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推荐换一换

找到509条相关结果

佛性论与程朱人性论重建

程朱理学吸收和借鉴佛性论的思维方式和修行途径,对儒家人性论进行了卓有成效的重新建构。程朱借鉴佛教的真如佛性本体论,将仁义礼智等人伦之善预设为人性本体;借鉴...
韩焕忠  -  《孔子研究》  -  被引量:  23  -  2001年

禅宗的佛性论及其意义

中国禅宗对于整个佛教的贡献不仅仅是成佛的顿悟方法,而且是为这个方法寻找到了佛性论的根 据,这就是在继承印度佛教佛性本寂的基础上,又强调了佛性本觉的思想,突出...
单纯  -  《中国哲学史》  -  被引量:  19  -  2005年

六朝时期佛性论思想及其流变

中观般若学和涅槃佛性论为佛教的重要内容。传入中国后的早期佛教以中观般若学为主。由于中国传统心性思想的特点和中国固有神性观念的影响,后来中观学逐渐被以心性...
韩丽华  -  《社科纵横》  -  被引量:  6  -  2012年

天台宗智岂页的佛性论思想

关于智岂页的佛性论思想,可通过“三因佛性”、“无住本”、“妙有佛性”、“一念无明法性心”四个环节进行把握。智岂页的佛性论思想中已经有较明确的主客之分的意...
王仲尧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被引量:  4  -  1998年

宋明理学心性论与佛性论探究——以周敦颐理学思想为例

作为"理学开山",周敦颐在宋明理学史上的特殊地位不可替代,其对理学最大的贡献在于从本体和宇宙方面证立儒家心性之学。鉴于学界对其与佛教关系探究甚少的现状,...

從神不滅論到佛性論--六朝佛教主體思想研究

本文之寫作,目的探討「神不滅」思想的發展演變與思想史意義.企圖說明從漢末直至齊梁,中國佛教初期「神不滅」思想的發展表現出向「佛性」理轉化的趨勢,並且說明從...

超個人心理學意識研究對佛教佛性觀的啟發---- 兼論"批判佛教"反佛性論的學理詮釋問題

生命與宗教學系陳玉璽(2004).超個人心理學意識研 究對佛教佛性觀的啟發-兼論「批 判佛教」反佛性論的學理詮釋問 題.新世紀宗教研究,3(2), 1-37...
生命與宗教學系  -  被引量:  1  -  2004年

論竺道生佛性論提出的緣由

[[abstract]]般若學的研究風潮從鳩摩羅什入長安後極盛,至六卷《泥洹經》譯出,「佛性常住」成為新的議題.中國佛學思潮的重心可謂驟然由「般若學」轉向「涅槃學」的...
陳星潔  -  被引量:  1  -  2001年

佛性论与儒家人性论重建

一 儒佛性论的差异 4-12 1 价值取向 4-6 2 思想方法 6-7 3 修养途径 7-9 4 政治作用 9-12 二 程朱援佛入儒重建人性论 12-22 1 佛性与天命之性 12-15 2 生死...
韩焕忠  -  被引量:  1  -  2000年
来源: 知网

惠达《肇论疏》的中道佛性论诠释

随着晋宋中国佛教思想界从般若性空向涅槃佛性妙有的思潮席卷全国,惠达《肇论疏》在诠释僧肇般若性空著作《肇论》的同时加入了融摄佛性妙有的内容,并围绕佛性本有始...
杨本华  -  《普陀学刊》  -  被引量:  0  -  2022年

1 2 3 4 5 6 7 8

关于我们

百度学术集成海量学术资源,融合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大数据分析等技术,为科研工作者提供全面快捷的学术服务。在这里我们保持学习的态度,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百度云百度翻译

联系我们

合作与服务

期刊合作 图书馆合作 下载产品手册

©2024 Baidu 百度学术声明 使用百度前必读

辅助模式

0

引用

文献可以批量引用啦~
欢迎点我试用!

添加订阅

抱歉,没有找到与 应用数学 相关的学术期刊

抱歉,未搜索到任何学者,请尝试其他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