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史学 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中国国家图书馆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台湾故宮博物院 甘肃省图书馆 北京大学-字节跳动数字人文开放实验室 青海报纸全文库 中华寻根网 日本国立公文书馆 新加坡国家图书馆 HathiTrust数字图书馆 韩国历史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妇女杂志 台北中央图书馆 北京大学 长治图书馆 日本汉籍资料库 上海图书馆 光明日报社 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 浙江大学 香港公共图书馆 法国国家图书馆 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 首都图书馆 日本东京大学 天津图书馆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图书馆 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 德国巴伐利亚国立图书馆 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 新南威尔士大学 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 莱斯大学方德伦图书馆 苏州图书馆 安徽省图书馆 美国国会图书馆 清华大学 华侨华人历史文献档案馆 早稲田大学图书馆 苏州大学 牛津大学图书馆 辅仁大学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 郑州图书馆 日本京都大学 江苏地方资源共享平台 妇女新知基金会运动史料 中国佛教寺庙志数位典藏 EastView 日本琉球大学附属图书馆 唐河县图书馆 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图书馆 哥伦比亚大学 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 南昌大学 香港浸会大学图书馆 加州伯克利大学 长崎大学图书馆 华中师范大学 日本宫内厅书陵部 南京出版社 河南大学 市立米泽图书馆 奈良女子大学 山东大学 大英图书馆 韩国国立图书馆 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 西南政法大学 洛阳市图书馆 哈佛燕京图书馆 德国国家图书馆 西安交通大学 南京图书馆 北京交通大学 泸州市图书馆 横浜市立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中山大学图书馆 东京国立博物馆 南京农业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柏林国家图书馆 日本大阪大学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井冈山大学 四川大学 日本学习院大学 武汉大学 宁波大学 吉林大学 保留 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 康奈尔大学 日本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 香港城市大学邵逸夫图书馆 兰州大学 古联(北京)数字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图书馆 华东师范大学 东京海洋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日本地理空间信息管理局 北京大学图书馆 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 复旦大学 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 浙江省档案局 敦煌研究院 巴伐利亚州立图书馆 茨城县立图书馆 日本龙谷大学 浙江图书馆 日本东北大学 爱知县图书馆 中国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 黑龙江省图书馆 北碚图书馆 内江师范学院图书馆 宝鸡市图书馆 枣庄市图书馆 苏州市吴中区图书馆 阆中市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湖州图书馆 山西省图书馆 澳门基金会 Z-Librarians 海德堡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 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 同济大学 广西教育出版社 开封图书馆 国家图书馆 胡佛研究所图书馆 世新大學‧舍我紀念館 台北中央研究院 香港岭南大学 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 北京の華北交通株式会社資業局 台湾政治大学图书馆 The East View Global Press Archive (GPA)  Rice University 香港浸会大学 University of Hawaiʻi at Mānoa Hamilton Library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温州市图书馆 古联(北京)数字传媒科技有限公司、中华书局 ProQuest LLC 中国历史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National Library Board SIMON FRASER UNIVERSITY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香港中文大學大學圖書館 爱如生公司 北京时代瀚堂科技有限公司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台湾汉学研究中心 甘肃教育出版社 日本国立情报学研究所 傅斯年图书馆 学衡数据 腾讯公司 台湾国图馆 京都大学 北京大学数字图书馆古文献资料库 甘肅五涼古籍數字技術有限公司 国际敦煌项目(IDP)

41、 05卷2期 Peter Zarrow著Anarchism and Chinese Political Culture、Arif Dirik著Anarchism in the Chinese Revolution 1994

Peter Zarrow著Anarchism and Chinese Political Culture、Arif Dirik著Anarchism in the Chinese Revolution ...

新史学

更多: 国图▪文津 孔夫子旧书网 中国县志大全 维普网 新华文摘 上海图书馆

43、 06卷4期 The “Daring Fool” Feng Fang (ca. 1500-1570) and his Ink Rubbing of the Stone-inscribed Great Learning 1995

Feng Fang (ca 1500-1570) was described by his contemporaries as a “daring fool ” He was famous for forging a text Ink Rubbing of the Stone-Inscribed Great Learning (Shih-ching Ta-hseh), which was related to a major contr...

新史学

更多: 国图▪文津 Worldcat 京东 新华文摘 维普网 中国县志大全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上海图书馆 万方数据 全国报刊索引 统计年鉴分享平台 知网万方 籍合网 国图

44、 27卷4期 庚辛之際趨新士人的時局因應── 偏於「言」的部分 2016

庚子事變之際 華北戰事方興 而東南各省與列強議約互保 自處局外 如魯迅觀察到:「群乃知政府不足與圖治 頓有掊擊之意矣 」「群」指士大夫 而一些封疆大吏與士人看法相類 遂有「東南互保」出現 本文關心者在於 如果說趨新士人與疆吏存在某種共識 那麼「相類」者為何 邊際在哪裡 在總體以「抗命」為特徵的政治選擇中 士人如何擺放「社稷」與「列強」的位置 在1900年這一具有轉折意味的年份 士人思考的承前者、啟後者又分別為何 督撫和趨新士人在「互保」一點上達成暫時共識 但在後者應對時局的設...

新史学

更多: 国图 国图▪文津 Worldcat 统计年鉴分享平台 籍合网 上海图书馆 万方数据 京东 孔夫子旧书网 维普网 中国县志大全 万方学术-重庆图书馆 知网万方 新华文摘 全国报刊索引

46、 26卷3期 情竇初開── 明清士人的異性情緣與情色意識的發展 2015

明清時期的士人在成長過程中 至12歲以後 即漸有情慾的知覺 這種情慾本能的衝動 相隨於科舉考試的壓力 在士人的心理上形成極大的緊張感 有不少人因此在禮法邊緣發展男女關係 與婢女、表親、妓女等有情慾牽扯 這種情慾的焦慮是理解士人生命史極關鍵的部分 而其男女關係的發展則是探究明清「情色文化」的重要基礎 本文嘗試由生命史角度 探究明清士人在少年時期的情慾問題 考察他們異性交往活動的機緣與情境 探究他們的情欲內容與情色意識的發展 由此建構明清情色文化的基本內涵 ...

新史学

更多: 籍合网 国图▪文津 万方数据 全国报刊索引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Worldcat 新华文摘 知网万方 孔夫子旧书网 京东 上海图书馆 统计年鉴分享平台 中国县志大全 国图 万方学术-重庆图书馆

49、 22卷3期 晚清中國士人與西方政體類型知識「概念工程」的創造與轉化 ―― 以蔣敦復與王韜為中心 2011

西方政體 (political regimes) 類型知識在晚清時期的導入和傳佈 是近、現代中國 ( 政治 ) 思想變遷的重要面向之一 本文以蔣敦復與王韜的論說及思考為例證 由其思想變遷的具體歷史脈絡入手 考察西方政體類型知識的「概念工程」在晚清中國思想界的創造與轉化 以期為近代中國政治知識∕政治思想多樣繁富的變遷樣態提供更深入的理解 ...

新史学

更多: 京东 籍合网 万方学术-重庆图书馆 Worldcat 孔夫子旧书网 中国县志大全 统计年鉴分享平台 全国报刊索引 万方数据 国图 国图▪文津

57、 01卷2期 舊史學向新史學的反撲 評論G. Himmelfarb和J. W. Scott的史學思想 1990

舊史學向新史學的反撲 評論G Himmelfarb和J W Scott的史學思想 ...

新史学

更多: 京东 知网万方 孔夫子旧书网 Worldcat 国图▪文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