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内容简介

本書在研究的方法上,既非就軍事論軍事,亦非單純分析國與國之間的侵略與反侵略,而是從中日雙方國內政爭不斷的時代特點出發。在結合兩國國內各派系你爭我奪、生死存亡的研究架構中,探討中日圍繞華北的互動關係。尤其是具體檢視蔣介石在熱河戰役、長城保衛戰、《塘沽協定》、《何梅協定》、盧溝橋事變等一連串戰和過程中的對應策略,冀望建構出不同時空背景如何影響他主觀意志的分析框架,進而掌握「安內攘外」政策的實質內涵,以及蔣介石落實這項政策的準則。特別是解析他在處理華北事務時,堅持與退讓的基準何在?盧溝橋事變時,他又為何不願再退讓?

目录

山田辰雄序 iii

自 序 v

前 言 1

第一章 華北地區的多元勢力與長城保衛戰的困境 13

一、華北權力架構的多元化與熱河戰役失利 14

二、長城保衛戰三部曲 57

三、和議難成 73

第二章 《 塘沽協定》與「 行政院駐平政務整理委員會」

的階段性任務 95

一、蔣介石的和戰策略及黃郛出任政整會委員長 95

二、《塘沽協定》的簽訂與餘波 117

三、政務整理委員會的成立 140

四、政務整理委員會的結束 168

第三章 「 冀察政務委員會」與日方策動

「華北五省自治運動」之間的角力 191

一、「安內攘外」政策的實質內涵 191

二、「冀察政務委員會」的成立始末 202

三、五方勢力相互牽制 223

第四章 盧溝橋事變擴大之經緯 279

一、「安內攘外」政策的改弦更張 279

二、「西安事變」對日本的衝擊 289

三、事變的緣起 300

四、事變擴大的關鍵 311

五、中日兩國在華北問題上的圖窮匕見 342

結 論 369

徵引書目 385

中日關係年表(1931 年9 月–1937 年8 月) 410

索 引 473

作者简介

黃自進

政治大學外交系畢業,日本慶應義塾大學法學博士。曾任日本東京外國語大學客座助教授、日本立命館大學客座教授、慶應義塾大學特別研究教授、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外國人研究員;現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兼任教授。著有《吉野作造對近代中國的認識與評價:1906–1932》、《北一輝的革命情結:在中日兩國從事革命的歷程》、《和平憲法下的日本重建:1945–1960》、《蔣介石と日本:友と敵との狹間で》、《蔣介石與日本:一部近代中日關係史的縮影》、《阻力與助力之間:孫中山、蔣介石親日、抗日50 年》、《圍堵在亞洲:日美同盟關係的深化(1960–1972)》、《中日華北攻防:蔣介石「安內攘外」政策的再評價(1932–1937)》以及主編史料彙編、專書論文集多本,並撰有近代中日關係及戰後日本外交等相關論文80 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