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内容简介

杜维明教授为当今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学者,被视为当代新儒学的代表人物,长期以来,杜教授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自觉,孜孜于中国人文传统的复兴与中国文化价值的重建,并提出"文化"中国作为其世界文明秩序构想的一个重要概念。鉴于杜教授的等身著作及其学术思想所涉及学科领域的广泛,这部由作者本人核定的文选集,为读者认识与把握杜教授的学术思想之精要提供了方便。

目录

儒學第三期:探索,自覺與創造性轉化(自序)

一、價值探索

“仁”與“禮”之間的創造性張力

作為人性化過程的“禮”

儒家心性之學——論中國哲學和宗教的途徑問題

内在體驗:宋明儒學思想中的創造性基礎

儒家的成人觀

宋明儒學本體論初探

從?意”到“言”

孔子仁學中的道、學、政

仁:《論語》中一個充滿活力的隱喻

存有的連續性:中國人的自然觀

從身、心、靈、神四層次看儒家的人學

自我與他者:儒家思想中的父子關係

論儒家的“體知”——德性之知的涵義

郭店楚簡與先秦儒道思想的重新定位

修身:體現人性的教育

儒家人文精神與宗教研究

儒家视域之創造力

仁的反思:面向2018年的儒家哲學

二、士的自覺

儒家自我修養中的痛與苦

中國古代儒家知識分子的結構與功能

孔子:人的反思

孟子思想中的人的觀念:中國美學探討

孟子:士的自覺

魏晉玄學中的體驗思想——試論王弼“聖人體無”觀念的哲學意義

論陸象山的實學

劉因儒家隱逸主義解

日本天理大學藏“王陽明講學答問並尺牘”卷初探

主體性與存有論實在——王陽明思維模式的詮釋

王陽明“四句教”探究

劉宗周哲學人類學的主體性

顏元:從内在體驗到實踐的具體性

劉智的天方聖學及其在中國思想史上的意義

早期清代思想中“學”的觀念

熊十力對真實存在的探索

人心與天道:儒家的終極關懷——如何回應錢穆先生的“徹悟”

為往聖繼絕學

徐復觀先生的胸懷——為紀念一位體現了憂患意識的儒學思想家而作

三、創造性轉化

東亞思想觀念中的“道德共範”

邁向儒家人文主義第三期

反傳統、整體觀、耐心謹慎:關於當代中國學術思想的反思

宗教學:從神學到人文學——哈佛大學的宗教研究

儒家人文主義與民主

文化中國:以外緣為中心

超越啟蒙心態

對全球社群之核心價值的儒學透視

家庭、國家與世界:全球倫理的儒學探索

全球倫理的儒家詮釋

儒家東亞興起的涵義

新儒家人文主義的生態轉向:對中國和世界的啟發

全球化與多元化中的文明對話

個人、社群與道——古代群體批判的自我意識的出現

编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