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内容简介

本系列分为三辑,精选香港《弘道》1-80期论文,内容涉及道家道教的发展历史、人物活动、宗派分衍、经籍文书、哲学思想、神仙观念、养生修炼、斋醮仪式,以及道家与中国文化、道教在海外传播、道学文化的未来等各个方面。

目录

第一辑:历史处境中的道教

序/陈耀庭

前言/郭武

※道教历史

1.道教的产生及其文化意蕴/熊铁基

2.道家即道教──论道家、道教方术相涵为一的先秦道家及道家人物/萧登福

3.唐以前道典所载黄帝修道登仙说之繁衍/张广保

4.《山海经》与谶纬中的远国异民/王守亮

5.五斗米道教职“祭酒”探源之一—以史书关于荀子为祭酒、三老的记载为中心/丁强

6.“葛氏道”问题辨析/钟国发

7.南北朝初期“道馆”与“道观”差异性之辨析/武清旸

8.仙阶与经教——先唐道教法位制度源流爬梳/白照杰

9.宋代后妃入道现象初探——以仁宗郭皇后为例/张悦

10.全真道在胶东半岛兴起的原因/刘凤鸣

11.《高良太清观碑》与全真女冠在鲁西地区的活动/赵芃 王光同

12.南宋净明道的“法”、“职”、“箓”与洞神部箓阶的彻底符号化/王亚

13.“夷夏”观念的变化与元代净明道团的兴起/郭武

14.雷时中与混元派漫谈/王家强

15.明代靖藩与道教信仰/王群韬

16.清代龙门派及其有争议的历史/[意]莫尼卡(Monica Esposito)撰 田茂泉 译

17.从《金盖心灯》看江南全真道教的构成/吴亚魁

18.清末民国庙产兴学对道教的影响——以苏州史志记载为中心/黄新华

19.近代基督教来华对道教的挑战及其启迪/何建明

20.德国传教士海因里希•哈克曼与清末民初的崂山全真教/秦国帅

21.龙虎山大上清宫“宫中道院”探讨/孔祥毓

22.现代化处境中的民国道教/刘延刚

23.民国时期地方志中的道教与民间宗教/寇凤凯

24.有关香港道教“三元法会”的调查/陈焜

25.思前想后──香港道教学院成立20周年的感想/李永明

※区域道教

26.王屋山仙踪道迹考/尹志华

27.长春派遗脉在昆明的传承/萧霁虹

28.道教传入丽江纳西族地区之时间考论/王娜

29.贵州道教与傩坛/庹修明

30.太原寻访全真遗迹/张方

※道教在海外

31.清代以来马来亚道教的落地形态与演变/[马]王琛发

32.印度尼西亚道教考察琐记/郭武

33.试论越南门符文化的道教意蕴/宇汝松

34.幻化人生 以苦为乐――论韩国道教化汉文小说/高国藩

35.韩国古代的八仙宫与八圣堂/黄勇

※道教人物

36.老子与太上老君──道家看生命:喜悦、乐道、顺天/[澳]柳存仁

37.老子其人其书考/胡孚琛

38.姓李的老子是老聃还是太史儋——析《史记》中的三位老子/尹振环

39.葛玄与江西道教文化/陈金凤

40.有关许逊的早期记载/章文焕

41.刘海蟾考/汪登伟

42.陈抟的生平事迹、学术渊源及著述略论/章伟文

43.紫阳真人张伯端生平考辩/郑为一

44.马钰仙体事件始末考/赵卫东

45.尹志平继任全真掌教始末考/侯照民

46.王常月法嗣考辨/尹志华

47.北京火神庙住持田子久小考/张雪松

48.陈撄宁与吕碧城的道缘/侯杰

49.全真教一代宗师:闵智亭大师记忆中的李理山方丈/南信云

50.永远也不会忘却的纪念──关于侯宝垣先生二三事/卿希泰

51.回忆陈国符先生对撰写《道藏提要》的批评/朱越利

52.忧党忧民 教育报国——记北京大学汤一介教授的国士风骨/胡孚琛

53.巨匠斯逝 师恩永存——在追念卿希泰先生座谈会上的发言/郭武

54.胡海牙先生晚年生活点滴/曾传辉

55.福永光司和道家文化研究──写于福永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李庆

第二辑:道教的神圣观念与行为方式

序/陈耀庭

前言/郭武

※神仙观念

1.“仙”字溯源/陈静

2.《淮南子》中的“赤松子”及其在汉代的影响/陈广忠

3.关羽信仰兴盛与道教的关系/[美]田海(Barend J. Ter Haar)撰 邢飞、张慧敏、张崇富译

4.道教“隐财神”举例——兼辨财神赵公明形象的原始出处/朱越利

5.道教文昌帝君与七曲山大庙/张泽洪

6.洪崖先生事迹考略/陈金凤

7.八仙及与之相关的道观/罗伟国

8.五显信仰源流略考/郭硕知

9.老寿星与道教神仙关系辨识/李似珍

10.佛教观世音菩萨与道教慈航真人/王成亚 张兴发

11.紫微大帝小考/李远国

12.地斗考/姜生

13.再论太岁源起与太岁神格的演变/萧登福

14.东王公形象的历史演变/于国庆

15.道教至尊女神——西王母/南信云

16.从“天门三真君”到“三元教主”:唐葛周之身份演变/覃延佳

17.九天卫房圣母元君考察/武帅怡

18.道教的灵官、功曹、金童、玉女/晋川子

19.《老子中经》神仙系统研究/郭鸿玲

20.“道正宗师图”之神灵形象考辨/李黎鹤

※丹道养生

21.修道要做得灵魂的主人/胡海牙

22.丹道辨难答疑/胡孚琛

23.顺∫逆:修行中人道与仙道的协调/李丰楙

24.流动着的内在生命──试论中医和内丹学中的经络/周复光

25.《参同契》与道教丹药学说/容志毅

26.唐代“精气神”等名相在内丹修炼上所代表的意义及其运用/萧登福

27.内丹“水火”、“龙虎”、“铅汞”之蕴意发微——以《钟吕传道集》为视角/章伟文

28.道教内丹学的“阳生活子时”/余强军

29.“河车”论/卢理湘

30.民国道教内丹学的特点、影响及启示/丁常春 吴振亚

31.“寿夭休论命,修行在本人”——孙思邈的养生观/张应超

32.八段锦源流考/汪登伟

33.“叩齿”略考/易宏

34.道教饮食保健方法/黄永锋

35.道教养生文化与武当武术/刘嗣传

※道法科仪

36.如何认识看待道教的方术/王卡

37.正一符法与道教文化/张智雄 李丰楙

38.禳灾远害驱邪的传统符咒/张振国 吴忠正

39.道教法箓概论/万景元

40.《道教雷法的基本条件》序言/[德]常志静(F. C. Reiter)撰 刘莉译

41.道教天文考古尝试/易宏

42.《鹖冠子》的数术之学/于成宝

43.《抱朴子内篇•登涉》中所见的辟虎狼之术/姜守诚

44.祖道軷祭与入山镇物/陶思炎

45.道教中的“镜法”/韩吉绍

46.道教的灵宝斋法/张泽洪

47.钱镠《道教水府告文》新释──兼谈龙简与醮/丁培仁

48.扶乩与道书创作/刘仲宇

49.道符中的文字嬗变通例/刘国梁

50.道符与书法/张鲁君

51.合气仪式及其在早期道教实践中的作用/[美]祁泰履(Terry Kleeman)撰 肖涵露译

52.由东晋灵宝派看道教斋坛法会类别之衍变/萧登福

53.《元辰章醮立成历》中所见的章仪/程乐松

54.道教投龙仪的形成/刘昭瑞

55.唐玄宗投龙铜简考述/王育成

56.宋元道书中的“引魂度桥”科仪/姜守诚

57.宋元道教冥官醮仪考论/李小龙

58.台湾道教清微派“破狱仪式”考察:以五股玄真道坛为对象/梁恩诚

59.“敕水文”之异同及其源流/叶长清

60.寒庭无悲恼,夜壑息酸辛——漫谈灯仪的功能及其实质/张振国

第三辑:道教思想与中国文化

序/陈耀庭

前言/郭武

※道教思想

1.“大道和生学”简论/钱耕森

2.论老子“道”的实质/董京泉

3.《老子》“道可道,非常道”辨正/徐山

4.道体与玄理——王弼《老子注》对道的玄解/周立升

5.老君不德之德与孟、庄仁义观/朱冠华

6.略谈老子和道教的宽容思想/许抗生

7.老子思想的现代经济之反省/[美]张绪通

8.《老子》政治哲学与和谐社会/沈善增

9.《老子》的现代科学意义/王西平

10.试谈道家雌柔原则及其在道教中的体现/陈霞

11.道教仙学琐谈/胡海牙

12.道教神学及其门类/陈耀庭

13.道教义理规范的主体思想结构与优良传统/李养正 张继禹

14.汉代道教哲学的主要内容/李刚

15.《老子河上公注》的教育思想/申国昌

16.仙道多途:杜光庭对成仙之道的看法/孙亦平

17.谭峭及其《化书》的民本思想/郭武

18.全真教出家、乞觅思想的现代意义/[日]蜂屋邦夫

19.丘处机孝道思想略论/赵卫东

20.李道纯的心性修炼思想/吕锡琛

21.人生、永恒与不朽/钟肇鹏

22.“为而不争”与“舍得之道”/葛荣晋

23.论道家的“事无事”/张丰乾

24.庄子的智慧:“庄子的妻子死了”等三则/李大华

25.对性命双修思想的现代思考/戈国龙

※道教典籍

26.要重视《道德经》注疏的研究/汤一介

27.关于楚简、帛书、今本《老子》之分章/尹振环

28.“奇才”、“奇书”与奇冤――略说淮南王与《淮南子》/陈广忠

29.择墓之善恶──《太平经》卷50《葬宅诀》解读/姜守诚

30.《灵宝经》溯源/[美]柏夷(Stephen R. Bokenkamp) 撰 吴思远 译

31.早期灵宝经的天书观/吕鹏志

32.试论内外景来源及两部《黄庭经》的撰成年代/萧登福

33.《真诰校注》补疑/刘祖国

34.早期《黄帝阴符经》诸注的思想理论/强昱

35.略论唐宋道教《五厨经》之变/刘陶

36.宋徽宗御制步虚词四首浅注/陈敬阳

37.泰山岱庙明万历圣旨及《道藏》考/范恩君

38.清末外丹经辑著《金火大成》/蒲团子

39.龙虎山历代山志略考/孔祥毓

40.《道藏续编》为丁福保所编订考/汪登伟

※道教与中国文化

41.海纳百川:道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卿希泰

42.道教幡灯续命仪对佛教及东密的影响/萧登福

43.道教对王阳明早年生活的感染/钱明

44.“修多罗义解南华”——赵朴初居士与《庄子》/韩焕忠

45.道德价值量化的善书——细说功过格/游子安

46.“虞初”小说的道教意蕴/詹石窗

47.从中国古代小说看道教“仙境”观念与异域开拓精神/苟波

48.唐末五代道教小说中的斋醮灵验故事/谭敏

49.谈谈《红楼梦》中的神仙/黄景春

50.拘神遣将话《水浒》/罗伟国

51.琳琅振响古韵幽──北京白云观的道乐/蒲亨强

52.词与歌的变奏:唐代道教诗歌的新形式/刘康乐

53.仙道与数理——宋元道教围棋文化之特质/杨子路

54.道教思想对明清文人画的影响/张明学

55.漫谈茅山道教宫观楹联/杨世华

56.太岁信仰的历史考辩/李远国

57.道士成武丁与七夕节/张松辉

58.道教文化与元宵节闹花灯/任宗权

59.再探“燕九节”/郑艳

60.楼观庙会一瞥:走纸蜡/樊光春

※道教文化展望

61.在世纪之交展望弘道任务的未来/卿希泰

62.道教的现代化/[法]施舟人(Kristofer M. Schipper)

63.巩固道教恢复成果,抓住道教发展时机——我对近年来中国大陆道教发生的变化的几点看法/陈耀庭

64.廿一世纪道教徒修养的当务之急在哪里?——闵智亭会长访谈录/刘仲宇 刘汶蓉

65.儒道对话录/牟钟鉴

66.二十一世纪的新道学文化战略──中国道家文化的综合创新/胡孚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