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内容简介

第一章 北宋前「玉皇」概念之相關構詞意涵

一、 前言

二、 玉皇可指三清尊神

三、 高上玉皇相關神格意涵

四、 玉皇作為其他仙界高真或唐皇帝代稱

五、 結語

第二章 北宋玉皇崇拜與祭祀析論

一、 前言

二、 玉皇之命:新出天命的繼承與宣傳

三、 玉皇之祀:宮觀聖像的建鑄與迎奉

四、 玉皇之位:禮制神譜的建構與定序

五、 結語

第三章 南宋中期以前傳統道經出世的類型與特質

一、 前言

二、 接遇降傳類型

三、 石室示現類型

四、 真手傳譯類型

五、 其他類型

六、 結語

第四章 南宋道經中「飛鸞開化」出世類型的認知與特質

一、 前言

二、 飛鸞的傳統意涵

三、 道教飛鸞的轉化運用認知

四、 梓潼帝君在飛鸞過程中的地位與職能

五、 飛鸞記錄中侍鸞者身分特質與道壇地點

六、 結語

第五章 《玉皇本行集經》出世的背景與因緣

一、 前言

二、 「蜀罹敵難」背景與《玉皇本行集經》出世的關係

三、 《玉皇本行集經》與梓潼帝君的關係

四、 《玉皇本行集經》和劉安勝道壇系統的關係

五、 結語

第六章 《正統道藏》中三卷本《玉皇本行集經》時間考定

一、 前言

二、 張良本早於白文本

三、 誦經感應改編自《金剛經報應》相關故事

四、 成書時間早於南宋前證據薄弱

五、 四、《正統道藏》三卷本《玉皇本行集經》成書於南宋中期

六、 結語

第七章 故宮黃綾本《玉皇本行集經》在道教經典史上的貢獻

一、 前言

二、 故宮黃綾本的結構、版次與刻校者

三、 南宋程公許〈玉皇本行集經跋〉的重要價值

四、 故宮黃綾本對《玉皇本行集經》版本流變的貢獻

五、 結語

第八章 《道藏輯要》中三個《玉皇本行集經》註解版本解析

一、 前言

二、 合註本《高上玉皇本行集經》

三、 周玄貞編註本《高上玉皇本行集經註解》

四、 《太上洞玄靈寶紫微金格高上玉皇本行集經闡微》

五、 結語

目录

目录
李丰楙教授序
胡其德教授序
导论
第一章 北宋前“玉皇”概念之相关构词意涵
前言
一、玉皇可指三清尊神
二、高上玉皇相关神格意涵
三、玉皇作为其他仙界高真或唐皇帝代称
结语
第二章 北宋玉皇崇拜与祭祀
前言
一、玉皇之命:新出天命的继承与宣传
二、玉皇之祀:宫观圣像的建铸与迎奉
三、玉皇之位:礼制神谱的建构与定序
结语
第三章 南宋中期以前传统道经出世的类型与特质
前言
一、接遇降传类型
二、石室示现类型
三、真手传译类型
四、其他类型
结语
第四章 南宋道经中“飞鸾开化”出世类型的认知与特质
前言
一、飞鸾的传统意涵
二、道教飞鸾的转化运用认知
三、梓潼帝君在飞鸾过程中的地位与职能
四、飞鸾纪录中侍鸾者身分特质与道坛地点
结语
第五章 《玉皇本行集经》出世的背景与因缘
前言
一、“蜀罹敌难”背景与《玉皇本行集经》出世的关系
二、《玉皇本行集经》与梓潼帝君的关系
三、《玉皇本行集经》和刘安胜道坛系统的关系
结语
第六章 《正统道藏》中三卷本《玉皇本行集经》时间考定
前言
一、张良本早于白文本
二、诵经感应改编自《金刚经报应》相关故事
三、成书时间早于南宋前证据薄弱
四、《正统道藏》三卷本《玉皇本行集经》成书于南宋中期
结语
第七章 故宫黄绫本《玉皇本行集经》在道教经典史上的贡献
前言
一、故宫黄绫本的结构、版次与刻校者
二、南宋程公许《玉皇本行集经跋》的重要价值
三、故宫黄绫本对《玉皇本行集经》版本流变的贡献
结语
第八章 《道藏辑要》中三个《玉皇本行集经》注解版本解析
前言
一、合注本《高上玉皇本行集经》
二、周玄贞编注本《高上玉皇本行集经注解》
三、《太上洞玄灵宝紫微金格高上玉皇本行集经阐微》
结语
结论
引用书目
后记

作者简介

谢聪辉,1963年出生于台湾台南县,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博士,现任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专任教授。研究专长为道教经典、道坛道法、道教文学与台湾文化信仰,曾获得2010与2011学年度“国科会特殊优秀人才奖助”肯定,持续开设“道教文化专题研究”与“神仙传记专题研究”课程。已出版主要著作:《台湾斋醮》(与李丰楙教授合著,国立传统艺术筹备处,2001,初版)、《台湾民间信仰仪式》(与吴永猛教授合著,国立空中大学,2011,再版),及相关论文数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