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内容简介

本書的經驗脈絡聚焦在二十世紀中葉起,台灣多種醫療、公衛、衛教、政策與社會行動者引介歐美醫療與政策,並在地化為本地院所、衛教、政策、社區與病患生活的過程。由這些體制化實作中,本書剖析各種專業與理論視野的在地競逐,並以居間、自我後進、在地化與批判等概念,反思醫療化、專業權力、藥療化、生命治理與後進追趕等,多數源自歐美脈絡的理論定位。

本書貢獻如下:第一,將本地經常引介的歐美先進全景視野,定位於歐美歷史—問題脈絡。第二,闡述本地行動者的位移、重組與想像實作競逐,如何形塑三種慢性病防治體制的變遷與差異。第三,深度剖析這些過程所凸顯的多層次專業、醫療、社會與政策意涵,並藉此回應既有社會理論。第四,以實務情境繪製多重在地照護地景的體制地圖,以想像未來照護的可能性。期待這些分析有助於本地醫療、政策與社會專業稍微將目光由國際移向如何關照彼此、發展協作,以創造更適合的機遇,改善台灣照護體制。

目录

自序 跟隨多重行動者的學習旅程
推薦序
第一章 探索慢性病
第二章 位移社會
第三章 位移專業
第四章 位移知識
第五章 重組疾病
第六章 重組衛教
第七章 想像政策
第八章 想像社區
第九章 想像研究
附錄一 研究資料概述
附錄二 歷年高血壓指引之台灣文獻引用比例
附錄三 歷年糖尿病指引之台灣文獻引用比例
附錄四 歷年慢性腎病指引之台灣文獻引用比例
附錄五 各共照網引用之國際指標與出處

作者简介

林文源

國立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研究領域為社會理論、醫療社會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曾獲2014年科技部吳大猷先生紀念獎、2014年中央研究院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著有專書《看不見的行動能力:從行動者網絡到位移理論》(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出版),合作編輯《科技 社會 人》系列叢書4輯、《寫給青春世代的STS讀本》系列2輯,以及《把生活帶進實驗室》(皆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人文社會的跨領域AI探索》(國立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記疫:臺灣人文社會的疫情視野與行動備忘錄》(大塊文化出版社出版),建置《記疫》網站累積COVID-19疫情下台灣人文社會經驗,以及監製《記疫台灣》紀錄片三集(CNEX發行)。近年延續探索台灣醫療體制,進行當代中醫實作與體制變遷研究,並致力於推動人文社會研究之公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