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序
源自心靈神秘深處的觸動與追尋—— 周逸昌與南管/林谷芳
生產《朱文走鬼》的熱情、悟性與探索精神/鍾明德
憶周逸昌—— 一位開風氣之先的烈士/王櫻芬
他說他快成了/林世煜
關於周逸昌/石婉舜
致來者
邂逅「江之翠劇場」―― 梨園戲的傳統與現代(交通大學專題演講,2013) /周逸昌主講
一種從傳統出發的創新――周逸昌自述劇團理念、營運與國際化推動(表演藝術團隊個案訪談,2013)/周逸昌口述,張啟豐、余昕晏採訪
從執著到超越――周逸昌談「動中定」與藝術追求(《藝乘三部曲》讀書會,2016)/周逸昌主講,安原良整理、節選
語錄‧文存
社區劇場的理念與實踐――與周逸昌的訪談(民眾日報,1993)/林寶元採訪
演出前的話(《南管遊賞》節目冊,1995)/周逸昌
「身體、語言與意識型態」座談會引言(台灣現代劇場研討會1986-1995台灣小劇場,1996)/周逸昌
獲獎謝詞(第一屆臺灣省特殊優良文化藝術人員獎,1998)/周逸昌
「社區劇場」座談會引言(一九九九台灣現代劇場研討會,1999)/周逸昌
緣起與期盼(《古曲清韻》節目冊,2005)/周逸昌
「台新藝術獎」入圍作品專訪――《朱文走鬼》(「台新藝術獎」入圍影片,2007)/周逸昌
自由叛逆的精神,勇於探索實踐的風範――專訪周逸昌先生(未刊稿,2010)/張佳棻採訪、整理
傳統梨園戲與現代劇場藝術的對話――《朱文走鬼》(傳藝,2011)/周逸昌、林于竝
側寫
當劇場遇到社會運動――側寫周逸昌和零場劇團(台灣評論,1993)/莊珮瑤
傳統戲曲在現代劇場的另類演繹――訪江之翠劇場藝術總監周易昌(傳統藝術,2000)/吳秋瓊
實驗劇場中地道的梨園傳習――談江之翠的梨園薪傳(傳統藝術,2000)/林谷芳
江之翠實驗劇場在傳統的土壤中滋養當代(新台風,2007)/陳梅毛
周逸昌 鞠躬盡瘁的音樂人生――梨園南管新傳唱(新北市文化,2014)/呂伊萱
憶述
憶與周逸昌先生的一段因緣――專訪李豐楙教授/石婉舜採訪
一條在地的劇場「解殖」路線――那些與周逸昌在零場「造反」的日子/陳梅毛
以前我是個肩膀歪一邊注意力也不集中的人――專訪三金影帝吳朋奉/吳耀東採訪
「汝心中若有專念,足底自有雲生」――專訪前江之翠劇場資深團員温明儀/石婉舜採訪
BOX―「現階段南管滾門曲牌影像與聲音資料保存計畫」執行始末/温明儀
江翠之心/徐智城口述,編輯部整理
相遇
兩個最Exciting城市的劇場融合實驗――專訪韓偉康、龔志成談一九八九年《重:重,力/史II》演出/石婉舜採訪
BOX―草長鶯飛――關於台灣劇場的二三事/施心慧
BOX――《重:重.力/史II》演出筆記/彼得小話(Peter Stuart)
懷想周逸昌的浪漫與堅持――專訪《後花園絮語》編作吳素君/林乃文採訪協力
關於二○二○年「江之翠劇場」《朱文走鬼》公演 /友惠靜嶺,黃資絜譯
風格化表演傳統的延續與再造――專訪尤金諾‧芭芭(Eugenio Barba)與茱莉亞‧瓦雷(Julia Varley)/安原良採訪
南管是他的過程而不是終點――專訪《摘花》導演郭文泰/林乃文採訪協力
周逸昌的心南向:台、印表演文化交流的一頁――專訪薩爾教授(Prof. Sal)、穆吉優諾(Mugiyono)與密羅陀(Miroto)/林佑貞採訪協力
附錄
周逸昌相關線上影音資料庫暨出版品一覽
周逸昌相關書目彙編
周逸昌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