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史学 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中国国家图书馆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台湾故宮博物院 甘肃省图书馆 北京大学-字节跳动数字人文开放实验室 青海报纸全文库 中华寻根网 日本国立公文书馆 新加坡国家图书馆 HathiTrust数字图书馆 韩国历史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妇女杂志 台北中央图书馆 北京大学 长治图书馆 日本汉籍资料库 上海图书馆 光明日报社 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 浙江大学 香港公共图书馆 法国国家图书馆 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 首都图书馆 日本东京大学 天津图书馆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图书馆 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 德国巴伐利亚国立图书馆 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 新南威尔士大学 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 莱斯大学方德伦图书馆 苏州图书馆 安徽省图书馆 美国国会图书馆 清华大学 华侨华人历史文献档案馆 早稲田大学图书馆 苏州大学 牛津大学图书馆 辅仁大学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 郑州图书馆 日本京都大学 江苏地方资源共享平台 妇女新知基金会运动史料 中国佛教寺庙志数位典藏 EastView 日本琉球大学附属图书馆 唐河县图书馆 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图书馆 哥伦比亚大学 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 南昌大学 香港浸会大学图书馆 加州伯克利大学 长崎大学图书馆 华中师范大学 日本宫内厅书陵部 南京出版社 河南大学 市立米泽图书馆 奈良女子大学 山东大学 大英图书馆 韩国国立图书馆 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 西南政法大学 洛阳市图书馆 哈佛燕京图书馆 德国国家图书馆 西安交通大学 南京图书馆 北京交通大学 泸州市图书馆 横浜市立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中山大学图书馆 东京国立博物馆 南京农业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柏林国家图书馆 日本大阪大学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井冈山大学 四川大学 日本学习院大学 武汉大学 宁波大学 吉林大学 保留 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 康奈尔大学 日本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 香港城市大学邵逸夫图书馆 兰州大学 古联(北京)数字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图书馆 华东师范大学 东京海洋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日本地理空间信息管理局 北京大学图书馆 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 复旦大学 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 浙江省档案局 敦煌研究院 巴伐利亚州立图书馆 茨城县立图书馆 日本龙谷大学 浙江图书馆 日本东北大学 爱知县图书馆 中国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 黑龙江省图书馆 北碚图书馆 内江师范学院图书馆 宝鸡市图书馆 枣庄市图书馆 苏州市吴中区图书馆 阆中市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湖州图书馆 山西省图书馆 澳门基金会 Z-Librarians 海德堡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 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 同济大学 广西教育出版社 开封图书馆 国家图书馆 胡佛研究所图书馆 世新大學‧舍我紀念館 台北中央研究院 香港岭南大学 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 北京の華北交通株式会社資業局 台湾政治大学图书馆 The East View Global Press Archive (GPA)  Rice University 香港浸会大学 University of Hawaiʻi at Mānoa Hamilton Library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温州市图书馆 古联(北京)数字传媒科技有限公司、中华书局 ProQuest LLC 中国历史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National Library Board SIMON FRASER UNIVERSITY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香港中文大學大學圖書館 爱如生公司 北京时代瀚堂科技有限公司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台湾汉学研究中心 甘肃教育出版社 日本国立情报学研究所 傅斯年图书馆 学衡数据 腾讯公司 台湾国图馆 京都大学 北京大学数字图书馆古文献资料库 甘肅五涼古籍數字技術有限公司 国际敦煌项目(IDP)

62、 20卷4期 上下泰山──中國民間信仰政治中的碧霞元君(約公元1500年至1949年) 2009

泰山娘娘(也稱碧霞元君)是華北地區主要神仙之一 自明至清受到朝廷相當多的贊助 其地位幾乎與天后相媲美 不過 有些文人墨客對她的真實性有所質疑 也對她受到朝廷和老百姓的尊崇漠不關心 或持敵對態度 在清代 文人的懷疑態度日益顯著 而且以編寫文章與小說等方式予以批評譴責 隨著這些批判日益傳播 使得原本崇拜她的菁英信徒轉為不公開地膜拜或者完全放棄 信徒祈求回報的內容日益狹窄和個人化 而且在北京和天津地區之外 信徒群體日趨單一化(女性和貧民) 隨著泰山娘娘社會基礎的變化 其形象也有所變...

新史学

更多: 国图 维普网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籍合网 统计年鉴分享平台 万方学术-重庆图书馆 万方数据 知网万方 新华文摘 上海图书馆 国图▪文津 中国县志大全 全国报刊索引 孔夫子旧书网 京东 Worldcat

63、 21卷2期 女子與小人可談道──楊甲仁性命之學的日用場景 2010

清初四川儒者楊甲仁(約1639-1718) 是一位少為人知的清初儒者 他的思想承繼明代陽明心學 強調於內在心體上做工夫 且極力在日常生活中付諸實踐 並將其平日學思實踐的經歷形諸筆墨 為我們留下許多生動的紀錄 透過他的著作 愧菴遺集 我們可以看到晚明陽明心學在清初士人、商人、胥吏、僮僕、婦女中被認真講論、付諸實踐的情形 難得的是 楊甲仁披露了自己在日常生活瑣事上落實性命之學的點點滴滴 尤其他與側室周氏、僕人長壽之間講道問答的細節 以及他個人強烈支持女人和僕人能夠平等追求儒家性命...

新史学

更多: 孔夫子旧书网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知网万方 国图▪文津 京东 中国县志大全 万方数据 维普网 新华文摘 国图 Worldcat 万方学术-重庆图书馆 全国报刊索引 上海图书馆 籍合网

64、 21卷2期 中晚明理學學說的互動與地域性理學傳統的系譜化進程──以閩學為中心 2010

本文主要探討明代中葉到清初「閩學」傳統的重建情形及其被系譜化的過程 全文主要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在指出明初福建朱子學傳播不盛的前提下 再現明代「閩學」先驅蔡清及其追隨者的學術活動 並以福建莆田學者馬明衡從學於王陽明和江西永豐人聶豹在福建宣講陽明學為例 探討陽明學與福建朱子學的學術互動 以及這種互動對重建「閩學」傳統的影響 第二部分重點以中晚明至清初持續出現的多種「閩學」系譜作品為分析對象 從中觀察「閩學」被作為地域性理學傳統而加以系譜化的書寫情形 透過這些討論 本文的主旨在...

新史学

更多: Worldcat 上海图书馆 统计年鉴分享平台 籍合网 新华文摘 国图▪文津 中国县志大全 京东 万方学术-重庆图书馆 全国报刊索引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万方数据 维普网 孔夫子旧书网

65、 21卷4期 最近臺灣歷史所學位論文中的性別課題──從三本中古婦女史新書談起 2010

本文以三本由碩士論文改寫出版的中古史新書為例 說明最近十五年來臺灣的婦女史研究已逐漸發展為性別角度的歷史考察 各大學歷史所的博碩士生 一如他們的指導老師 所從事的 已經不僅僅是將婦女當作同質的群體或研究的對象 而是藉由士人學者和芸芸眾生對各種性別關係的發言 觀察他們所處的時代 ...

新史学

更多: 万方数据 全国报刊索引 维普网 孔夫子旧书网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国图▪文津 中国县志大全 统计年鉴分享平台 国图 籍合网 上海图书馆 新华文摘 知网万方

66、 21卷2期 公眾記憶與口述傳統──再論《歷史》的真實性問題 2010

儘管希羅多德在西方被譽為「歷史學之父」 但他所著的 歷史 中所記載史實的「真實性」卻倍受後世質疑:希羅多德的敘述多以口述資料為主 由於口述資料來自於記憶 如何判斷記憶的真實性便成了一個問題 然而 正是公眾記憶與口述傳統 構成了我們理解希羅多德 歷史 真實性的關鍵所在 在古代希臘 所謂「真實」 並非簡單地表現為一種經驗上的真實 而更多體現為具有某種普遍性的集體記憶 是一種「記憶的真實」 它也許缺乏發生事件的準確信息 但它表達了曾經經驗到卻未在經驗記載中表達出的情感因素 它不僅反...

新史学

更多: 国图▪文津 万方学术-重庆图书馆 维普网 京东 统计年鉴分享平台 万方数据 新华文摘 籍合网 国图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Worldcat 中国县志大全 上海图书馆 全国报刊索引

68、 19卷4期 道德社會的重建──王陽明提倡「心學」考 2008

當王陽明從貴州回到北京之後 由於其政治受難者的身份 受到政治上的打壓 使其對當時的是非標準倒置的情況 有更進一步的理解 他認為這個情況的產生 皆起因於人們自己的私心 導致國家社會種種流弊的發生 透過對程朱理學的反省 陽明重新衡定所謂的「聖人之學」 提出「聖人之學是心學」的說法 企圖以此「聖人之學」來恢復「三代之治」 <br />陽明從北京到南京的仕途生活 都極力闡揚此「聖人之學」 然此學強調「心學」的內容 常不免於陷入所謂「朱陸異同」的學術爭論之中 但是陽明提倡「...

新史学

更多: 万方数据 中国县志大全 维普网 国图▪文津 新华文摘 籍合网 知网万方 统计年鉴分享平台 上海图书馆 京东 孔夫子旧书网 国图 全国报刊索引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万方学术-重庆图书馆 Worldcat

69、 20卷2期 清末北臺灣漁村社會的搶船習慣──以《淡新檔案》為中心的討論 2009

本文主要以 淡新檔案 為素材 以清末發生於北臺灣的三件中國帆船搶船事件為例 從搶船者、被搶者、地方衙門以及地方頭人等四個行動者的行動和策略 來說明沿海聚落搶船習慣的緣起及其持續存在的理由 <br />搶船是臺灣某些漁村「沒有犯罪感」的集體行動 漁村的生計型態或許是型塑村民集體搶船的結構性因素 也是他們主張遭難物財產所有的緣起 由於其生業模式需要依賴大量人力和共同出資 使村落的凝聚力甚高 而集體地搶船、逃避官差追捕 甚至從官差手中搶回被拘押的村民 <br /&...

新史学

更多: 孔夫子旧书网 国图▪文津 维普网 知网万方 上海图书馆 新华文摘 Worldcat 籍合网 万方数据 国图 统计年鉴分享平台 京东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全国报刊索引

70、 20卷4期 體驗「小道」──宋代士人生活中的術士與術數 2009

隨著社會流動窗口的開啟 操弄或預卜個人禍福及家族興衰的風水卜算之術 在宋代廣為流行 並在士人生活中佔據重要地位 儒士官僚或為提升社會地位 或為探究天人相關的實質 而與風水卜算術士接觸密切 另一方面 術士為拓展服務市場以及改善社會地位 也積極進行技藝、形式、和品味的修正與改善 以吸引更多的士人顧客和獲得更大的利益 基於儒士與術士的這種密切互動 本研究希望以文化交流的視角 來探討這個新興的社會文化現象 從中釐清士人對於「正道」與「小道」的認知更張 以及術士地位和數術內容的改變 本...

新史学

更多: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新华文摘 知网万方 万方学术-重庆图书馆 统计年鉴分享平台

71、 18卷2期 消失的憤怒──日治晚期藤澤的原住民心理學實驗 2007

昭和十年到十三年 臺北帝大心理學教室助手藤澤茽以臺灣原住民為對象 進行一個憤怒的社會心理學實驗 其實驗假設認為原住民心理「孩童似的」且「感情中心」 容易出現憤怒的爆發 然而藤澤茽最終未能證明其假設 所有接受實驗的原住民都未出現憤怒的發作 <br />以藤澤茽就此實驗發表的論文與雜記為對象 本文將其放在殖民脈絡中予以批判性的檢視 據此論證心理學者對於原住民心理的研究與論述 並不只是一種知識興趣 同時也是殖民政治的一環 就藤澤茽的實驗而言 其選擇憤怒為研究對象 反映出...

新史学

更多: 全国报刊索引 籍合网 中国县志大全 新华文摘 Worldcat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京东 万方数据

74、 18卷4期 禁忌──秦漢信仰的一個側面 2007

秦漢時代的禁忌 是民間信仰與天人感應學說的複雜產物 既有原始的巫術思維與鬼神崇拜 又有規律的五行生克與神煞運行 反映了中國古代信仰的多面性與特色 本文從人與天地、人與人、人與鬼神三方面加以討論 <br />從人與天地的關係看 當時人相信天地自然與人的命運相關 自然的異常失序皆被視為禁忌 因此人們的行為需順應天地自然的運行 並符合星宿神煞的活動 就人與人的關係看 在生命歷程與日常生活中 都存在不少禁忌 禁忌可說是重要的社會規範 是人與人相處的重要守則 從人與鬼神方面...

新史学

更多: 孔夫子旧书网 统计年鉴分享平台 上海图书馆 维普网 万方数据 京东 国图▪文津 新华文摘 中国县志大全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Worldcat 万方学术-重庆图书馆 籍合网 国图 知网万方

75、 08卷4期 A Study of the Han Family from Zhen-ding in the Sung Dynasty 1997

The Han family was an aristocratic family developed from an ordinary family of the populace The various problems manifested during its rise and fall were quite representative This family rose by means of the civil service examinations, here...

新史学

更多: 京东 维普网 上海图书馆 统计年鉴分享平台 万方学术-重庆图书馆 全国报刊索引 国图 中国县志大全 国图▪文津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孔夫子旧书网 万方数据

80、 06卷4期 台灣的媽祖信仰──研究回顧 1995

歷經清代二百年的移民開拓 日據五十年的異族抑制 光復初期的經濟蕭條 至今日的民間信仰的復甦與抬頭 媽祖一直是台灣漢人信仰中香火最鼎盛的女神 媽祖不但得到信徒的愛戴與崇拜 也獲得學者的廣大注意 不同學科、不同角度的研究論文 使媽祖研究頗有台灣宗教研究的「顯學」之架勢 加上台海兩岸文化宗教交流密切 媽祖更成為兩岸學術交流之「紅人」 值此大量研究文獻出版之際 實有必要對以往研究做一回顧 檢視已有之成績 作為進一步研究之基礎 <br />本文因而針對中文文獻一百七十篇論文...

新史学

更多: 中国县志大全 知网万方 全国报刊索引 Worldcat 籍合网 统计年鉴分享平台 上海图书馆 维普网 孔夫子旧书网 万方数据 国图 新华文摘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京东 国图▪文津 万方学术-重庆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