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内容简介

原序

吴序

译者叙言

附:译著者叙言

专门用语略说

篇 南戏北剧之由来

章 宋以前戏剧发达之概略

一、先秦时代

二、汉代

三、六朝及唐代

四、宋代

参考

一、《武林旧事》所载官本杂剧段数二百八十本目录

二、《辍耕录》所著录之六百九十种院本名目

第二章 南北曲之起源

节 用于宋代杂剧中之乐曲

第二节 南宋杂剧与金院本

第三章 南北曲之分歧

节 元代杂剧之改进

第二节 南戏发达之径路

第三节 杂剧及戏文之体例

第四节 元代北剧之盛行与南戏之下沉

参考

一、《琵琶记》之开场

二、《小孙屠》之家门

三、《武林旧事》(卷一)所载时和所念诵之“致语”与“口号

第二篇 南戏复兴期(自元中叶至明正德)

第四章 南戏之复兴

参考

一、青木氏所引王世贞《艺苑巵言》之原文

二、《永乐大典》本《宦门子弟错立身》中歌咏传奇名之曲辞

三、沈璟《南九宫谱》所载之(刷子序)散曲

四、《永乐大典目录》所收之南戏

五、《南词叙录》所载“宋元旧篇”目录

第五章 复兴期内之南戏

节 《永乐大典》本戏文三种

第二节 《琵琶记》与《拜月亭》

第三节 其它元末明初之南戏

一、《荆钗记》

二、《白兔记》

三、镁杀狗记》

四、《金印记》

五、《赵氏孤儿》及《牧羊记》

第四节 成化、弘治、正德间之南戏

一、《五伦全备》

二、么香囊记》

三、《精忠记》(附《金丸记》)

四、《连环记》

五、《千金记》(附式四节记》)

六、《绣襦记》

七、《三元记》

参考

一、赵五娘之题真容诗

二、陆放翁咏蔡中郎之诗

三、《杀狗记》二十二出之下场诗

四、《明珠记》第六出之白

五、《浣纱记》第三十二出之白

六、关于《东窗事犯》的作者

七、《千金记》的命名

第六章 保存元曲余势之杂剧

节 明初之杂剧

第二节 周宪王之杂剧

一、道释剧

二、剧

三、牡丹剧

四、节义剧

五、水游剧

六、其它之剧

第三节 王九思与康海

参考

一、《太和正音谱》所著录之“国朝三十三本”杂剧目录

二、《正音谱》所分杂剧之十五体

三、《香囊怨》谱人杂剧名之曲

四、西谛《中山狼故事之变异》摘录

第三篇 昆曲昌盛期(自明嘉靖至清乾隆)

第四篇 花部勃兴期(自乾隆末至清末)

第五篇 余论

索引

校订后记

目录

原序

吴序

译者叙言

附:译著者叙言

专门用语略说

篇 南戏北剧之由来

章 宋以前戏剧发达之概略

一、先秦时代

二、汉代

三、六朝及唐代

四、宋代

参考

一、《武林旧事》所载官本杂剧段数二百八十本目录

二、《辍耕录》所著录之六百九十种院本名目

第二章 南北曲之起源

节 用于宋代杂剧中之乐曲

第二节 南宋杂剧与金院本

第三章 南北曲之分歧

节 元代杂剧之改进

第二节 南戏发达之径路

第三节 杂剧及戏文之体例

第四节 元代北剧之盛行与南戏之下沉

参考

一、《琵琶记》之开场

二、《小孙屠》之家门

三、《武林旧事》(卷一)所载时和所念诵之“致语”与“口号

第二篇 南戏复兴期(自元中叶至明正德)

第四章 南戏之复兴

参考

一、青木氏所引王世贞《艺苑巵言》之原文

二、《永乐大典》本《宦门子弟错立身》中歌咏传奇名之曲辞

三、沈璟《南九宫谱》所载之(刷子序)散曲

四、《永乐大典目录》所收之南戏

五、《南词叙录》所载“宋元旧篇”目录

第五章 复兴期内之南戏

节 《永乐大典》本戏文三种

第二节 《琵琶记》与《拜月亭》

第三节 其它元末明初之南戏

一、《荆钗记》

二、《白兔记》

三、镁杀狗记》

四、《金印记》

五、《赵氏孤儿》及《牧羊记》

第四节 成化、弘治、正德间之南戏

一、《五伦全备》

二、么香囊记》

三、《精忠记》(附《金丸记》)

四、《连环记》

五、《千金记》(附式四节记》)

六、《绣襦记》

七、《三元记》

参考

一、赵五娘之题真容诗

二、陆放翁咏蔡中郎之诗

三、《杀狗记》二十二出之下场诗

四、《明珠记》第六出之白

五、《浣纱记》第三十二出之白

六、关于《东窗事犯》的作者

七、《千金记》的命名

第六章 保存元曲余势之杂剧

节 明初之杂剧

第二节 周宪王之杂剧

一、道释剧

二、剧

三、牡丹剧

四、节义剧

五、水游剧

六、其它之剧

第三节 王九思与康海

参考

一、《太和正音谱》所著录之“国朝三十三本”杂剧目录

二、《正音谱》所分杂剧之十五体

三、《香囊怨》谱人杂剧名之曲

四、西谛《中山狼故事之变异》摘录

第三篇 昆曲昌盛期(自明嘉靖至清乾隆)

第四篇 花部勃兴期(自乾隆末至清末)

第五篇 余论

索引

校订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