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書以「小說家讀者」此一社群為研究對象,分析由許榮哲、高翊峰、王聰威、甘耀明、伊格言、李志薔、李崇建、張耀仁共八位作家組成的團體,如何在千禧年後的台灣文學環境裡,面對著純文學在消費市場的衰落,企圖以「中間文學」與「行動文學」來改變純文學在消費市場的疲態。
「中間文學」以愛情主題為出發,意在打造介於大眾文學與純文學間的文類,向網路世代的年輕族群進攻。「行動文學」則以各類綜藝活動包裝文學,用惡搞戲謔的方式顛覆傳統對文學的嚴肅想像。如何在商品與藝術間做出平衡,成為了千禧年台灣文學生態裡重要的課題。
「小說家讀者」嘗試多種行動來打破純文學與通俗文學的邊界,但同時也創作著既有文學界所認知的純文學作品。這類型的作品出現鄉土符號的敘事,但抹除了結構性的社會批判敘事,而以深層的人性與藝術性作為文本主軸。
目录
謝辭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問題意識
第二節、文獻回顧
第三節、研究框架與範疇
第四節、章節概要
【第二章】文學獎下的純文學出道
第一節、寫實主義作為新鄉土的例外
第二節、文學獎成為唯一的突破口
第三節、小說家讀者的集結
【第三章】創作上主打的中間文學
第一節、在「中間」以前:流行文化的大眾寫作
第二節、中間文學:以愛之名
第三節、KUSO趣味作為另一種中間文學的可能
【第四章】行動文學與解散後的影響
第一節、行動文學的佔位與反叛
第二節、行動過程的新秀產物
第三節、延繼的文學遺產
【第五章】結論
【第六章】參考資料
附錄
作者简介
蔡易澄
東華華文系畢。現為臺大臺文所博士生。著有個人小說集《福島漂流記》、《冷不防》導讀別冊。曾入圍金鼎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