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現代中國伊斯蘭的命運如何?其發生了怎樣的歷史變遷?她如何表述與被表述?本書由文藝視角出發,兼及文藝深刻勾連的思想和歷史視野,通過查閱大量現代中國各族知識分子的相關實踐文本,以此鉤稽、深描和重思現代中國伊斯蘭及穆斯林人群的革變、再造和流動,及其在多種文藝形式中的表述史,呈現他們被遮隱的另一重面影與心靈,為跨體系社會的中國及其現實與未來提供可資借鑒的思想參照。
目录
導論 重述伊斯蘭
第一節 解放作為思想對象的伊斯蘭
第二節 現代中國伊斯蘭的歷史位置與文藝實踐
第三節 研究綜述、方法與結構
第一章 多重新文化運動與中國穆斯林的文藝表述
第一節 多重時空的中國及其新文化運動
第二節 中國穆斯林報刊文藝的興起
第三節 「做昏暗中的曙光」:阿訇文人及其寫作
第四節 中國穆斯林的宗教思考及文藝表述
第五節 「我們信回教,我們是中國人」:穆斯林與祖國書寫
第二章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文藝中的邊疆與伊斯蘭(1931-1945)
第一節 反帝反殖運動中的邊疆遊記與穆斯林表述
第二節 「七七」事變後中國文藝中的「回教」書寫
第三節 1940年《抗戰文藝》與「回民生活文藝特輯」
第四節 四幕話劇《國家至上》的創作與接受史
第五節 中國穆斯林的文藝「抗戰之聲」
第三章 新「下西洋」:現代中國穆斯林的印度洋–伊斯蘭世界遊記
第一節 流動的歷史與心靈:中國、印度洋與伊斯蘭
第二節 現代中國阿訇的印度洋遊歷:以1920年代的王靜齋為例
第三節 「到埃及去」:1930-1940年代中國穆斯林的留埃遊記
第四節 現代中國穆斯林的朝覲遊記
第五節 華北淪陷區回民唐易塵及其《麥加巡禮記》
第六節 中國穆斯林在海外伊斯蘭世界的抗戰宣傳與遊記寫作
結論 經驗與方法:如何表述伊斯蘭?
後記
主要參考文獻
作者简介
馬海波
一九九〇年生,清華大學文學博士,現擔任青海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兼任清華大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研究員、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學會理事等職。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現當代文學、少數民族文學、中國伊斯蘭文化等,在《文藝理論與批評》、《民族文學研究》、《中華民族共同體研究》等刊發表學術論文多篇。另以筆名馬驥文寫作漢語新詩,已出版詩集兩種,曾獲丁玲文學獎、十月詩歌獎、柔剛詩歌獎等,中國作家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