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著名英籍科学史家李约瑟花费近50年心血撰著的多卷本《中国科学技术史》,通过丰富的史料、深入的分析和大量的东西方比较研究,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辉煌成就及其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内容涉及哲学、历史、科学思想、数、理、化、天、地、生、农、医及工程技术等诸多领域。本书是这部巨著的第三卷:数学、天学和地学。目录:凡例vii缩略语表xix志谢xxi作者的话xxiii第八章导言1第九章儒家与儒家思想3a引言3b儒家学派的一般特点5c对待科学的矛盾态度12d人性学说16e“灵魂阶梯”理论22f苟卿的人文主义26g作为封建官僚主义正统思想的儒学30h作为一种“宗教”的儒学31第十章道家与道家思想35a引言35b道家的道的观念38c自然界的统一性与自发性501自动装置和庄周的有机主义哲学582道家思想,因果关系和目的论61d对自然的态度;科学观察的心理631水的象征与阴性象征632“让”(退让)的概念683静心704违反自然的行为(“为”)及其对立面(“无为”)765道家的经验主义79e变、化和相对性831道家思想和方木93f道家对知识和社会的态度961神秘主义和经验主义的类型1002科学和社会福利1103返回到原始合作社会111g对封建制度的抨击1121道家对阶级分化的谴责1152“朴”与“浑沌”(社会的均同一致性)1193传说中的叛逆者1294“掘地派”,许行和陈相1345“技巧章节”和技术1356欧洲的类似情况;“黄金时代”1417科学和民主145h萨满,巫和方士147i道家的个人目标:成为长生不死的“仙”1541炼气术1582日疗术1603导引术1604房中术1615神仙列传1666仙道和有机哲学167j作为一种宗教的道教168k结论175第十一章墨家和名家181a墨翟的宗教的经验主义182b墨经中的科学思想187c公孙龙的哲学204d惠施的悖论210e形式逻辑还是辩证逻辑?219第十二章法家227第十三章中国科学的基本观念239a引言239b中国科学所用的一些最重要的字词的词源240c自煞主义学派(阴阳家)、邹衍和五行学说的起源与发展2541与其他民族的元素理论的比较2672汉代自然主义学派(阴阳家)与儒家的综合269d排列的顺序和象征的相互联系2761排列的顺序及其组合276i生序:水、火、木、金、土(艾伯华的B4顺序)277ii相生序:木、火、土、金、水(艾伯华的A1顺序)278iii相胜序:木,金、火、水、土(艾伯华的A4顺序)278iv“近代”序:金,木、水、火、土(艾伯华的D4顺序)279v变化的比率;相制和相化的原理2792象征的相互联系和衍生出这种联系的各个学派2833同时代的批评和后世的接受2874“毕达哥拉斯式的”象数学;曾参290e两种基本力量的理论(阴阳学说)296f相互联系的思维及其意义;董仲舒3021有机主义哲学的根源3152中国和欧洲的元素论与实验科学3173大宇宙与小宇宙318g《易经》的体系3291从征兆的谚语到抽象的概念3472普遍的概念库3483卦和重卦卦象在后世中国科学思想中的意义3554《易经》作为对自然现象的“行政管理途径”;它与有组织的官僚制社会和有机主义哲学的关系3625附论:《易经》和莱布尼茨的二进制算术367第十四章伪科学和怀疑主义传统373a占卜3731龟卜与蓍筮3742利用《易经》中的卦3763占星术3774择日,吉日和凶日3845干支推命3846堪舆(风水)3857相术和手相3908占梦3919拆字391b周代和汉初的怀疑主义倾向392c王充的怀疑论哲学395d离心的宇宙生成论399e王充对人类中心说的否定402f现象论者和王充反对他们的斗争406g王充和人类的命运410h以后各世纪中的怀疑论传统414i怀疑论传统的辉煌成就:中国的人文学研究418第十五章佛教思想423a一般特点423b小乘与大乘429c佛教在中国的传布432d中国自然主义的反应435e佛教对中国科学和科学思想的影响446f密教及其与道教的关系454g结论458第十六章晋、唐道家和宋代理学家461a魏晋时代的道家思想4611王弼和修正派4612鲍敬言和激进派4633葛洪和科学思想466b唐宋时代的道家思想;陈抟和谭峭472c李翱和理学的起源483d理学家4861朱熹和他的先行者4862“太极”4913对普遍模式的研究;气(物质-能量)和理(组织)的概念5034循环背景中的进化自然主义S185对不朽和神明的否定522e宋代理学和自然科学的黄金时代525f朱熹、莱布尼茨与有机主义哲学527第十七章宋明时代的唯心主义者及中国本土的自然主义的最后几位杰出人物539a对一元论哲学的探讨539b唯心主义者;陆象山和王阳明539c唯物主义的再肯定;王船山543d汉代思想的再发现;颜元、李嫌和戴震545e“新的,或实验的哲学”;黄履庄547第十八章中国和西方的人间法律和自然法则551a引言551b法学家的自然法和科学的自然法则的共同根源552c中国法理学中的自然法和成文法;对法典化的阻力5541法律和现象主义;伦理秩序和宇宙秩序的统一性5592法律中的社会方面;中国的和希腊的564d美索不达米亚-欧洲自然法和自然法则分化的阶段566e文艺复兴时期自然科学对立法隐喻的认可573f中国思想和自然法则5781“法”(成文法)、“礼”(良好的习俗,风尚)、“义”(正义)5782“天法”(自然法)和“命”(命令)5823“律”(条律和标准律管)5854“度”(天体运动的度量)5875“纪纲”(自然因果作用的网或脉络)5896“宪”(宪法)5917“理”(模式)和“则”(适用于整体的各个部分的规则)5928“无为”和自然法则5979中国人之否定有一个上天立法者,乃是对自然界的自发性和自由的一种肯定59810理学中的“理”和“则”;有机层次的哲学599g佛教思想中的法606h把法排除在外的秩序6081对动物的法律审判;对比欧洲和中国对生物反常现象的态度6102统治心理和过度抽象化6123中国的和欧洲的法之比较哲学6144对神的各种不同概念616i结论618参考文献621缩略语表622A.1800年以前的中文书籍627B.1800年以后的中文和日文书籍及论文653C.西文书籍和论文661索引699插图目录图37云南呈贡孔庙的一进院落(图版一四)33图38晚清时的一幅传说中的叛逆者被放逐的画像130图39晚清时的一幅三苗结盟明誓的画像132图40云南昆明西山三清阁之门廊与神龛(图版一五)169图41《易经》的卦的分离表(图版一六)300图42表明《易经》作为一个抽象概念库的作用的示意图350图43晚清时的一幅关于传说中的帝舜及其诸臣(包括大禹)的画像,画中正在用龟蓍卜问375图44中国14世纪的一幅星命天宫图(图版一七)379图45一部论“风水”的著作《十二杖法》中的插图,该书据传为唐代880年前后杨筠松所撰(图版一八)387图46晚清时的一幅选择宅址的图画389图47蜕化在佛像中的表现(图版一九)451图48周敦颐(1017-1073年)的《太极图》492图49莱布尼茨《关于中国哲学的通信》的标题页(图版二〇)534列表目录表10“灵魂阶梯”说22表11科学思维中一些重要字词的会意词源243表12象征的相互联系285表13《易经》中八卦的意义337表14《易经》中六十四重卦的意义339表15按类分卦351表16《易经》中所提到的发明353表17《参同契》中卦与太阴循环和周日循环的联系358表18易卦与《周礼》中行政体制的联系364表19佛教兴起年表425表20十二因缘的轮回426表21理学家对儒家术语的合理化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