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書旨在藉十九世紀「心說論爭」,展示朝鮮性理學發展至末期的面貌,並思考朱子學中可能蘊涵的道德動力問題。本書梳理了心說論爭中四位代表儒者的主要思想:奇正鎮「理一分殊」、李恒老「明德主理」、李震相「心即理」及田愚「性師心弟」,前三者代表退溪學在朝鮮末期的發展,田愚則代表栗谷學在朝鮮末期的思想。二造討論的焦點在「心」之概念,並直接關聯至對「工夫論」的不同理解,有助於思考朱子學中可能蘊涵的道德動力問題。
本書旨在藉十九世紀「心說論爭」,展示朝鮮性理學發展至末期的面貌,並思考朱子學中可能蘊涵的道德動力問題。本書梳理了心說論爭中四位代表儒者的主要思想:奇正鎮「理一分殊」、李恒老「明德主理」、李震相「心即理」及田愚「性師心弟」,前三者代表退溪學在朝鮮末期的發展,田愚則代表栗谷學在朝鮮末期的思想。二造討論的焦點在「心」之概念,並直接關聯至對「工夫論」的不同理解,有助於思考朱子學中可能蘊涵的道德動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