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 匋雅 · 匋雅下卷

江浦寂园叟初稿 【卷下匋雅一】 明永乐有凹雕款 青花楷款两种 成化楷法峭劲 姿态飞动 嘉靖万历款字苍拙 惟官窑有之 宣德款如宋椠昼 最有意昧其客货署年者 又颇瘦硬倜傥也 宋盌有政和款字 亦未穷其究竟 康熙小盆孟 皆青花六字款 不加变圆圈 笔意浑成绝似宣德青花印合款也 若盘盌则皆加双圈 亦仿宣窑 但楷法清刚耳 雍窑大楷 时复瘦硬通神 论其工整有姿骨 或且过于康熙时 其康雍之仿成化者 康极飞动 雍极雅隽 康熙方圆楷款 则未之见也 仿明之外 又有开元年号 殆仿唐时铜器而题此款耳 雍...

更多: 籍合网 知网万方 孔夫子旧书网 国图 上海图书馆 京东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国图▪文津 万方数据

182、 伯乐相马经 · 伯乐相马经

伯乐相马经 相良马 马生 足堕地、无毛 行千里 尿举一脚 行千里 阑筋竖者 千里 马膝如团曲 千里 马一岁、上下齿二十 四岁、齿黄 三十三岁、齿白 马头为王 欲得方 目为丞相 欲得明 脊为将军 欲得强 腹为城廓 欲得张 四下为令 头欲长 眼欲得高眶 眼睛欲得如悬铃、紫艳光 眼下悬蚕、悬凿欲得成 鼻孔欲得大 鼻头欲得有王、火字 口中欲得赤 膝骨欲得圆而张 耳欲得相近而竖 小而厚 伏龙骨欲得成 颈欲得长 双趹欲得大而突 蹄欲得厚 腹下欲得平 有八字 尾欲得高而垂 相羸驽马 凡相马...

更多: 籍合网 万方数据 知网万方 孔夫子旧书网 国图▪文津 国图 上海图书馆 京东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183、 六如居士画谱 · 六如居士画谱

六如居士画谱 (明)唐寅辑 目录 卷一 叙画源流(张彦远) 制作楷模(郭若虚) 图画名意(郭若虚) 画训(郭熙) 画意(郭熙) 画题(郭熙) 画格拾遗(郭熙) 卷二 山水诀(王维) 山水赋(荆浩) 画说(荆浩) 山水节要(荆浩) 画诀(黄子久) 六法三品(谢赫) 六要六长(刘道醇) 三病(郭若虚) 十二忌(饶自然) 书画一法(饶自然) 卷三 画龙辑议(董羽) 写像秘诀(王思善) 彩绘法(王思善) 调合服饰器用颜色(王思善) 合用颜色细色(王思善) 衬绢色式(王思善) 用笔(王...

更多: 知网万方 上海图书馆 京东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国图 万方数据 籍合网 孔夫子旧书网 国图▪文津

184、 法书要录-六卷全 · 卷三

唐虞世南 书旨述 唐褚遂良 右军书目 李嗣真 书后品 武平一 徐氏法书记 徐浩 论书 徐浩 古迹书 何延之 兰亭记 褚遂良 拓本〈乐毅论〉记 崔备 壁书飞白“萧”字记 李约 壁书飞白“萧”字记 大武相国高平公萧斋记蔡恽 书无定体论 (不录) 唐虞世南 书旨述 客有通玄先生 好求古迹 为余知书启之发源 审以臧否 曰:“予不敏 何足以知之 今率以闻见 随纪年代 考究兴亡 其可为元龟者 举而叙之 ”古者画卦立象 造字设教 爰 形象 肇乎苍史 仰观俯察 鸟迹垂文 至于唐虞 焕乎文章...

更多: 万方数据 知网万方 籍合网 上海图书馆 国图 京东 国图▪文津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孔夫子旧书网

185、 图画见闻志 · 卷一

叙诸家文字 自古及近代纪评画笔 文字非一 难悉具载 聊以其所见闻 篇目次之 凡三十家 名画集 (南齐高帝撰) 古画品录 (谢赫撰) 装马谱 (毛惠远撰) 昭公录 (梁武帝撰) 僧繇录 (亡名氏) 画说文 (亡名氏) 述画记 (后魏孙畅之撰) 续画品录 (陈姚最撰) 后画品录 (唐沙门彦 撰) 画断 (张怀 撰) 名画猎精录 (亡名氏) 后画品录 (李嗣真撰) 杂色骏骑录 (韩干撰) 绘境 (张ロ撰) 画评 (顾况撰) 续画评 (刘整撰) 公私画录 (裴孝源撰) 画拾遗录 (...

更多: 国图 京东 万方数据 知网万方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孔夫子旧书网

186、 图画见闻志 · 卷二

纪艺上 (唐会昌元年后尽五代 凡一百一十六人) 唐末二十七人 左全赵公 赵温其赵德齐 范琼陈皓彭坚常粲 常重胤吕 竹虔孙遇 张询张南本麻居礼张素卿 陈若愚胡瑰(子虔)荆浩 刁光胤尹继昭李洪度辛澄 张腾张赞王浃 五代九十一人 于兢赵岩刘彦齐袁{山义} 罗塞翁东丹王胡擢胡翼 王殷李群燕筠杜霄 李玄应(弟审)厉归真李霭之 韦道丰朱简章王乔士郑唐卿 关同支仲元 梅行思(校 梅汲本作“枚”)郭乾晖 钟隐郭权史琼程凝 王道古李坡唐垓王道求 宋卓富玫左礼张南 王伟黄延浩张质韩求 李祝张图...

更多: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孔夫子旧书网 京东 籍合网 万方数据 国图 上海图书馆

187、 图画见闻志 · 卷三

仁宗皇帝 天资颖悟 圣艺神奇 遇兴援毫 超逾庶品 伏闻齐国献穆大长公主丧明之始 上亲画 龙树菩萨 命待诏传模镂板印施 圣心仁孝 又非愚臣所能称颂 若虚旧有家藏御画 御马 一匹 其毛赭 白玉衔勒 上有宸翰题云:“庆历四年七月十四日御画” 兼有押字印宝 后因伯父内藏借观 不日赴杭钤之任 既久假而不归 居无何 伯父终于任所 此宝遂归伯母表兄张湍少列 今不复可见 为终身之痛(兼曾见张文懿家有 小猿 一轴 仍闻禁中有 天王菩萨像 ) 太上游心 难可与臣下并列 故尊之卷首 纪艺中 (圣...

更多: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上海图书馆 京东 籍合网 国图▪文津

188、 图画见闻志 · 卷六

近事(皇朝、孟蜀、江南、大辽、高丽 总三十二事) 玉堂故事枢密楚公苏氏图画王氏图画 秋山图 恩赐种放 卧雪图 觉称画 慈氏像 千角鹿图 训鉴图 五客图 退思岩张氏图画丁晋公 斗牛 画 玉画义董羽壁没骨图孝严殿 相国寺王舍城寺应天三绝 八仙真 钟馗样 赏雪图 南庄图 李王印篆 铺殿花常思言 高丽图 术画 玉堂故事 太祖平江表 所得图画赐学士院 初有五十余轴 及景德咸平中 只有 雨村牧牛图 三轴 无名氏; 寒芦野雁 三轴 徐熙笔; 五王饮酪图 二轴 周文矩笔 悉令重装背焉 玉堂...

更多: 京东 国图▪文津 万方数据 上海图书馆 国图

189、 随园食单 · 第三节

杂牲单 牛、羊、鹿三牲 非南人家常时有之之物 然制法不可不知 作 杂牲单 牛肉 买牛肉法 先下各铺定钱 凑取腿筋夹肉处 不精不肥 然后带回家中 剔去皮膜 用三分酒、二分水清煨 极烂;再加秋油收汤 此太牢独味孤行者也 不可加别物配搭 牛舌 牛舌最佳 去皮、撕膜、切片 人肉中同煨 亦有冬鹏风干者 隔年食之 极似好火腿 羊头 羊头毛要去净;如去不净 用火烧之 洗净切开 煮烂去骨 其口内老皮 俱要去净 将眼睛切成二块 去黑皮 眼珠不用 切成碎丁 取老肥母鸡汤煮之 加香草、笋丁 甜酒四...

更多: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上海图书馆 万方数据 籍合网 国图▪文津 国图 孔夫子旧书网 知网万方 京东

191、 洛阳牡丹记 · 花释名第二

牡丹之名 或以氏 或以州 或以地 或以色 或旌其所异者而志之 姚黄、牛黄、左花、魏花 以姓著;青州、丹州、延州红 以州著 细叶、粗叶寿安潜溪绯以地著;一捻红、鹤翎红、朱砂红、玉板白、多叶紫、甘草黄以色著;献来红、添色红、九蕊真珠、鹿胎花、倒晕檀心 莲花萼、一百五、叶底紫皆志其异者 姚黄者 千叶黄花 出于民姚氏家 此花之出 于今未十年 姚氏居白司马坡 其地属河阳 然花不传河阳 传洛阳 洛阳亦不甚多 一岁不过数朵 牛黄亦千叶 出于民牛氏家 比姚黄差小 真宗祀汾阳 还过洛阳 留宴...

更多: 知网万方 孔夫子旧书网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籍合网 万方数据 国图▪文津 国图 京东

192、 茶錄 · 茶錄

【原文】 朝奉郎右正言同修起居注臣蔡襄上进(1):臣前因奏事 伏蒙陛下谕臣先任福建转运使日 所进上品龙茶最为精好 臣退念草木之微 首辱陛下知鉴 若处之得地 则能尽其材 昔陆羽茶经 不第建安之品;丁谓茶图(2) 独论采造之本 至于烹试 曾未有闻 臣辄条数事 简而易明 勒成二篇 名曰茶录 伏惟清闲之宴 或赐观采 臣不胜惶惧荣幸之至 仅序 ①:左旁:“人” 右旁:“觅”下部换“再” 【注释】 (1)朝奉郎、右正言、同修起居注:朝奉郎、右正言 皆为北宋官职名 起居注 我国古代专门记录...

更多: 国图▪文津 万方数据 籍合网 国图 孔夫子旧书网

193、 大观茶论 · 茶论

【原文】 尝谓首地而倒生 所以供人求者 其类下一 谷粟之于饥 丝枲之于寒① 虽庸人孺子皆知常须而日用 不以时岁之舒迫而可以兴废也 至若茶之为物 擅瓯闽之秀气 钟山川之灵禀 祛襟涤滞 致清导和 则非庸人孺子可得而知矣 中澹间洁 韵高致静 则非遑遽之时可得而好尚矣 本朝之兴 岁修建溪之贡② 尤团凤饼③ 名冠天下 而壑源之品 亦自此而盛 延及于今 百废俱兴 海内晏然 垂拱密勿④ 幸致无为 缙绅之士 韦布之流 沐浴膏泽 熏陶德化 盛以雅尚相推 从事茗饮 故近岁以来 采择之精 制作之工...

更多: 孔夫子旧书网 上海图书馆 国图 知网万方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国图▪文津 京东

194、 大观茶论 · 蒸压

【原文】 蒸压:茶之美恶、尤系于蒸芽压黄之得失 蒸太生则芽滑 故色清而味烈;过熟则芽烂 故茶色赤而不胶① 压久则气竭昧漓② 不及则色暗昧涩 蒸芽欲及熟而香 压黄欲膏尽急止 如此 则制造之功 十已得七、八矣 【注释】 ①茶色赤而不胶:胶 牢固 诗经·隰桑〉:“既具君子 德音孔胶” ②气竭味漓 漓 薄 〈司马光赋〉:“弃漓而归厚” ...

更多: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知网万方 万方数据 国图 上海图书馆 籍合网

195、 大观茶论 · 制造

【原文】 制造:涤芽惟洁 濯器惟净① 蒸压惟其宜 研膏惟熟 焙火惟良 饮而有少砂者 涤濯之下精也;文理燥赤者 焙火之过熟也 夫造茶 先度日晷之短长② 均工力之众寡 会采择之多少 使一日造成 恐茶过宿 则害色味 【注释】 ①濯器惟净:濯 读音zhuo2 洗涤 〈孟子·离娄上〉:“清所濯缨 浊斯濯足矣” ②日晷:晷 读音gui3 日影 引申为时光 ...

更多: 国图▪文津 上海图书馆 籍合网 国图 万方数据 京东 孔夫子旧书网

196、 大观茶论 · 味

【原文】 味:夫茶以味为上 香甘重滑 为味之全 惟北苑壑源之品兼之 其味醇而乏风骨者 蒸压太过也 茶枪乃条之始萌者 木性酸 枪过长则初甘重而终微涩 茶旗乃叶之方敷者 叶味苦 旗过老则初虽留舌而饮彻反甘矣 此则芽胯有之 若夫卓绝之品 真香灵味 自然不同 ...

更多: 京东 国图 上海图书馆 知网万方 孔夫子旧书网 籍合网

197、 大观茶论 · 香

【原文】 香:茶有真香 非龙麝可拟① 要须蒸及熟而压之 及千而研 研细而造 则和美具足 入盏则馨香四达 秋爽洒然 或蒸气如桃人夹杂② 则其气酸烈而恶 【注释】 ①非龙麝可拟:龙麝 龙脑、麝香 都是古代著名香料 ②或蒸气如桃人夹杂:桃人 即“桃仁” 茶蒸不熟时会有桃仁一类草木异味 宋人黄儒 品茶要录 说 “蒸不熟 则虽精芽 所损者甚多 试时色青易沉 味为挑仁之气者 不蒸熟之病也 唯正熟者味甘香” ...

更多: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上海图书馆 籍合网 京东 万方数据

198、 大观茶论 · 藏焙

【原文】 藏焙 数焙则首面干而香减 失焙则杂色剥而味散 要当新芽初生 即焙以去水陆风湿之气 焙用热火置炉中 以静灰拥合七分① 露火三分 亦以轻灰糁覆 良久即置焙篓上 以逼散焙中润气 然后列茶于其中 尽展角焙 未可蒙蔽 候人速彻覆之 火之多少 以焙之大小增减 探手中炉:火气虽热 而不至逼人手者为良 时以手[扌妥]茶 体虽甚热而无害 欲其人力通彻茶体尔 或曰 焙火如人体温 但能燥茶皮肤而已 内之湿润未尽 则复蒸[1]矣② 焙毕 即以用久竹漆器中缄藏之③ 阴润勿开 终年再焙 色常如...

更多: 孔夫子旧书网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京东 知网万方 国图 籍合网 上海图书馆

199、 劉氏菊譜 · 譜叙

草木之有花 浮冶而易壊 凡天下輕脆難乆之物者 皆以花比之 宜非正人、達士、堅操、篤行之所好也 然余嘗觀屈原之為文 香草龍鳯 以比忠正 而菊與菌桂、荃蕙、蘭芷、江蘺同為所取 又松者 天下歳寒堅正之木也 而陶淵明乃以松名配菊 連語而稱之 夫屈原、淵明 寔皆正人、達士、堅操、篤行之流 至於菊 猶貴重之如此 是菊雖以花為名 固與浮冶易壊之物不可同年而語也 且菊有異於物者 凡花皆以春盛 而實者以秋成 其根抵枝葉無物不然 而菊獨以秋花悅茂於風霜揺落之時 此其得時者異也 有花葉者 花未必...

更多: 万方数据 知网万方 孔夫子旧书网 国图 上海图书馆

200、 劉氏菊譜 · 說疑

或謂菊與苦薏有兩種 而陶隠居、日華子所記皆無千葉花 疑今譜中或有非菊者也 然余嘗讀隱居之說 以謂莖紫色青 作蒿艾氣 為苦薏 今余所記菊中 雖有莖青者 然而為氣香味甘 枝葉纎少 或有味苦者而紫色細莖 亦無蒿艾之氣 又今人間相傳為菊其已乆矣 故未能輕取舊說而棄之也 凡植物之見取於人者 栽培灌溉不失其宜 則枝葉華實無不猥大 至其氣之所聚 乃有連理、合穎、雙葉、並蔕之瑞 而況於花有變而為千葉者乎 日華子曰:花大者為甘菊 花小而苦者為野菊 若種園蔬肥沃之處 復同一體 是小可變而為甘也...

更多: 孔夫子旧书网 万方数据 籍合网 知网万方 京东 上海图书馆 国图▪文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