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推荐换一换

找到89条相关结果

「唯識無境」-佛教唯識學派外境實有論批判的哲學考察

大乘佛教思想中,以中觀,瑜伽(唯識)為重要的二支,本文共分五章討唯識學派「唯識無境」之理.其中,第一章說明研究動機,目的與研究方法與範圍,並針對前人研究文獻加...
潘星瑩Hsingying Pan  -  《南华大学机构典藏系统》  -  被引量:  0  -  2007年

臨濟"四料簡""四照用"略

"四料簡","四照用"是臨濟宗接引門人的主要方式,也體現了禪宗的認識原則和思想方法.但當前學術界將"有時奪人不奪境"詮釋為針對"有我執,而無法執者",這與大乘義理...
王榮益  -  《五臺山研究》  -  被引量:  0  -  2007年

陳那唯識理的初探 -- 以《集量Pramaanasamuccaya 現量章》為中心

陳那(Dignaaga AD.480-540)是位印度中期大乘佛教理學的代表者.由於他改革了傳統印度理學的所謂五階段証程序,首創三階段的証方法,而開啟了印度新理學時代...
陳宗元Chen, Tsungyuan (au.)  -  《法光學壇》  -  被引量:  0  -  1997年

從《廬山蓮宗寶鑑》元代白蓮道人對佛道思想之曲解

《廬山蓮宗寶鑑》,援引大乘與祖師教說,闡發念佛三昧要義,欲摧破邪說,令朝野僧俗理解白蓮宗乃念佛之正宗而非事魔之邪教.在〈念佛正論〉中,普度指出民間白蓮...
李聖俊  -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  被引量:  0  -  2017年

世親之業

佛於經中雖曾揭示"無我"之理,以破邪執.杖業感之輪迴主體,尚有許多疑團待爲詮釋.原始佛學以"業感緣起"來解釋生死之去向,由於這時期較注重實踐修持,故對此問題未加注...
林律光  -  《中国俗文化研究》  -  被引量:  0  -  2016年
收藏引用批量引用 免费下载  文献获取

大乘起信的功夫理與境界哲學

前言:工作方式緒壹,《起信》製作的目的貳,《起信說的綱領參,《起信》整個體系內容一,作為本體的眾生心的真如相及生滅相的諸種義涵(一) 由眾生心的真如...
杜保瑞  -  《普門學報》  -  被引量:  0  -  2000年

中國傳統佛學有關人的義蘊

本文試圖就人的緣起,人的本質,人的認知,人的歸宿四方面,描述中國傳統佛學有關「人」的義蘊.首先援引華嚴宗五祖宗密的《原人》,說明「人」緣起的五個步驟.其次,依...
劉貴傑  -  《應用心理研究》  -  被引量:  2  -  2001年

[图书]  南海寄歸内法傳校注

破夏非小二. 對尊之儀三. 食坐小床四. 餐分淨觸五. 食罷去穢六. 水有二瓶七. 晨旦觀蟲八. 朝嚼齒木九. 受齋軌則南海寄歸內法傳卷第二十. 衣食所...
義浄王, 邦維  -  中華書局  -  被引量:  1  -  1995年

唯識學"所知障"概念——譯詞評議、研究檢討、部派溯源及東亞展望

以部派佛學與所知障相關的多項概念,探討在大乘之前的所知障雛型;以奘譯《成唯識》所代表的東亞有相唯識說明在什麼意義下,它能夠爲時下的所知障研究困局,...
劉宇光  -  《佛教文化研究》  -  被引量:  0  -  2015年

唯識學「所知障」概念:譯詞評議、研究檢討、部派溯源及東亞展望

是專攻早期或大乘佛教的現代學界,都一致認為所知障(jñeyāvaraṇa)是大乘佛學的基本特有觀念。本文的目的一方面是回顧及評議學界所知障研究的現況與侷限,另...
劉宇光(Lawrence Y. K. LAU)  -  《臺大佛學研究》  -  被引量:  0  -  2013年

1 2 3 4 5 6 7 8

关于我们

百度学术集成海量学术资源,融合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大数据分析等技术,为科研工作者提供全面快捷的学术服务。在这里我们保持学习的态度,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百度云百度翻译

联系我们

合作与服务

期刊合作 图书馆合作 下载产品手册

©2024 Baidu 百度学术声明 使用百度前必读

辅助模式

0

引用

文献可以批量引用啦~
欢迎点我试用!

添加订阅

抱歉,没有找到与 应用数学 相关的学术期刊

抱歉,未搜索到任何学者,请尝试其他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