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目录

前言

导论 中国哲学复兴的机遇与方向

一 时代的发展呼唤中国哲学的自觉

二 重新把握中国哲学的源头与脉络

三 本体诠释学与中国哲学的重建

四 “本体”的中国意义

第一章 时代的转折与文化的反思

一 人生经历与为学旨趣

二 东西方文化的优长与不足

三 对中国文化现代化过程的省思

四 以“易”为核心的本原意识

五 对自己思想的定位

第二章 本体诠释学与中国哲学的发展

一 本体诠释学的提出

二 本体诠释学的方法论意义

三 易学本体论与易学诠释

四 易学与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

五 新儒家的发展分期和未来走向

第三章 思维模式的比较与哲学的会通

一 中西思维模式的异同

二 中西方真理观的异同

三 自由概念的东西互释

四 中西马的会通与中国哲学的未来发展

第四章 中国哲学的心性论与生命境界

一 知识的专门化与信仰的困惑

二 中国哲学心性论的内涵与意义

三 心性的中西差别

四 中国心性论的重建

第五章 本体学的伦理学与管理哲学

一 本体理性:体用兼备,由体及用

二 宇宙创化的模式与过程

三 整体化的本体伦理学

四 本体管理学的内涵、原则与应用

第六章 中西文化的宗教与信仰

一 宗教及其与信仰的关系

二 东西方宗教观的区别

三 重建中国的信仰体系

四 哲学、科学与宗教的关系

五 重建民族文化的信仰

六 本体学视野下的文化判教

第七章 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之路

一 重写中国哲学史的原因与必要性

二 中国哲学史的特点与写作方法

三 中西哲学的差异与融合的空间

四 基于本体诠释的学科整合

五 本体诠释学与人生境界的提升

附录 文化会通与中国哲学的慧命

中西马的文化会通与中国哲学的发展

中国哲学需要“再创造”

中华文化的修行之道与生命智慧

在人文会通视野中重写中国哲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