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書以不同角度、風格的書寫,道出沈從文與張愛玲的個性與文章風采,並且對於沈從文與張愛玲的文章做補遺與校訂。從這些較鮮為人知的文章中,探詢出沈從文與張愛玲的性格特色,以及之所以產生這樣的著作,是由於當時發生了特殊的事件。
作者簡介
解志熙,1961年10月出生於甘肅省環縣一個農民家庭,先後畢業於西北師範大學中文系(1982年)、河南大學中文系(1986年)和北京大學中文系(1990年),現任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教授。著有《生的執著——存在主義與中國現代文學》、《美的偏至——中國現代唯美-頹廢主義文學思潮研究》、《摩登與現代——中國現代文學的實存分析》、《考文敘事錄——中國現代文學文獻校讀論叢》等。
目录
沈從文的愛欲書寫?/呂正惠愛欲抒寫的「詩與真」/—沈從文現代時期的文學行為敘論1
一部田園牧歌背後的愛欲隱衷:且從《邊城》表裡的「不湊巧」說起/1
從「愛欲的壓抑」到「情緒的體操」:沈從文的愛欲觀與文學觀之回溯/14
從苦悶的「自敘傳」到抒情的「愛欲傳奇」:沈從文二三十年代創作的「變」與「轉」/37
理想的人性樂園和愉快的抒情美學:沈從文三十年代鄉土抒寫的得與失/64
「抽象的抒情」之底色和「最後的浪漫」之背後:沈從文四十年代「新愛欲傳奇」的 「詩與真」/95
「餘響」費猜詳:關於沈從文四十年代末的「瘋與死」/149
沈從文佚文廢郵鉤沉/169
〈三秋草〉/169
〈覆王誌之函〉/172
〈給小瑩的信〉/175
〈《七色魔(魘)》題記〉/183
〈我們用什麼來迎接勝利〉/194
〈新廢郵存底.四十二.經驗不同隔絕了理解〉/198
〈兩般現象一個問題〉/203
「鄉下人」的經驗與「自由派」的立場之窘困—沈從文佚文廢郵校讀劄記/207
從〈三秋草〉說開去:沈從文關於「現代派詩」的京海差異觀/208
與「流氓左派」的遭遇及其他:關於沈從文沒有存底的兩封「廢郵」/214
沈從文的「常」與「變」:〈《七色魔(魘)》題記〉的訊息/223
「寄語上官碧,可憂下民紅」:「鄉下人」的經驗與「自由派」的立場之窘困/236
沈從文佚文廢郵再拾/259
〈廢郵存底.致丁玲〉/259
〈廢郵存底.辛.第廿九號〉/265
〈旱的來臨〉/268
〈讀書隨筆〉/269
〈夢和囈〉/272
〈文字〉/275
〈敵與我〉/276
〈新廢郵存底.關於《長河》問題,答覆一個生長於呂家坪的軍官〉(殘)/282
〈新廢郵存底.致莫千〉(殘)/283
〈給一個出國的朋友〉/285
〈詩人節題詞〉/289
〈新書業和作家〉/290
〈紀念詩人節〉/297
遺文疑問待平章—新發現的沈從文佚文廢郵考略/301
友誼與愛情的遺跡:沈從文致丁玲的信和給張兆和的情書/302
愛國與愛欲的焦慮:沈從文抗戰及四十年代的佚文廢郵/310
沈從文佚文輯補/323
〈人的重造—從重慶和昆明看到將來》/323
〈《斷虹.引言》附函〉/327
〈一個理想的美術館〉/328
「最後一個浪漫派」的人文理想之重申—沈從文佚文輯補劄記/335
從《立言畫刊》上的《廢郵存底補》說起/335
《世界晨報》上的沈從文文章書簡/339
人的重造:「最後一個浪漫派」的人文理想之重申/342
相濡以沫在戰時—現代文學互動行為及其意義例釋/351
相濡以沫在戰時:沈從文給李健吾的慰問信及其他/351
海上羈客有所思:李健吾對林徽因、沈從文的感懷/361
臨風寄意懷遠人:柯靈組編《作家筆會》的苦心/ 368
文人交往有深致:文學互動行為的文學史意義/375
亂世才女的亂世男女傳奇—張愛玲淪陷時期的文學行為敘論/385
家敗世亂蒼涼心:張愛玲在生活上和文學上的早熟/385
情有獨鐘的敘事焦點:傳寫末世人性之變與亂世人情之常的《傳奇》/392
別出心裁的敘事藝術:「反傳奇的傳奇」的折衷損益及其趣味之限度/407
但求「安穩」還是應有「鬥爭」:張愛玲與淪陷區文壇上的張愛玲之爭/426
「人的文學」之歧途:「婦人性」的人性宣敘中的妥協迷思/453
妥協的或不妥協的男女之愛:〈色.戒〉與《海的沉默》之校讀/484
結束之贅言:《傳奇》之後無奇傳/499
後記/501
本書討論篇章索引/503
作者简介
解志熙,1961年10月出生於甘肅省環縣一個農民家庭,先後畢業於西北師範大學中文系(1982年)、河南大學中文系(1986年)和北京大學中文系(1990年),現任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教授。著有《生的執著——存在主義與中國現代文學》、《美的偏至——中國現代唯美-頹廢主義文學思潮研究》、《摩登與現代——中國現代文學的實存分析》、《考文敘事錄——中國現代文學文獻校讀論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