎裂姑衵衣、帷席 幽别室 室临衡 壁败 姑时有身矣 方冬 衣破衵衣 席藁 诸母诸姒临窗为涕泣 耿...

更多: 上海图书馆 籍合网 万方数据 京东 知网万方 国图

47、 彰化節孝冊 · 弁言

省立臺北圖書館所藏「彰化節孝冊」抄本 是日本人竊據臺灣之後彰化吳德功輯錄的 冊中所列彰化節孝婦的姓氏 有已載在縣志的 有為後來釆訪的;有的有傳 有的無傳 現在仍照原式迻錄 加以標點 只在每傳之前加上標題 並且改正了幾個顯然看得出的錯字 日本人鷹取田一郎編的「臺灣孝節錄」 系大正五年(民國五年、一九一六年)臺灣總督府的排印本 其中記載了全臺十七個節婦、八個孝子、一個孝女、兩個義僕和兩個「篤行家」的行事;「篤行家」是指慷慨尚義、樂善好施的人 這三十個人都曾在大正四年(一九一五年...

更多: 国图 万方数据 籍合网 国图▪文津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知网万方 京东 孔夫子旧书网

48、 彰化節孝冊 · 自序

伏以潛德幽光 宜流傳於不朽;而時移世易 恐歷久以就禋 夫以婦人之守節 吃盡辛苦於生前 宜享盛名於身後 乃其間未經釆訪、與草木同腐者 不知凡幾 即幸已蒙旌表 而姓氏未泐諸貞珉 滄桑一變 老成凋謝 勢必星散無存 此節孝名冊之刻 所由亟也 彰邑為臺中要樞;釆訪節孝 北至牛罵頭 東至東勢角、南投及埔里社 南至沙連及北斗 西至西螺及海豐布嶼 其節孝載諸縣誌者數十名 同治十二年 山長蔡德芳、拔貢生林淵源所採節婦一百二十名 光緒十二年 德功同山長丁壽泉、訓導劉鳳翔所釆節孝婦一百六十名 及...

更多: 国图 籍合网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孔夫子旧书网 国图▪文津 知网万方 上海图书馆 万方数据 京东

49、 彰化節孝冊 · 跋

此回集縣誌及同治、光緒二案報准之節孝冊 其同治以前節孝無幾者 何哉 蓋因同治以前所報節孝甚難 必名門大家 託人將冊呈上北京 或地方官特請 始准耳 同治十二年起 西太后知孀婦之艱難 特旨命各省督撫通飭各地方官 令紳士釆訪貞烈節孝婦;其釆訪章程刊於上 各地方官每十二年彙報一次 各紳士亦十分慎重 由其族紳耆及左右鄰細查 果系清操自矢、白璧無瑕者 每名具族長紳耆出甘保結各二付 始能合格 造冊十三付後 各粘甘結二付 由各衙門上達北京 然後由北京批准 令各衙門存案 以垂永遠 自此寒門貧...

更多: 孔夫子旧书网 上海图书馆 京东 国图 知网万方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籍合网 国图▪文津 万方数据

51、 彰化節孝冊 · 書籍簡介

本書(一冊八六面五一、六 字)全一卷 吳德功纂輯 德功里居、略歷 見第四七種「戴施兩案紀略」篇 此為彰化在清同治十二年、光緒十二年及日據以後所采近三百人節孝婦女名冊(內有二人於光緒十三年請旌、一人於十五年請旌) 有傳附列者約及百人 卷端 並有「節孝名稱及報請理由」一則 書末 今另加一附錄「臺灣孝節錄」 為日人鷹取田一郎於民國五年時所編 ...

更多: 万方数据 京东 国图 上海图书馆 国图▪文津

52、 彰化節孝冊 · 節孝名稱及報請理由

婦人嫁後 夫死殉死者曰烈婦 未過門聞夫死而守節至六年者〔曰〕節婦;身故始可報請旌表 若現存節孝婦 守至五十歲始可報請旌表 但凡節婦或養公姑育子 使夫祀不絕 故謂之孝 報節孝者 紳士舉報 內中造明節婦履歷書 居何所 何年嫁 夫何人 居何所 夫何年死 節婦幾年死 必有左右鄰及族長出結保證果系守節清白 不敢冒報 昔時報者 每名節婦 必將節婦履歷造冊十三通 每通連左右鄰及族長甘結三通 送入教官用印 留一通在署;再送入知縣用印 亦留一通;然後送到知府及臺灣道各用印 留冊一通;再送上省...

更多: 籍合网 孔夫子旧书网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知网万方 京东 万方数据

53、 彰化節孝冊 · 臺灣孝節錄

下村序 臺灣孝節錄 ·下村序 曾聞臺疆舊詩禮之區 賜姓成功自稱罪臣 效義田橫 別開寰宇 嚴奉明朝正朔 以護持殘局數十年 地雖僻處南海 文物典章悉備 暨鄭氏末葉 義憤貞烈交興 玉燭炳然焉 今猶照汗青 後人妄以謂亡命巢窟者 抑謬矣 余承乏閫府輔佐 航海蒞職 案牘未經篆視者 堆積廨署 中有一小冊子 題曰「臺灣孝節錄」 今春既所經旌表賞卹孝子、節婦、義僕、篤行等凡行蹟可嘉者凡三十人傳紀也 偶披而讀之 或閨中豪傑 或我黨曾閔 孰咸莫不足使人感奮興起 於是乎余欣然拍案曰:「嗚呼 是有哉...

更多: 籍合网 国图 孔夫子旧书网 国图▪文津 京东 万方数据 上海图书馆 知网万方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54、 張文襄公選集(清)張之洞撰 · 書籍簡介

本書(二冊二八 面一六八、 字)不分卷 張之洞撰 之洞字孝達 一字香濤 又字香巖;清直隸南皮人 初由進士 屢膺督學典試之命 光緒七年以降 由閣學 外任督撫垂三十年 後入為軍機大臣 官至體仁閣大學士 卒 諡「文襄」 所遺著述 經潛江甘雲鵬等輯為「張文襄公全集」 於民國二十六年印行 全集除卷首兩卷外 都二百二十八卷 本書就其「奏議」、「公牘」、「電奏」、「電牘」及「書札」中選出關涉臺灣各文 依時日順序 混編成帙 綜其內容 區分三部:一為關於對日商務交涉與臺灣人事 時在同治甲戌(...

更多: 上海图书馆 万方数据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籍合网 京东 国图▪文津

55、 張文襄公選集(清)張之洞撰 · 弁言

這是一本清末張之洞所有關涉臺灣文書的彙輯 全部文字 選自民國二十六年(丁丑)潛江甘鵬雲等校印的「張文襄公全集」(北平開雕 楚學精廬藏板)一書 按上述「全集」除「卷首」上下兩卷外 分為「奏議」七十二卷、「電奏」十三卷、「公牘」三十六卷、「電牘」八十卷、「勸學篇」二卷、「輶軒語」二卷、「書目問答」四卷、「讀經札記」二卷、「古文」二卷、「書札」八卷、「駢文」二卷、「詩集」四卷、「弟子記」一卷 都二百二十八卷(末附「校勘記」) 凡三百六十餘萬言 我們就其「奏議」、「公牘」、「電奏」...

更多: 知网万方 国图 孔夫子旧书网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万方数据

57、 張文襄公選集(清)張之洞撰 · 附錄

墓誌銘 張之洞列傳 張文襄公傳 ·墓誌銘陳寶琛 景廟西狩回蹕之六年 庶政整新 顧朝臣無足與圖深、規遠者 乃詔召體仁閣大學士、湖廣總督南皮張公入贊樞機 兼筦學部;尋充經筵講官 逾年 上疾大漸 孝欽皇太后仍棄群臣 醇親王監國攝政 公以顧命重臣 鎮綏內外 海內望新治 而公積憂勞成疾 十閱月 遽薨於位 朝野震驚 如傾梁棟 蓋公抱體國之忠、救時之略 膺疆寄垂三十年 英流碩彥 群冀公持鈞軸、奠區夏者殆十年、二十年;而需迫歸遲 重奪之速 天之不吊何如也 公諱之洞 字孝達 一字香濤;舉咸豐...

更多: 上海图书馆 孔夫子旧书网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万方数据 籍合网 国图

58、 張文襄公選集(清)張之洞撰 · 張文襄公選集一

日本商務可允球案宜緩摺(奏議) 臺防重要敬舉人才片 ·日本商務可允球案宜緩摺(光緒六年十月初一日) 竊惟日本擅滅琉球 中國屢行責問 彼遂賂我兩島 而因以推廣商務 改立新約為請 近聞其使臣屢催總署 迫我速結 臣以為此不可不審也 七月初十日 臣為俄事所上「邊防」一疏 曾有『聯日本以伐交 商務可允者允之 使彼中立 不助俄勢』等語 所云聯日本者 專指商務;且必可允者方允 與球事無涉也 既允商務 則必與之立約:中俄有釁 彼不得助俄 為寇濟餉屯兵;非無故而曲徇其請也 蓋商務所爭在利 方...

更多: 孔夫子旧书网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籍合网 国图▪文津 国图 京东

59、 張文襄公選集(清)張之洞撰 · 張文襄公選集三

致天津李中堂(電牘) 致臺北邵撫臺、唐藩臺 致臺北唐藩臺 致上海趙竹君 致臺北唐藩臺 致臺北唐藩臺 致臺北唐藩臺 致天津李中堂 到兩江署任謝恩摺(奏議) 致上海上海道劉道臺、吳淞曹統領、江陰張統領、鎮江陳統領(電牘) 致臺北唐撫臺 致臺北唐撫臺 致臺北唐撫臺、劉鎮永福 致總署(電牘) 致戶部(電牘) 致臺北唐撫臺 致總署(電奏) 致臺北唐撫臺 致萊州李撫臺、丁鎮臺 致臺北唐撫臺 致臺北唐撫臺 致臺北唐撫臺 致臺北唐撫臺 致臺北唐撫臺 致臺北唐撫臺 致總署(電奏) 致臺北唐撫...

更多: 知网万方 籍合网 上海图书馆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国图

60、 张老传 · 张老传

(唐)李复言 张老者 扬州六合县园叟也 其邻有韦恕者 梁天监中 自扬州曹掾秩满而来 有长女既笄 召里中媒媪 令访良婿 张老闻之 喜而候媒于韦门 媪出 张老固延入 且备酒食 酒阑 谓媪曰:"闻韦氏有女将适人 求良才干媪 有之乎 "曰:"然 "曰:"某诚衰迈 灌园之业 亦可衣食 幸为求之 事成厚谢 "媪大骂而去 他日又邀媪 媪曰:"叟何不自度 岂有衣冠子女 肯嫁园叟耶 此家诚贫 士大夫家之敌者不少 顾叟非匹 吾安能为叟一杯酒 乃取辱于韦氏 "叟固曰:"强为吾一言之 言不从 即吾...

更多: 上海图书馆 国图▪文津 知网万方 万方数据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籍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