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戰後臺灣文學典範的建構與挑戰:從魯迅到于右任──兼論新/舊文學地位的消長(黃美娥)
郭松棻、〈月印〉、與二十世紀中葉的文學史斷裂(張誦聖)
有關臺灣現代主義文學的成因和評價的諸種說法辨析(朱雙一)
臺灣理論與知識生產:以一九九○年代臺灣後殖民與酷兒論述為分析對象(劉亮雅)
文筆‧譯筆‧畫筆─鍾梅音在南洋(衣若芬)
馬來西亞臺灣中文書籍與臺灣文化知識的傳播──以大眾書局為研究個案(1984-2014)(廖冰凌)
旅行文學之誕生:試論臺灣現代觀光社會的觀看與表達(蘇碩斌)
日本人作家丸谷才一如何描寫臺灣「獨立」?──試論《用假聲唱!君之代》(垂水千惠 &著;林姿瑩 &譯)
再見日本:黃春明小說中的臺灣歷史與武士道精神敘事(張文薰)
帝國殖民與文學科的建立:臺北帝國大學文政學部「東洋文學講座」初探(蔡祝青)
勤勞成貧:臺北城殤小說中的臺灣博覽會批判(柳書琴)
創傷記憶──論鍾理和日記(計璧瑞)
Preliminary Thoughts on Feixu Taiwan (Wasteland Taiwan) and Kuroi Ame (Black Rain) (Bert Scruggs)
1940-60年代上海與香港都市傳奇小說跨區域傳播現象論──以易金的小說創作與企劃編輯為例(須文蔚、翁智琦、顏訥)
越華現代詩中的戰爭書寫與離散敘述──兼與臺灣詩人洛夫「西貢詩抄」的對照(洪淑苓)
性別化東方主義:女性沙漠羅曼史的重層東方想像(林芳玫)
知識傳播與小說倫理:以《零地點》為發端的討論(蔡建鑫)
薪傳,文創,現代化:談《陣頭》中的電音三太子奇觀(廖勇超)
由蠻夷到外國人──由外族稱名看中外文化交流(呂佳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