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楚辞章句疏证 · 卷三

天问 者 屈原之所作也 何不言问天 天尊不可问 故曰天问也 屈原放逐 忧心愁悴(一作瘁) 彷徨山泽(一作川泽) 经历陵陆 嗟号昊 仰天叹息 见楚有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 图画天地山川 神灵琦玮亻亻危(一作谲诡)及古贤圣怪物行事 周流罢倦 休息其下 仰见图画 因书其壁 何而问之(何一作呵) 以渫愤懑 舒泻愁思 楚人哀惜屈原 因共论述 故其文义不次序云尔 遂古之初 谁传道之 遂 往也 初 始也 言往古太始之元 虚廓无形 神物未生 谁传道此事也 考异 、 姜校 、金开诚 屈原集校...

更多: 国图 孔夫子旧书网 知网万方 京东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万方数据 籍合网

2、 楚辞章句疏证 · 卷七

渔父 者 屈原之所作也 屈原放逐在江湘之间 忧愁叹吟 仪容变易 而渔父避世隐身 钓鱼江滨 欣然自乐 时遇屈原川泽之域 怪而问之 遂相应答 楚人思念屈原 因叙其辞以相传焉 渔父 屈原既放 身斥逐也 游于江潭 戏水侧也 行吟泽畔 履荆棘也 颜色憔悴 黧黑也 形容枯槁 癯瘦瘠也 渔父见而问之曰: 怪屈原也 “子非三闾大夫与 本其故官 史记 与作欤 何故至于斯 ” 曷为遇放于斯也 史记 云何故而至此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 众贪鄙也 一作世人皆浊 史记 作举世混浊而我独清 众人...

更多: 京东 国图 上海图书馆 孔夫子旧书网 万方数据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国图▪文津

3、 楚辞章句疏证 · 卷八

九辩 者 楚大夫宋玉所作也 辩者 (一作辨)变也 谓陈道德以变说君也 九者 阳之数 道之纲纪也 故天有九星 以正机衡;地有九州岛 以成万邦;人有九窍 以通神明 屈原怀忠贞之心而被谗邪 伤君ウ蔽 (一作昧)国将危亡 乃援天地之数 列人形之要 可履而行也 宋玉者 屈原弟子也 闵惜其师忠而放逐 故作 九辩 以述其志 至于汉兴 刘向、王褒之徒咸悲其文 依而作词 故号为“楚词” 亦采其以立义焉 九辩 悲哉秋之为气也 寒气聊戾 岁将暮也 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阴冷促急 风疾暴也 华叶陨...

更多: 籍合网 国图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万方数据 知网万方 孔夫子旧书网 上海图书馆 京东

4、 楚辞章句疏证 · 卷十一

惜誓 者 不知谁所作也 或曰贾谊 疑不能明也 惜者 哀也 誓者 信也 约也 言哀惜怀王与己信约而复背之也 古者君臣将共为治 必以信誓相约 然后言乃从(一作从之) 而身亲也 盖刺怀王有始而无终也 惜誓 惜余年老而日衰兮 岁忽忽而不反 言哀己年岁已老 气力衰微 岁月卒过 忽然不还而功不成 德不立也 登苍天而高举兮 历众山而日远 言己想得道真 上升苍天 高抗志行 经历众山 去我乡邑 日以远也 观江河之纡曲兮 离四海之г濡 言己遂见山河之纡曲 志为盘结;遇四海之风波 衣为濡湿 心...

更多: 万方数据 京东 上海图书馆 知网万方 国图▪文津 孔夫子旧书网 国图

5、 楚辞章句疏证 · 卷十七

九思 者 王逸之所作也 逸 南阳人(一作南郡) 博雅多览 读楚辞而伤愍屈原 故为之作解 又以自屈原终没之后 忠臣介士游览学者读 离骚 、 九章 之文 莫不怆然 心为悲感 高其节行 妙其雅丽 至刘向、王褒之徒咸嘉其义(一云咸嘉叹之) 作赋骋辞赞其志 则皆列于谱录 世世相传 逸与屈原同土共国 悼伤之情 与凡有异 窃慕向、褒之风 作颂一篇 号曰 九思 以裨其辞 未有解说 故聊叙训谊焉(一无叙字) 辞曰 逢尤 悲兮愁 哀兮忧 伤不遇也 天生我兮当ウ时 君不明也 被诼谮兮虚获尤 为...

更多: 国图▪文津 知网万方 万方数据 孔夫子旧书网 上海图书馆 国图 京东 籍合网

6、 楚辞补注 · 之1

楚辞补注 楚辞卷第一 离骚经第一 王逸序 班固 离骚赞序 刘勰 辨骚 楚辞卷第二 九歌第二 东皇太一 云中君 湘君 湘夫人 大司命 少司命 东君 河伯 山鬼 国殇 礼魂 楚辞卷第三 天问第三 楚辞卷第四 九章第四 惜诵 涉江 哀郢 抽思 怀沙 思美人 惜往日 橘颂 悲回风 楚辞卷第五 远游第五 楚辞卷第六 卜居第六 楚辞卷第七 渔父第七 楚辞卷第八 九辩第八 楚辞卷第九 招魂第九 楚辞卷第十 大招第十 楚辞卷第十一 惜誓第十一 楚辞卷第十二 招隐士第十二 楚辞卷第十三 七谏第...

更多: 孔夫子旧书网 国图▪文津 知网万方 万方数据 国图 上海图书馆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京东 籍合网

7、 楚辞集注辩证后语 · 之2

佳人召予 正指湘夫人而言 而五臣谓「若有君命 则亦将然」 补注以佳人为贤人同志者 如此 则此篇何以名为湘夫人乎 九歌诸篇 宾主、彼我之辞最为难辨 旧说往往乱之 故文意多不属 今颇已正之矣 「何寿夭兮在予」 旧说人之寿夭 皆其自取 何在于我 已失文意;或又以为喻人主当制生杀之柄 尤无意谓 王逸以「离居」为隠士 补注又以此为屈原诉神之辞 皆失本指 王逸以乘龙冲天而愈思愁人 为抗志髙远而犹有所不乐 全失文义 补注谓喻君舍己而不顾 意则是而语太迫也 「夫人兮自有美子」 众说皆末论辞之...

更多: 京东 孔夫子旧书网 上海图书馆 知网万方 万方数据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国图▪文津

8、 钦定补绘萧云从离骚全图 · 钦定补绘萧云从离骚全图

乾隆四十六年十二月十五日奉 防四库全书馆进呈书内有萧云从画离骚图一册葢踵李公麟九歌图意而分章摘句续为全图博考前经义存规鉴颇合古人左图右书之意但今书中所存各图巳缺畧不全又如荪荃兰蕙以喻君子寄意遥深云从本未为图自应一并绘入以彰称物芳着于古今图书集成内采取补入南书房翰林等逐一考订将应补者酌定藁本令门应兆仿照李公麟九歌图笔意补行绘画以臻完善书仍旧贯新补者各注明録防简端即以当序钦此 御制题补绘萧云从离骚全图八韵 画史老田野披怜长巻情【四库全书馆进呈萧云从所着离骚图始知其善画侍郎曹文埴...

更多: 知网万方 万方数据 孔夫子旧书网 国图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上海图书馆

9、 文心雕龙译注 · 引论

出现在公元5、6世纪之交的 文心雕龙 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其重要的地位 在世界文艺理论史上 也是一部值得我们引为自豪的杰作 早在公元9世纪初 文心雕龙 的部分内容便流传海外1 公元1731年 日本出版了冈白驹校正的 文心雕龙 句读本2 这是国外出版的第一个 文心雕龙 版本 19世纪以后 国外不仅出版过多种 文心雕龙 的原本和译本 供研究 文心雕龙 的“通检”和“索引”也不断出现了3 这说明 文心雕龙 在理论上的成就及其历史贡献 正越来越多地为世界各国文学研究者所注目 国内研...

更多: 万方数据 国图▪文津 知网万方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孔夫子旧书网 京东 上海图书馆 国图

10、 文心雕龙译注 · 一、产生《文心雕龙》的历史条件

文心雕龙 在南朝齐梁之际出现 当然不是偶然的 而有其必然的历史因素 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 是我国古代史上一个大分裂、大动乱而又是大融合的时期 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在这个期间错综交织 十分尖锐 这种情况虽然和 文心雕龙 的产生没有直接联系 但 文心雕龙 的出现于齐梁时期 又和这个特定的历史条件分割不开 文学理论是创作经验教训的总结 而这个时期文学创作上可资总结的经验教训极为丰富 这就和汉末以来动乱分裂的局面 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 正如刘勰在 时序 篇所说 本期文...

更多: 孔夫子旧书网 国图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上海图书馆 万方数据

11、 文心雕龙译注 · 三、《文心雕龙》的总论及其理论体系

文心雕龙 全书五十篇 按照 序志 所提示 可分为三大部分:一是 原道 至 辨骚 五篇为“文之枢纽”;二是 明诗 至 书记 二十篇为“论文叙笔”;三是 神思 至 程器 二十四篇为“割情析采” 这只是刘勰对全书主要轮廓的说明 其具体安排还有以下情况:第一、二部分之交的 辨骚 既有列入“枢纽”的必要 又与 明诗 以下“论文叙笔”各篇有相同的性质 “论文叙笔”的二十篇(加 辨骚 为二十一篇) 一般称为“文体论” 其中又分“文”与“笔”两个部分:由 辨骚 到 哀弔 的九篇属“论文” ...

更多: 上海图书馆 国图 国图▪文津 万方数据 京东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孔夫子旧书网 知网万方 籍合网

12、 文心雕龙译注 · 四、论文叙笔

——对前人创作经验的总结 文心雕龙 中从 辨骚 到 书记 的二十一篇是“论文叙笔” 这二十一篇分别论述了骚、诗、乐府、赋、颂、赞、祝、盟、铭、箴、诔、碑、哀、弔、杂文、谐、隐、史、传、诸子、论、说、诏、策、檄、移、封禅、章、表、奏、启、议、对、书、记等三十五种文体 刘勰对每种文体都讲了它的发展概况及其特点 所以 通常称这二十一篇为文体论 但这二十一篇 并不仅仅是论述文体 更主要的还是分别总结晋宋以前各种文体的写作经验 如前所述 刘勰之所以能建立以唯物观点为主的文学理论体系 ...

更多: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知网万方 籍合网 国图 上海图书馆

13、 文心雕龙译注 · 结语

三万七千多字的 文心雕龙 基本上概括了从先秦到晋宋千余年间的文学面貌 评论了两百多个作家 总结了三十五种文体 相当全面地探讨了文学创作、文学批评的一些基本原理和艺术方法 并建立了体大虑周的理论体系 在我国古代文学理论史上 文心雕龙 是有其重要贡献的 文学创作上的许多重要问题 如艺术构思、艺术风格、继承和革新、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文学和现实的关系等 刘勰在总结前人点滴意见的基础上 第一次提出了比较系统的专题论述 刘勰的观点、理论 当然有其不可避免的局限 不少问题是他的认识水平所...

更多: 籍合网 京东 知网万方 孔夫子旧书网 国图

14、 文心雕龙译注 · 二、征圣

征圣 是 文心雕龙 的第二篇 “征圣”就是以儒家圣人从事著作的态度为证验 说明儒家圣人的著作值得学习 全篇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论圣人著作可征验的内容 刘勰举出三个方面:一是政治教化 二是事迹功业 三是个人修养 根据圣人重文的这三个方面 他认为“志足而言文 情信而辞巧”是写作的金科玉律 刘勰对儒家圣人著作的这种总结 一是强调文学为封建政教服务的必要 一是为反对六朝空骋其华的形式主义文风制造理论根据 第二部分论圣人著作可征验的写作特点 刘勰认为 由于圣人能掌握自然之道 所以 对...

更多: 孔夫子旧书网 京东 上海图书馆 国图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知网万方

15、 文心雕龙译注 · 三、宗经

宗经 是 文心雕龙 的第三篇 它和上一篇 征圣 有密切的联系;因为圣人的思想是通过经典表现出来的 所以学习经典就是学习圣人的必要的途径 “征圣”和“宗经”是刘勰进行文学评论的基本观点 全篇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概述经书的基本情况 特别强调其巨大的教育意义 第二部分介绍五种经书的主要写作特点及其成就 第三部分说明必须宗经的原因:从经书和后代作品的关系来看 刘勰认为各种文体都从经书开始;文能宗经 就有六种好处 否则就会出现楚汉以后过分追求形式的流弊 刘勰对儒家经典推崇备至 认为经...

更多: 万方数据 京东 孔夫子旧书网 国图 国图▪文津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16、 文心雕龙译注 · 八、诠赋

诠(quán全)赋 是 文心雕龙 的第八篇 在汉魏六朝时期 “赋”是文学创作的主要形式之一 所以 刘勰把 诠赋 列为文体论的第四篇来论述 “诠”是解释 “诠赋”是对赋这种文体有关创作情况的阐释论述 全篇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讲“赋”的含义及其起源 这是过去评论家争论颇多的一个问题 刘勰着重说明赋和 诗经 、 楚辞 之间的密切关系 第二部分主要讲汉赋的创作情况 说明大赋和小赋的不同特点 第三部分评论先秦、两汉和魏晋时期十八家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 第四部分总结赋的创作原则 刘勰在本...

更多: 万方数据 籍合网 国图▪文津 孔夫子旧书网 上海图书馆

17、 文心雕龙译注 · 十、祝盟

祝盟 是 文心雕龙 的第十篇 本篇以论述祝文为主 同时讲了与祝文相近的盟文 祝和盟都是古代“祝告于神明”的文体 盟文在历史上出现较晚 也没有多少文学意义 祝词在上古人民和自然斗争中就经常用到 后世流传下来的祝词 有的是在没有文字以前便产生了 在有了文字以后 又多以长于文辞的人担任“祝史” 正如鲁迅所说:“连属文字 亦谓之文 而其兴盛 盖亦由巫史乎 ”祝词的写作 又注意“练句协音 以便记诵”( 汉文学史纲要·自文字至文章 )所以 祝词对文学的产生和发展 是有密切关系的 本篇分...

更多: 上海图书馆 知网万方 京东 国图▪文津 籍合网 万方数据 国图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18、 文心雕龙译注 · 十一、铭箴

铭箴 是 文心雕龙 的第十一篇 铭、箴是我国古代两种较早的韵文 本篇讲到的一些具体作品 如黄帝、夏禹、成汤等人的铭 夏、商两代的箴 虽为后人伪托 但从大量史料和文物来看 刘勰“盛于三代”之说 基本上是符合史实的;至少在商、周两代 这方面的作品是大量产生了 汉魏以后 除碑文渐盛而“以石代金”外 这两种文体都如刘勰所说“罕施后代”了 所以 本篇正反映了铭、箴二体在我国古代从产生、盛行到渐衰这一过程的基本面貌 全篇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讲“铭”的意义和发展情况 第二部分讲“箴”的意...

更多: 国图 上海图书馆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籍合网 万方数据 孔夫子旧书网

19、 文心雕龙译注 · 十五、谐隐

谐隐 是 文心雕龙 的第十五篇 谐辞隐语主要来自民间 古代文人常常认为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作品 因而很少论述;本篇是古代文论中不易多得的材料 全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讲谐隐的意义和作用 刘勰认为谐辞隐语不可废弃 主要在于这种作品能表达老百姓的“怨怒之情” 对统治者有一定箴戒作用 第二部分讲“谐”的意义和评论有关作家作品 肯定“意在微讽”和能“抑止昏暴”的作用 批判那些“无益时用” 只能供人玩乐的作家作品 第三部分讲“隐”及其发展而为“谜”的意义 和评论这方面的作家作品 同样是强...

更多: 国图 孔夫子旧书网 京东 国图▪文津 籍合网 上海图书馆 知网万方

20、 文心雕龙译注 · 十八、论说

论说 是 文心雕龙 的第十八篇 “论”与“说”在后代文体中总称为“论说文” 本篇所讲“论”与“说”也有其共同之处 都是阐明某种道理或主张 但却是两种有区别的文体:“论”是论理 重在用严密的理论来判辨是非 大多是论证抽象的道理;“说”是使人悦服 除了古代常用口头上的陈说外 多是针对紧迫的现实问题 用具体的利害关系或生动形象的比喻来说服对方 后世的论说文 基本上是这两种文体共同特点的发展 本篇分两大部分:前两段讲“论” 后两段讲“说” 第一段说明“论”的概念、类别及其从先秦到魏...

更多: 籍合网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京东 国图▪文津 知网万方 上海图书馆 孔夫子旧书网 国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