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rray(18) { ["real_id"]=> int(1105779) ["name"]=> NULL ["number"]=> string(0) "" ["edition"]=> string(0) "" ["author"]=> array(0) { } ["picture"]=> string(0) "" ["library"]=> array(2) { ["name"]=> string(21) "新南威尔士大学" ["id"]=> int(84) } ["publisher"]=> array(0) { } ["publish_date"]=> string(0) "" ["source"]=> array(4) { ["id"]=> int(416) ["name"]=> string(21) "新南威尔士大学" ["link"]=> string(54) "https://collection.sl.nsw.gov.au/digital/bylz54oAJV03l" ["post"]=> NULL } ["from_type"]=> int(1) ["area_id"]=> int(8) ["language_id"]=> int(13) ["category_id"]=> array(0) { } ["add_time"]=> int(1645515460) ["is_hidden"]=> int(0) ["type_id"]=> array(1) { [0]=> int(4) } ["content"]=> string(0) "" }

新南威尔士大学

2、 华侨华人历史文献档案 · 第一章 华侨文献 · 1933年华侨在吉隆陂开金矿(矿内景)之一

         1933年华侨在吉隆陂开金矿-(矿内景) 华侨历史:华侨远涉重洋遍布世界各个角落构成了世界移民的一个组成部分为数众多的华侨华人的形成和发展是具有深刻的社会和历史原因的我国人民向外移居有史籍记载的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秦始皇时期徐福东渡求长生不老术而成日本人始祖的传说也可算是我国较早期的向外移民而据有关资料记载在晚唐或宋初时期就开始有粤籍人士移居海外早期移民多因通商贸易滞留当地主要是聚居在交通、贸易比较发达的东南亚的印支半岛、印尼诸岛、吕宋岛等沿海地区各港口至明末...

array(19) { ["real_id"]=> int(1107819) ["name"]=> string(51) "1933年华侨在吉隆陂开金矿(矿内景)之一" ["number"]=> string(0) "" ["edition"]=> string(0) "" ["author"]=> array(0) { } ["picture"]=> string(51) "guji/2022/0222/79214286b8da491b98c6c540e2c626c5.jpg" ["library"]=> array(2) { ["name"]=> string(33) "华侨华人历史文献档案馆" ["id"]=> int(85) } ["publisher"]=> array(0) { } ["publish_date"]=> string(0) "" ["collection"]=> array(2) { [0]=> array(2) { ["id"]=> int(72462) ["name"]=> string(30) "华侨华人历史文献档案" } [1]=> array(2) { ["id"]=> int(72463) ["name"]=> string(22) "第一章 华侨文献" } } ["source"]=> array(4) { ["id"]=> int(417) ["name"]=> string(33) "华侨华人历史文献档案馆" ["link"]=> string(43) "http://www.zghqwx.com/zjxs.asp?whichpage=37" ["post"]=> NULL } ["from_type"]=> int(1) ["area_id"]=> int(3) ["language_id"]=> int(12) ["category_id"]=> array(0) { } ["add_time"]=> int(1645547926) ["is_hidden"]=> int(0) ["type_id"]=> array(1) { [0]=> int(4) } ["content"]=> string(9727) "  

       1933年华侨在吉隆陂开金矿-(矿内景) 华侨历史:华侨远涉重洋遍布世界各个角落构成了世界移民的一个组成部分为数众多的华侨华人的形成和发展是具有深刻的社会和历史原因的我国人民向外移居有史籍记载的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秦始皇时期徐福东渡求长生不老术而成日本人始祖的传说也可算是我国较早期的向外移民而据有关资料记载在晚唐或宋初时期就开始有粤籍人士移居海外早期移民多因通商贸易滞留当地主要是聚居在交通、贸易比较发达的东南亚的印支半岛、印尼诸岛、吕宋岛等沿海地区各港口至明末清初继续有广东人移居海外进一步散布到东南亚各地清中后期开始广东向海外移民逐渐增多不仅移往东南亚还开始涌向世界各地

        1840年鸦片战争后清末民初时期形成高潮沿海人民(广东人占多数)以契约劳工、自费留学、投靠亲友等形式为主大量涌向美加地区以及英属、法属海外殖民地(东南亚、大洋洲、东南非洲和中美诸岛)二战后出现世界性华人大迁移许多原居东南亚和非洲的华侨华人迁移到北美、欧洲和大洋洲同时因受国内战争的影响也有相当部分的广东人移居北美、南美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华侨华人是因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原因而流亡国外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及70年代后期向外移民极少大批华侨(主要是东南亚地区)回国参加新中国建设也有当地政治变化造成大批华侨回国而部分印支(主要是越柬老)地区粤籍华侨华人为躲避战乱分散移居至北美、大洋洲、西欧到上世纪70年代后期中国改革开放后20多年间我国向外移民因涉外婚姻、留学、投亲靠友和投资创业而逐渐增加并形成新的移民高潮和华侨华人中的新移民阶层

       从华侨华人的历史看可以说是:别园过埠新旧两重天广东籍华侨华人先辈的历史是从一个“漂”字开始的广东人大规模移居海外先是早期的出洋经商和出洋做工后来就有大规模出国团聚、继承财产和出洋留学定居等类型“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广东人……”一个多世纪以来2000多万广东籍乡亲以各种方式飘洋出海到异国他乡创业谋生历经艰辛打拼造出一个遍布世界各地的“海外广东”如今位于广东澄海北部的樟林古港就是19世纪中粤闽华侨漂洋出海的重要港口在这里当年满载先辈漂行于太平洋各国的“三桅大眼船”沉淀了万千故事从那时开始形成广东的三次出国高潮 

       第一次出国潮:背井离乡挖金矿修铁路出洋谋生卖猪仔签契约据记载早期广东人移居海外除有对外通商的地理优势外更直接的原因是国内无法生存被迫出洋谋生东南亚是广东人最早的主要移居地当时人们将移居到东南亚称为“下南洋”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广东不少人背井离乡出洋谋生时值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先后发现金矿兴修铁路西方殖民者为开发殖民地和本国资源各国纷纷在广州、香港汕头等地设馆“招工”于是乎也就有了大批广东人被“卖猪仔”贩运出洋的悲惨故事后来美洲、大洋洲各国限制华工入境但这时广东南番顺和四邑一带仍有大批人通过买“美籍民纸(出生纸)”冒名顶替出国各种类型的“契约华工”成了早期国人大规模飘洋出国的重要渠道

       金山伯是早年广东人对华侨的俗称当时华工多前往美国旧金山等地做苦力讨活若能回国都尽量以积蓄接济国内贫困亲友“金山客”的称谓折射了当年华侨的艰辛也反映了他们与海内的物质关系“番屏若是真好赚许多人去几回还都是家乡环境逼只着出门渡难关”这首流传粤闽的留洋民谣道出了出国谋生的艰难在澳大利亚亚拉腊市淘金地铜像的碑文中有这样的一段话:“我们向阿拉雷特市(今亚拉腊市)的创建者致以崇高的敬意1857年一支700人的中国淘金队伍从中国珠江流域南部的广东四邑地区出发4月抵达澳大利亚国他们用扁担挑着全部财产生头戴苦力帽辫子盘在头顶……”碑文上刻的是华工的血和泪这段时间出国的契约华工约有300万人广东各口岸出去的七成以上这里值得一提的一个人物是容闳他是广东省香山县南屏镇(今珠海市)人家境贫寒幼年在澳门教会学习1847年至1854年间在美国耶鲁大学深造是第一个中国留美毕业生容闳提出计划希望国家能选派学生留美在军事科学、造船业与工程学等方面深造后回国服务协助建设铁路发展电报、现代采矿业与成立军事工业

       当时曾国藩与李鸿章都极力支持在容闳的极力推动下清朝成立幼童出洋肆业局选派学生出洋就读当年计划每年选30名12岁到15岁之间的幼童赴美四年共120名留学期限为15年容闳则被任命为“选带幼童出洋肄业局”副监督他负责招选了第一批幼童1872年8月11日30名穿着长袍马褂、拖着辫子的中国男孩子在上海港登上一艘邮船远渡重洋去美留学其中有24名广东人但这批学生太过洋化引起清朝保守官员的不满深恐学生将扬弃中国传统价值观1881年就将留学生召回中国其中第一批学生中广州人詹天佑后来成为中国第一位铁路工程师;珠海人唐绍仪曾历任清政府多项官职1912年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时为国务总理到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中国被迫签订“辛丑条约”1908年美国用“庚子赔款”中超出美方实际损失的部分帮助中国办学并资助中国学生赴美留学而开始形成第二次出国高潮 

       第二次出国潮:庚子赔款酿就留学良机躲避内乱纷纷举家移民: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共50人除通晓国文、英文外要身体强健性情纯正相貌完全身家清白者才能参加留学考试第二批庚款留美学生中不少人学成后回国其中鼎鼎有名的胡适、语言学家赵元任、气象学家竺可桢等都在其中之后从清末到民国时期由吴敬恒、蔡元培等人组成的“留法俭学会”也组织中国青年赴法以工求学并培养出了一批中国革命的先驱者其中有周恩来、邓小平等世界级建筑大师、美籍华人贝聿铭就是许多从学生转变移民的显著例子他1917年生于广州在香港度过了童年1935年到美国留学攻读建筑专业由于抗日战争他在哈佛继续深造1955年他入籍成为美国公民在这个时期为躲避纷扰不断的内战和日本人的入侵而出国成了广东人移居海外的原由此时早期飘洋过海做工的单身男性经过奋斗赎回自由身在小有积蓄后将广东家乡的妻儿老小接出国这便出现了同宗同族同村连锁移民

       还有一些较特殊的如上世纪40年代中后期侨乡台山、开平等地一批旅居美国的男青年应征入伍被派到外国(主要是欧洲战场)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期间应征入伍的华侨美军约有2万人派到中国战场的美军中就有1000名华侨这批战后定居美国然后又回到家乡的华裔男青年被称作“出国兵”战后幸存者退伍复员回到美国美政府给予他们优惠待遇其中之一是允许他们返回家乡娶妻后即可携妻赴美定居在1946年至1947年不少旅居美国的“出国兵”回乡娶妻由于“出国兵”婚后即可携妻同行返回美国谈婚者纷纷上门踏破门槛掀起一股嫁“出国兵”之风美国华盛顿州州长骆家辉的父亲骆荣硕先生就是一名“出国兵”清末开始的这股广东人举家移民的历史一直持续到1949年

       第三次出国潮:大门开启接触全新世界知识移民改变传统格局:1978年年底中国的大门再次打开当首批中国留学生赴美的消息传出时绝大多数的国人对“留学”压根儿就没有过梦想“外国”太遥远了那属于完全不相干的另一个世界最早被派出国的留学生都是公费生绝大部分是访问学者然而之后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末广东就有几十万人移居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欧洲各国至今仍方兴未艾这股留学或移民海外的浪潮与早期国人移民不同以“知识型”为主而在广东侨乡还延续着前辈奠定基础以“家庭团聚”、“继承财产”、“餐馆劳工”的连锁方式延续着异国创业梦新生代的知识型华人华侨也逐渐改变了传统华人华侨的格局这次出国潮形成的所谓新移民主要有专业技术移民、投资移民、留学生移民、家庭团聚移民以及非法移民等方式北美和欧洲是新移民主要分布的地区约占新移民总数的80%以上在北美移民类型以“知识分子”型为主体欧洲则多以家庭团聚的移民方式为主来源除了延续近代移民主要发生在广东等沿海和边境地区的历史和传统外来自中国大陆的一些大城市的专业人才移民增多职业突破老华侨“三把刀”为主(菜刀、剪刀、剃头刀)的传统职业取向在经贸、文化、科技、金融等领域贡献突出

" }

华侨华人历史文献档案馆

更多: 京东 知网万方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万方数据 孔夫子旧书网

3、 华侨华人历史文献档案 · 第一章 华侨文献 · 1933年华侨在吉隆陂建做的河桥之二

          1933年华侨在吉隆陂新建做的河桥 ,费时两年多(建筑费叻币二百万)          在东南亚明朝中期以来欧洲人的东方殖民开拓获得进展西班牙人占据马尼拉葡萄牙人控制马六甲荷兰人征服巴城后来居上的英国人在新加坡、缅甸、槟榔屿都建立了欧洲与东亚、东南亚的贸易网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在欧洲极为畅销自然成为西班牙等国贸易的主要对象比如西班牙人1571年在马尼拉立法鼓励、保护华商到菲律宾开展贸易活动欧洲人在东南亚立足以后为了维持各贸易据点的生存与发展在当地开矿山、...

array(19) { ["real_id"]=> int(1107820) ["name"]=> string(46) "1933年华侨在吉隆陂建做的河桥之二" ["number"]=> string(0) "" ["edition"]=> string(0) "" ["author"]=> array(0) { } ["picture"]=> string(51) "guji/2022/0222/3e9aa43642e8a715641b93d9f51e344a.jpg" ["library"]=> array(2) { ["name"]=> string(33) "华侨华人历史文献档案馆" ["id"]=> int(85) } ["publisher"]=> array(0) { } ["publish_date"]=> string(0) "" ["collection"]=> array(2) { [0]=> array(2) { ["id"]=> int(72462) ["name"]=> string(30) "华侨华人历史文献档案" } [1]=> array(2) { ["id"]=> int(72463) ["name"]=> string(22) "第一章 华侨文献" } } ["source"]=> array(4) { ["id"]=> int(417) ["name"]=> string(33) "华侨华人历史文献档案馆" ["link"]=> string(43) "http://www.zghqwx.com/zjxs.asp?whichpage=38" ["post"]=> NULL } ["from_type"]=> int(1) ["area_id"]=> int(3) ["language_id"]=> int(12) ["category_id"]=> array(0) { } ["add_time"]=> int(1645547993) ["is_hidden"]=> int(0) ["type_id"]=> array(1) { [0]=> int(4) } ["content"]=> string(3256) "  

        1933年华侨在吉隆陂新建做的河桥 ,费时两年多(建筑费叻币二百万)   

       在东南亚明朝中期以来欧洲人的东方殖民开拓获得进展西班牙人占据马尼拉葡萄牙人控制马六甲荷兰人征服巴城后来居上的英国人在新加坡、缅甸、槟榔屿都建立了欧洲与东亚、东南亚的贸易网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在欧洲极为畅销自然成为西班牙等国贸易的主要对象比如西班牙人1571年在马尼拉立法鼓励、保护华商到菲律宾开展贸易活动欧洲人在东南亚立足以后为了维持各贸易据点的生存与发展在当地开矿山、辟种植园华人是他们认为最能干最有用的劳动力华人帮助欧洲人沟通了与土著居民的联系所以被欧洲人看作是最有价值的群体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对东南亚殖民地的争夺更加激烈殖民地的扩张在武力的推动下由沿海地区侵入到了内地殖民主义者大规模地掠夺矿产开辟种植园建厂修路使东南亚成为一个大工地因而产生了对劳动力和商贩的大量需求

       在美洲独立以后的美国迅速向西部开疆拓土到19世纪40年代美国的领土已经扩张到了太平洋沿岸1848年美国西部加利福尼亚州的萨克拉门托河河谷发现金矿的消息传遍了全球人们从美洲、欧洲、澳洲的各个地方潮水般地涌向加州的内华达山脉的河谷以求实现他们的黄金梦从而形成了轰动全球的淘金热潮美国资本家们对西部开发的认识上升到了战略的高度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但是美国东部、中部与西部的交通非常不方便由东而西乘坐马车往往需要长达数月的行程落后的交通状况严重阻碍了美国对西部的开发经多年酝酿东起美国中部内布拉斯加州州府奥马哈、西至加州州府萨克拉门托的中央太平洋铁路终于在1863年破土动工美国西部本来是一个人烟稀少自然条件比较恶劣劳动力极其缺乏的地区黄金潮的形成和横贯大陆铁路的修建必须有充足的劳动力来支持太平洋西岸的中国于是很自然地成了资本家们为获取大量廉价劳动力而关注的焦点华人的到来受到美国西部各界的欢迎

       1852年加州州长麦克杜戈尔建议在颁布土地法时鼓励更多的华人来加州定居他说:“中国人是我们这里最受尊敬的居民”当地的许多报刊也对华人的勤劳、安静和整洁等特点大加赞许说白人不愿意做的工作他们肯做白人能做的工作他们会做华人是白人无法替代的理想劳动力在当时加州的各种盛大庆典场合华人以贵宾身份应邀出席在泰勒总统的葬礼上华人被安排在最受尊敬的位置上就座1858年加拿大西部弗雷塞河与汤普森河中游一带金矿的发现1880年加拿大太平洋铁路的动工加大了北美洲对劳动力的需求连南美洲在19世纪前期获得独立的秘鲁为了修建铁路发展农业挖掘天然的鸟粪资源也需要大量劳动力同样把目光投向中国在澳洲1851年发现金矿也提出了吸引劳动力的要求

" }

华侨华人历史文献档案馆

更多: 国图 籍合网 孔夫子旧书网 京东 万方数据

4、 华侨华人历史文献档案 · 第一章 华侨文献 · 1933年柏勤公司矿埸实影拍摄之四

          1933年柏勤公司矿埸实影拍摄---水枪喷射格沙情形       黄金是一种贵金属黄金有价且价值含量比较高“金碧辉煌”、“真金不怕火炼”、“书中自有黄金屋”等赞美之词无不表达黄金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位置要参与未来黄金投资在黄金市场中获得投资增值、保值的机会就必须对黄金属性、特点及其在货币金融中的作用有所了解金是金属王国中最珍贵的也是最罕最有的一种金属可分为两大类:铁质的(FERROUS)和不含铁质类(NONEFRROUS)铁质类的金属包括纯铁和钢都是产量较多...

array(19) { ["real_id"]=> int(1107822) ["name"]=> string(43) "1933年柏勤公司矿埸实影拍摄之四" ["number"]=> string(0) "" ["edition"]=> string(0) "" ["author"]=> array(0) { } ["picture"]=> string(51) "guji/2022/0222/bc860c06b3be54418160405a2eb9f6d6.jpg" ["library"]=> array(2) { ["name"]=> string(33) "华侨华人历史文献档案馆" ["id"]=> int(85) } ["publisher"]=> array(0) { } ["publish_date"]=> string(0) "" ["collection"]=> array(2) { [0]=> array(2) { ["id"]=> int(72462) ["name"]=> string(30) "华侨华人历史文献档案" } [1]=> array(2) { ["id"]=> int(72463) ["name"]=> string(22) "第一章 华侨文献" } } ["source"]=> array(4) { ["id"]=> int(417) ["name"]=> string(33) "华侨华人历史文献档案馆" ["link"]=> string(43) "http://www.zghqwx.com/zjxs.asp?whichpage=40" ["post"]=> NULL } ["from_type"]=> int(1) ["area_id"]=> int(3) ["language_id"]=> int(12) ["category_id"]=> array(0) { } ["add_time"]=> int(1645548134) ["is_hidden"]=> int(0) ["type_id"]=> array(1) { [0]=> int(4) } ["content"]=> string(7997) "  

        1933年柏勤公司矿埸实影拍摄---水枪喷射格沙情形

       黄金是一种贵金属黄金有价且价值含量比较高“金碧辉煌”、“真金不怕火炼”、“书中自有黄金屋”等赞美之词无不表达黄金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位置要参与未来黄金投资在黄金市场中获得投资增值、保值的机会就必须对黄金属性、特点及其在货币金融中的作用有所了解金是金属王国中最珍贵的也是最罕最有的一种金属可分为两大类:铁质的(FERROUS)和不含铁质类(NONEFRROUS)铁质类的金属包括纯铁和钢都是产量较多和便宜的金属不含铁质类可分为3组:贵重金属、基本金属和合金制造首饰乃用不含铁质类的金属金的质地纯净拥有娇人的特性是最受人们欢迎的金属地质学家的分析报告指出除了在1802年才发现的钽(TANTALUM)之外金是世上最罕有的金属这更证明金的罕有性

       首先黄金是一种资产黄金的稀有性使黄金十分珍贵而黄金的稳定性使黄金便于保存所以黄金不仅成为人类的物质财富而且成为人类储藏财富的重要手段故黄金得到了人类的格外青睐黄金史学家格林就指出:“古埃及和古罗马的文明是由黄金培植起来的”掠取占有更多的黄金是古埃及、古罗马统治者黩武的动力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849年古埃及统治者先后对努比亚(尼罗河上游一个小国有丰富的黄金资源)进行了四次掠夺性战争占领了努比亚全部金矿公元前1525年至公元前1465年埃及第十八王朝法王又先后发动了两次战争从巴勒斯坦和叙利亚掠夺了大量金银大量金银流入埃及使埃及财富大增使他们有能力兴建大型水利工程发展农业兴建豪华宫殿和陵园为人类留下了巨大的阿蒙神庙遗迹和金字塔仅图坦哈蒙陵墓中的金棺就重达110公斤公元前47年古埃及被罗马帝国占领罗马大帝恺撒凯旋罗马时展示了从埃及掠夺的2822个金冠每个金冠重8公斤共计2258吨;还展示了白银1815吨抬着游行的金银重达65000塔兰特约1950吨金银的积累使罗马帝国的国力大增使他们有能力建起一批宏伟的建筑这些建筑现在虽大多已是残垣断壁但至今仍在文学、史学、法学、哲学诸方面给人类以深刻的影响

       黄金也是近代工业文明的物质基础十六世纪新航线的开辟与新大陆的发现对欧洲经济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美洲、非洲的黄金及白银流入欧洲使欧洲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增加在16世纪葡萄牙从非洲掠夺黄金达276吨;西班牙从美洲掠夺的金银更多16世纪末西班牙控制了世界黄金开采量的83%金银的大量流入造成了欧洲物价的上涨出现了第一次价格革命对欧洲封建主义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7世纪葡萄牙为了对抗西班牙而与英国结盟并向英国的工业品开放了市场此时在葡萄牙控制下的巴西黄金开发高潮兴起巴西黄金完全有可能转化为资本而使葡萄牙完成工业革命但由于统治者的封建专制葡萄牙成了黄金漏斗大部分黄金流向了英国仅流入英国国库的黄金就有600吨再加上其他国家的流入使英国迅速地积累了巨额的货币资本率先于1717年施行了金本位制为英国的金融体制提供了可靠的经济担保所以此时发生的第二次价格革命不仅没有影响英国的金融业反而为英国商品的出口创造了条件英国产品出口量占了全世界总量的1/4工业革命终于在英国发生了当代黄金所扮演的角色虽已有所改变但是各国仍然储备了约31万吨的黄金财富以备不测之需;还有2万多吨黄金是私人拥有的投资财富所以有人认为现在人类数千年生产的约14万吨黄金中有4成左右作为金融资产存在于金融领域6成左右是一般性商品主要的功能是用于消费

       其次黄金是一种货币黄金作为货币的历史十分悠久出土的古罗马亚历山大金币距今已有2300多年波斯金币已有2500多年历史现存中国最早的金币是春秋战国时楚国铸造的“郢爱”距今也己有2300多年的历史但是这些金币只是在一定范围内、区域内流通使用的辅币黄金成为一种世界公认的国际性货币是在十九世纪出现的“金本位”时期“金本位制”即黄金可以作为国内支付手段用于流通结算;可以作为外贸结算的国际硬通货虽然早在1717年英国首先施行了金本位制但直到1816年才正式在制度上给予确定之后德国、瑞典、挪威、荷兰、美国、法国、俄国、日本等国先后宣布施行金本位制金本位制是黄金货币属性表现的高峰世界各国实行金本位制长者二百余年短者数十年而中国一直没有施行过金本位制之后由于世界大战的爆发各国纷纷进行黄金管制金本位制难以维持二次大战结束前夕在美国主导下召开了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了相关决议决定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但美元与黄金挂钩美国承诺担负起以35美元兑换一盎司黄金的国际义务但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相继发生了数次黄金抢购风潮美国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先是放弃了黄金固定官价后又宣布不再承担兑换黄金义务因此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瓦解于是开始了黄金非货币化改革这一改革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开始到1978年修改后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获得批准可以说制度层面上的黄金非货币化进程已经完成

        马克思说过:“货币天然是金银金银天然不是货币”正如在金本位制之前黄金就发挥着货币职能一样在制度层面上的黄金非货币化并不等于黄金已完全失去了货币职能:——外贸结算不再使用黄金但最后平衡收支时黄金仍是一种贸易双方可以接受的结算方式——黄金非货币化并未规定各国庞大的黄金储备的去向就连高举黄金非货币化大旗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仅规定处理掉1/6黄金储备而保留了大部分黄金储备显然为自己留了一根货币黄金的尾巴——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诞生的欧元货币体系明确黄金占该体系货币储备的15%这是黄金货币化的回归——黄金仍是可以被国际接受的继美元、欧元、英磅、日元之后的第五大国际结算货币大经济学家凯恩斯揭示了货币黄金的秘密他指出:“黄金在我们的制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作为最后的卫兵和紧急需要时的储备金还没有任何其他的东西可以取代它”现在黄金可视为一种准货币

       第三黄金也是一种商品做黄金饰品(包括首饰、佛像装饰、建筑装饰等)和黄金器具是黄金最基本的用途如果说有什么变化的话那就是金饰日益从宫廷、庙宇走向了民间由达官贵人们的特权变成了大众消费现在每年世界黄金供应量的80%以上是由首饰业所吸纳的由于黄金价格昂贵和资源的相对稀少限制了黄金在工业上的使用工业用金占世界总需求量的比例不足10%但是有专家认为今后首饰用金将会趋向平稳工业用金的增长将是带动黄金供需结构变化的重要力量所以黄金的商品用途还需从多方面去开拓当前黄金商品用途主要是首饰业、电子工业、牙医、金章及其他工业用金应该承认目前黄金的商品用途仍是十分狭小的这也是黄金长期作为货币金属而受到国家严格控制的结果今后随着国际金融体制改革的推进;金融黄金的商品属性的回归趋势加强黄金商品需求的拓展对黄金业的发展将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 }

华侨华人历史文献档案馆

更多: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孔夫子旧书网 京东 国图 知网万方 万方数据 籍合网 上海图书馆

5、 华侨华人历史文献档案 · 第一章 华侨文献 · 1933年华侨在吉隆陂开金矿实景拍摄之七

         1933年华侨在吉隆陂开金矿实景拍摄之---用火车带动打水枪之合架       从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开始台山就有人出洋以后络绎不绝经广海"出洋古道"抵达东南亚(南洋)各国谋生19世纪中叶美洲出现建设铁路和淘金热潮招引大量劳工台山人又从东南亚各国转赴美洲谋生现在台山华侨分布于五大洲82个国家和地区主要是旅居美国、加拿大、古巴、墨西哥、马来西亚、澳大利亚丶新加坡和香港其中旅美42万多人、旅加18万多人、旅港30万多人共110万多人           ...

array(19) { ["real_id"]=> int(1107825) ["name"]=> string(52) "1933年华侨在吉隆陂开金矿实景拍摄之七" ["number"]=> string(0) "" ["edition"]=> string(0) "" ["author"]=> array(0) { } ["picture"]=> string(51) "guji/2022/0222/c080ba361fca1a5e44b145828731e9ac.jpg" ["library"]=> array(2) { ["name"]=> string(33) "华侨华人历史文献档案馆" ["id"]=> int(85) } ["publisher"]=> array(0) { } ["publish_date"]=> string(0) "" ["collection"]=> array(2) { [0]=> array(2) { ["id"]=> int(72462) ["name"]=> string(30) "华侨华人历史文献档案" } [1]=> array(2) { ["id"]=> int(72463) ["name"]=> string(22) "第一章 华侨文献" } } ["source"]=> array(4) { ["id"]=> int(417) ["name"]=> string(33) "华侨华人历史文献档案馆" ["link"]=> string(43) "http://www.zghqwx.com/zjxs.asp?whichpage=43" ["post"]=> NULL } ["from_type"]=> int(1) ["area_id"]=> int(3) ["language_id"]=> int(12) ["category_id"]=> array(0) { } ["add_time"]=> int(1645548349) ["is_hidden"]=> int(0) ["type_id"]=> array(1) { [0]=> int(4) } ["content"]=> string(4228) "  

       1933年华侨在吉隆陂开金矿实景拍摄之---用火车带动打水枪之合架

       从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开始台山就有人出洋以后络绎不绝经广海"出洋古道"抵达东南亚(南洋)各国谋生19世纪中叶美洲出现建设铁路和淘金热潮招引大量劳工台山人又从东南亚各国转赴美洲谋生现在台山华侨分布于五大洲82个国家和地区主要是旅居美国、加拿大、古巴、墨西哥、马来西亚、澳大利亚丶新加坡和香港其中旅美42万多人、旅加18万多人、旅港30万多人共110万多人      

       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是大洋洲的一个大陆岛国她与中国远隔重洋但是早在100多年前继华人移居美洲的古巴、美国、秘鲁等地之后就有华人相率前往谋生而华人成批移居澳大利亚实始于19世纪40年代即距今140多年之前据历史资料记载:1848年(清道光二十八年)7月有一只“尼门罗”号轮船装载着100个成人和20个儿童由中国福建省厦门到达新南威尔士省之悉尼(即雪梨)这是成批到达澳大利亚的第一船华工其后赴澳的华工人数虽无正式统计但据1852年厦门英国领事的报告:在1849年内由厦门赴澳的华工为270人1851年为1438人1852年为2666人前后4年间即达4300多人起初到达澳洲的大多是从厦门去的闽南人但随后去的则多属从香港去的广东籍台山、新会、恩平、开平、东莞、增城、高要、中山等地人这些人大多数都是以“卖猪仔”(即契约工人)的形式前去的而自备盘川的只是少数(如1849年去澳的270名华工中自备川资者仅有28人)他们到达澳洲后受雇于当地的农场主从事农业和畜牧业到19世纪50年代初期华人到澳的仅5000余人大量华人移入澳大利亚是在1851年(清咸丰元年)当地发现金矿之后在“淘金热”的推动下一批批华人赴澳寻金淘金从此展开了华人移澳历史新的一页但这一页历史、则比先来者更为凄凉悲惨留下了澳大利亚华人淘金的血泪史

       澳大利亚金矿的发现: 据史书记载:澳大利亚最早发现金矿是在1851年实际上在19世纪的前半叶澳大利亚人根本就不知道有黄金尽管有1823年有一位政府测量员麦贝利恩(JMCBRIEN)曾经报告说:在新南威尔士省(NEWSOUTHWALES)的巴瑟斯特(BATHURST)以东15里的鱼河发现过金沙1839年至1842年间也分别有人在新南威尔士省发现了金矿但当地政府怕走漏了风声一直没有把消息外传也没有组织人力去开采直到1851年一个住澳大利亚的英国人哈格里夫斯(EDWARDHHARGRAVES)才正式开采金矿哈氏原出生在英国1832年抵澳从事过多种职业曾经过商捕过鱼1848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发现金矿的消息传到澳洲后他曾到过美国淘金几年之间颇有收获在美期间他留心观察金矿的地形地貌经过研究他发现澳洲的新南威尔士省的地貌与美国加州的地貌很相似因而他断定新省一定会有金矿于是他于1851年1月7日从美国回到澳洲悉尼立即到巴瑟斯特附近的山地观察和勘探结果使他喜出望外他于同年2月12日正式在夏丘溪淘金这就是澳洲发现并开采金矿之始从此揭开了澳大利亚淘金历史的新篇章后来澳洲政府为了表彰他发现和开采金矿之功绩曾赏给他一万镑奖金以资鼓励而哈格里夫斯也就成了当时的知名人物

       黄金的发现并开采的确成了澳大利亚历史上划时代的一件大事从此随着淘金事业的发展世界各地人纷纷涌到澳洲新南威尔士、维多利亚、昆士兰等省的人口急剧大量增加促进了当地工商业的发展把澳洲的社会推进到一个新的时代与此同时殖民主义者也从这里掠夺了大量的黄金源源运回本国所记载仅1852年11月中的某一天有三艘开往伦敦的轮船就装载着黄金7吨难怪马克思后来在资本论中也曾写道:欧洲各资本主国畳几乎所有的黄金都是从澳大利亚和美国得到的

" }

华侨华人历史文献档案馆

更多: 国图▪文津 万方数据 籍合网 孔夫子旧书网 京东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国图 知网万方

6、 华侨华人历史文献档案 · 第一章 华侨文献 · 1933年华侨在吉隆陂开金矿实景拍摄之九

         1933年华侨在吉隆陂开金矿实景拍摄之---长百八十尺之过砂涧       华侨的海外发展---中国与四邻国家的民间贸易促进了经济关系的发展而在加强这种相互的经济关系上华侨在海外的活动作出了很大的贡献首先中国和友邻国家海上贸易的工具--中国帆船在增进中外经济的联系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中国造船和航海技术在唐宋时期已很先进帆船出海航行也具有相当规模明清时期对民间出海贸易虽然横加限制但出海商船仍然有所增长在十六世纪末叶民间商船每年出海数目约有一百三、四十只到了十九...

array(19) { ["real_id"]=> int(1107827) ["name"]=> string(52) "1933年华侨在吉隆陂开金矿实景拍摄之九" ["number"]=> string(0) "" ["edition"]=> string(0) "" ["author"]=> array(0) { } ["picture"]=> string(51) "guji/2022/0222/4ccd1c3bedcd01b98b548e78ac03a38a.jpg" ["library"]=> array(2) { ["name"]=> string(33) "华侨华人历史文献档案馆" ["id"]=> int(85) } ["publisher"]=> array(0) { } ["publish_date"]=> string(0) "" ["collection"]=> array(2) { [0]=> array(2) { ["id"]=> int(72462) ["name"]=> string(30) "华侨华人历史文献档案" } [1]=> array(2) { ["id"]=> int(72463) ["name"]=> string(22) "第一章 华侨文献" } } ["source"]=> array(4) { ["id"]=> int(417) ["name"]=> string(33) "华侨华人历史文献档案馆" ["link"]=> string(43) "http://www.zghqwx.com/zjxs.asp?whichpage=45" ["post"]=> NULL } ["from_type"]=> int(1) ["area_id"]=> int(3) ["language_id"]=> int(12) ["category_id"]=> array(0) { } ["add_time"]=> int(1645548512) ["is_hidden"]=> int(0) ["type_id"]=> array(1) { [0]=> int(4) } ["content"]=> string(4731) "  

       1933年华侨在吉隆陂开金矿实景拍摄之---长百八十尺之过砂涧

       华侨的海外发展---中国与四邻国家的民间贸易促进了经济关系的发展而在加强这种相互的经济关系上华侨在海外的活动作出了很大的贡献首先中国和友邻国家海上贸易的工具--中国帆船在增进中外经济的联系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中国造船和航海技术在唐宋时期已很先进帆船出海航行也具有相当规模明清时期对民间出海贸易虽然横加限制但出海商船仍然有所增长在十六世纪末叶民间商船每年出海数目约有一百三、四十只到了十九世纪初期则上升到三百只左右另外华侨在海外自制自有的帆船这时大约在二百只以上两者合计当在五百只左右每船平均吨位以三百计共达十五万吨这在当时是一个相当大的数目

        中国商人在海外自制自有的帆船不但经营中国的对外贸易而且还经营侨居国家的海上贸易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华侨在暹罗投资制造的帆船已达一百三十六艘其中有五十四艘从事暹罗与越南、马来亚以及爪哇之间的贸易新加坡与越南之间的贸易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有四分之三是由越南的华侨进行的华侨经营的船业和当地保持友好和密切的联系暹罗华侨经营的船只有的由暹罗人和华侨共同投资有的由暹罗水手和华侨共同驾驶清朝造船技术陷于停滞的状态但华侨在国外打造的船只推广了中国原有的先进造船技术所造船只船体坚实而造价低廉十八世纪后期加里曼丹的华侨打造一只五百八十吨的大帆船只用去银币四千二百五十元每吨造价七元多一点这在当时其他国家中是找不到先例的十九世纪初期暹罗华侨打造的船只每吨造价平均十五元是当时东南亚各国最低的造价毫无疑问华侨的这些活动对所在地造船业和航运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事实上华侨推广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并不限于造船一项在农业垦植、农产品加工、矿业开采以及印刷和各种日用品的制造上都引进了比较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对南洋各地的经济发展起了促进的作用在这方面值得特别提出的是矿产的开采

       南洋华侨在从事农业垦植之外有很大一部分从事矿业开采加里曼丹的金矿马来亚、苏门答腊的锡矿以及缅甸的玉石开采都吸引了大量的华侨劳动在十九世纪以前南洋各地从事矿山开采的华侨不但有熟练的劳动而且有比较先进的技术无不受到当地的欢迎十八世纪初苏门答腊的土官就专门派人到中国南部各省招聘中国工人参加邦加矿山的开采因为中国矿工的开采技术比他们自己的“臣民所用的原始方法要优越得多”在华侨开发南洋矿业的历史中以罗芳伯为首的广东籍华侨在加里曼丹的开矿活动是特别值得重视的一页

       加里曼丹的三发是这个岛上金矿的主要产区十八世纪七十年代以前这里还是一片荒野一七七二年一批广东籍华侨在嘉应州人罗芳伯的带领下来到这里他们筚路蓝缕从事金矿的开采一七七六年他们在坤甸的东万律成立了一个以罗芳伯为首的兰芳大总制在这个大总制之下矿区所有成员对矿区的收益都享有同等的权利每一矿区都向当地矿权所有者缴纳一定的租金和人头税由于它对内、对外都作了这样一些公平合理的措施所以获得了一个顺利发展的环境从一七七二年起四十年间他们在这里开发了三十多个金矿使原来“长林丰草广袤无垠”的三发成为三万华侨和一万二千泰雅克人与马来亚人的聚居地其中单是金矿工人就有一万之多而在数十里以外的沙喇蛮从事金矿开采的工人则达到两万三发和坤甸也成为两个重要的商业城市

       但是华侨这一正当事业却受到荷兰殖民主义者的百般迫害他们先以所谓“收买”的名义企图据矿产为己有继则用武力进行压制最后在一八八四年取消了兰芳大总制扼杀了数万华侨历尽艰辛的创业但是存在了一百零八年的兰芳大总制是十八世纪中国海外侨民的伟大创举荷兰殖民主义者扼杀了它总制取消了金矿也随之废弃了昔日繁荣的三发矿区重新沦为穷困的荒野了正如他们自己也不得不承认的那样大总制的“取消以及由此而造成的中国人口的减少对婆罗洲(即加里曼丹)的发展是一个几乎无法复元的打击”

" }

华侨华人历史文献档案馆

更多: 知网万方 籍合网 国图▪文津 上海图书馆 孔夫子旧书网 国图 京东

7、 华侨华人历史文献档案 · 第一章 华侨文献 · 新加坡华侨无线电工程研究所毕业证书

          新加坡华侨无线电工程研究所毕业证书: 无线电是指在自由空间(包括空气和真空)传播的电磁波是其中的一个有限频带上限频率在300GHz(吉赫兹)下限频率较不统一,在各种射频规范书,常见的有三3KHz300GHz(ITU-国际电信联盟规定),9KHz300GHz,10KHz300GHz无线电技术是通过无线电波传播信号的技术无线电技术的原理在于导体中电流强弱的改变会产生无线电波利用这一现象通过调制可将信息加载于无线电波之上当电波通过空间传播到达收信端电波引起的电磁...

array(19) { ["real_id"]=> int(1107828) ["name"]=> string(51) "新加坡华侨无线电工程研究所毕业证书" ["number"]=> string(0) "" ["edition"]=> string(0) "" ["author"]=> array(0) { } ["picture"]=> string(51) "guji/2022/0222/ca601c6be97757eaa61343e5a8118fa1.jpg" ["library"]=> array(2) { ["name"]=> string(33) "华侨华人历史文献档案馆" ["id"]=> int(85) } ["publisher"]=> array(0) { } ["publish_date"]=> string(0) "" ["collection"]=> array(2) { [0]=> array(2) { ["id"]=> int(72462) ["name"]=> string(30) "华侨华人历史文献档案" } [1]=> array(2) { ["id"]=> int(72463) ["name"]=> string(22) "第一章 华侨文献" } } ["source"]=> array(4) { ["id"]=> int(417) ["name"]=> string(33) "华侨华人历史文献档案馆" ["link"]=> string(43) "http://www.zghqwx.com/zjxs.asp?whichpage=46" ["post"]=> NULL } ["from_type"]=> int(1) ["area_id"]=> int(3) ["language_id"]=> int(12) ["category_id"]=> array(0) { } ["add_time"]=> int(1645548584) ["is_hidden"]=> int(0) ["type_id"]=> array(1) { [0]=> int(4) } ["content"]=> string(3001) "  

        新加坡华侨无线电工程研究所毕业证书: 无线电是指在自由空间(包括空气和真空)传播的电磁波是其中的一个有限频带上限频率在300GHz(吉赫兹)下限频率较不统一,在各种射频规范书,常见的有三3KHz300GHz(ITU-国际电信联盟规定),9KHz300GHz,10KHz300GHz无线电技术是通过无线电波传播信号的技术无线电技术的原理在于导体中电流强弱的改变会产生无线电波利用这一现象通过调制可将信息加载于无线电波之上当电波通过空间传播到达收信端电波引起的电磁场变化又会在导体中产生电流通过解调将信息从电流变化中提取出来就达到了信息传递的目的

        麦克斯韦最早在他递交给英国皇家学会的论文电磁场的动力理论中阐明了电磁波传播的理论基础他的这些工作完成于1861年至1865年之间海因里希·鲁道夫·赫兹(HeinrichRudolfHertz)在1886年至1888年间首先通过试验验证了麦克斯韦尔的理论他证明了无线电辐射具有波的所有特性并发现电磁场方程可以用偏微分方程表达通常称为波动方程1906年圣诞前夜雷吉纳德·菲森登(ReginaldFessenden)在美国麻萨诸塞州采用外差法实现了历史上首次无线电广播菲森登广播了他自己用小提琴演奏“平安夜”和朗诵圣经片段位于英格兰切尔姆斯福德的马可尼研究中心在1922年开播世界上第一个定期播出的无线电广播娱乐节目

       关于谁是无线电台的发明人还存在争议1893年尼科拉·特斯拉(NikolaTesla)在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首次公开展示了无线电通信在为“费城富兰克林学院”以及全国电灯协会做的报告中他描述并演示了无线电通信的基本原理他所制作的仪器包含电子管发明之前无线电系统的所有基本要素古列尔莫·马可尼(GuglielmoMarconi)拥有通常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无线电技术的专利英国专利12039号“电脉冲及信号传输技术的改进以及所需设备”尼科拉·特斯拉1897年在美国获得了无线电技术的专利然而美国专利局于1904年将其专利权撤销转而授予马可尼发明无线电的专利这一举动可能是受到马可尼在美国的经济后盾人物包括汤玛斯·爱迪生安德鲁·卡耐基影响的结果1909年马可尼和卡尔·费迪南德·布劳恩(KarlFerdinandBraun)由于“发明无线电报的贡献”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43年在特斯拉去世后不久美国最高法院重新认定特斯拉的专利有效这一决定承认他的发明在马可尼的专利之前就已完成有些人认为作出这一决定明显是出于经济原因这样二战中的美国政府就可以避免付给马可尼公司专利使用费1898年马可尼在英格兰切尔姆斯福德的霍尔街开办了世界上首家无线电工厂雇佣了大约50人

" }

华侨华人历史文献档案馆

更多: 京东 知网万方 万方数据 国图▪文津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孔夫子旧书网

8、 华侨华人历史文献档案 · 第一章 华侨文献 · 1929年中国国民党驻三藩市总支部收条

         1929年中国国民党驻三藩市总支部捐款收条: 改组国民党建立海外支部---1912年8月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联合统一共和党等四个小党派组建国民党成为当时第一大党目的是"合五党之力量气魄以促民国之进行"由于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海外同盟会亦随之改名二次革命失败后由于袁世凯的镇压国内国民党几乎不复存在而海外特别是美洲支部却得到发展美国发展到49个支部墨西哥、加拿大、古巴及中美各国也都建立了国民党分部       由于多党政治在当时的中国行不通加上国民党成为"一盘散沙乌...

array(19) { ["real_id"]=> int(1107832) ["name"]=> string(49) "1929年中国国民党驻三藩市总支部收条" ["number"]=> string(0) "" ["edition"]=> string(0) "" ["author"]=> array(0) { } ["picture"]=> string(51) "guji/2022/0222/cd4a184ad240976d674233f5379b4867.jpg" ["library"]=> array(2) { ["name"]=> string(33) "华侨华人历史文献档案馆" ["id"]=> int(85) } ["publisher"]=> array(0) { } ["publish_date"]=> string(0) "" ["collection"]=> array(2) { [0]=> array(2) { ["id"]=> int(72462) ["name"]=> string(30) "华侨华人历史文献档案" } [1]=> array(2) { ["id"]=> int(72463) ["name"]=> string(22) "第一章 华侨文献" } } ["source"]=> array(4) { ["id"]=> int(417) ["name"]=> string(33) "华侨华人历史文献档案馆" ["link"]=> string(43) "http://www.zghqwx.com/zjxs.asp?whichpage=50" ["post"]=> NULL } ["from_type"]=> int(1) ["area_id"]=> int(3) ["language_id"]=> int(12) ["category_id"]=> array(0) { } ["add_time"]=> int(1645548859) ["is_hidden"]=> int(0) ["type_id"]=> array(1) { [0]=> int(4) } ["content"]=> string(2734) "  

       1929年中国国民党驻三藩市总支部捐款收条: 改组国民党建立海外支部---1912年8月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联合统一共和党等四个小党派组建国民党成为当时第一大党目的是"合五党之力量气魄以促民国之进行"由于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海外同盟会亦随之改名二次革命失败后由于袁世凯的镇压国内国民党几乎不复存在而海外特别是美洲支部却得到发展美国发展到49个支部墨西哥、加拿大、古巴及中美各国也都建立了国民党分部

       由于多党政治在当时的中国行不通加上国民党成为"一盘散沙乌合之众"1914年7月8日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华革命党"以实行民权、民生两主义为宗旨""以扫除制政治、建设完全民国为目的"孙中山还向海内外同志发布中华革命党成立通告强调自中华革命党成立之日起"凡在国内所有之国民党本部、支部、交通部、分部被袁氏解散者不能存在无论矣;所有海外之国民党除在日本东京已宣告解散外其余美洲、南洋各地未经解散者希即一律改组为中华革命党"中华革命党在国内外各地设立支部国内支部专事组织武装讨袁海外支部负责筹款中华革命党制定了海外支部通则规定"海外支部由各埠斟酌该地侨胞情形设立"设立调查科负责了解华侨"对于本党之态度"、"在该埠之总人数"、"在该埠之农工商矿各事业"以及"在该埠所创立之教育机关及公共事业"等详情中华革命党在东南亚、印度、澳洲、南非、日本等地建立了126个支部分部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尼等地海外华侨组建中华革命党专门从事反袁斗争仅加拿大建立的党分部及通讯处达50余处党员数千人;印尼巨港有500多名华侨加入中华革命党

       1919年10月中华革命党再次改名为中国国民党党员加"中国"二字以区别1912年的国民党仍制定了海外总支部通则和支部通则规定海外党员与国内党员有同样的权利和义务改组国民党后孙中山十分重视各地的党务工作先后在海外各地建立了国民党支部和分部以越南为例到1924年1月越南各地华侨中建有国民党支部9个分部26个区分部75个开办学校61所建立宣传机关6处党员人数发展到1.4万余人孙中山党务工作的加强有力地推动了各地革命运动的向前发展1924年1月20日中国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开幕出席代表l65人其中海外代表就达到39人到1925年国民党在海外发展到10个总支部、61个支部、324个分部、264个区分部党员人数大致43966名

" }

华侨华人历史文献档案馆

更多: 国图▪文津 上海图书馆 孔夫子旧书网 京东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知网万方 籍合网 万方数据 国图

9、 华侨华人历史文献档案 · 第一章 华侨文献 · (广州 沙面)总统轮船公司来函

         (广州沙面)总统轮船公司:民国时期的“花旗客”、“金山伯”“花旗客”是那些在百十年前到美国、加拿大卖苦力的人他们的汗水、青春甚至生命留在了异国他乡的土地上有的则留在了还没踏上异乡的路上13幢洋房就是13个关姓族人历经艰辛去往加拿大淘金后衣锦还乡的最为荣耀的见证而这条出洋谋生的淘金路却充满着无法言说的艰辛和苦难它把人的尊严推到极限鸦片战争以后到民国年间社会动荡不安加上在广东开平、台山一带客家人和土着人的械斗不断很多人被迫飘洋过海到异国他乡去做牛做马出卖苦力谋求...

array(19) { ["real_id"]=> int(1107833) ["name"]=> string(39) "(广州 沙面)总统轮船公司来函" ["number"]=> string(0) "" ["edition"]=> string(0) "" ["author"]=> array(0) { } ["picture"]=> string(51) "guji/2022/0222/3e83a82ec02599e402cc76e8a2654443.jpg" ["library"]=> array(2) { ["name"]=> string(33) "华侨华人历史文献档案馆" ["id"]=> int(85) } ["publisher"]=> array(0) { } ["publish_date"]=> string(0) "" ["collection"]=> array(2) { [0]=> array(2) { ["id"]=> int(72462) ["name"]=> string(30) "华侨华人历史文献档案" } [1]=> array(2) { ["id"]=> int(72463) ["name"]=> string(22) "第一章 华侨文献" } } ["source"]=> array(4) { ["id"]=> int(417) ["name"]=> string(33) "华侨华人历史文献档案馆" ["link"]=> string(43) "http://www.zghqwx.com/zjxs.asp?whichpage=51" ["post"]=> NULL } ["from_type"]=> int(1) ["area_id"]=> int(3) ["language_id"]=> int(12) ["category_id"]=> array(0) { } ["add_time"]=> int(1645548930) ["is_hidden"]=> int(0) ["type_id"]=> array(1) { [0]=> int(4) } ["content"]=> string(6581) "  

       (广州沙面)总统轮船公司:民国时期的“花旗客”、“金山伯”“花旗客”是那些在百十年前到美国、加拿大卖苦力的人他们的汗水、青春甚至生命留在了异国他乡的土地上有的则留在了还没踏上异乡的路上13幢洋房就是13个关姓族人历经艰辛去往加拿大淘金后衣锦还乡的最为荣耀的见证而这条出洋谋生的淘金路却充满着无法言说的艰辛和苦难它把人的尊严推到极限鸦片战争以后到民国年间社会动荡不安加上在广东开平、台山一带客家人和土着人的械斗不断很多人被迫飘洋过海到异国他乡去做牛做马出卖苦力谋求出路

       那个年代正值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发现金矿修建铁路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寻求出路的华人作为劳工纷纷涌向那里开平人称他们为“金山伯”或“花旗客”在旧时把到美国说成是去“金山”或“花旗”大批开平民众在“金山伯”和“花旗客”的带动下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开发金矿当年的广东华侨称这些人为“卖猪仔”这些卖猪仔需要签订契约一旦签订契约就不能反悔形同卖身而其猪狗不如的劳作就好像是卖出的猪仔契约也俗称为“猪仔纸”

       在民国初期开平虾村一个叫关国爱的旅加华侨回乡带走了13户关姓同乡飘洋过海到加拿大谋生关国爱是加拿大村第一位远赴海外的华侨在经历了“卖猪仔”的残酷的卖力生涯后关国爱后来在加拿大靠着药材生意发了家是众多华侨中经济实力最强的一位至今赤坎镇依然完整保存着他修建的关氏图书馆并使用至今当时承运这些苦力“猪仔”出洋用的是一种叫做“牛鼓桶”的木船船头的两侧有两个孔其他都是封闭的因此也叫做“大眼鸡”这些船原来是用来在近海打鱼的显然是不能用来运载人的但却被用做了越洋载人船上的“猪仔”全部被囚禁在船舱底里面没有光亮而且闷热异常

       广东华侨史话有记载:“那时从香港乘船到旧金山要一个多月这样长时间的折磨往往一百个人中有时竟死去三四十个人有一次船到旧金山港口船员打开舱盖突然一股臭气从舱底直冲上来七八个满脸血污的华工横七竖八地躺着尸体已经腐烂”“猪仔”们到了美国和加拿大后先加入开发金矿其后修筑铁路他们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挨尽人间千辛万苦不少人在异国他乡劳累过度而死也有人不堪虐待而自杀身亡他们在海外做牛做马勒紧裤带生活就是为了攒下几个钱回家乡完成“田、园、庐、墓”的最终梦想衣锦还乡、落叶归根是他们心中不变的乡愁那些幸存的“金山伯”们挣到钱后首先想到的就是汇钱回家或者亲自回国操办三件事:买地、建房和娶亲所有的辛酸苦累都会在衣锦还乡时逝去“金山伯”们挑着用血汗钱带来的“金山箱”陆续赶回故乡他们纷纷买地置业福荫亲族

       所有有幸活着回来的人们他们给隐在岭南乡间的村镇带来了西方的生活方式用他们倾其一生的积蓄在故乡建起一座座繁荣一时的外来小城和村庄这些在加拿大积存了一笔财富的人们在民国22年至25年间在虾村旁陆续建起了13幢别墅并共同出资在村东头兴建了一座防御用的碉楼此处被起名为“耀华坊”因为在此处建庐的人基本都生活在加拿大从此有了“加拿大村”村名的由来于是在他们精致的西式洋楼中他们喜欢加入中国传统风格的花窗用中国人喜欢的吉祥图案来装饰他们的洋房罗马柱上顶起的也许就是一个东方式的牌坊古老而浪漫的欧洲式建筑巴洛克风格的屋顶装饰嵌着各种彩色玻璃的木窗木窗上贴着的是中国的关公、秦琼的门神他们喜欢在大门上或室内的墙壁上画一些壁画通常这些壁画都是山水画在这些山水画中常常是山野之中屹立着一座座有圆拱有罗马柱的洋楼而水中行驶的则是西洋的“火船”

       有精美的巴洛克风格的卷草、莴卷、花卉和刻着经纬线的地球仪也有中国民间传统的喜鹊报喜、松鹤长青、春兰秋菊、山水小桥等乡野风格的风俗情景在罗马柱的拱券上装饰着凤凰、蝙蝠和麒麟当年建造这些房子的设计师就是这些“花旗客”自己他们并没有图纸他们只能凭着记忆中那些西方建筑的式样修建而惟一的建筑图纸就是他们从国外寄回来的“普市卡”(乡民把它叫做“公仔纸”)上面印有世界各地风光和不同国家的建筑类似于现在的明信片无法想象当年繁富华丽的巴洛克建筑给南中国乡野的年轻农民怎样的震动他们虽然大多未曾受过教育但他们全凭伟大的记忆带回了当年外洋最美丽的建筑

      1951年这里的最后一户也移民到加拿大之后这里就成了一座空城当初的荣耀剩下的只有半个世纪的落寞与守望只有斑驳的老墙开着寂寞的紫色小花只有关国爱曾经居住过的春如楼楼前的槟榔依旧每年都结着槟榔孤独在这里繁盛地生长着然而这种顽强的孤独地生存即将要受到外来人的介入事实上当地政府这几年一直将加拿大村列入旅游开发计划紧闭了半个世纪的台门终究是要打开的2004年一个叫关积卫的老人决定来看守这个村子他并不是加拿大村的土着而是邻村的居民他的亲戚曾经居住在加拿大村亲戚在移民前给了他住宅的钥匙关积卫就这样成了这里暂时的留守者

       如今村子里遍布着关于加拿大村的宣传木板关积卫还给每一栋建筑上都表明了建筑的时间、主人和建筑特色他把这些写在一块小木板上钉在大门口的墙壁上每天中午他都会按时来加拿大村巡逻这也许就是被列入旅游计划的第一步外来人的介入是否可以终结加拿大村半个世纪多的孤独呢还是在人们的观看中变得更加孤独加拿大村一个冷寂的村庄从一开始建造就注定要独自在岁月中守望主人的归来当年建造它们的主人就是为了怀念他们的故乡和故人的“千古怀愁千古恨思乡空对望乡台”这是三藩市渔人码头的一个移民站的墙壁上今人发现的当时华人写的诗句

" }

华侨华人历史文献档案馆

更多: 国图 孔夫子旧书网 万方数据 国图▪文津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籍合网 京东

10、 华侨华人历史文献档案 · 第一章 华侨文献 · 1919年非律滨居住证

          1919年非律滨居住证:绿卡---是一种给外国公民的永久居住许可证持有绿卡意味着持卡人拥有在签发国的永久居留权同时持有绿卡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免去入境签证绿卡这个词起源于美国因为最早美国的永久居留许可证是一张绿色的卡片随着设计的变化已经更新了19个版本现在它已经是一张白色有黄绿色花纹的塑料卡片但是绿卡这个名称一直被保留了下来其他国家沿用美国的说法也会将本国的永久居留许可证俗称为绿卡       美国的绿卡正式称谓是“PermanentResidentCard(...

array(19) { ["real_id"]=> int(1107840) ["name"]=> string(25) "1919年非律滨居住证" ["number"]=> string(0) "" ["edition"]=> string(0) "" ["author"]=> array(0) { } ["picture"]=> string(51) "guji/2022/0222/d949e7f6654d7956e8f071a290b49eaf.jpg" ["library"]=> array(2) { ["name"]=> string(33) "华侨华人历史文献档案馆" ["id"]=> int(85) } ["publisher"]=> array(0) { } ["publish_date"]=> string(0) "" ["collection"]=> array(2) { [0]=> array(2) { ["id"]=> int(72462) ["name"]=> string(30) "华侨华人历史文献档案" } [1]=> array(2) { ["id"]=> int(72463) ["name"]=> string(22) "第一章 华侨文献" } } ["source"]=> array(4) { ["id"]=> int(417) ["name"]=> string(33) "华侨华人历史文献档案馆" ["link"]=> string(43) "http://www.zghqwx.com/zjxs.asp?whichpage=58" ["post"]=> NULL } ["from_type"]=> int(1) ["area_id"]=> int(3) ["language_id"]=> int(12) ["category_id"]=> array(0) { } ["add_time"]=> int(1645549551) ["is_hidden"]=> int(0) ["type_id"]=> array(1) { [0]=> int(4) } ["content"]=> string(13628) "  

        1919年非律滨居住证:绿卡---是一种给外国公民的永久居住许可证持有绿卡意味着持卡人拥有在签发国的永久居留权同时持有绿卡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免去入境签证绿卡这个词起源于美国因为最早美国的永久居留许可证是一张绿色的卡片随着设计的变化已经更新了19个版本现在它已经是一张白色有黄绿色花纹的塑料卡片但是绿卡这个名称一直被保留了下来其他国家沿用美国的说法也会将本国的永久居留许可证俗称为绿卡

       美国的绿卡正式称谓是“PermanentResidentCard(永久居留卡)”也叫I-551上面记录了持卡人的照片、指纹、姓名等资料可以通过申请获得申请人通常需要在美国有固定工作或配偶子女在美国定居申请成功将给申请人发放绿卡持卡人需要按期更新卡片拥有美国绿卡后不需去美国大使馆或领事馆申请签证只需出示护照和绿卡就可自由出入美国国境同时在美国国内基本享有和本国国民一样的待遇绿卡持卡人通常需要每年在美国居留一定时间超过两年未入境的持卡人可能会被取消绿卡

       美国华人一个半世纪的沧桑---早在1840年便已有少量中国人因贸易原因前往美国当时清政府为垄断外贸之利在广州设立“十三行”一些华商将精美的瓷器、丝绸等运抵美国换取墨西哥白银1849年美国西部发现“金山”后始有大量的中国人以“赊单工”的身份侨居加州淘金(两年后英属澳大利亚南部发现“新金山”该地遂改称“旧金山”)其后美国开发西部修筑中央太平洋铁路华工又成为筑路的主力许多人在艰险繁重的劳动中牺牲了宝贵的生命契约期满后华侨开始去做生意他们曾经占到加州总人口的10%、劳动力的25%;到19世纪70——80年代时全美已有华侨10万之众其中绝大多数是来自广东四邑(今江门地区)等地农村的单身汉 

        尽管华侨为开发美国做出巨大贡献并付出惨重牺牲但因种族、文化的殊异特别是职业利益的冲突他们却遭到白人的无端歧视乃至暴力袭击1882年美国国会首次通过内容包括停止华工入境、不准华侨入籍等15条条款的排华法案(该法案在1904年成为永久法案)法案对此后60年间的美国华侨社会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一方面由于获准移居美国的中国人为数极少华工婚姻问题难以解决大量华工被迫返回祖国“叶落归根”华侨社会呈持续萎缩状态;勉强留下谋生的华侨被限定在唐人街里居住靠经营洗衣店、餐馆、杂货店等卑微艰苦的服务业为生即使是那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华侨子弟亦难以跳出唐人街的圈子  

        按照美国宪法的规定除了不得当选为美国总统外归化公民和土生公民拥有同等的权利与义务即使未归化的华侨即具备绿卡的永久居民按美国法令规定,也可拥有各种权利但是很长一段时期包括华人在内的美国有色人种不能与白人同校读书、通婚、同工同酬也不能和白人享受同样的公共设施还不能在白人区购置房地产由于“白人至上”的观念根深蒂固部分美国白人对亚太移民包括华人的无形歧视始终存在歧视的表现也多种多样如在就业晋升上华人大多不能和同等水平的白人享受同等待遇;美国多所著名大学暗中对亚裔新生入学采取配额限制;街头不时出现反亚裔人士的涂鸦标语;华人被骚扰、恐吓、殴打、谋杀的案件层出不穷;白人议员还不断提交反亚裔的法案要求撤消双语教育补助金、要求削减侨民职训经费、社会福利金等

       根据美国华裔名流组成的“百人委员会”在本世纪初的一项调查大约24%的美国人对于投票选一个亚裔美国人为总统感到不自在这比不支持非洲裔美国人(15%)、或妇女(14%)、或犹太裔美国人(11%)担任美国总统候选人的比率来得高调查也发现约46%也就是说将近一半的受调查者认为华裔美国人会有可能“将国家机密泄漏给中国政府”调查也显示大约32%的美国人觉得华裔美国公民对中国的效忠程度还更胜于对美国的效忠很显然虽然和不少国家的华侨华人相比美国华侨华人的处境相对比较好但并不是人人都是计算机巨子或白领精英处于中下阶层的华侨华人还是多数草根阶层仍在为生存奔波挣扎生活并不轻松而且由于观念的改变滞后于法律的修订由于“白人至上”的观念根深蒂固由于美国华人对当地政治的影响极为有限美国华侨华人要达致真正意义的平等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为求互助、团结对外他们被迫组成各种社会团体如中华会馆、中华公所、姓氏宗亲组织以及洪门堂会组织另一方面华侨多认为自己在美国受歧视是祖国不强盛所致遂一心一意帮助中国现代化不仅通过侨汇、赈济、投资(如建发电厂、自来水厂、修桥造路乃至修建铁路等)以及举办公益事业造福家乡亲人而且踊跃参加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全力支持祖国的抗日战争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参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上万旅美华侨入伍作战华侨妇女也进入工厂工作鉴于华侨的杰出表现以及战时中美关系的重要性罗斯福总统任上废除了排华法案并象征性地允许每年全世界华人有105名移民美国的名额战后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国华侨社会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其思想意识及社会形态已由战前的“叶落归根”逐步转变为“落地生根”这种变化表现在诸多方面

       人口的迅速增长和人口素质的普遍提高---战后美国移民政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先是有二战期间入伍入籍的年轻华人获准回中国侨乡寻找配偶并带入美国;1965年以后美国颁布新的移民政策给予各国包括中国每年2万个移民配额许多台湾、香港同胞遂借由此渠道进入美国华侨华人社会的男女比例严重失衡问题也从此得到根本的解决;至1979年中美建交后及1997年香港回归前原先的2万配额给了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又分别得到2万配额藉由这6万个移民配额以及东南亚印支华侨华人以及其他地区华侨华人的再移民美国华侨华人数量大增至2002年时便已达到250万其中70%以上为第一代至2004年在美台湾人共有56万而福州人也有50——60万之众当然华裔只是亚裔的一部分亚裔在美国占4%在加州是12%;华裔在加州较为密集亦只占3%左右与新移民人口增长相关的是华侨华人定居区域也有了很大的扩展以前华侨华人被严格限定在唐人街内居住;但从战后初期的20世纪40年代后期始就有不少华侨华人从唐人街搬迁到普通白人居住区去而随着60年代唐人街内较大规模制衣厂的出现新移民妇女跟着大量涌入工作今天传统的唐人街已不再是华侨华人的主要聚居地而成为新移民特别是非法移民甫抵新大陆的落脚点和中转站

       人口素质的普遍提高则是跟战后华人新移民人口结构的变化及第二代以后华裔人口的增长密切相关的在1949年之前中国曾经派出5000名最优秀的学生到美国留学这些人结果大多居留下来而在1949——1985年间仅台湾一地就有10万优秀大学毕业生赴美深造其中85%滞留不归与此同时香港也有大量中学毕业生跑到美国升学他们也大多留了下来另外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后留美的数十万学生他们毕业后许多人亦选择留在美国就业与此同时随着华侨华人社会群体的壮大新一代的华裔人口迅速增长他们大多受过良好的教育所有这些都使得美国华侨华人社群的文化知识结构发生了很大的改观据统计美国约300万华侨华人中拥有大专以上学历者目前已占三分之一强在有些地区华侨华人中具有高学历者的比例甚至已经超过了其他族裔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升从各个方面给予传统华侨社会乃至美国主流社会的影响是极为深刻的 

       专业人才的涌现和高科技企业的兴起---随着华侨华人中接受高等教育人数的激增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进入美国主流社会的科研教育界工作在工商企业界创办公司的也渐成气候并涌现出一大批成功的专业人士和高科技企业以专业人士来说据统计20世纪末在全美有10万多名华人专家学者他们分布在数百所大学和各类科研机构中其中约3万人被公认为世界一流的科技人才占全美一流科技人才的四分之一强在全美最著名的高等学府中有三分之一的系主任由华人担任;美国机械工程学会的12个分会主席有一半为华人;美国电脑中心有1000多华裔研究人员其19个部门中有12个是华人当主任的;全美最大的电脑企业——国际商业机器公司拥有800余名工程师其中500多位是华人;至于美国太空研究中心及阿波罗登月工程等超级科研单位其华裔科技人员更是数以万计像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朱棣文、崔琦、李远哲以及教育家田长霖数学家陈省身物理学家吴健雄建筑师贝聿铭电脑专家王安艾滋病医学专家何大一均享誉世界

       再以高科技企业来说自20世纪50年代初波士顿的王安实验室(WANGLABORATORIES后改组为王安电脑有限公司)成立后华资高科技企业便逐步得到发展并取得佳绩王安出生于上海早年毕业于上海交大其公司在70年代先后成功研制出文字处理系统(WPS)和VS系列计算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文字处理系统供应公司和北美最大的小型商业计算机的供应厂家在办公自动化领域居于领先地位在他的主持下公司从仅有600美元的小工场发展为年营业额近30亿美元、总资产达20亿美元、雇员超过3万人的跨国公司跻身全美十大电脑公司之列不过王安电脑公司从1985年起却不幸因经营策略、人事安排和企业管理等方面出现严重失误而陷入危机终于走向衰败为柯达公司所收购

        继之而起的是王嘉廉1976年在纽约创办的联合国际电脑公司(COMPUTERASSOCIATESINTERNATIONALINC)王嘉廉也生于上海1952年随父母移居美国毕业于纽约市立大学该公司发展迅猛在1995年时营业额已达31亿美元为全美仅次于微软公司的第二大独立电脑软件制造商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由新一代华人科技专家创立和经营的高科技企业正在崛起之中仅在美国硅谷地区便有2000家之众约占该地区的七分之二;其中取得突出成就的知名企业即有被称为华裔“比尔盖茨”的杨致远等人创办的雅虎公司(YAHOO)等等曾有在该区内创业的李信麟在接受亚洲周刊记者采访时说::“没有中国人硅谷就不会成其为硅谷”此话不无道理

       归化进程的加快和参政意识的增强---根据1890年美国归化法入籍只是欧洲人的特权华侨入籍仅限于在美国本土出生的子女历史上能够入籍的华侨极少但战后以来特别是60年代以后美国的归化政策发生重大变化华人只要取得博士学位便可以第三优先权拿到绿卡五年后入籍随着土生华人和入籍华人的增多他们萌生了民主、政治意识不仅积极参与民权运动参加投票选举自觉维护自身作为公民的正当权益而且也逐渐跻身政界参与国家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目前美国近300万华侨华人中约有60%有投票权其投票率在60——68%成为一股政治势力这在旧金山唐人街等处尤为突出

       近年来美国华人参政已出现不少成功范例如老布什时期有交通部副部长赵小兰、白宫学者委员会主任陈香梅等;克林顿时期有联邦商业部长特别助理余雪洁、国防部助理部长彭福有、美国驻外女大使余江月桂等;小布什时期有劳工部长赵小兰、华盛顿州州长骆家辉等不过由于华人绝对人数少(其比率尚不及全美人口的1%)故实际影响还相当有限此外战后美国华侨华人在文化艺术体育上的表现也有长足进步在文学界聂华苓、於梨华、陈若曦、汤婷婷等曾获诺贝尔奖提名影视界的罗燕、王洛勇、靳羽西、赵家玲、李连杰、陈冲、成龙以及体育界的张德培、周婉仪等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美国华侨华人在事业有成的同时还积极参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尤以来华从事学术交流、讲学商业贸易以及创立高科技企业最为突出在台湾问题上也普遍坚持反独促统的鲜明立场发挥了重要作用纵览美国华侨华人一个半世纪的历史风云可谓甘苦沧桑可歌可泣尽管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美国华人在短期内还难以完全进入主流社会还要面对“李文和案”留下的阴影和“911”后全美经济萧条的打击但无论如何随着经济、政治力量的与日俱增他们对美国社会和国际社会也势必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 }

华侨华人历史文献档案馆

更多: 孔夫子旧书网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上海图书馆 国图 万方数据 京东 国图▪文津 知网万方 籍合网

11、 华侨华人历史文献档案 · 第一章 华侨文献 · 1931年古巴华侨饼店营业证

         1931年古巴华侨饼店营业证:古巴最大的华人区位于哈瓦那老城的中心在一条300来米长的街道两旁挤满了中国店铺周围陈旧的老房子里居住着在古巴的大部分华人、华侨和他们的子孙1847年6月首批中国移民206人从厦门来到哈瓦那他们是被人贩子作为“苦力”骗卖到古巴的到1874年华工的人数达到10万人以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华工们陆续摆脱“苦力”的身份开始经营中餐馆、杂货店和其他行业逐渐融入古巴主流社会上图片为华人饼店营业证鼎盛时期古巴华侨曾多达15万人         一、...

array(19) { ["real_id"]=> int(1107845) ["name"]=> string(34) "1931年古巴华侨饼店营业证" ["number"]=> string(0) "" ["edition"]=> string(0) "" ["author"]=> array(0) { } ["picture"]=> string(51) "guji/2022/0222/f2a28e1906afdc097686f5fd280131ae.jpg" ["library"]=> array(2) { ["name"]=> string(33) "华侨华人历史文献档案馆" ["id"]=> int(85) } ["publisher"]=> array(0) { } ["publish_date"]=> string(0) "" ["collection"]=> array(2) { [0]=> array(2) { ["id"]=> int(72462) ["name"]=> string(30) "华侨华人历史文献档案" } [1]=> array(2) { ["id"]=> int(72463) ["name"]=> string(22) "第一章 华侨文献" } } ["source"]=> array(4) { ["id"]=> int(417) ["name"]=> string(33) "华侨华人历史文献档案馆" ["link"]=> string(43) "http://www.zghqwx.com/zjxs.asp?whichpage=63" ["post"]=> NULL } ["from_type"]=> int(1) ["area_id"]=> int(3) ["language_id"]=> int(12) ["category_id"]=> array(0) { } ["add_time"]=> int(1645549908) ["is_hidden"]=> int(0) ["type_id"]=> array(1) { [0]=> int(4) } ["content"]=> string(5347) "  

       1931年古巴华侨饼店营业证:古巴最大的华人区位于哈瓦那老城的中心在一条300来米长的街道两旁挤满了中国店铺周围陈旧的老房子里居住着在古巴的大部分华人、华侨和他们的子孙1847年6月首批中国移民206人从厦门来到哈瓦那他们是被人贩子作为“苦力”骗卖到古巴的到1874年华工的人数达到10万人以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华工们陆续摆脱“苦力”的身份开始经营中餐馆、杂货店和其他行业逐渐融入古巴主流社会上图片为华人饼店营业证鼎盛时期古巴华侨曾多达15万人  

       一、移民初期的职业---据有史可查的在十八世纪初、中期移民往南洋的大多数是靠着三刀(菜刀、剪刀、砖刀)闯天下端芬的梅耀萱、曹亚志北部的雷亚妹等都是从事木工还有如伍祺学当金饰学徒广海郑章广当裁缝工陈德在马来亚当锡矿工龙田村秦章鸟在秘魯当挖糞工人农村有两句流行语:“家里贫穷去亚湾(古巴)去到亚湾实艰难”广海瑞狮里13人去亚湾除一人外其他都是终生为农壮主开荒辟地种甘蔗、菜、茶的工人从这些记录中便可窥一斑十九世纪中叶美国和澳洲先后发现金矿华侨又在矿场当淘金工人但也有从事其他工作澳洲海外风伍长然写的南移华族话当年说:“由于当时英国毛纺工业的发达刺激了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工人在原始森林中砍伐树木开辟农田牧场华工于是又当了伐木工人”随着金矿的发展需要发展交通运输业因而美、加又需要筑铁路大量华工又成了铁路工人总之老一辈华侨出国之初绝大多数是干粗重劳动不管是农田水利筑堤造陸还是种植烟草他们为了养活自己赡养家人刻苦耐劳随遇而干从来不计较工作的贵贱

       二、职业多样性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华侨的职业亦起着多样性的变化华侨在克勤克俭节衣缩食积聚一定的资金以后便改行从事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广海瑞狮里旅加刘希拱说:“我在矿场时每个季度剪发一次别人叫我为四季头后来积聚几个钱便改行从事洗衣业因为这一行业最下贱西人不愿干而且本钱不用多只要有块小小工作间一块搓衣板一个烫斗便可以了那时洗衣是靠手工操作衣服用手搓用刷刷上浆晒晾或入焗房烫斗必须在煤炉烧热测准温度才烫衣常常汗如雨下两脚站到麻痹夹种十分辛苦为了准时把衣服交还雇主连煮饭的时间都没有一边工作一边吃面包或三文治这样辛苦到年老回乡还被那些官绅贼匪视为‘金山伯返乡荷包肿胀’虎视眈眈诸多劫掠华侨虽然文化不高但机智灵活看到当地居民染病西医不能医治的那些稍有文化又懂得一些民间草药秘方的华工便拿起“医宗金鉴”、“陈修圆七十二种”和“验方新编”等进行学习干起“县壼济世”的行业竟然医好当时为西医所不能医治的奇难杂症解除了病人的痛苦1890年在澳洲维多利亚州的9377名华人中有43名华人中医至于在美国的伍于念、古巴的陈黄陽则是为当地居民奉若神明的历史人物

        出洋的“猪仔客”大多是农民出身所以除了参加适时的劳工外又有不少人从事种菜行业他们租了一块土地有了简单的工具便可营生但要獲得好收成除了勤劳灌浇外还要看气候也只能望天与叹即使有所收獲亦常受批发商的压价只得自产自销那时交通不便只有肩挑菜筐沿街叫卖此外尚有以“三支柱”(饮食业、车洗衣业、杂货行业)而起家如从事小商贩开旅业、餐馆、点心铺、小食店、饼店丶冰室、咖啡室、茶叶店、古玩店、鞋店、理发店、杂货店等华侨在外劳苦一生深知缺管乏文化知识到处亏便鼓励后人刻苦读书奋发图强以求摆脱异族歧视、地位低微的境地部份华侨通过艰苦创业逐步开设了工厂、百货公司、矿场或农场我邑早期较为著名的澳洲有银行界雷亚妹、刘光明及著名侨领梅光达、刘光福美国有刘兴(儒伶)、刘显隆、黄柏璇、巫理唐等他们是在困难中成长起来的侨商巨擘

       新中国成立成为华侨强大的后盾华人政治地位有了极大的改变在受教育方面有了显著的提高华侨论文集三辑载:“根据美国1970年人口调查统计:在教育程度方面华人受四年大学教育以上的有58241人;25岁以上的华人25%受过四年以上大学教育;在专业人员方面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在职男性的有33119人女性有13402人;经理和行政专员的在职男性有13061人女性有2634人纽约市44%的女性华人是技工在美加仑地人中具有职业专长者约占华人总数的265%在同一年代调查中白人的职业专长比例只占基本国人口的148%据美国统计现在第一流的专家工程师等大约12尤科技人员总数的四分之一在实现月球登陆研究计划的专家中几千华人电脑公司11个研究所共有800个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有55%是华侨和华人有的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华侨和华裔占了70%”

" }

华侨华人历史文献档案馆

更多: 上海图书馆 知网万方 孔夫子旧书网 国图 国图▪文津 京东 籍合网 万方数据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12、 华侨华人历史文献档案 · 第一章 华侨文献 · 1940年新加坡居留证

         1940年新加坡居留证:一个个人作为一个特定国家的成员而隶属于这个国家的一种法律上的身份由于他对这个国家来说具有这种身份他就同它发生一种特别的法律关系:他被认为是该国的国民对该国享有外国人所不能享有的一些权利负担外国人所不需要负担的一些义务例如就国内法来说一国的国民一般享有政治权利如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并负担兵役义务,而外国人则不需享有这种权利和负担这种义务;国民对于其本国可能犯叛国罪,而外国人对于侨居国则不可能犯这种罪就国际法来说一国对于侨居在外国的本国国民...

array(19) { ["real_id"]=> int(1107847) ["name"]=> string(25) "1940年新加坡居留证" ["number"]=> string(0) "" ["edition"]=> string(0) "" ["author"]=> array(0) { } ["picture"]=> string(51) "guji/2022/0222/c8532dddf3fe0acd54ca2bdf05a77f80.jpg" ["library"]=> array(2) { ["name"]=> string(33) "华侨华人历史文献档案馆" ["id"]=> int(85) } ["publisher"]=> array(0) { } ["publish_date"]=> string(0) "" ["collection"]=> array(2) { [0]=> array(2) { ["id"]=> int(72462) ["name"]=> string(30) "华侨华人历史文献档案" } [1]=> array(2) { ["id"]=> int(72463) ["name"]=> string(22) "第一章 华侨文献" } } ["source"]=> array(4) { ["id"]=> int(417) ["name"]=> string(33) "华侨华人历史文献档案馆" ["link"]=> string(43) "http://www.zghqwx.com/zjxs.asp?whichpage=65" ["post"]=> NULL } ["from_type"]=> int(1) ["area_id"]=> int(3) ["language_id"]=> int(12) ["category_id"]=> array(0) { } ["add_time"]=> int(1645550050) ["is_hidden"]=> int(0) ["type_id"]=> array(1) { [0]=> int(4) } ["content"]=> string(11058) "  

       1940年新加坡居留证:一个个人作为一个特定国家的成员而隶属于这个国家的一种法律上的身份由于他对这个国家来说具有这种身份他就同它发生一种特别的法律关系:他被认为是该国的国民对该国享有外国人所不能享有的一些权利负担外国人所不需要负担的一些义务例如就国内法来说一国的国民一般享有政治权利如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并负担兵役义务,而外国人则不需享有这种权利和负担这种义务;国民对于其本国可能犯叛国罪,而外国人对于侨居国则不可能犯这种罪就国际法来说一国对于侨居在外国的本国国民有权予以外交保护并有义务接纳其回国;而对于外国人则原则上既无权予以外交保护也无义务接纳其入境但有权将其驱逐出境国民身份是同外国人身份相对立的任何一个人如果不是一个国家的国民对这个国家来说就是一个外国人不论他是另一国家的国民还是无国籍人

        国籍与国际法按照现行国际法国籍问题原则上属于每个国家的国内管辖事项每个国家有权以自己的法律决定谁是它的国民这个原则表明了国籍是涉及国家重要利益的问题因为国籍决定国民而国民是国家存在所不能缺少的一个因素因此各国都主张把国籍问题保留在国内管辖的范围之内这个原则不仅为1930年关于国籍法抵触的若干问题的公约所肯定而且在国际常设法院对“突尼斯-摩洛哥国籍命令案”的咨询意见和国际法院对“诺特博姆案”的判决中也得到了确认国际法学家和学术团体也一致同意这个原则

       决定自然人国籍的准据法一个自然人是否具有某一国的国籍原则上应依该国法律决定因为既然按照国际法每个国家有权以其自己的法律决定谁是它的国民既然一国不得规定他国的国籍那么很明显要确定一个人是否具有某国的国籍就只能依据该国的法律而不能依据任何其他国家的法律来决定因此如果一个人按照英国法不具有英国国籍法国就不能认为他是英国人;同样英国也不能把按照法国法不具有法国国籍的人认为是法国人但这原则有两个例外:①一国国籍法如有违反国际公约、国际习惯或普遍承认的关于国籍的法律原则时他国可不予适用②在有国籍积极抵触的情形时第三国可以只适用两个互相抵触的国籍法中的一个

       原始国籍和继有国籍原始国籍又称生来国籍指一个人在一生中所具有的第一个国籍所以除了由于所谓国籍的消极抵触而在出生时即为无国籍人的情形以外通常一个人在出生时即由一个国家赋予其国籍虽然有时候这种国籍只能在后来予以证明原始国籍与继有国籍或获得国籍相区别后者是指一个人根据出生以后而且与出生无关的事实如申请入籍、同外国人结婚、选择国籍、收养、准婚生地位的取得和领土的转移等事实而由一个国家给予的国籍在一个人取得继有国籍以前他已经取得了原始国籍所以原始国籍有创始的性质,继有国籍有更新的性质,它意味着国籍的变更当然由于各国国籍法的不一致有时候一个人虽然获得了继有国籍却仍然不丧失其原始国籍这样就发生了双重或多重国籍的情形

       赋予原始国籍的标准有二:一是以亲子关系为准,即以父母的国籍为准称为血统主义;一是以子女的出生地为准称为出生地主义按照前一标准子女出生时只须其父母具有内国国籍子女也就具有内国国籍而不问子女的出生地何在按照后一标准只须子女出生在内国境内,即具有内国国籍,而不问其父母的国籍至于采取血统主义时究竟子女的父母是否都须具有内国国籍还是只须其父或母一方具有内国国籍或者在什么条件下必须其母具有内国国籍各国国籍法的具体规定颇为分歧当代各国的立法实践大都兼采血统和出生地两个主义虽然各国采取这两个主义的侧重是不同的继有国籍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根据当事人的意思(如自愿申请入籍和选择国籍)而取得的继有国籍;第二类是不根据当事人的意思而根据法律规定取得的继有国籍如由于婚姻、收养、准婚生、转移领土或接受公职等事实而根据有关国家国内法规定取得的继有国籍国籍的丧失国籍的丧失指一个人丧失某一特定国家的国民身份丧失国籍的原因和取得继有国籍的原因一样分为自愿的和非自愿的两类

       自愿丧失国籍是以当事人的意思为基础的有两种办法:①声明放弃国籍即由具有内国国籍的人向内国主管机关提出放弃内国国籍的声明而丧失该国国籍②申请解除国籍即由具有内国国籍的人向内国主管机关申请解除国籍,并经该机关批准,才能解除该国国籍这一制度又称出籍须经许可的制度这两种制度都有不少国家采取自愿丧失国籍是解决双重国籍问题的一种方法非自愿的丧失国籍是不以当事人的意思为转移的它或者是由于法律规定的当然结果或者是由于主管机关根据法律规定剥夺当事人国籍的结果前者例如:不少国家的国籍法规定,内国国民自愿取得外国国籍者,即当然丧失内国国籍后者例如:有些国家的国籍法规定对犯有某些重罪如叛国罪或危害国家安全罪的罪犯可剥夺其国籍恢复国籍是指原来具有一国国籍的人在丧失该国国籍后又按照该国国籍法重新取得该国国籍

       国籍的抵触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或者具有不止一个国籍或者根本不具有任何国籍的法律状态如果一个人同时具有两个国籍他就是双重国籍人如果他同时具有三个或者更多的国籍他就是多重国籍人在一般使用上“多重国籍”这个名词也包括双重国籍一个人具有多重国籍的情况称为国籍的积极抵触;一个人不具有任何国籍的情况称为国籍的消极抵触国际抵触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每个国家都有权按照自己的国家利益规定谁是它的国民谁不是它的国民的缘故既然每个主权国家都有权这样做而且它们的国籍立法相互间总是有或多或少的歧异因而就会使有些人具有多重国籍有些人无国籍

        国籍的积极抵触和消极抵触不论对个人、国家或国际关系都是有害的就国籍的积极抵触来说双重国籍人对他的两个国籍国都负有国民的义务然而他对两个国籍国所负担的国民义务时常是互相矛盾的因而很难对两者都圆满地履行例如凡属国民都负有为其国籍国服兵役的义务但是双重国籍人在平时已很难对其两个国籍国履行这个义务在战时如果这两个国籍国是敌对的交战国他将处于更困难的地位又如凡属国民都可以享有其国籍国的外交保护但是一个双重国籍人很难请求其一个国籍国为他对另一个国籍国行使外交保护国籍的消极抵触对个人和国家也产生不利的结果无国籍人没有国籍国不能请求任何国家予以外交保护他的居留地国还可以把他驱逐出境,因为按照国际法,原则上只是国民有权在其本国境内居住而不被驱逐出境甚至他在取得护照方面也会遇到很大的困难从居留地国的观点看来他在该国不负担国民的义务特别是服兵役的义务而却享受当地社会给予他的利益所以对于居留地国他只是一个负担

       因为国籍的积极抵触和消极抵触对个人和国家都产生不利的结果所以很多国家在立法上和国际条约上作出了消除和防止这些抵触的努力在这方面多边国际公约的主要例子有1930年关于国籍法抵触的若干问题的公约、1933年美洲国家间的国籍公约、1961年减少无国籍状态公约、1963年减少多重国籍情况和在多重国籍情况下的兵役义务的欧洲公约等在国内立法方面突出的例子是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中国的国籍法中国在清末即制定了国籍条例中华民国时期国民党政府公布了国籍法(1929)这些国籍法在原始国籍的赋予上都采取血统主义在中国人丧失中国国籍的问题上都采取须经中国主管机关许可的原则由于许多华侨居住地国特别是一些东南亚国家至少部分地采取出生地主义产生了大量兼有中国国籍和当地国籍的双重国籍人从而引起了中国与当地国家的纠纷

       1980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宣告了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的原则(第3条)这是该法的重要特点为了贯彻这个原则,该法在原始国籍的赋予上虽然仍主要采取血统原则规定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子女不论出生于中国或外国都具有中国国籍(第4、5条)但同时又规定如果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并定居在外国且子女出生时即具有外国国籍,这种子女就不具有中国国籍(第5条但书)由此可见关于中国公民在外国所生的子女在出生时是否具有中国国籍的问题除适用该法第5条外,尚须按照该子女出生地国的国籍法来决定如果该国国籍法认为该子女出生时不具有该国国籍那么该子女出生时即具有中国国籍;反之如果该国国籍法认为该子女出生时具有该国国籍该子女出生时即不具有中国国籍这样该子女就不可能在出生时具有双重国籍中国这样解决中国公民在外国所生子女的原始国籍问题有利于消除或减少中国和华侨众多的东南亚国家的矛盾

       1955年4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于万隆在中国和印度尼西亚关于双重国籍问题的条约上签字;另一方面在中国所生的子女如果其父母中只一方是中国人而另一方(外国人)的本国国籍法规定其所生子女不论出生在国内或国外都自出生时具有该国国籍时该子女因为按照上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第4条自出生时即具有中国国籍,仍然具有双重国籍不过按照该法第3条中国不承认其所具有的外国国籍该法第6条在原始国籍的赋予上还兼采出生地主义它规定:“父母无国籍或国籍不明定居在中国本人出生在中国具有中国国籍” 该法第9条规定:“定居外国的中国公民,自愿加入或取得外国国籍的即自动丧失中国国籍” 该法也规定申请加入、退出和恢复中国国籍的制度同时重申被批准加入或恢复中国国籍的人不得保留外国国籍;被批准退出中国国籍的人即丧失中国国籍

" }

华侨华人历史文献档案馆

更多: 京东 孔夫子旧书网 国图 知网万方 籍合网 国图▪文津 万方数据

13、 华侨华人历史文献档案 · 第一章 华侨文献 · 加拿大移民局招聘华人船员(雇员证)

         加拿大移民局招聘华人船员(雇员证):五邑华侨史---江门市管辖的新会台山、开平、恩平、鹤山五个县级市通称江门五邑它地处南海之滨海岸线长283公里海域有大小岛屿70多个它毗邻港澳近距东南亚早在明代就设有外国船舶停靠点总面积9288平方公里现有人口39503万;海外华侨、华人215多万占侨乡人口的57%;加上港澳同胞149万多则达96%华侨、华人分布在107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以美国、加拿大最多有132万多人在乡有归侨、侨眷和港澳同胞家属19648万人五邑地区向外移...

array(19) { ["real_id"]=> int(1107848) ["name"]=> string(47) "加拿大移民局招聘华人船员(雇员证)" ["number"]=> string(0) "" ["edition"]=> string(0) "" ["author"]=> array(0) { } ["picture"]=> string(51) "guji/2022/0222/845247729bcb56c0bd55b013bf25b41d.jpg" ["library"]=> array(2) { ["name"]=> string(33) "华侨华人历史文献档案馆" ["id"]=> int(85) } ["publisher"]=> array(0) { } ["publish_date"]=> string(0) "" ["collection"]=> array(2) { [0]=> array(2) { ["id"]=> int(72462) ["name"]=> string(30) "华侨华人历史文献档案" } [1]=> array(2) { ["id"]=> int(72463) ["name"]=> string(22) "第一章 华侨文献" } } ["source"]=> array(4) { ["id"]=> int(417) ["name"]=> string(33) "华侨华人历史文献档案馆" ["link"]=> string(43) "http://www.zghqwx.com/zjxs.asp?whichpage=66" ["post"]=> NULL } ["from_type"]=> int(1) ["area_id"]=> int(3) ["language_id"]=> int(12) ["category_id"]=> array(0) { } ["add_time"]=> int(1645550123) ["is_hidden"]=> int(0) ["type_id"]=> array(1) { [0]=> int(4) } ["content"]=> string(24305) "  

       加拿大移民局招聘华人船员(雇员证):五邑华侨史---江门市管辖的新会台山、开平、恩平、鹤山五个县级市通称江门五邑它地处南海之滨海岸线长283公里海域有大小岛屿70多个它毗邻港澳近距东南亚早在明代就设有外国船舶停靠点总面积9288平方公里现有人口39503万;海外华侨、华人215多万占侨乡人口的57%;加上港澳同胞149万多则达96%华侨、华人分布在107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以美国、加拿大最多有132万多人在乡有归侨、侨眷和港澳同胞家属19648万人五邑地区向外移民历史悠久自唐、宋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大规模移民则发生在鸦片战争以后;迄至新中国成立以前有两次移民高潮:一次是1840——1882年(美国国会通过第一个禁止华人入境法案);另一次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到新中国成立

       唐僖宗乾符六年(879年公元下同)黄巢起义从山东一直打到广州波及新会兵败后逃亡苏门答腊等地的人流中相信会有五邑人南宋祥兴二年(1279)元军在新会崖门海域进行灭宋决战10万“勤王”宋军牺牲约有3万败兵和百姓逃亡南洋其中有不少五邑人宋亡以后五邑地区发生多次“抗元复宋”的农民起义(如1283年新会林桂芳、黎德分别领导的起义)失败后也纷纷逃亡海外成为华侨明朝初厉行海禁至明成祖永乐元年(1403)官方以“朝贡”为名进行海外贸易广东设有市舶提举司广州成为主要对外港口之一新宁(今台山)设有广海、望峒、奇潭3个“沃口”(临时泊岸点)公元1405——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历时29年访问了东南亚、印度、波斯、非洲东岸等30多个国家明朝中期公元1442——1552年五邑地区发生上10起农民起义少则数千多则10万之众先后被镇压失败以后不少人逃往南洋明穆宗隆庆年间(1567——1572)朝廷废除海禁此时就有开平人出洋经商明嘉靖32年(1553)葡萄牙人借口曝晒渍水货物开始占据澳门十六世纪初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等争相霸占了非洲、美洲、亚洲、大洋州许多殖民地需要劳动力开发先是在非洲贩卖上千万黑奴到美洲等地;后来又转向东方并早在1519年葡萄牙人就在中国沿海抢掠和拐骗我国人民到葡属东印度垦殖并在1519、1523、1556年3次进犯新会掠卖良民出洋;荷兰人也同时在闽粤沿海招募华工;后来更演变为大规模的“苦力贸易”澳门成了重要据点由于澳门紧靠五邑因此很多五邑人经澳门出国或被骗到澳门“卖猪仔”出国

       清朝初期也实行海禁并厉行“迁界”政策民间出洋很难但也不能禁绝在新会乡土志和那伏高氏族谱中记载了沙堆人高竹经过“迁界”、“复界”的折腾回乡一年又遭贼犯父母双亡年仅10岁(1668)就被迫逃往澳门后又到了泰国习医16年回国后当了康熙皇帝的御医这是有文字记载的出国和归国的五邑华侨第一人清初五邑地区发生多起“反清复明”的农民起义如:顺治2——17年(1645——1660)发生新会三江、外海、籁竹门的农民起义;顺治4年(1647)新会独冈(今鹤山)黄蛮长领导的农民起义;新会杜阮人黄公辅和新宁汶村人王兴领导的农民起义合10万众这些起义失败以后许多人乘船逃往海外清嘉庆年间(1796——1820)新会潮连人张保仔落草为寇极盛时达20万众后被清军“剿”、“抚”兼用而降清而拒绝投降的六、七万人大部分飘洋过海到了菲律宾、婆罗洲和马来西亚等地成了华侨其中不少是五邑人根据专家综合史籍统计到鸦片战争前整个东南亚地区有华侨100万人以上主要是福建和潮汕地区人民其中亦有相当多的五邑人士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苦力贸易”造成第一个出国高潮据统计仅全国被拐卖出洋的“猪仔”就达205万人之多

       鸦片战争失败以后清朝政府割地赔款开放五口通商香港成了新的“苦力贸易”中心1860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廷签订北京条约以容许自由移民为名使“苦力贸易”合法化此时五邑地区天灾频繁租税沉重民不聊生农民被迫起义兼之土、客械斗土匪猖獗许多百姓走投无路不得不离乡背井外出谋生或被迫“卖猪仔”出国咸丰四年(1854)五邑发生10万人参加的江会红巾军起义失败后许多起义者逃亡海外1864年太平天国平南王、新会人黄德滋兵败率余部乘船数十艘渡南海抵达澳大利亚达尔文市后聚居墨尔本其后代繁衍至今达数万人1855——1867年发生在台山为中心的土、客械斗持续12年仅赤溪外逃者就达10多万人其中“卖猪仔”到南美洲的就有二、三万众1848年以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先后发现金矿掀起了“淘金热”接着美国、加拿大修建横贯东西的太平洋铁路开凿巴拿马运河以及开发中南美洲和东南亚都需要大批劳动力五邑地区以“契约华工”“赊单工”等形式或自由移民出现了出国移民的大高潮仅1854年美国三藩市当年成立的宁阳会馆就接待了8349名台山人据统计从1840——1876年移民到美国的华侨有15——17万人其中五邑人士124万人;加上到加拿大、古巴、秘鲁、澳大利亚以及东南亚其他国家的五邑移民估计超过20万人

       1882年美国国会通过第一个禁止华人入境的法案排华运动从美国开始向加拿大、墨西哥、菲律宾、澳大利亚等地蔓延使五邑地区出国人数骤减向外移民走向低潮少数人仍冒险偷渡入境有的则转向尚未排华的东南亚地区1906年美国三藩市大地震移民资料全部被毁大批五邑人以“纸面儿子”的名义进入美国但也使许多移民遭受在天使岛被囚禁审讯之苦1872——1875年香山人容闳组织4批120名幼童赴美留学其中10名为五邑人同时还有其他自费或公费出国的留学生自此又有一些留学不归的华侨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廷建立了民国使广大华侨看到了希望纷纷归国办实业但好景不长袁世凯称帝军阀混战日本步步进逼使中国人民仍然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致使不少贫苦大众继续出国谋生1914——1918年发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缺乏劳动力又有一批香港海员和五邑同胞移民到了英国和欧洲各国1927年蒋介石实行“清共”、“剿共”以后一些共产党员和其他革命者被迫逃亡海外当了华侨这些断断续续的移民活动一直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才完全停止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新中国成立初期五邑人又一次兴起移民高潮其主要原因是:(1)美国(1943)、新西兰(1944)、加拿大(1947)、澳大利亚(1965)先后废除排华法令尤其是美国允许华裔复退军人和单身华侨来中国娶妻带往美国允许家庭团聚赴美于是侨属纷纷出国使往美移民的人数大增;(2)蒋介石政权腐败又发动内战到处抓壮丁致使移民出国者众不仅去美洲的增加了有的还到东南亚及欧洲各国新中国成立前后有的国民党官兵和疑惧共产党当政的人士也纷纷出国直到1952年对香港、澳门封关以后才减少

       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东南亚各国先后独立随之实行限制华人入境的政策加上当时国内政策过左使五邑侨乡正当出境者减少而偷渡到港澳者增加了尤其在“文革”期间这些偷渡客有的再由香港出国当了华侨1979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五邑地区和全国一样大抓落实侨务政策使正常出境的人增加了除家庭团聚、继承财产者外出国留学、经商、技术移民者也增加了据查到1998年止共有38万人出境到国外和港澳地区定居平均每年都在万人以上五邑华侨出国历尽苦难和牺牲为当地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五邑华侨和全国其他地区华侨一样经历了许多磨难和痛苦其中最悲惨的就是鸦片战争前后以“契约华工”、“赊单工”形式“卖猪仔”出去那批老华侨这些人多被拐骗或诱骗到港澳“猪仔馆”拳打脚踢强迫你在“卖身契约画押;上船后又被当囚犯那样塞进统舱有的在船上就被折磨致死;到岸后被迫从事超强度的体力劳动受尽种种虐待不少人被摧残致残、致死那些幸存者多孤独一生客死他乡少数送骸骨回乡安葬近年新会发现6处华侨“义冢”埋葬无人认领的骸骨其中一处就有387具(1888-1892年)香港新会商会也安葬313具在新界(原系1935年由美国罗省及古巴、越南运回香港的因家乡1938年沦陷后又发生太平洋战争故此)

       华侨在各国作出重大贡献是举世公认的:在美国他们开采金矿仅加州1848——1883年就产黄金12亿美元占全国的三分之二为美国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他们参加修建中央太平洋铁路上万华人担负最艰险的路段牺牲了千人以上接着又参加建筑南太平洋铁路和北太平洋路1964年内达华州建州100周年时州政府用中英文镌刻了纪功碑:“华人先驱功彰绩伟开矿筑路青史名垂”他们开良田仅加州就开垦出1800万亩筑路和改良洼地两项就为美国创造了289亿美元的财富因此梁启超认为:加州的繁荣“实吾国人民血汗所造出之世界也”此外五邑人还把新会柑移植到美国如今和江门市结为友好城市的河滨市人民还十分怀念甘边(台山水步)人的功劳在加拿大他们除了开采金矿作出重要贡献外最大的贡献是参加修建长达3800公里的太平洋铁路1982年9月25日在卑诗省的太平洋铁路起点耶鲁镇竖立一块铜质记功碑用英、法、中三国文字刻着:“19世记80年代初承包商安德鲁·翁得东自中国招来数以千计之华工协助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公司兴建横越卑诗省华山之铁路沿太平洋与先瑞利拉奇之间工段每4个工人中华人占3名工作虽优异但每日仅得1元为白人工人薪给之半又因工程艰险由疾病与意外事件而残废者甚众铁路建成之后定居于加拿大之华工遂成为今日卑诗省华人社团社区之基石”为修筑此铁路1万华工中(占七成系五邑人士)死亡者达4000多人

       在巴拿马为修筑巴拿马运河和巴拿马铁路有2万多华人华工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其中多数为五邑人---在东南亚华侨参加开锡矿、种橡胶、开发商埠功绩卓著其中也有五邑人的贡献在新加坡原莱佛士博物馆前树立一座纪念老华侨历史功绩的无名铜像其座基上镌刻着金字碑文:“华人素以坚忍耐劳著称新加坡、槟榔屿、马六甲三府暨马来所属今日之繁荣得诸华人能力贡献者良非浅鲜”在新、马华人历史上著名的五邑成功人士有被称为“新马华人三杰”的曹亚珠、陈长炎和赵煜以及华人甲必丹叶观盛、南洋巨富陆佑等五邑华侨在澳大利亚和其他国家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华侨对当地的贡献不但表现在早期经济建设方面在华侨内部团结、互助、自强不息组织社团发展教育开发唐人街在逆境中求得生存与发展;而且与人为善和当地人民友好相处特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支持所在国反击法西斯侵略和战后支持殖民地国家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表现尤为突出

        1941年12月8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不得不对日宣战在美国的华侨坚决支持美国政府反击日寇参军的华人超过13万人占美国华人总数的17%有15万华人海员在美国和英国的船上服务陈纳德将军组织的“飞虎队”第14服务队有1300人几乎全是五邑华裔在加拿大有500多华人入伍;华人购买的国债达1000万元加币在菲律宾华侨成立了“菲律宾人民抗日军第48(华侨)支队”(简称“华支”)其中广东大队100多名官兵都是五邑人士“华支”战斗三年伤亡110多人其中五邑华人占38人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华侨成为打击日寇的主力不仅在新加坡保卫战中表现英勇并在马来西亚进行了长期的抗日游击战争在其他国家华侨在反对法西斯战争中也有突出的表现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国家纷纷起来争取民族独立成为一股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在这场伟大的斗争中华侨在所在国积极支持当地人民的独立斗争在人力、物力、财力各方面都给予大支持特别在东南亚地区尤为突出例如越南二战后的抗法、抗美斗争就有许多华人参加不少人还牺牲了生命这些国家独立后的重建中华侨更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人心难测世间“过桥抽板”的大有人在一旦所在国出现经济危机往往就拿华侨开刀以转移人民对当政者不满的视线自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开始随着加拿大、黑西哥、澳大利亚、新西兰、菲律宾等国也掀起排华运动二次大战后又发生马来西亚英国殖民当局(1950)、印尼(1960)、缅甸(1964)、柬埔寨(1975)、越南(1979)、等国的大规模排华事件其中尤其是越南和柬埔寨华人死的最多、最惨再移民到美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以及返回中国的也最多这些排华事件不仅华侨、华人受害当地人民也受到损失这就使所在国家不得不在若干年之后重新检讨得失重新发挥当地华侨、华人的作用

       二次大战以后特别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华侨社会也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最根本的变化就是绝大多数华侨已经取得当地国籍暂时持有中国护照的新移民过几年也将取当所在国国籍由华侨变成了华人思想观念上也从落叶归根变为落地生根经济条件也上升了小康之家增多并有相当部分人已发展成为大财团、大企业家甚至是跨国公司老板由于受教育的程度提高华人的文化质素和参政意识也大大提高了出现了许多教授、学者、医生、律师、工程师甚至出现了一大批知名的科学家和政治活动家如美国华盛顿州州长骆家辉(台山人)、加拿大总督伍冰枝(女台山人)、秘鲁前总理许会(开平人)等据调查在36793万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中知名人士有27659人其中政界有569人经济界有25253人科技文体卫生领域有1837人对当地作出杰出的贡献爱国爱乡是所有华侨的光荣传统(对华人来说是爱祖籍国和爱原籍乡)五邑华侨也不例外一是政治上关心国家的命运二是经济上大力支持尤其热心家乡的各项建设事业

       纵观华侨爱国行动的历程共有三次爱国主义热潮:一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时期二是抗日战争时期三是新中国改革开放至今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以翻清朝封建主义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体、实行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为基本钢领他是中国现代史上第一大伟人为了贯彻他的主张他先后组建了“兴中会”、“同盟会”和国民党我五邑华侨都踊跃参加如1894年“兴中会”在檀香山成立最初会员有20多人五邑华侨为数甚多台山籍华侨刘祥被推举为第一任会长开平籍华侨邓荫南为值理1895年孙中山先生又与外海人陈少白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机关并创办了中国日报为了推翻清朝政权孙中山组织了10次武装起义所需经费全靠华侨支持五邑华侨贡献很大如新会港胞李纪堂、开平华侨邓荫南为支持革命几乎倾家荡产为了筹备1911年广州起义的经费在开平侨领司徒美堂的提议下加拿大致公堂将多伦多、温哥华和维多利亚三所党部大楼典押出去直接参加和领导起义的五邑华侨为数不少其中开平华侨邓荫南和谢缵泰还参与指挥台山美国华侨马湘担当孙中山警卫几次参加战斗出生入死置个人安危于度外在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就有多位五邑华侨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建立民国以后华侨爱国热情更加高涨在政治上、经济上都大力支持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政权积极参加讨伐袁世凯和叛贼陈炯明由于支持革命有功有的华侨被邀回国参加政权建设在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等机构中任要职的五邑华侨有:黄三德、梅乔林、黄佰度、李是男、黄芸苏、朱卓文、马超俊、马湘、黄湘、黄光锐、邓荫南、谢缵泰、陈军平、邓泽如、赵公璧、伍廷芳、陈少白、李一谔等

       抗日战争时期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起特别在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抗战以后到1945年8月9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期间海外华侨爱国主义达到了巅峰不论发动的广度和深度还是人力、物力、财力对祖国的支持以及华侨本身的团结和牺牲精神方面都是空前的面对日本法西斯亡我中华最危险的时候所有华侨都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挺身救国其主要表现有: 组织各种救国团体把广大华侨组织起来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成立了以陈嘉庚为首的“南洋华侨救国总会”在印尼司徒赞(开平人)为首成立了类似团体在美国以五邑人司徒美堂、邝炳舜、阮本万等为首的救国团体其分处达92个之多……用办报、办电台、办文艺演出形式向广大华侨进行深入持久的宣传发动激励大众奋起抗日捐款、捐物、认购国债在经济上大力支持祖国抗战早在1931年“918”事变和1932“128”松沪战役中华侨就纷纷捐款支援东北义勇军和抗日联军支持蔡廷楷将军领导的十九路军

       经过1936年的“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改变“先安内后境外”的政策在1937年“77事变”后我国进行全面抗战华侨捐款、捐物和认购国债的热情更为高涨仅1937—1945年8月美国华侨捐款达5600万美元以上加拿大500万美元以上全美洲达69156115美元美国致公堂领袖、台山人阮本万本人捐了305万美元募捐3500万美元侨领、台山人邝炳舜本人捐款10万美元募捐500万美元新西兰华侨抗日捐款达3209020磅澳大利亚仅1941年1——9月寄回的捐款达191176637元当时国民政府共发行6期救国公债总额达30亿元海外华侨认购了111亿元新会旅美华侨认购救国公债和航空公债即达3630万美元北婆罗洲新会华侨郑潮炯从1937——1942年一边义卖瓜子一边发动华侨捐款共得18万元全部交给“南侨救总”1940年他与夫人钟彩合商量将刚出世的男婴卖给别人得款80元悉数捐给祖国抗战此外广大华侨还捐物(包括飞机、汽车、药品、医疗器械、衣服、粮食等等)仅抗战初头3年美洲华侨捐物折款达国币250万元抗战初期纽约华侨就捐献了100部汽车在印尼司徒赞等从1937年7月——1942年12月就捐了5000万港元购买物资寄往贵阳为了抗日美国华侨还开办飞机工厂帮助祖国生产战机与日军作战为了阻止美国卖废钢铁给日本侨胞们开展“不供给运动”拦阻运载废铁的轮船装货、启航到日本

       为了抗日许多热血青年回国参军仅日本就有8000人缅旬160人其中不少五邑子弟台山人林基路烈士就是代表人物之一美国五邑华侨青年参加空军的人数甚多其中有9名台山籍的飞行员黄新瑞等就击落日机22架另与僚机合作击落8架在抗日战争后期陈纳德将军组建“飞虎队”其航空地勤人员、飞行员有很多五邑美国华侨青年1996年4月南京紫金山中山陵园内建立一座是抗日航空纪念碑上面刻着881位抗日烈士英名其中有23名是五邑华侨子弟他们为抗日救国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此外为了突破日军的封锁、开辟中缅之间的陆路运输线“南侨总会”组织2000多名华侨青年司机参加运输战争物资其中也有不少五邑华侨青年华侨在建设祖国和建设家乡的贡献也是非常突出的特别在上世纪辛亥革命以后到抗日战争以前和新中国成立、尤其在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其贡献最为巨大其表现主要有3个方面:首先是侨汇它是侨眷的主要生活来源也是侨乡经济建设的资金支柱亦是国家外汇收入的重要渠道“契约华工”、“赊身工”挨过卖身期限以后通过艰苦创业节衣缩食从清朝同治年代(1861——1874)起台山等地就有了侨汇收入据专家统计从1864——1949年的85年间全国侨汇总额达351亿美元平均每年4200万美元五邑地区约占20%左右其中台山最多台山1930年达3000万美元1937年达18亿美元新中国成立之后侨汇收入仍然源源不断在改革开放以前其作用非常突出实行改革开放以后国家贸易外汇增加了侨眷生活改善了侨汇收入及其作用才有所下降

       第二是回国、回乡投资支持国家和侨乡的建设共有三次高潮辛亥革命后到抗日战争爆发前二十多年间是第一个高潮当时华侨在外积累了一些资金;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使欧洲老牌帝国主义无暇东顾又给华侨一个机遇因此就纷纷回到香港、家乡和祖国各地投资回香港发展的五邑华侨有一批成了巨富如冯平山、利希慎、林裘谋、李石朋、陈瑞祺、伍时畅、黄润棠、张子芳以及黄克兢、吕志和等他们事业有成之后又积极支持家乡和国家的建设这个时期由于有许多华侨回乡建房、商埠办工厂建公路使五邑真正形成了侨乡这个时期有的五邑华侨还在广州、海南岛、广西、上海等地进行投资其中广州爱群大厦就是最大的一项至今天仍然完好新中国成立以后许多华侨回国参加建设工作同时也有一批华侨回来投资但由于当时政策所限主要是通过华侨投资公司来办理其规模较小实行改革开放以后港澳同胞回国、回乡投资最多唱了主角;华侨、华人的投资比前也有很大的增加并且还引荐不少外国财团前来投资其作用也是空前的1979——1998年江门五邑共有外资企业(“三资”企业和“三来一补”企业)15322家实际外用外资4030亿美元;其中“三资”企业3850家实际利用外资3848亿美元而港商“三资”企业就有3050家实际利用外资2803亿美元;澳门商投资“三资”企业354个实际利用外资248亿美元

       第三是捐资兴办公益事业这是华侨和港澳同胞的优良传统对家乡帮助很大其中以捐资办教育最为突出台山从1912——1945年华侨捐建的中小学校就有78所之多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捐资兴办公益事业掀起新高潮从1979——1998年五邑港澳同胞和华侨捐资总额达4223亿港元兴建学校2117间(278万M2)医院297间(68万M2)敬老院324间(1458万M2)影剧院、图书馆、文化室177间(1761万M2)桥梁825座道路3549公里自来水工程778宗接受捐资最多的是五邑大学近2亿港元捐资最多的港澳同胞是利国伟、陈经纶、谭兆、伍舜德、黄克兢、黄祖棠、黄球等捐资最多的华侨华人有李盘石、黎耀华、谢文启、伍求登等由于改革开放以来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对家乡的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了表彰他们江门市共授予四批417人为江门市荣誉市民 

" }

华侨华人历史文献档案馆

更多: 万方数据 京东 籍合网 国图 知网万方

14、 华侨华人历史文献档案 · 第一章 华侨文献 · 马来亚入境处发出(两年内)的入境执照

         马来亚入境处发出(两年内)的入境执照           一、(一百年来马来西亚华社所走过的道路)变革的动力与方向---近100年来马来西亚华计经历巨大的变成从缓变到突变从小变到巨变、这100年来跨越两个重大世纪即从20世纪初到21世纪初马华社会从一个殖民地的移民社会演变为一个独立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一个保守和内向的移民社会值变为一个现代化速变的地球村这种变革是进步和惊人的我们可以从历史角度来考察这变革的动力和方向马来西亚华社变带的主要动力来自两方面内在因...

array(19) { ["real_id"]=> int(1107849) ["name"]=> string(50) "马来亚入境处发出(两年内)的入境执照" ["number"]=> string(0) "" ["edition"]=> string(0) "" ["author"]=> array(0) { } ["picture"]=> string(51) "guji/2022/0222/1bfd791c458f810e14ba08547ccc1d27.jpg" ["library"]=> array(2) { ["name"]=> string(33) "华侨华人历史文献档案馆" ["id"]=> int(85) } ["publisher"]=> array(0) { } ["publish_date"]=> string(0) "" ["collection"]=> array(2) { [0]=> array(2) { ["id"]=> int(72462) ["name"]=> string(30) "华侨华人历史文献档案" } [1]=> array(2) { ["id"]=> int(72463) ["name"]=> string(22) "第一章 华侨文献" } } ["source"]=> array(4) { ["id"]=> int(417) ["name"]=> string(33) "华侨华人历史文献档案馆" ["link"]=> string(43) "http://www.zghqwx.com/zjxs.asp?whichpage=67" ["post"]=> NULL } ["from_type"]=> int(1) ["area_id"]=> int(3) ["language_id"]=> int(12) ["category_id"]=> array(0) { } ["add_time"]=> int(1645550192) ["is_hidden"]=> int(0) ["type_id"]=> array(1) { [0]=> int(4) } ["content"]=> string(19785) "  

       马来亚入境处发出(两年内)的入境执照   

        一、(一百年来马来西亚华社所走过的道路)变革的动力与方向---近100年来马来西亚华计经历巨大的变成从缓变到突变从小变到巨变、这100年来跨越两个重大世纪即从20世纪初到21世纪初马华社会从一个殖民地的移民社会演变为一个独立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一个保守和内向的移民社会值变为一个现代化速变的地球村这种变革是进步和惊人的我们可以从历史角度来考察这变革的动力和方向马来西亚华社变带的主要动力来自两方面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内在因素包括马华社会的分化与整合方言群内部的冲突与竞争;华语与英语群的分化与竞争;政治团体的冲突与组合以及经济和社会力量的冲突外在因素显得更为复杂这包括种族的利益冲突马来西亚及东南亚政治变动的冲击中国政治的冲击经济环球化的冲击以及高科技发展和资讯革命的冲击34年前当马华社会受到513事件震撼时它的发展方向晦暗不明许多华人抱着悲观的态度确实对他们和他们子孙在马来西亚的前途失去信心不少华人萌起再移民的念头希望他们的子女能够移民到西方国家或者回归到华人较多的地区居住这包括台湾和香港等地20世纪70年代马来西亚华社在新经济政策下感到压力重重前途茫茫但在困苦艰难的环境下华社又显出巨大的生命力力求团结和突破困境除经济和政治的压力外.华文教育的处境也是四面楚歌但顽强的生命力和自力更生的精神鼓励和鞭策着华社勇往直前

        在重重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的压力下.马华社会为厂生存和前途而搏斗.终于挨过艰苦的岁月云开日出找出新方向这新方向的找得主要受到马来西亚政治的变动和亚洲的经济变革所影响第一80年代末马来西亚政治力量的重组有利于华人社会巫统的分裂缓和政府对华社所施的压力;第二20世纪70年代亚洲四小龙的兴起以及80年代中国经济力量的勃兴给马来西亚华社带来新契机作为四小龙之首的台湾70年代后经济力量的快速发展给马来西亚华人制造新的经济机会、台湾工商界人士在马投资设厂部分改变马政府对华社和华文的看法解除它对华文的偏见接着中国的开放和商业机会改变马政府对华社和华文的态度在此之前政府一向把华文和政治挂钩认为华校是左派反政府份子的温床那就是把华文当作一种具有浓厚政治色彩的语言来看待但80年代后华文在亚洲的商业有很大的利用价值所以对华文的恐怖渐为解除同时政府对华社的态度也改变了认为华社的经济力量和专业智识是国家的重要财富而那些受华文教育及熟悉中国和台湾情况的马来西亚人可以作为开拓这两地区市场的先锋、90年代马来西亚华社更受到环球化及科技资讯革命的冲击迈步向前这使政府了解知识与科技对马来西亚的繁荣与建国的重要因而对华社的态度与政策大有改变这些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变化不断地冲击着华社并决定华社以后应走的道路

       二、1903年的马来西亚华人社会---1903年的马来西亚华人社会基本上沿袭十九世纪下半叶移民社会的特征那就是极端的保守尽量保存传统的文化与习俗这种特征的形成有三大原因:第一华族移民社会的意识形态受到经济活动所决定他们从事商业、矿业和农业的活动主要限于几个重要的据点如通商口岸、主要矿区和重要农耕地他们之间少有往来虽然当时已有会馆和宗亲会的存在但这些组织侧重照顾方言群与血缘群的利益一个共存共荣的华社井不存在第二大部份华族移民深受传统风俗习惯所影响除了沿袭中国传统节日外二祭祀祖先和光宗耀祖的观念非常强烈举个例子来说1897年3月下旬的清明节吉隆玻的陈氏宗祠就发动陈姓族人300余人到陈氏坟山拜祭一时车水马龙道路为之阻塞而这举止深受称赞这传统习俗除了受华社所认同外也受到殖民地政府的认可当时马来亚的殖民地政府采取对各族分治的政策不仅不干涉他们的风俗习惯同时在司法上也给予承认如1892年比(左加口)呖的代理政务司指令比(左加口)境内的县长们要他们承认有关华人的婚嫁、纳妾、收养子女和财产继承等传统习俗、第三马来亚华社作为英届马来亚的一部份也深受清政府所提倡的忠君爱国思想所影响通过新加坡清总领事及镇城清副领事的努力这传统思想笼罩著华族移民社会1903年的马华社会也保持移民社会的不稳定性因为大部分的华人都属于移民他们来马来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生活.希望多赚一些钱来维持在中国的父母和妻儿很多人没有定居的打算他们大多数是单身汉.在马来亚没有建立家庭这种不稳定性影响马华社会的平稳发展

       三、战前马华社会的演变---从1904年到1942年初日军占领英属马来亚的38年间马华社会进人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它巴经从一个保守和散漫的社会演变为较团结和进步的社会具有现代社会的雏形、这种变化是由几个因素造成首先.马华社会像其他海外华人社会一样深受中国政治的影响十九世纪未兴起的改良和革命运动.已从中国搬到海外华人社会而英属马来亚的华人社会由于人数比其他海外华社较多所以成为康有为和孙中山寻求支持的对象1904年到1912年间改良派和革命党人在新马地区建立许多基地并创办许多华人报刊鼓吹他们的主义给华社带来极大的冲击改良和革命思想的宣传不仅使马华社会与祖国的关系更形密切更重要的是灌输一个中国的思想即一个新兴和进步国家的形象、这新兴国家作为他们效忠的对象而超越传统地缘和血缘的界线英属马来亚华人对这新兴中国的情怀表现在多次反日本侵略中国的运动上第二这阶段的马华经济表现出结构的多元化和现代化这阶段见证了传统港口贸易的现代化并由它衍伸出来的金融服务业如银行等的创办华资银行突破了外资银行的垄断纷纷在贸易港口、矿区和市镇设立使华族商业的进行更加方便快速传统华人经营的商品农作物如胡椒、甘密等渐被新兴的树胶业所取代这树胶具有日渐扩大的国际市场.成为华社的一项重要的商品作物、这阶段也见证了制造业的发展树胶加工及日用品的制造给马华社会增添一项重要的经济来源

       第三教育与文化的进展清朝末年的教育改革直接影响东南亚华文教育的进展1904年5月东南亚地区的首间新式华文学堂二中华学堂在槟城建立它开了现代马来亚华文教育的先河接着多所新式的华文学堂在新加坡和吉隆改等地建立民国时期(1912-1949)由于马华社会与中国政治的富切关系民国政府的教育政策更深深地影响现代马华教育的发展从新式学堂改变为现代化的小学:从小学发展到初中和高中使马华教育发展成为一个有组织的教学系统、这些现代化的小学.初中和高中保留许多中华文化的精华同时华文教育的发展直接提高华族人口的识字率把马华社会从一个较落后和较愚昧的社会推向一个较文明和进步的社会随着教育的普遍和识字率的提高华文报刊在这时期也大量在新加坡和马来亚出版丰富了马华社会的精神生活这个时期马华文化也深受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影响1919年著名的五四运动改变了近代中国的面貌它也间接引发和刺激马来亚华文文学的进展而马华文学最终发展成为一股具有本地特色的中华文化交流中国的新义化运动不仅刺激马华文学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观念如自由平等改善和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在这个时间作为马华社会骨干的会馆和宗亲会因为环境的变迁及新观念的影响.他们也在改变功能和方向当然照顾乡亲和宗亲的传统功能还是重要的但在倡办学校和提倡文化方面也作了很人的努力翻开193O年代雪兰莪福建会馆的议事记录不难发现提倡教育是会馆的一项重要功能1939年7月该会馆创办吉隆玻著名的中华中学 这个时期一个新式的社会组织出现那就是校友会、自1912年民国创立以后马来亚华校开始废除方言隔阂.这使到校友会突破方言群的藩离.间接促使方言群之间的团结、1930年代新加坡最少有10间校友会而槟城有13间因为校友会拥有新的和进步的形象并组织许多健康的文娱活动所以能够吸引不少年青人参加据统计1930年代新加坡的10个校友会大约有2000名会员  

        四、日治时期至独立前的马华社会(1042—1057) 这段时期马华社会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初华社遭到日军的蹂躏.3年8个月过着暗无天日的日子、战后到独立前夕东亚及东南亚政治激变给马华社会带来巨大的冲击从而促使华社随着时代而变革自1942年初新加坡’的沦陷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的3年零8个月马华社会遭受到空前的浩劫日军在占领马来亚的过程中残杀许多抗日分子那些被怀疑曾经参与筹款投已中国的华人领袖大多被捕杀少部分令袖逃亡海外如著名的抗日救亡领袖陈嘉庚逃亡荷属乐比厦万得幸免”日治时期马来亚华人在日本军国主义的铁蹄下呻吟马华社会遭到空前的破坏在经济上华人被迫交纳奉纳金巨款以赎华人在战前支持抗日之罪华社因而元气大伤加之战乱时工商业务萧条许多生产事业停顿华人失业者众多生活痕苦不堪在文化教育方面.日军的占领使多数华校关闭仅存的华校被迫取消校名并以日语取代华语为主要之媒介语同时勒令师生每日上课前朝东深鞠躬向天皇致敬在这慌马乱时期用于维系华社的传统价值也受到破坏一些人为了个人利益不惜出卖朋友亲戚或出卖民族的利益有些妇女也因生活压迫而出卖身体 

       从1945年8月日本投降到1957年月独立前夕马华社会受到巨大冲击而变革这12年间东南亚和东亚政治局势的激变对华社有着深远的影响这可分成三个层面来分析;第一战后东南亚政治风云变荡民族主义抬头作为殖民地宗主国的英、法、荷、美等国受到局势的影响而进人一个“撤除殖民地”(Decolonization)的时代这对马来亚政治有很大的影响;第二、1949年共产党在中国大陆建立政权及国民党迁移到台湾对马华社会有很大影响第三战后华人政治认同的变化和本地政治意识的抬头开创了一个新局面首先第二次大战时日本南侵占领了许多欧人的殖民地这包括法属的中南半岛(越南、柬埔寨和老挝)、英属马来亚和缅甸及荷属东印度等日军大败法、英、荷军队击败传统的所谓“白人优越感”的神话这间接导致东南亚民族主义的勃兴战后东南亚的欧人殖民地纷纷要求独立胡志明领导的越共和苏卡诺领导的印尼民族主义运动更采取武装斗争向法、荷殖民地政权挑战在这新世界潮流的冲击下英国殖民地政府逐步以和平协商手段让缅甸和马来亚独立马来亚的独立运动直接影响马华社会给华人带来巨大的挑战第二毛泽东领导的共产党在内战中击败国民党军队于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而溃败的国民党军队随着蒋介石迁移到台湾造成中国长期分裂的局面、一方面共产党在大陆的胜利促使东南亚政府限制由大陆来的华籍移民.切断马华社会与中国的密切关系;另一方面台湾和新中国对东南亚华人继续下断以招来政策鼓励华侨投资台湾或大陆这阻碍马华社会本地意识的发展

       第三战后初期(1945-1949)马华社会面对严峻的政治挑战首先英殖民地政府重新控制英属马来亚并于1946年1月提出宪政改革以巩固其统治英殖民地政府有鉴于战前英属马来亚行政区混乱不易收到臂掌之效所以提出设立马来亚联邦 (Malavan) 即把以前的马来联邦(FederaledMalayStare、马来属邦(NonFederatedMalayStates)和海峡殖民地(straitsSettle-ments)中的麻六甲和滨城联合起来组成新的马来亚联邦在这新的政体中所有的成年居民都可以拥有公民权、这新概念的提出遭到新兴的马来精英份于和马来统治者的反对而改为马来亚联合邦(FederationotMeaya)并于1948年1月置布成立在新的政体中华人拥有公民权的权力受到限制这对马来亚华社长远的利益有很大的损害第二.以华人为主的马来亚抗日军与英殖民地政府原在日军占领时期衷诚合作但战后政治势力安排的谈判破裂抗日军于1948年重返森林与政府作战英政府宣布该组织非法并宣布马来亚进入紧急状态为仅得对抗胜利殖民地政府把大部分乡村地区的华人驱散并把他们聚集在新设立的新村加以控制以切断他们对抗日军的接经由于抗日军的反叛英殖民地政府对花人的忠诚不加信任第三1946年中国内载爆发它间接引发华社内部亲国民党人士及亲共左派人士的对抗这大大影响华社的团结同时也蒙蔽华社的政治视线

       这些因素固然对华社不利但华社中的一小部分子即海峡侨生华人开始推动本地政治意识的成长这批海峡侨生华人.因为深受英国和本地文化的影响少有与中国认同.在政治上他们一向效忠英国战后东南亚和马来亚政治变化迅速他们了解英国殖民地政府将渐渐退出东南亚的政治舞台为了要保护自身以及华人在马来亚的权益他们很快的组织起来在陈祯禄的领导下积极争取华人的权利在英国殖民地政府要改变英属马来亚的政体时他们曾向当局提呈意见但不被接受1949年2月17日一个代表本地华人利益的政党马华公会正式在吉隆玻宣告成立这标志著华社本地政治意识的抬头而通过马华公会的组织和宣传华社的本地意识也在逐渐提高’同年10月中国内乱结束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大陆成立而以蒋介石代表的国民党政权撤退到台湾中国政治局势的激急变化弱化了马来亚华社对中国的向心力使得更多的马来亚华人改变他们的国家认同加强本地政治意识的成长

       1950年代马来亚华社的本地政治意识更加强化许多华人都愿意永久定居在马来亚而把它当作第二故乡这新浪潮的高涨是受到两个内在和外在因素所促成第一1950年9月新加坡立法议会提出回境签证的新条例规定持有居留证的外侨离境后要重返新马必须要领取签证而签证的有效日期只限三个月该条例在10月起实施而马来亚联合邦也实施同样条例”’新条例给新马华人带来诸多不便;尤其是出外经商、游历或求学等虽然新马华社提出强烈抗议但终归无效在这新条例下只有持有英籍民或当地公民权者方能免除申请回境签证的麻烦这新条例大大刺激新马华人积极申请公民权第二1950年代大陆共产党政府推行一连串激进的政治运动,如50年代初期的土地改革、三反五反及后期的农业集体化等这些运动直接影响广东和福建的侨乡许多侨眷被牵连这激进的农村革命使海外华人裹足不前降低他们投资和发展侨乡的热忱同时也消除他们的落叶归根回乡养老的传统观念、这种激变使许多华人改变他们对马来亚的看法井愿意长久定居下来除此而外代表马华社会权益的马华公会在1952年与代表马来精英份子的巫统掺手作组成联盟后来代表印度人的印度国大党也加人、这代表三大民族联合的政党可以协调种族的利益和冲突它积极参加选举获得决定性的胜利、联盟政党在东姑鸭都拉曼的领导下更积极争取独立这个新的政治局面给马华社会带来新方向而许多华人也极力支持此独立运动希望通过独立可以保障华社应得的利益

       五、独立后初期的马华社会(1957~1968)---1957年8月31日马来亚宣告独立大部分的马来亚华人像其他民族人士一样都期待这一天的到来他们都希望独立后的生活能过得更好华人的经济、政治、教育和文化的权益能够得到保障、刚独立后作为照顾三大民族利益的联盟政府.发奋图强在经济制度方面作出改革并采取自由开放的经济政策在开明的马来领袖东姑鸭都拉曼的领导下华人的经济利益受到照顾在联盟政府内阁中重要的经济阁位如财政部长和工商部长都由华人担任、在这个时期华人的工商业发展也受到政府的支持和鼓励但这个时期内.马华社会却受到语文教育问题的激烈衡挚独立前为了表示马来亚各民族都团结一致支持独立华社对争取华文为官方语文问题暂时让步让联盟政府更有勒地争取马来亚独立但独立后不久.联盟政府在最终要建立一个国家语文马来文的政策诱迫华文中学改制为国民型中学全面接受政府的津贴大部份的华文中学(70间中的54间)接受改制只有16间拒绝津贴而宣布为独立中学接著.联盟政府于1960年8月4日公布"达立报告书’取消原有政府主办的华文初中会考及科学考试而中学所有的公共考试R能以国语〔马来文〕或英语为媒介同时又宣布独立的中学虽不接受政府津贴但须受政府教育条例的限制”政府对华文教育的政策引起华社的极端不满因此这语文教育问题成为尖锐的政治问题这问题导致广大受华文教育者与马华公会的冲突它也间接导致马华公会内部分裂及派系斗争

       这时期也见证了马华社会政治醒觉的提高.政治行动的分化这时期的争取公民权运动大大提高华人的政治醒觉华人开始了解做为民主国家的主人翁有权力也有义务参加政治活动这样才可以维护公民应享的权利由于马来西亚于1963年成立新加坡冉度成为马来西亚组成的一部份新加坡的执政党二一人民行动党在李光耀的领导下有意要扩张它的势力到马来西亚各地所以开始提倡‘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的口号强调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种族的国家它不属于任何一个种族这个新概念影响不少非马来人对国家的态度也刺激华人的政治醒觉人民行动党在马来半岛设立支部(后改名为民主行动党)以争取半岛华人的选票与此同时由于马华公会内部分裂由林苍佑等退党人士另组民政党该党虽标榜不分种族.但民政党的语文教育政策颇受~些华教人士的支持这两个新政党的成立削弱了马华公会的力量华社也因为马华公会的一些受英文教育的领抽对华文教育争取不力而感到失望许多转而支持这两个新政党

" }

华侨华人历史文献档案馆

更多: 国图 京东 上海图书馆 国图▪文津 籍合网 知网万方 万方数据 孔夫子旧书网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15、 华侨华人历史文献档案 · 第一章 华侨文献 · 1922年华商银行汇回国内的支票

         1922年华商银行汇回国内的支票:海外华商金融业的发展历经坎坷早期华人在海外经常汇寄款项给家乡亲人有力支持了众多民信局的发展业者赚取兑换率差额及手续费其次为中国传统的抵押贷款模式典当业也在东南亚一带开展方便华人生活周转或创业运营扮演着民间融资的重要角色1904年至1937年间东南亚及美国华商先后创立银行19家但均受到战乱和经济动荡的冲击战后华商银行聚集华人中的零星、短期资金贷与有基础的企业扩大生产和贸易逐渐成为当地金融业主流       华资开始创建新式银行...

array(19) { ["real_id"]=> int(1107854) ["name"]=> string(40) "1922年华商银行汇回国内的支票" ["number"]=> string(0) "" ["edition"]=> string(0) "" ["author"]=> array(0) { } ["picture"]=> string(51) "guji/2022/0222/0d3c22d06e902c9a461fbd9536d01b0a.jpg" ["library"]=> array(2) { ["name"]=> string(33) "华侨华人历史文献档案馆" ["id"]=> int(85) } ["publisher"]=> array(0) { } ["publish_date"]=> string(0) "" ["collection"]=> array(2) { [0]=> array(2) { ["id"]=> int(72462) ["name"]=> string(30) "华侨华人历史文献档案" } [1]=> array(2) { ["id"]=> int(72463) ["name"]=> string(22) "第一章 华侨文献" } } ["source"]=> array(4) { ["id"]=> int(417) ["name"]=> string(33) "华侨华人历史文献档案馆" ["link"]=> string(43) "http://www.zghqwx.com/zjxs.asp?whichpage=72" ["post"]=> NULL } ["from_type"]=> int(1) ["area_id"]=> int(3) ["language_id"]=> int(12) ["category_id"]=> array(0) { } ["add_time"]=> int(1645550555) ["is_hidden"]=> int(0) ["type_id"]=> array(1) { [0]=> int(4) } ["content"]=> string(11958) "  

       1922年华商银行汇回国内的支票:海外华商金融业的发展历经坎坷早期华人在海外经常汇寄款项给家乡亲人有力支持了众多民信局的发展业者赚取兑换率差额及手续费其次为中国传统的抵押贷款模式典当业也在东南亚一带开展方便华人生活周转或创业运营扮演着民间融资的重要角色1904年至1937年间东南亚及美国华商先后创立银行19家但均受到战乱和经济动荡的冲击战后华商银行聚集华人中的零星、短期资金贷与有基础的企业扩大生产和贸易逐渐成为当地金融业主流

       华资开始创建新式银行1912年美国归侨陆蓬山发起组建广东银行成为香港首家华资商业银行1919年华商简东浦、李冠春、李子方、庞伟廷、周寿臣、陈澄石、莫晴江、黄润棠和简英甫等共同创建东亚银行至今仍是华资商业银行的翘楚在这一时期成立的香港华资银行还有:1914年成立的大有银行、1916年成立的康年储蓄银行、1918年成立的华商银行和1932年成立的嘉华储蓄银行加上传统的银号、银会、典押业等使华资金融业逐步成为在英资和其他外资金融业之外的具有相当实力的第三种力量

       但是对于一般华人民众特别是处在社会底层的工人和其他劳动者包括产业工人、手工业工人、店员、仆役、苦力和船民等则除了废除鞭笞、刺字等野蛮刑罚外港英政府并没有给予他们更多的宽松待遇在政治上他们仍然处于无权的地位并且继续受到种族歧视在经济上他们身受西人或华人雇主的雇佣以及招工经纪和包工头的克扣在移民不断涌入劳力供过于求的情况下收入少得可怜以仆役和从事货物起卸搬运的苦力为例19世纪40年代月工资只有5元左右到19世纪末也只有7-8元没有固定工作的散工每月只能挣到2-3元仅够自己一人勉强糊口技工和工匠的工资稍高也只相当于苦力工资的2-3倍而同一时期港英总督的年薪为6000英镑等于苦力工资的500倍西人公务员的最低年薪为180英镑也等于苦力工资的15倍港英法律还规定:制造业工人、技工、工匠和仆役凡有违约行为例如无正当理由而缺勤未出具合理的通知书而自动离职对雇主态度粗野等等都要以刑事罪论处由警察押送巡理府究办

      由于遭受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英占中期香港工人举行过多次工包括1872年的搬运工人罢工1883年的人力车夫罢工1884年9至10月的码头和运输工人为反对法国侵华而举行的罢工1888年的艇夫罢工1895年的码头、运煤和糖厂工人罢工等等进入20世纪以后香港的工人运动的规模更加壮阔 1922年1月英资渣甸、太古两家船务公司的海员6000多人工要求增加工资遭到资方拒绝后工人继续坚持工达56天之久参加的人数达到30000多人使成百船舶滞留海运陷于瘫痪终于迫使资方接受了工人的要求工才胜利结束这次罢工由当时的海员工会主席、产党员苏兆征领导史称香港海员大工如果说海员大罢工还主要是经济性的那么三年之后的省港大工就显示了鲜明的爱国主义的政治倾向

       1925年6月18日港澳海员为反对英国制造的上海五卅惨案而开始工很快得到香港各行各业工人的响应和广州民众的声援6月23日广州沙面英军开炮打死广州各界会行的民众和香港返穗工人共52人重伤170多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广州沙基惨案更激起省港两地工人的愤怒香港参加工的人数达到25万人其中10万多人离开香港回到了广州(一说离开香港的人数达到25万人占香港华人人口的30%)`这次大罢工得到以孙中山为首的广州国民政府的支持领导大工的省港工委员会(简称罢委)委员长由苏兆征担任顾问包括中国产党和国民党的重要干部邓中夏、廖仲恺等大工持续了15个月使香港的经济活动陷于停顿港英政府损失惨重一些商人特别是富商也受到损失在英国政府被迫调回拒绝罢委所提复工条件并叫嚷出兵进攻广州的第十六任港督司徒拔(ReginaldEStubbs)之后由第十七任港督金文泰与广州方面接触并谈判这次省港大罢工才于1926年10月10日宣告结束

       香港海员大罢工和省港大罢工显示了香港工人的力量标志着他们已经由自在状态进入了自为状态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华人资产阶级(连同他们的同业公会、联合会等组织)和华人工人阶级(连同他们的工会组织)都已成为整个香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不同的是:港英对前者采取笼络怀柔的政策对后者采取防范镇压的方针但无论如何他们的存在都是不可改变的,他们各自的影响力也是不容否认和不可低估的1898年英国租借新界遭到当地居民的顽强武装反抗尽管这种反抗最后还是失败了但已使英国人认识到:新界乡村的社会结构有悠久的历史他们的宗族自治传统源远流长统治新界不能采取统治港九那样的把英国的资本主义社会移植过来的办法

       因此港英决定在新界维持原有的传统和惯例使原有的封建社会在较长时间内保留下来只是到了20世纪50年代以后新界的大部分土地逐渐被建设成为商业区、工业区、旅游区和城市居民住宅区特别是公屋的大量兴建,使农田越来越少田主、佃农和自耕农的人数也就逐渐减少了但宗族观念和祀神祀祖的习俗仍然保留新界乡议局作为代表新界原居民向政府反映意见的机构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新界的大族特别是邓、廖、侯、彭、文五大族也仍然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各大族的领袖人物多参加各种政治活动例如担任立法会、市政局或新界乡议局议员等为维护本地本族的利益和促进香港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不少贡献除英资和华资外一些欧美国家、日本、南亚和东南亚的商人也在英占早、中期来到香港投资创业初步形成了多国多方资本并存的局面比较著名的有美资旗昌洋行德资禅臣洋行丹(麦)资毕氏洋行法资东方汇理银行比资华比银行等   

       华南财团具有近代中国金融资本的一般属性但也有其自身的一些特点

       1.得益于华侨投资颇多华南财团的大部分银行是由华侨投资创办的如广东银行由美国华侨陆蓬山等集资创办初设旧金山后与日本华侨李煜堂、李自重、李星衢等合股在香港成立总行和丰银行由南洋华侨集资组织最大股东林秉祥、林秉懋昆仲系新加坡著名的资本家东亚银行由日本华侨简东浦等创办中兴银行由菲律宾华侨商人薛敏老、李清泉等创办香港工商银行由美、加华侨集资创办香港华商银行由香港世传的越南米商刘氏家族投资创办金华实业银行主要由美国华侨投资创办永安商业储蓄银行由澳洲华侨郭氏家族创办嘉华储蓄银行由美洲及澳洲华侨创办国民商业储蓄银行由澳洲华侨马应彪、蔡昌、郭乐等创办东方商业银行系由南北美洲及南洋华侨组织

       2.华侨金融的枢纽如广东银行营业发达“俨然为华侨银行中之中央银行”中兴银行是“菲律宾惟一华侨金融机关”香港华商银行纽约支行于l922年1月2日开幕舆论称之为“美国华人第一银行”新加坡和丰、华商及华侨3家华资银行实行合并后“便为海外华人资本最雄厚之银行”香港工商银行在粤居于重要地位有“与广东银行共为广州银行界之翘楚”的美誉国民商业储蓄银行穗行被称为粤省“华资经营之银行中后起之健者”其沪行于1922年11月3日开幕上海军政绅商各界领袖前往道贺者车水马龙备极一时之盛

       3.侧重经营国际汇兑由于所处地域的产业尚未充分发展而商业却非常旺盛华侨汇款额巨大国际转口贸易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故华南财团各主要银行的活动首推经营国际汇兑民初中国国内银行兼营国外汇兑者约有10家左右其中广东、东亚、工商即占3家其营业皆以国外汇兑为主如东亚银行收集资本和存款几乎尽为外汇而运用广东银行在1927年前后每年做进出口押汇300万元是华资银行做此业务最多者之一

        4.与国内历届政府关系较为疏远近代中国金融资产阶级并未完全支持北洋军阀政府华南财团与之更是缺少渊源民国时期我国银行业与政府公债有不解之缘由于公债被银行承兑而转化为银行资本并未转化为产业资本而由银行转贷给政府作为政费和军费给国民经济和资本主义发展都造成消极影响但华南财团此种作用甚微华南财团主要银行设在香港和新加坡在英国当地殖民政府注册故受国内政局的冲击较小出于种种考虑有些内地华商企业亦在香港注册如嘉华银行成立时因怕受国内时局变动的影响决定在香港注册其实香港总行仅一块招牌真正的总行还是在广州除广东银行于30年代中期被宋子文系势力所控制外华南财团其他银行始终保持着纯粹的商办性质      

       5.创办人大都为金融业外行当时国内一大批具有较高修养的职业银行家登上金融建设的历史舞台他们多数受过高等教育不少人还留学国外掌握了近代金融专业知识而华南财团的创办人及主持人大都是华侨尽管对西方经济知识较为熟悉但缺少训练有素的银行家故经营颇为坎坷以经商的经验办银行并热中于投机倒闭者不在少数如香港华商银行之倒闭系因纽约分行投机美金失败而牵累香港总行及沪、穗分行一同倒闭;工商银行沪行有大量流动资金来自投机份子不及10年因外汇投机而多次受打击遂自行宣告倒闭嘉华银行主持人缺乏办银行的业务知识和经验并从事地产及公债投机故其失败并非偶然

       6.成员结构的闽粤地缘性华南财团各银行的主持者几乎都是闽粤籍人士(详见表3)特别是与广东有不解之缘因为“粤人擅长经商国外华侨各省商帮每年均有巨额余利汇回故乡此种汇拨收入尤为粤省继续增加之财富源泉”浓厚的地缘色彩性也会产生一些狭隘性如香港华商银行沪行的存款“大半均系粤人所存”中兴银行负责人对国内华资同行还有一种排斥性如1938年春交通银行准备在马尼拉设分行遭其不满认为交通银行前来竞争对之不利后经几度联系解说始获谅解

       7.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中国内地所有主要的华资银行都以中国、交通两银行为中心有的甚至就是在两行的直接帮助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大都需领用两行发行的钞票许多华资银行还对两行进行投资入股但华南财团各行很少有这种情况内地华资银行之间的协作关系还表现在银行家的相互投资和兼职以加强团结和沟通联系但此特点在华南财团中亦不突出(参见表3)华资银行内部关系之一即是同业组织在华南财团中以香港华资银行为凝聚的核心香港华人银行公会以银行为会员单位凡在港各华资银行(包括国内外华资银行设于香港的分支行)皆为会员该公会主席由各行轮流担任华资银行还在香港汇兑银行公会(由中外银行合组)占有半数席位通过同业组织各银行常互通声气在舆论方面采取一些协调行动

" }

华侨华人历史文献档案馆

更多: 国图 国图▪文津 万方数据 孔夫子旧书网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京东

16、 华侨华人历史文献档案 · 第一章 华侨文献 · 宣统元年香港四邑商工总局入坐券

         香港四邑商工总局:该会始创于1909年初名为“香港四邑商工总局”1951年12月注册为“香港四邑商工总会”现任理事长为何健邦先生监事长为雷灼南先生该会对于国家社会、福利人群、兴学育才、救灾恤难事宜均悉力以赴义无反顾至今会所及多位贤达先后办起了多所中、小学和特殊教育学校;捐赠江门市教育基金、助学、陈白沙纪念馆等港币20多万元;1994年捐助五邑大学港币30万元;华东、华南水灾赈济、扶贫办学和办校捐助达100多万元1993年11月该会被授予“江门市社团荣誉奖” ...

array(19) { ["real_id"]=> int(1107866) ["name"]=> string(45) "宣统元年香港四邑商工总局入坐券" ["number"]=> string(0) "" ["edition"]=> string(0) "" ["author"]=> array(0) { } ["picture"]=> string(51) "guji/2022/0222/6e9213c616138f6d87060d6e778c4887.jpg" ["library"]=> array(2) { ["name"]=> string(33) "华侨华人历史文献档案馆" ["id"]=> int(85) } ["publisher"]=> array(0) { } ["publish_date"]=> string(0) "" ["collection"]=> array(2) { [0]=> array(2) { ["id"]=> int(72462) ["name"]=> string(30) "华侨华人历史文献档案" } [1]=> array(2) { ["id"]=> int(72463) ["name"]=> string(22) "第一章 华侨文献" } } ["source"]=> array(4) { ["id"]=> int(417) ["name"]=> string(33) "华侨华人历史文献档案馆" ["link"]=> string(43) "http://www.zghqwx.com/zjxs.asp?whichpage=84" ["post"]=> NULL } ["from_type"]=> int(1) ["area_id"]=> int(3) ["language_id"]=> int(12) ["category_id"]=> array(0) { } ["add_time"]=> int(1645551390) ["is_hidden"]=> int(0) ["type_id"]=> array(1) { [0]=> int(4) } ["content"]=> string(5894) "  

       香港四邑商工总局:该会始创于1909年初名为“香港四邑商工总局”1951年12月注册为“香港四邑商工总会”现任理事长为何健邦先生监事长为雷灼南先生该会对于国家社会、福利人群、兴学育才、救灾恤难事宜均悉力以赴义无反顾至今会所及多位贤达先后办起了多所中、小学和特殊教育学校;捐赠江门市教育基金、助学、陈白沙纪念馆等港币20多万元;1994年捐助五邑大学港币30万元;华东、华南水灾赈济、扶贫办学和办校捐助达100多万元1993年11月该会被授予“江门市社团荣誉奖”

       香港四邑商工总会:新会、台山、开平、恩平统称四邑清宣统元年(1909),旅港邑彦伍耀廷、陈少白、李煜堂、余斌臣等倡议组织成立一个以团结四邑商工团体人士、维护乡梓公益、互助同乡福利、沟通海外侨情、发展经济为目的之社会团体初名为“香港四邑商工总局”1917年,该会因参与孙中山的革命活动,被香港政府勒令解散,被迫迁设广州1919年,邑绅李荣光向香港当局极力交涉,获当时之华民政事务司准许复会,并于1920年由穗迁返香港太平洋战事爆发,香港沦陷,该会会务也被迫停顿了三年,1945年10月恢复活动1951年,该局修改章程,注册为不牟利有限公司,更名为“香港四邑商工总会”,创会至今,已经91年理监事会两年一届,以1951年12月注册时为第一届算起,至今也经历了26届八91年来,举凡关于国家社会、福利人群、兴学育才、救灾恤难事宜,该会莫不悉力以赴,义无反顾

       (一〉该会成立之初,仍属清朝清朝政府腐败无能,丧权辱国,孙中山先生起来革命,驱除鞑虏,推翻帝制,建立民国当其时,各地华侨、香港同胞群起响应,该会为了支持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活动,设立筹饷局,奔走筹款1911年,辛亥起义,推翻满清皇朝,建立民国该会即将筹得的饷银,以专轮运回广州,并协助胡汉民就任粤督粤政当局曾就此事予以表彰,并于越秀山麓立碑铭谢,后记于抗日战争

       (二〉该会在兴学育才方面,从未松懈除早年率先办有九龙弼街四邑义校、香港礼顿道中光中学义校外,随着会务及经济发展,又创办九龙大坑东四邑商工总会小学随后又有由该会之理事长陈百强、副理事长黄仲安捐办之黄棣珊纪念中学、陈南昌纪念中学、陈南昌纪念学校(特殊教育)、陈黎绣珍纪念学校近期的则有永远名誉会长岑才生捐资申办之岑维休纪念学校香港四邑商工总会学校创办于六十年代初,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该校背山而建,环境宁静校内设有礼堂、球场和图书室、劳美室、音乐室学生的德、智、体、群、美五育得以均衡发展陈南昌纪念学校(特殊教育)创立于1980年9月,该校学生全属中度弱智儿童,智商介乎25-50之间,入读年龄由六至十六岁,全部学生均需经教育署特殊教育组转介,或由其他特殊学校转校其中亦兼收身体弱能和患有自闭症、过度活跃症或癫痫症的学童1993年9月开设十一班,其中中学四班,小学七班,学生人数编制110人,设自理、语文、说话训练、德育、感知肌能训练、社会适应、数学、图书阅读、美劳、音乐、体育、工艺及设计和家政等近年来,他们在弱智儿童中屡屡发现有自闭症或有自闭症倾向患者的数目有显著增加的趋势,为此,该校又开办自闭症资源辅导班该校校址原在石篱行,该地于1994年清拆重建,教育署把位于葵芳地区一块预留作紧急时使用之学校用地拨给该校重建新校舍新校舍比原校舍规模大,可为该校弱智儿童提供更广泛和完善的服务

       (三)拜祭先友,历年不辍本来旅港四邑乡亲义祭先友之举在该会成立之前已经普遍进行,起初由开平谭三才、新会杨超、台山梅耀炎倡议并募资置产,以其收益作每年重阳登山望祭之需该会从广州迁回香港后因感于每年义祭需在东华医院义冢举行,诸多不便乃向香港政府申请得鸡笼山墓地建立“台新开恩四邑先友义坟”1957年因鸡笼山需要迁葬,义坟又迁往新界和合石义坟虽属衣冠冢,该会为了悼念先友,也十分认真重建的茔墓于1959年秋竣工以瓷坛盛玉石灵牌,上书有“新台开恩四邑先友之灵”,左右两行伴铭“千秋纪念,百世其昌”,测正方位隆重安奉墓内,外竖金字墓碑1988年,又加以修茸,加建宽敞之三合土通道及梯级,以利参与祭扫之行人

       (四)赈济、捐赠,不遗余力抗战胜利后,地方百废待兴,该会即协助政府济助难民,捐助乡梓,赈灾恤难,赠医施药如1993年,该会捐赠江门市教育基金万人行港币1万元,1992年-1993年每年捐港币3000元与华侨日报的救童助学活动,1994年捐建江门市陈白沙纪念馆港币20万元,1995年捐助五邑大学添置教学设备港币30万元又如华东、华南水灾、山区扶贫基金、财贸学校、江门一中等赈济、捐献、赞助,达l00多万元之多

        八十多年来,该会虽然经过战乱浩劫及环境变迁,在历届理监事同人的通力合作下,迭有建树该会自置有物业多间,分别座落在皇后大道中,湾仔及德辅道西等地区在历届理监事会策划下,收获租息,增强该会财政及会务基础该会会址先于港岛干诺道中101号三楼继迁德辅道中186号三楼,再而自置永久会址于香港皇后大道中184-192号一楼三易其址奠定基础其擘划经营实非一日之功1993年11月江门市人民政府认为该会为江门市建设作出了贡献特授予荣誉奖

" }

华侨华人历史文献档案馆

更多: 孔夫子旧书网 京东 籍合网 国图▪文津 万方数据

17、 华侨华人历史文献档案 · 第一章 华侨文献 · 清代香港至澳门船票

         清代香港至澳门船票---(1900-1930)黃治中最近香港業界從同的渠道都提到港口邊緣化的問題遠洋公司靠掛香港的班次亦日漸減少航運業在香港是否如外界推測般日薄西山還是仍有作為這仍是未知之數相信需要學者們及從事研究工作的人士花上數年時間才可為這議題立案定調筆者近日正編理一些文檔信手把一些陳年舊事整理後草撮成文冀能起引拋磚引玉之效1自1840年代起由於貿易的蓬勃發展船務公司亦不斷地拓展香港與世界各地的定期航線輪船公司相繼湧現其中鐵行輪船公司和怡行洋行皆扮演了...

array(19) { ["real_id"]=> int(1107869) ["name"]=> string(27) "清代香港至澳门船票" ["number"]=> string(0) "" ["edition"]=> string(0) "" ["author"]=> array(0) { } ["picture"]=> string(51) "guji/2022/0222/72ac2d994561e4fc3dbbc117d0ce134c.jpg" ["library"]=> array(2) { ["name"]=> string(33) "华侨华人历史文献档案馆" ["id"]=> int(85) } ["publisher"]=> array(0) { } ["publish_date"]=> string(0) "" ["collection"]=> array(2) { [0]=> array(2) { ["id"]=> int(72462) ["name"]=> string(30) "华侨华人历史文献档案" } [1]=> array(2) { ["id"]=> int(72463) ["name"]=> string(22) "第一章 华侨文献" } } ["source"]=> array(4) { ["id"]=> int(417) ["name"]=> string(33) "华侨华人历史文献档案馆" ["link"]=> string(43) "http://www.zghqwx.com/zjxs.asp?whichpage=87" ["post"]=> NULL } ["from_type"]=> int(1) ["area_id"]=> int(3) ["language_id"]=> int(12) ["category_id"]=> array(0) { } ["add_time"]=> int(1645551603) ["is_hidden"]=> int(0) ["type_id"]=> array(1) { [0]=> int(4) } ["content"]=> string(10165) "  

       清代香港至澳门船票---(1900-1930)黃治中最近香港業界從同的渠道都提到港口邊緣化的問題遠洋公司靠掛香港的班次亦日漸減少航運業在香港是否如外界推測般日薄西山還是仍有作為這仍是未知之數相信需要學者們及從事研究工作的人士花上數年時間才可為這議題立案定調筆者近日正編理一些文檔信手把一些陳年舊事整理後草撮成文冀能起引拋磚引玉之效1自1840年代起由於貿易的蓬勃發展船務公司亦不斷地拓展香港與世界各地的定期航線輪船公司相繼湧現其中鐵行輪船公司和怡行洋行皆扮演了重要角色其他如法國輪船公司於1863年開發歐洲至香港的船運服務;太平洋郵輪公司於1866年開拓香港與舊金山之間航道;省港澳輪船公司於1865年起每日以定期班次行走香港、澳門及廣州;太古輪船公司於1872年開投入中國沿海航行服務從1898年英國強租新界起直到1941年日本侵佔香港的三年零八個月為止整整的四十三年間都是香港的轉口港時期二十世紀初進出香港的船隻增加修船業也有較大的發展

       1901年太古洋行向香港政府批租了魚涌五十二英畝半濱海地段用作興建太古船塢與機械公司太古造船公司和九龍的香港黃埔船塢公司成為香港最大的船舶修造企業香港進出口船隻和貨物亦大幅度地增加1914年進出口船隻23,740艘總載重到22,069,879噸分別比1898年增加了115%及66%同時香港的內部交通事業也有不同程度發展1907年全港已有公路950哩九龍有650哩港島從堅尼地城至筲箕灣電車線於1904年全線通車至此香港從東到西擁有一條長十一哩的完整交通線從1914年至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年)首先在歐洲爆發戰爭從歐洲逐漸擴展到亞洲、非洲和美洲三十多個國家捲入了戰爭中英國是參戰國之一香港是英國佔領的殖民地順理成章地香港也處於戰爭狀態之中香港必須支付英國的戰爭費用由於戰爭的影響香港的轉口貿易處於停滯甚至下降狀態1914年進出口船隻噸位數從22,069,879噸到了1915和1916年降至19,000,000噸到了1918年更下降至13,000,000噸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由於戰爭的破壞歐洲工商業衰弱香港商人便利用這個良好時機積極拓展遠東市場這時香港經濟亦隨著復甦華資工業的發展尤其突出

        由1於貿易的帶動香港的航運業也逐漸恢復後增加1924年進出口船隻總載重量高35,471,610噸相對於戰前的最高紀錄增長率高50%以上此時香港又恢復了轉口港地位12香港作為近代中外貿易的中轉基地開闢有通向中國沿海通商口岸和世界各港埠的航線 1924年香港的總航運噸位5,373萬餘噸與包括上海、廣州在內的整個長江以南的各條口岸的總和相若香港的遠洋航線一貫被外資輪船公司控制在20世紀初洋資輪船公司進一步拓展香港外輪運輸業及造船業洋商還開闢了不少沿海航線把航線伸延至汕頭、海口、北海等通商口岸洋資公司資本雄厚擁有船隻數目多噸位大設備先進不是華商可媲美黑煙囪輪船公司(即太古系列的中國船業公司)在華南海面的船隻日漸增多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該公司由香港至內地沿海各口岸的輪班期更加多由四天一班增到兩天一班1913年怡和輪船公司擁有38艘輪船載重量為92萬噸1924年更增至44艘載重量到113萬餘噸當時怡和的港滬輪就有9艘開辦有3條航路即﹕1滬、汕、穗、港之直行班;2滬、汕、港、穗兼駛浦口班;3滬、汕、港、穗青島班公司業務十分繁盛可以與太古抗衡平分天下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德商在香港的航運勢力頗大德國郵船公司的業務超過法國郵船公司甚至在一向由英國、挪威獨佔航線的激烈競爭中亦屢佔上風

        另一方面捷成輪船公司屬下的10多艘船隻亦將業務從華南各港一直延伸到越南、泰國一帶亨寶公司(漢堡亞美利加公司)總部在漢堡是戰前世界第二大輪船公司業務遍及全世界在東洋亨寶公司與一家德國公司成協議主要從事貨運業務經營由香港至漢堡、橫濱、大連等航線船舶載重量由六七千噸至萬噸這令該公司稱雄於日本、中國沿海大批量貨運業2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日本、美國的航運公司更利用歐洲各國專注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之際趁機大力發展華南市場日本航運勢力在香港迅速膨脹其船舶進出數目已超過德國僅次於英國日本郵船會社、大阪商船會社、東洋汽船會社、南洋郵船組合、南滿道會社(由三井洋行代理)等在香港的貨客載運量日益增長20年代後日本於華南水域的航運實力僅次於英國而美國、德國、荷蘭、丹麥、挪威、蘇聯等國進入港澳的船隻亦不斷增加競爭處於白熱化階段

        20世紀初香港至粵東沿海有太古、怡和洋行輪船約8艘德忌利士洋行輪船4艘日本汽船會社輪船4艘法國輪船公司2艘在運行海南航運各線皆被外國輪船公司所1元邦建編著香港史略1987年頁147-1482張曉輝著香港近代經濟史(1840-1949)2001年頁290-2912控制其中以香港、海口、海防航線最昌盛在20世紀20年代僅太古、怡和洋行便各有2艘輪船定期穿梭香港與海口之間在省河線上以老牌英商省港澳輪船公司資本最為雄厚同時其他外國輪船公司也日漸擴展其勢力如20世紀初太古洋行有船8艘輪船航行省港、港梧線英商省港澳、太古、怡和輪船公司拓展至西江於1903年合組成西江輪船公司行走港梧線法商法華省港梧郵公司亦相繼成立德國、葡萄牙等國輪船也進入珠江下游航行 20世紀初各國輪船公司及其代理於香港業務表國別輪船公司船舶代理業日本48德國25英國86法國21荷蘭1-美國11英美合資11中國1713合計3635資料來源﹕(日)前田寶治郎﹕香港概觀香港三井洋行大正四年編印第345頁1900年以後香港的華資輪船公司逐漸增多

        1901至1904年間省港、兆安、長安、香江、香港四邑、廣運、元安、和順、順泰、毓安、順安、泉安、同益、同和等輪船公司相繼設立這些輪船公司主要集中於以珠江口附近為中心的內河航線當中元安、兆安輪船公司更在省港航線上開闢夜航與外資輪船公司相比華資的輪船公司普遍規模較小只有數艘船舶有的更只有一艘輪船因此稱為「一家船業公司」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外資輪船公司受戰事影響香港華資航業也因此獲得拓展機遇至20年代初香港華資輪船公司可謂百花齊放新成立的輪船公司分別有粵航、新南海、普泰、有成、志安、同安、源安、紹安、天和、廣東航業、巨利等粵航公司創於1913年由粵、港及華僑商人集資60萬元購置兩輪航行於省港間成為當時珠江流域最有實力的民營航運企業1916年由旅澳華僑創辦的香港新南海輪船公司以定期客貨輪開行於香港與南海九江線這是當時華資航業中的奇葩華資航運公司的航線逐漸拓展至海外如雙德豐輪船公司從事對華沿岸及南洋的貿易擁有3艘載重量四五千噸的輪船主要運載大米、砂糖並搭載內地赴南洋的移民同時發盛輪船公司專駛金邊、堤岸、越南西貢等法印屬地各要港進行米榖及其他雜品的運輸僑越華商輪船航業公司僱用2艘2,000噸級的外地註冊輪船專駛香港至越南西貢與南方各航線運送榖物和其他雜貨香港巨商李星衢於1918年創辦專航於日本、3中南半島之間的輪船公司

       1921年香港中澳輪船公司在港滬穗三地增招新股經營至澳洲的航運同年中國的呂宋輪船公司自置「新中華」輪船載客往南美洲各埠1923年初中華航業公司新購郵船直駛澳洲和南美洲1924年香港的總航運噸位5,373萬餘噸與包括上海、廣州在內的整個長江以南的各條口岸的總和相若3輪船運輸的繁盛使木船運輸逐步衰落據統計1911至1931年間粵常關進出民船數量大幅減少其中香港的情況更明顯 表3香港進出粵常關木船數量表年份艘次年份艘次年份艘次19117463191869331925360819125967191951461926676191370661920441919275223191478251921815219285029191579691922667819294418191671171923306619302879191774971924481219313128資料來源﹕近代廣州口岸經濟社會概況------粵海關報告集暨南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第1144頁華資船運在20世紀初雖然發展昌盛但當中仍有不少障礙

       首先來自外資輪船公司的激烈競爭及壓力英國船商長期佔據市場即使是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影響還是其後的省港大罷了工事件都只是短暫地削弱英商輪運的勢力每當風波過後英商在華南的航運業務又迅速恢復在激烈的競爭中華資航運家常處於不利的地位 中澳輪船公司在英商太古、怡和公司及澳洲政府的排擠打擊下1920年曾被迫售船結業1926年廣東航運公司因資金周轉不靈被英商公司索債封輪並定期拍買其次中國內地的動盪時局更使華資輪運集中於華南水域這大大地限制了港粵航運業的發展在1912至1921年間港商輪船為避免軍隊騷擾紛紛改掛外國旗幟如美國、日本等於1915年6月起香港民船便以8艘為一組僱用動力拖輪防避海盜襲擊該措施使營運成本增加減少利潤1923年初滇桂軍閥入侵廣州社會混亂百業蕭條貿易頓時受挫省港民船貿易的貨價大減三成西江各口岸貿易縮減香港的航運幾乎停頓華資輪船公司為在競爭激烈中招徠客貨奇招盡出紛紛割價其後廣東省內軍事調動頻繁交通不暢來往船隻都遭受損失除一兩間大公司外其他都陷入困境

" }

华侨华人历史文献档案馆

更多: 国图 孔夫子旧书网 知网万方 国图▪文津 京东

18、 华侨华人历史文献档案 · 第一章 华侨文献 · 美国总统轮船公司将军号客船启示

         美国总统轮船公司将军号客船启示:外国在中国的航运企业开始是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开始的但外商在中国的船运活动却由来已久从快艇到轮运19世纪初期外商专用于鸦片贸易的快艇(通称鸦片飞剪船)就已在中国沿海出现怡和洋行、宝顺洋行、旗昌洋行都各自拥有一支类似的船队在中国和印度间及中国沿海从事鸦片贸易为适应日益扩大的鸦片贸易的需要---早在道光元年(1821)外商便有引进轮船的活动“福士号”是最早出现在中国澳门的一百六十一吨的明轮小轮于1829年由英商麦金托士洋行转租于鸦片...

array(19) { ["real_id"]=> int(1107874) ["name"]=> string(45) "美国总统轮船公司将军号客船启示" ["number"]=> string(0) "" ["edition"]=> string(0) "" ["author"]=> array(0) { } ["picture"]=> string(51) "guji/2022/0222/6a90cb379d3b212acb430b9454ad3a4f.jpg" ["library"]=> array(2) { ["name"]=> string(33) "华侨华人历史文献档案馆" ["id"]=> int(85) } ["publisher"]=> array(0) { } ["publish_date"]=> string(0) "" ["collection"]=> array(2) { [0]=> array(2) { ["id"]=> int(72462) ["name"]=> string(30) "华侨华人历史文献档案" } [1]=> array(2) { ["id"]=> int(72463) ["name"]=> string(22) "第一章 华侨文献" } } ["source"]=> array(4) { ["id"]=> int(417) ["name"]=> string(33) "华侨华人历史文献档案馆" ["link"]=> string(43) "http://www.zghqwx.com/zjxs.asp?whichpage=92" ["post"]=> NULL } ["from_type"]=> int(1) ["area_id"]=> int(3) ["language_id"]=> int(12) ["category_id"]=> array(0) { } ["add_time"]=> int(1645551949) ["is_hidden"]=> int(0) ["type_id"]=> array(1) { [0]=> int(4) } ["content"]=> string(5466) "  

       美国总统轮船公司将军号客船启示:外国在中国的航运企业开始是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开始的但外商在中国的船运活动却由来已久从快艇到轮运19世纪初期外商专用于鸦片贸易的快艇(通称鸦片飞剪船)就已在中国沿海出现怡和洋行、宝顺洋行、旗昌洋行都各自拥有一支类似的船队在中国和印度间及中国沿海从事鸦片贸易为适应日益扩大的鸦片贸易的需要---早在道光元年(1821)外商便有引进轮船的活动“福士号”是最早出现在中国澳门的一百六十一吨的明轮小轮于1829年由英商麦金托士洋行转租于鸦片巨商马地臣驶行来华1844年至1845年间美商的伊迪丝号开到中国这是美国开到远东的第一艘轮船与此同时,外国商用轮船陆续来华开展香港广州间定期航班业务巨大的鸦片、洋货和贩卖华工的贸易使香港已有的小轮不能满足需求宝顺行东甘倍尔及怡和行东马地臣于1848年在广州创办“省港小轮公司”这是在中国最早出现的外国专业轮船公司较中国第一家轮船招商局要早二十五年之久资本三万两,共计一百二十股每股二百五十两首倡者虽是怡和与宝顺实则投资创办者包括琼记、公易、布什、丹拿、李百里等香港广州的主要洋行英商的活动引起美商的竞争旗昌洋行增派客运轮至省港之间从此广州、香港水域就变成外轮竞运角逐的场所省港小轮公司受到严重威胁无利可图1854年宣告清理

       外轮势力从华南沿海向北扩张---省港澳地区迅速兴起的外商小轮,采用各种方式争揽沿海土货贩运业务,或拖带华商木船或揽载华商货运或为华商所包租同时,外轮势力迅速由省港澳地区沿华南沿海向北扩张,上海逐渐成为外商船运贸易的中心1850年大英货轮公司首先开辟了香港上海间轮船定期航班三年之后仅大英一家在这条航线上营运的轮船就不下五艘此外还有怡和、旗昌、禅臣、利名等多家洋行经营中国的沿海航线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被迫进一步开放从而刺激了外商远洋轮运航线的建立主要为了扩大华丝贸易的法兰西货轮公司在法政府补助下于1862年开辟了中国航线其轮船吨位比大英货轮公司更大、运价更低、设备也更完善从而结束了大英“作为邮件承运者在过去所拥有的那种垄断地位”由于中西商品贸易的剧增几年之间至少有英、美、日等国八家轮船公司开辟了中国航线虽然这些远洋、近海航线的轮船也不时兼营沿海及长江线的商品贩运业务但控制中国土货贩运贸易的却是外国在华洋行创办的轮船公司

       外商在华轮运企业进一步扩张与远洋航线---进入19世纪70年代后在东方贸易的吸引下西方远洋轮船公司再度增辟中国航线除原有大英、法兰西、蓝烟东及万昌轮船公司外德、俄、法、英等国航运公司亦纷纷开辟通行中国的航线其中英国的葛连轮船公司曾经一度以其十五艘远洋轮船全部投入中国茶叶及其他土产的贸易运输中国市场进一步与西方市场联系起来同时外商在华轮运企业亦不断扩张并与远洋航线建立起各种联系1872年上海的太古洋行以三十六万镑资本创办起“太古轮船公司”,蓝烟东主霍尔特就是股东之一利物浦、曼彻斯特及格拉斯哥的财团都在太古投有资本太古开业不久,就收买了公正轮船公司的全套轮埠设备,实力因此大增很快就成为旗昌的有力对手

       怡和洋行主持的“华海轮船公司”也于1873年正式开业,额定资本五十万两,分为五千股怡和自己占三分之二此外,经营轮船的英商还有马立师、麦边等行迅速发展的英国船运势力很快构成对旗昌垄断地位的威胁这家垄断中国江海航线达十五年之久的美商终于在1877年将公司出售给招商局而英商轮船公司的业务却越来越多,连年盈利,继续扩大轮运业投资1879年怡和以三十万两资本又创办一家“扬子轮船公司”接着在格拉斯哥的“财界巨子”麦克格里哥及里德等人的支持下于1882年再以四十四万九千八百镑(约合一百三十七万两)资本把华海、扬子及其原有中印航线的轮只合并组成“怡和轮船公司”由怡和洋行充当“常设总经理”这样怡和、太古加上原来在广东内河及福建、台湾、香港沿海航线拥有垄断地位的省港澳、道格拉斯(1883年由德忌利士改组而成)两家轮船公司使中国江海航线明显地落入英商轮运势力的控制之中

       怡和、太古两家又是轮运霸权的“盟主”据统计,1874年~1892年间,太古轮船由六艘、一万余吨增至二十九艘、三万四千余吨怡和在1883年~1893年的十年间则由十三艘、一万二千五百余吨增至二十二艘、两万四千余吨怡和、太古的轮船到处可见,其分支机构及仓栈码头设备遍布于各个口岸得到洋务派支持的轮船招商局也只能与怡和、太古订立“齐价合同”维护自己的利益因远洋航线上的轮船公司竞争日趋激烈“运价同盟”也不能根除竞争终于出现了“驻华商人、协力轮船公司”

" }

华侨华人历史文献档案馆

更多: 知网万方 万方数据 京东 孔夫子旧书网 国图

19、 华侨华人历史文献档案 · 第一章 华侨文献 · 王恭瑞律师搂公证书

         王恭瑞律师搂公证书:香港的律师制度 笔者在香港进修期间学习之余考察了香港的一些律师事务所了解了香港的 律师制度人们常说香港之所以有今天的繁荣和发展并享有“东方之珠”的美 誉健全的法律制度是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而律师则是香港社会维持 法治的一支重要队伍 一、香港律师制度概况 香港的法律几乎全部承袭了英国法 律师制度也不例外 尤其是在律师的分类上 至今仍保留着英国的做法将律师分为大律师(Barrister)和律师(Solicitor)这在 英联邦国家已鲜为...

array(19) { ["real_id"]=> int(1107877) ["name"]=> string(27) "王恭瑞律师搂公证书" ["number"]=> string(0) "" ["edition"]=> string(0) "" ["author"]=> array(0) { } ["picture"]=> string(51) "guji/2022/0222/73f7f57abb97a8ec5fdc21dbb72ffc7b.jpg" ["library"]=> array(2) { ["name"]=> string(33) "华侨华人历史文献档案馆" ["id"]=> int(85) } ["publisher"]=> array(0) { } ["publish_date"]=> string(0) "" ["collection"]=> array(2) { [0]=> array(2) { ["id"]=> int(72462) ["name"]=> string(30) "华侨华人历史文献档案" } [1]=> array(2) { ["id"]=> int(72463) ["name"]=> string(22) "第一章 华侨文献" } } ["source"]=> array(4) { ["id"]=> int(417) ["name"]=> string(33) "华侨华人历史文献档案馆" ["link"]=> string(43) "http://www.zghqwx.com/zjxs.asp?whichpage=95" ["post"]=> NULL } ["from_type"]=> int(1) ["area_id"]=> int(3) ["language_id"]=> int(12) ["category_id"]=> array(0) { } ["add_time"]=> int(1645552158) ["is_hidden"]=> int(0) ["type_id"]=> array(1) { [0]=> int(4) } ["content"]=> string(13237) "  

       王恭瑞律师搂公证书:香港的律师制度 笔者在香港进修期间学习之余考察了香港的一些律师事务所了解了香港的 律师制度人们常说香港之所以有今天的繁荣和发展并享有“东方之珠”的美 誉健全的法律制度是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而律师则是香港社会维持 法治的一支重要队伍 一、香港律师制度概况 香港的法律几乎全部承袭了英国法 律师制度也不例外 尤其是在律师的分类上 至今仍保留着英国的做法将律师分为大律师(Barrister)和律师(Solicitor)这在 英联邦国家已鲜为可见大律师又称为讼务律师专门从事法庭的诉讼辩护在 法庭上享有充分的发言权;律师又称为事务律师专门从事非诉讼业务或部分诉 讼业务但在诉讼中其出庭时的发言权受到限制香港律师制度的发展至今 已有 100 多年的历史自 1844 年香港建立第一间最高法院开始香港便有了执 业律师 1858 年香港政府颁布的 律师执业条例 (Legal practitioners Ordinance) 是最早规范律师行为的法例 该法例先后修订了十数次 现行的 律师执业条例 是 1981 年的修订本共有条文 70 余条主要规定各种律师执业资格的取得和 丧失执业的限制以及律师的收费等此外依法成立的律师公会和大律师公会 还规定了律师从业规则和操守专门行使对执业律师的管理职责包括安排律师 资格考试 律师注册登记 维持律师的专业及道德标准 查处市民对律师的投诉 对违纪律师进行惩处等近年来随着香港经济的飞速发展律师队伍也不断在 扩大至 1992 年香港共有执业大律师 400 多人执业事务律师 2000 多人 另外还有 300 多名律师受雇于港英政府各部门充当政府的法律顾问 二、律师资格的取得 香港律师虽有大律师和律师之分但实际上两者并无高低之别只是执业范围不 同而已不过要取得大律师或律师资格却须经过不同的途径一般来说无 论要成为大律师或律师首先要取得法律学士学位(LLB)目前香港大学 (University of Hong Kong)和香港城市理工学院(City Polytechnic of Hong Kong) 都开设了法律学士学位课程 学制均为 3 年 课程包括香港基本法律制度、 宪法、 行政法、合同法、财产法、刑法、侵权法、信托法、商法、公司法、保险法、税 法、证据法、家事法等学生修完上述课程后还须在模拟法庭实习完成毕业 论文后方可毕业取得法律学士学位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学习英国伦敦 大学为海外学生开设的校外法律学位课程而取得法律学士学位学生毕业后有 志成为律师者还必须申请攻读为期一年的法律深造文凭课程(Postgraduate certificate in laws简称 PCLL)在 PCLL 期间拟成为大律师的学生会侧重 于判例、辩护以及诉讼法方面的学习;拟成为事务律师的学生则侧重于商法、 公司法、合同法等实体法的学习取得法律深造文凭后即进入实习阶段大律 师与事务律师的实习方式不同要成为大律师须以学生的身份跟随一位“师傅” 1 实习 l 年“师傅”必须是已取得律师资格执业至少 5 年的大律师实习期内学 生要协助师傅准备各种上庭文件陪同师傅上法庭出席聆讯从而取得实际经 验实习期的后半年学生可以在师傅的指导下独立处理法律事务一般来说 前 6 个月的实习期内实习律师是无任何收入的只是在后 6 个月处理一些简 单案件时才有一些酬金 实习期满后 经大律师公会考核合格 取得大律师资格 要成为事务律师 学生要跟随一名已取得律师资格执业至少 5 年的事务律师实习 2 年学生以实习律师的身份在律师事务所工作以掌握成为律师应具备的实务 技能学生在实习期内可由律师事务所发给固定薪金实习期满后经律师公 会考核合格向香港最高法院申请登记注册取得由律师公会颁发的执业证书 除上述途径取得律师执业资格外已在英国取得大律师或律师资格的也可在香 港申请执业另外曾在香港政府法律部门工作或在香港高等学校法学院工作的 法律专业人士也可以此为理由申请律师执业资格 三、香港的律师业务 香港法律对大律师和律师的执业范围作了明确的划分 大律师和律师执业必须严 格依照法律规定并受大律师公会和律师公会的纪律约束 大律师的主要职责就是代表当事人在法庭上进行诉讼 大律师可以出席任何法庭 的诉讼包括最高法院和地方法院但大律师不得直接受理当事人的案件不论 刑事案件或民事案件必须由从事诉讼的事务律师转聘大律师除非时间不许可 或对某种案件不熟悉外大律师不得拒绝接受律师的聘请大律师不得直接与当 事人接触也不能直接向当事人收取报酬只能向事务律师收取另外法律规 定大律师必须单独执业不得与其它大律师或事务律师合伙开业但通常三、 五名甚至更多的大律师会共同租用一个写字楼作为大律师事务所开业 我在香港 学习期间受香港一著名大律师 Michael Thomas Q.C.[1]之邀曾到他的 Chambers 实习近一个月这是一家香港较大的大律师事务所共有大律师 21 人其中有 5 人是御用大律师(Q.C.)[2]在大律师事务所里每个大律师都 有自己独立的办公室和秘书有的则是二人共享一个秘书每人的法律业务、财 务、专业职责都是独立的与同一事务所的其它律师毫不相干一大律师毋须为 另一大律师的行为负任何责任因此经常会出现同一事务所的律师作为同一案 件的原被告律师在法庭上分庭抗礼的情形在同一事务所里大律师之间的关系 就是按办公室的大小比例分担房租共同雇用若干名职员来负责接电话、接待、 清洁等日常事务另外每个律师的图书资料都是敞开的相互之间可以借阅 在法庭诉讼中律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香港法律属普通法体系法庭审 讯采取辩论(adversary)方式 诉讼双方在很大程度上自行决定审讯的进行 因此 法庭上的表现往往能决定其能否胜诉加之香港法律庞大而复杂许多当事人不 熟谙法律和诉讼程序要想打赢官司就必须聘请律师在正式的庭审中大律 师依照惯例必须头戴假发身穿法袍出庭通常从大律师身上的法袍能辩认出该 律师的地位身穿丝质法袍的是御用大律师身穿布质法袍的是普通大律师在 2 刑事案件中 控方由律政署代表政府担任 一般案件均由该署律师出庭负责检控 但凡涉及律政署官员的案件则委托私人执业大律师作为控方律师出庭审讯的 程序是: 先由法庭书记宣读被告控罪 由法官讯问被告是否认罪 如果被告认罪 则辩方律师只需力其求情例如可向法官提出被告没有案底引致犯罪的特殊背 景令人同情被告的家庭负担等以求法官减轻或免除被告刑罚如果被告否认 控罪 控辩双方律师就须就被告是否有罪进行辩护 按规定 控方负有举证责任 控辩双方律师要以质询和盘问的方式讯问双方证人在讯问中法官主要充当公 证人的角色保证控辩双方律师遵守证据法的规则只有在某些情节不明时才询 问证人当控方律师陈词和举证后如果连被告可能有罪都难使人相信的话辩 方律师可以向法官提出“无案需办”(No case to answer)或提出案情有合理的疑 点使被告当庭获释否则继续由辩方律师陈词和举证双方讯问证人最后 如果案件是由陪审团参加审理的 则由陪审团根据控辩双方所提供的事实和证据 来决定被告是否有罪如果案件较轻微没有陪审团参加审理则由法官独自判 决 在民事案件中 原被告律师首先要经过提供证据程序(Discovery)和书面咨询 程序 即在开庭前由原被告律师互相提供有关的审讯材料 包括起诉书、 答辩书、 证据等以便双方在审讯前作好充分准备交换文件后双方可以书面的形式向 对方提出在诉讼中所列事项的有关问题但不得问及证人的名字和对方如何诉 讼在法庭上如果在诉状中未列的事实一律不得再被提出案件的审讯主要 由原被告律师就事实和证据进行辩论 双方都要找出过去相关的判例来支持自己 的主张法官则要研究各方提出的证据决定哪一方提出的证据的可信度较大 从而决定哪一方胜诉一般来说法庭的判决很少出现各打五十大板的情况败 诉的一方除了赔偿对方的损失外还必须支付对方的律师费(Costs)在香港 法庭的诉讼费很少法庭仅就一些需要做技术性处理的项目收费但律师费却非 常昂贵一些资深律师以每小时 3 千至 4 千港币的标准收费有些官司打下来 律师费往往比索赔数额还高一旦败诉非但承担本方律师费还需赔偿对方的 律师费这使得一些索赔数额不大又没胜诉把握的案件当事人只好望洋兴叹 了那么是否穷人就打不了官司了也并非如此为了使经济状况不好的市民能 得到法律帮助香港政府实施了法律援助(Legal Aid)计划不论刑事案件还是民 事案件符合法律援助资格的当事人可以申请法律援助得到律师免费或低收费 的服务该项计划的律师费由政府支付 两大律师个人开业不同事务律师(Solicitor)可以个人开业也可以与其它律师 合伙组成律师事务所还可以受雇于私人律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是合伙组织 对外承担无限责任 在一个律师事务所里 一般可分为合伙人、 助理律师和职员 合伙人是较有威望的律师也是律师事务所的老板他们按合伙比例分红助理 律师称为 Assistant solicitor是被律师事务所雇佣的有执业资格的律师一般是 按月支取固定报酬另外还有大量的行政人员和职员负责处理律师事务所繁 杂的日常事务在一些规模较大的律师事务所里律师、职员多达几百人 3 事务律师的业务比大律师要广泛得多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 房地产业务 近年来随着香港房地产业的发展 房地产业务成为香港许多律师事务所的主要业 务 房地产业务包括房地产的租赁、 买卖楼花(Project) 其中以房地产买卖为主 律师在房地产买卖中起了重要作用 通常 某一房屋或物业买卖、 按揭(mortgage) 时当事人都委托律师办理一切手续以一房屋买卖流程为例.买方选择好房 屋后可到律师楼委托律师由律师查看田土厅记录审查卖方草拟的买卖合约 草稿;买卖合约正式签署后由买方律师负责将合同在田土厅注册并就地权问 题向卖方提出质询;然后买方律师草拟产权转户合同由买卖双方签署至买 方付首期款卖方交钥匙并楼契楼房即成交最后买方签署抵押合同由买 方律师将产权转户合同和抵押合同在田土厅注册 并将注册契据交贷款银行直至 买方还清贷款第二诉讼业务事务律师虽然不能代表当事人在高等法院出庭 辩护但可以代表当事人在裁判司法庭和地方法院出庭辩护因此大量的裁判 司法庭和地方法院审理的案件都是由事务律师代理由于香港法律规定大律师 不得直接接受当事人的聘请只能由事务律师转聘大律师因此凡是大律师办 理的案件都须有事务律师协助事务律师主要负责诉前的准备工作包括会见 当事人、证人、收集证据、草拟答辩书并陪同大律师出庭第三商业业务商 业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公司成立公司转让、合营公司上市、股票交易、合 伙、银行贷款、税务、信托基金;商标注册、草拟遗嘱、处理遗产托管和继承、 离婚及赡养费等第四咨询向当事人提供各种口头和书面的法律咨询;担任 银行、 公司或个人的法律顾问 第五 公证业务 公证业务只能由公证律师负责 香港没有专门的公证机关所有公证活动均由具有公证资格的律师担任事务律 师要申请公证人资格首先必须执业 lo 年以上并获得 30 名社会人士的共同推 荐 经港英政府审查、 英皇室批准 在香港法院注册登记后 取得公证律师资格 公证律师的业务就是为当事人认证有关的法律文件 公证律师只需证明某个法律 文件上的签名盖章是真实的即该文件上的签名、盖章是在律师面前签署的而 无须证明文件的内容是否真实因此公证律师只须对当事人的签名、盖章的真 实性负责而不必对文件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 }

华侨华人历史文献档案馆

更多: 籍合网 知网万方 国图 上海图书馆 万方数据

20、 华侨华人历史文献档案 · 第一章 华侨文献 · 1935年华侨登记证

          1935年华侨登记证:1930年1月17日当时的国民政府赶在国际国籍法公约签字之前公布了华侨登记规则及华侨登记办事细则具有抢占先机意味因为在国外侨居很久的华侨没有中国护照尤其是在国外出生的侨民子女可能被侨居国列入当地国籍而造成双重国籍问题如能先让侨民和侨眷登记为中国侨民日后中国与各国谈判华侨问题时将能发挥作用这便是办理华侨登记的本意华侨登记事务由当时的外交部驻外领事馆负责办理登记请求书一式三份分别存于领事馆、外交部和侨务委员会登记时须缴照片三张应贴登记印花...

array(19) { ["real_id"]=> int(1107879) ["name"]=> string(22) "1935年华侨登记证" ["number"]=> string(0) "" ["edition"]=> string(0) "" ["author"]=> array(0) { } ["picture"]=> string(51) "guji/2022/0222/ffdfb743ba0010ad6f1c37a0dccb3737.jpg" ["library"]=> array(2) { ["name"]=> string(33) "华侨华人历史文献档案馆" ["id"]=> int(85) } ["publisher"]=> array(0) { } ["publish_date"]=> string(0) "" ["collection"]=> array(2) { [0]=> array(2) { ["id"]=> int(72462) ["name"]=> string(30) "华侨华人历史文献档案" } [1]=> array(2) { ["id"]=> int(72463) ["name"]=> string(22) "第一章 华侨文献" } } ["source"]=> array(4) { ["id"]=> int(417) ["name"]=> string(33) "华侨华人历史文献档案馆" ["link"]=> string(43) "http://www.zghqwx.com/zjxs.asp?whichpage=97" ["post"]=> NULL } ["from_type"]=> int(1) ["area_id"]=> int(3) ["language_id"]=> int(12) ["category_id"]=> array(0) { } ["add_time"]=> int(1645552294) ["is_hidden"]=> int(0) ["type_id"]=> array(1) { [0]=> int(4) } ["content"]=> string(1107) "  

        1935年华侨登记证:1930年1月17日当时的国民政府赶在国际国籍法公约签字之前公布了华侨登记规则及华侨登记办事细则具有抢占先机意味因为在国外侨居很久的华侨没有中国护照尤其是在国外出生的侨民子女可能被侨居国列入当地国籍而造成双重国籍问题如能先让侨民和侨眷登记为中国侨民日后中国与各国谈判华侨问题时将能发挥作用这便是办理华侨登记的本意华侨登记事务由当时的外交部驻外领事馆负责办理登记请求书一式三份分别存于领事馆、外交部和侨务委员会登记时须缴照片三张应贴登记印花国币二角由外交部颁发登记证早期的登记证有效期限仅一年每年重新登记很不便1935年12月18日再次公布的华侨登记规则作出新规定:若登记人确系贫苦居留地又无照相馆可免缴照片除迁移情形外登记证永远有效侨民如不登记使领馆不负保护之责侨民有请求事项须先呈验登记证若未办理登记应即补行登记加贴5倍印花

" }

华侨华人历史文献档案馆

更多: 孔夫子旧书网 知网万方 京东 国图▪文津 籍合网 万方数据 国图 上海图书馆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