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太平天国与现代中国,太平天国的母体——拜上帝教,拜上帝会与客家人的关系——一个试论,太平天国的举兵经过与年代,初期太平天国10名战士的供述书,太平天国运动的特质,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的民间宗教,民众运动的思想,平均主义的历史性及其社会基础,太平天国对外观念的变化,呤唎之墓,关于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三次参加太平天国讨论会,对于清朝晚期历史尤其是太平天国史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目录第一章太平天国研究与现代中国第二章太平天国运动的母体——拜上帝会第一节创立第二节构成成员、会规第三节咒术与上帝会的变质第三章拜上帝教、拜上帝会与客家人的关系——一个试论第四章太平天国举兵经过与年份考——不是1851年而是1850年第一节年份1851年说的再考第二节举兵经过第三节当时举兵的情况第四节举兵后的事态第五节1850年说的可信性考证第五章初期太平天国10名战士的供述书——伦敦公文书馆所藏史料第一节参加举兵的紫荆山区的一个拜上帝会教徒的供述书(1851年)第二节在湖南南部(道州、江华、永明)被捕的新战士的供述书(1852年7月)第六章太平天国运动的特质——与德国农民战争比较第七章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的民间宗教、民众运动的思想——日本与中国比较第八章平均主义的历史性及社会基础第一节关于农业集团化——我的错误检讨第二节关于农业社会主义、平均主义的讨论第九章太平天国对外观念的变化——从变相的华夷思想到民族主义的萌芽第一节中国华夷思想的特质与日本的华夷思想第二节举兵前到建都天京的对外观念第三节同西洋诸国接触初期的对外观念——典型的“变相的华夷思想”第四节洪仁歼的华夷思想批判——《资政新篇》的意义第五节民族主义的萌芽——维护“领土主权”的思想第十章呤唰之墓第十一章关于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保姆谈到的“长毛”(太平天国)第一节阿长回忆的太平军第二节回忆的探讨——(一)门房的首级第三节回忆的探讨——(二)太平军与童子第四节回忆的探讨——(三)“阴门阵”第十二章三次参加太平天国讨论会第一节1979年的人物评价问题第二节1981年的“平均主义”论争第三节感慨于广西山村第四节关于“国家主权”与“反封建”后记作者所出论著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