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书法钩元

[明] 石光霁 撰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书法钩元卷二

明石光霁撰书郊九

诸侯祭天,其僭极矣。春秋削而不书,则无以志其失,为后世戒;悉书之,则岁事之常有不胜书,是故因礼之变而书于策。

书卜郊附。卜牛不郊。

古者大事决于卜。「常祀不卜,而卜其牲日。」三卜,礼也;四卜,非礼也;五卜,强也。

「不免牲故言乃不郊也。」

书免牲免牛

免牲者,为之缁衣𫄸裳,有司玄端,奉送至于南郊。免牛亦然。

书。鼷鼠食郊牛角。鼷鼠食郊牛。鼷鼠食郊牛角,改卜牛、志不敬也。

改卜牛,鼷鼠又食其角,非人之所能也,所以免有司之过也。

「不言所食,漫也。」书牛伤牛死。」

「牛伤,不言伤之者,伤自牛作也。」改卜牛,牛死,乃不郊,事之变矣,以上祀天神书。犹三望。

「望,郊之细。」「皆天子之事。今鲁不郊而望,故特曰犹,可以已之辞。」「三望,祭泰山、河、海。」「河、海不在其封内,亦祭,非诸侯所得为也。」

书大雩二十一。

「龙见而雩,过则书。」

「旱祭也。言雩则旱见,言旱则雩不见。书,记灾也。」

「再雩,旱甚也。」「书此以志御灾之非道,区区于祷祀之末也。」

「得雨曰雩,不得雨曰旱。」「凡祈泽曰雩。称大国徧雩也。」

书「鼓」、「用牲于社」二,归脤」,

何以书?讥不鼓于朝,而鼓于社,又用牲,则非礼矣。

凡天灾,有币无牲,非日月之眚,不鼓。

书禘一。禘,王者之大祭。禘而又失礼,始书之。

书吉禘一,

鲁之郊禘,非礼也。禘言吉者,丧未三年行之,大旱也。于庄公方祀于寝,非宫庙也。一举而三失礼焉,春秋之所谨也。

书大事一。有事二。

「有事,时祭。大事,祫祭也。」「凡祭而非者称祭,以本下事称事。」

书尝一。烝二。「始杀而尝。」闭蛰而烝。过则书。」

烝尝有祭名者,祭之失也。

尝祭,时事之常,则何以书?志不时与不敬也。右书尝。

鲁之烝祭,非以不时志也,为其再烝见黩书也。右书烝。

书绎一。绎,寻绎复祭。祭之明日,以宾尸。

今仲遂,国卿也,卒而犹绎,则失宠遇大臣之礼矣。书:「公四不视朔一,不告月一,朝庙一。」

天子颁朔于诸侯,诸侯每月奉以告庙,出视朝政。文公四不视朔,有疾也。不言疾,自是无疾不视朔也。文公厌政,备见于经,

「不告月者,不告朔也。闰不可废,「不告闰朔,弃时政也。」「犹朝于庙者,幸其不已之辞。」

书太庙三,世室一,宫七。

「周公称太庙。」鲁公称世室,群公称宫,书考宫一。「考者,宫成而祀也。失礼,故书。」

书立宫二。

「宫庙即远,有毁而无立。立宫,非礼也。书新宫一。

「新宫者,宣宫也。不曰宣宫,神主未迁也。

书丹桓宫楹一刻桓宫桷一。

「公将逆姜氏,为盛饰以夸示之。斥言桓宫以恶庄。书宣榭一。

「宣榭,宣王之庙也。书从祀先公一。

「从祀,顺祀也。」「复文公之逆祀也。」

「昭公始得从祀于太庙,其事虽顺,其情则逆。

书「作主」一

「缓作主,非礼也。」

书「公即位」八:不书「即位」四。「即位者,告庙临群臣。」「人君之始事,春秋所当纪也。」右书「即位」。

「内无所承,上不请命,不书即位,正王法也。」

右不书即位

右兼即位不即位书公至七十九。

「公至,告于庙也。凡公行,告于宗庙。反行,饮至,舍爵。策勋。焉,礼也。」

凡书至,重公行也。右告庙而书。

「危而致之。

右危之而书。

公至自唐公至自会。

「特相会,往来称地,让事也。」

自参以上,则往称地,来称会,成事也。

「公至自伐郑」「伐郑救许」,「公至自围许」「会温」、「围许」,

「两事书至,或原其志而至之,或举其盛者而至之。」

又有不至本事者,盖本事非功也。以上并属吉礼。

书「公朝于王所」二。言「所」,非其所也。春秋不以诸侯就朝为非,而以王所非其所为贬,正其本之意。书公如京师一。公欲伐秦,道自王都,不可越天子而往也,故皆朝而不成朝礼。书曰「如京师」,见诸侯之慢也。

书如京师五。

凡内朝聘称如,以异外也。周之制,朝聘有数,春秋毕书之,见如京师之简,所以伤王室之微,著诸侯之不臣也。

书天王使来聘。

聘诸侯,非正也。

书「来锡命」二,「来赐命」一。礼有受命,无来锡命。来锡命,非正也。书诸侯来朝三十四,来聘三十一,凡大国来聘,小国来朝,一切书而不削,皆所以示讥。

滕侯、薛侠来朝。邾人、牟人、葛人来朝。不特言者,讥旅见也。

书「公如齐」「公如晋」二十。如齐、如晋书「公如齐,至河乃复」五。公如晋,至河,有疾乃复一。

书「有疾」,明有疾而返,余皆讥公数如晋见距,不能以礼自重,大取困辱也。荆人来聘。楚子使椒来聘。楚子使䓕罢

来聘。吴子使札来聘。

秦伯使术来聘。

楚以号举,盖外之也。中间来聘,改而书人,渐进之矣。至是其君书爵,其臣书名而称使,遂与中国比。楚,明德之后,吴则太王之昭也,徒以僭王之乱,见绝于春秋。乱苟能思善改过,向慕中国,则进之而不拒。

「进之也者,忧之也。」

公如楚二,如楚一,

屈礼义之望,国朝崛起之蛮夷,辱莫甚焉。并使公子遂、叔孙得臣如齐、季孙斯、仲孙何忌如晋。

书二卿以两事行,非相为介。右以两事行

使举上客而不称介,不正其同伦而相介,故列数之也。右使介并称。

使举上客,而叔老并书者,以内卿行则不得不书矣。右附二卿列会

书会一百六十八。之类。

凡书会,皆讥也,谓非王事而相会聚耳。

公及齐侯会王世子于首止,公会晋侯会吴子钟离

及以会,尊之也。右殊会王世子。

会又会,外之也。

右殊会吴。

右总论王世子与会

以国君而降班失列,下与外臣会;外臣而抗尊出位,上与诸侯会,是礼自大夫出矣。

「大夫与大夫会,礼亦不自诸侯出矣。

书「会戎」,一「会狄」,一

「戎狄举号,外之也。正朔所不加,奚会同之有?书会戎、讥之也。」

公会楚公子婴齐于蜀。

「莫重乎以中国诸侯降班失列,下与夷狄之大夫会,书盟。」离盟、参盟主盟

「刑牲歃血,要质鬼神,凡书盟者,恶之也。

书同盟十六。

「同盟者何?同欲也。」

「同者,有同也。」同尊周,也;同外楚,也。

「古者方岳有同盟,伯者举是礼约束诸侯,而胁从之皆称同盟。其无王,假古礼以制与国,一也,而善恶则各系其事焉。」及苏子盟于女栗。

凡诸侯上及王臣盟,皆讥也。臣无疑君之理,公会王人、齐侯某某,盟于洮。

「王人与诸侯盟,不讥。王室有难故。」

公屈己与臣盟,非所安也。特言「公及」,以讥失礼,且明非大夫之罪也。

及齐高傒盟于防

「不书公者,抑大夫之抗,不使与公为敌,正君臣之分也。」

柔会宋公某某盟于折,公子遂及齐侯盟于郪丘

「大夫与诸侯盟,此不待贬而自见也。」

「晋、鲁之用事者,会盟政在大夫也。」

书诸侯之大夫盟一,大夫盟一。诸侯盟又大夫相与私盟诸侯始失正矣。诸侯会而大夫盟,正在大夫也。不曰诸侯之大夫,大夫不臣也。

书来盟六君一。把子来盟。

臣五。

来盟者,来盟于我。来盟,彼欲之也。不书其谁,敌者也。简词也。

「来盟称使,则前定之盟也,其不称使,权在二子。盟,特未定也。

「华耦来,出于自请,故不称使。」

书「莅盟」四。「莅,盟者,往盟于彼。莅盟,我欲之也。不言其谁,简词也。」

「来聘,且寻盟。」「聘而言盟者,寻旧盟也。」

右聘且寻盟。

「聘,礼也。盟,非礼也。不务引其君当道而生事专盟,为非礼不信。」以于先王之典,故不系于国,以见其遂事之专,非人臣之操。其言「及」,不言「公」,见二卿之抗也。右因聘专盟。

公会齐侯某某于稷,以成宋乱。晋人、宋

人某某会于澶渊,宋灾故。

公会诸侯盟于薄,释宋公。

「会不言其所为,独会于稷书成宋乱者,为受郜鼎立华氏也。会于澶渊言宋灾故者,为葬蔡侯不讨般也。盟不言其所为,而盟于薄言释宋公者,操纵大权

自蛮夷出也。」诸侯盟于首止

「凡称诸侯,前目后凡也。

附会盟。

同地四:

书之重,词之复,其中必有大美恶存焉。

公会诸侯,晋大夫盟于扈,诸侯

盟于扈,诸侯会于扈。其曰「诸侯」,略之也。略之而不序诸侯,莫有主是盟之词也。

书及戎盟二。及狄盟一。「春秋谨严,莫谨于中外之辨。与戎狄歃血而约盟,非义也。」会陈人、蔡人、楚人盟于齐。公会楚人某,盟于蜀。

「从荆楚而与盟,既讳公于齐之盟矣,是以于此不讳,而人诸国之大夫以见意也。」

书遇七。

私为之约,比于不期而遇者。直欲简其礼耳。故凡书遇者,皆恶其无人君相见之礼也。

书「平」六。「和而不盟曰平。」「平者,成也。」解怨释仇,圣人之所贵。然或以贿赂而结平,或以臣下而擅平,或以附夷狄而得平,或以侵犯大国而急于平,则皆罪也。考其事而轻重见矣。」「心不偏党之谓平。宣公心有私系,失平怨之本。不肯者,心不允从,能强之也。」

「代君行朝礼于诸侯,及与诸侯会盟伐救,皆非世子所宜。」

书胥命一。

「胥命,相命。」近正也。」右予其不盟。

相命者,相推长。桓、文之事,其所由来者渐矣。右谨伯之渐。以上属宾礼。春秋书法钩元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