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内容简介

悠久的地球艺上,各个民族创造着自己的历史。各个时代救世济人的思想和人物,历经千年,依然长存。在中国,孔子就是这样的人物。他的思想,成为儒教,在很长的时代影响着我们。此外,道教的(老子)和《庄子),也是具有同样意义的经典。

目录

静慈圆及其密教研究/韩异

中文版前言

序论

篇 空海与中国思想

 章 空海与儒教——《论语》的影响

  节 空海当时的学制与《论语》

  第二节 空海是否读过《论语》

  第三节 入唐期间的文章

  第四节 四十岁对《论语》的理解

  第五节 五十岁对《论语》的理解

  第六节 有关颜回的论述

  小结

 第二章 空海与道教

  一、《庄子》的影响

  节 《逍遥游》篇

  第二节 《齐物论》篇

  第三节 《养生主》篇、《人间世》篇、《德充符》篇、《大宗师》篇、《应帝王》篇

  第四节 概观“外篇”、“杂篇”

  第五节 《骈拇》篇、《马蹄》篇、《胠箧》篇

  第六节 《秋水》篇、《至乐》篇、《远生》篇、《山木》篇、《田子方》篇、《知北游》篇

  第七节 《庚桑楚》篇、《徐无鬼》篇、《则阳》篇、《外物》篇、《寓言》篇

  小结

 二、空海与老庄思想

  节 《庄子》和《性灵集》、《三教指归》

  第二节 《老子》与《性灵集》、《三教指归》

  小结

 第三章 空海的三教思想

  节 儒教与佛教的一致

  第二节 天皇与儒教

  第三节 天皇与道教

  第四节 儒教与道教的一致

  第五节 真言密教最胜

  小结

 第四章 空海与中国文学——《文选》的影响

  节 入唐时的两篇文章

  第二节 《性灵集》的《文选》用例

  小结

第二篇 空海的行动与思想

 章 空海《上表文》的结构及其特色

  节 篇首的表现

  第二节 集中引用中国经典的笔法

  第三节 赞叹天皇的表现

  第四节 空海的谦卑表现

  第五节 空海的生活目标——禅定

  第六节 入唐学习真言秘法与书法

  第七节 寄托于上表文的意愿及结尾

  小结

 第二章 空海愿文的构造及其特色

  节 中国的愿文

  第二节 空海的愿文

  小结

 第三章 空海与护国思想

  节 入唐时的空海

  第二节 护国三部经与空海

  小结

  第三节 空海与陀罗尼思想

  第四节 《孔雀经》等的护国思想

 第四章 空海教学中的横竖与机根

  节 横竖的研究

  第二节 机根的研究

  小结

 第五章 空海教学中的因果论

  节 一般的因果论

  第二节 《释摩诃衍论》的因果

  第三节 “缘”的解释

  第四节 因缘的含义

  第五节 十二因缘的定位

  第六节 “因”与“果”的关系

  第七节 四家大乘与因果

  第八节 第九极无自性心的立场

  小结

结语

附录

 章 《淮南子》的影响

  节 词汇检索

  第二节 引用《淮南子》的特色

  小结

 第二章 《楚辞》的影响

  节 《楚辞》的“兮”字用例

  第二节 空海的“兮”字用例

  小结

 第三章 空海的辞赋文学

  节 概观

  第二节 词汇检索

  第三节 空海文章的表现与汉赋

  小结

 第四章 《诗经》的影响

  节 文中摘引《诗经》的实例

  第二节 多次反复使用的词虻例旬

  第三节 重要词汇与单词

 第五章 从《秘藏宝钥》看《变文》的影响

  节 变文的构成

  第二节 《秘藏宝钥》的构成

  第三节 来自《佛典》、《文选》的影响

  小结

后记

作者简介

静慈圆,昭和十七年(1942),德岛县出生。  昭和四十六年(1971),高野山大学研究生院读博士课程。  昭和四十九年(1974),大阪大学研究生院读中国哲学研究生课程。  平成二年(1990),高野山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