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内容简介

《通往和谐发展之路:国民利益政策报告》是一部研究当代中国社会经济问题的专著,涵盖的内容有城市化、土地制度、公司治理、财政改革、法制建设、城市环境、医疗改革等方面。作者包括茅于轼、胡景北、盛洪等十多位当代著名学者。在《通往和谐发展之路:国民利益政策报告》中,学者们回顾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经验和教训,通过翔实的数据和独到的分析,指出我国面临的挑战和应对之策。

目录

第一章:中国的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发展及其问题

胡景北、傅十和、冯革群、郑彩霞

一、导论:中国的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化

1史无前例的劳动力城乡转移与城市化进程

2研究状况和问题

二、中国城市化问题和政策

1中国城市化问题简述

2建国后中国城市化的特征

3中国城市化政策的选择及其演变

三、中国乡城人口转移规模

1城市化比率的提高

2人口的乡城迁移

3中国乡城人口转移规模

4中国劳动力的乡城转移

5中国劳动力转移的宏观原因

6劳动力转移的宏观波动

7农民转移的制度约束

8农民转移的人力资本约束

第二章:土地市场制度建设与土地财税改革

刘守英、朱秋霞

一、中国土地市场制度建设三十年

1农地承包经营权市场发展

2农用地转非农用地市场发展

3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市场发展

4深化改革、完善土地市场的主要政策建议

二、中国土地财税制度改革方案选择

1城市化与中国土地财政制度的发展

2改革三十年以来土地财税制度演变

3土地税费制度改革方案选择

4中国台湾土地税制度的经验和教训

5中国内地土地财税制度改革基本方案——土地税制度

第三章:中国农用地使用权流转与金融制度

刘宪法、何广文等

一、中国农用地使用权流转的制度演进与实践

1农用地使用权制度的建立及农用地使用权的初始分配

2农用地使用权流转制度的建立

3农用地使用权流转市场演进的现况

4理论讨论与农用地使用权交易制度的可能演进方向

二、中国农地金融制度: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

1导言

2农地金融:理论与实践

3农地金融产生的背景

4中国农地金融现状、问题及其潜在后果

5构建中国农地金融制度的理论原则和模式探讨

第四章:中国公司治理问题与对策报告

郑志刚、范建军、山立威、王鹏

一、导言:公司治理与中国国有企业改革

1公司治理问题的提出

2中国公司治理发展历史的简单描述

3公司治理的主要内容

4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

二、股权结构和机构投资者

1股权结构

2控制权市场或接管市场(takeover)

3机构投资者

三、经理人薪酬设计

1现有公司治理文献的主要理论结论

2主要发达国家成熟的经验

3基于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已有研究结论的简单综述

4对中国公司治理实践的评估和相关的政策建议

四、公司的内部监督机构,董事会和监事会

1机制

2关于监事会的研究

3董事会

4结论和对我国政策的建议

五、会计信息披露与公司治理结构关系

1会计信息披露对公司监督的作用

2信息披露对投资者的保护作用

3我国信息披露的状况和在此方面的研究

4信息披露方面的一些问题和建议

六、投资者保护研究

1投资者保护机制

2投资者保护的研究结论

3中国市场的投资者保护

4政策建议

七、法律外制度的公司治理角色

1有关法律外制度的公司治理角色文献的主要结论

2主要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

3基于中国上市公司已有研究结论的简单综述

4对中国法律外制度公司治理实践的评估和相关政策建议

八、结论

1研究结论的总体描述

2对中国公司治理实践的总体评估

3中国公司治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4相关政策建议

第五章:转型时期中国的地方制度和中央地方财政改革

李洪雷、朱彩霞

一、转型时期中国的地方——特点、缺陷与改革

1中国当代地方制度的特点

2我国地方制度的缺陷

3中国地方制度的改革

二、提高地方财政自主权的理论依据与改革设想

1提高地方财政自主权的理论依据

2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历史回顾

3市县地方财政关系

4乡镇财政关系改革

5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历史回顾与改革方案

第六章:普通法与中国法制建设

刘海波

一、判例法法制的理论辩护与历史经验

1实践理性与判例法方法

2重构判例法规则秩序模式

3两制并立的政体模式

4判例法法制发展的历史经验

二、判例法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潜力

1判例法技术与我国户籍制度困局

2判例法与我国中央与地方法律冲突调节

三、如何在中国建设判例法法制

1司法制度的改革

2学院判例法试验

3法律推理研究与培训

第七章: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公民社会

贾西津、王春光

一、城市化与公民社会

1城市化与公民社会的历史渊源

2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及其凸显的问题

3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公民社会角色

二、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公民社会实践

1农民的公民权及外来工维权组织的案例

2城市社区与乡村自治中的公民社会发育

3公民社会在公民教育中的作用

三、促进新型城市化与公民社会成长的政策建议

1公民社会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与困境

2促进新型城市化和公民社会发展的政策建议

第八章:用市场制度解决资源与环境问题

——以森林、水资源、能源和碳排放为例

盛洪、茅于轼、赵旭等

引言

一、市场化与外部成本

1市场化的定义与内容

2外部成本定义

3市场化指数

4第一类外部成本和第二类外部成本

5市场化与国内生产总值和碳排放强度的关系

6可耗竭自然资源的时间最优配置问题

二、中国作为一个转型中的发展中国家的资源与环境问题

1转型期存在第二类外部成本

2能源领域的市场化尚未完成

3以政府为主导的水资源管理

4存在缺陷的林木产权

5煤炭的第二类外部成本的基本判断

6与市场制度成熟国家的具体差距

7国际比较:二氧化碳排放/GDP

三、市场化对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影响

1制度变革效应和制度内效应

2市场化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

3水权制度与水资源交易对水资源问题的影响

4林权制度改革对森林产业和环境的影响

四、解决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市场化方案

1将煤炭外部成本内部化的市场化措施

2水权及其交易的方案

3林木产权、市场交易与减税方案

4完成能源领域的市场化

五、广义的市场化:补救市场失灵

1效率原则:广义的市场原则

2水权:人为的产权制度

3打破和清除垄断企业及相关部门对新能源技术开发和推广的障碍

4将外部成本内部化于能源价格

5用社会贴现率评价节能减排新技术

六、市场化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估计

1广义市场化对煤炭供需及外部成本的影响

2完成能源领域的市场化对减少碳排放的影响

3林权及其交易带来的影响

4市场化对资源与环境影响的综合判断

第九章:中国医疗体制改革报告

赵雯

1导论

21949至1979年:中国卫生事业的发展

31980至2005年:中国卫生事业的改革

42007年医疗改革所面临的问题及前进方向

5总结分析

6结论和建议

作者简介

作者介绍: 作者包括茅于轼、胡景北、盛洪等十多位当代著名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