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明清之际,大量欧洲天文、地理、数学、机械等方面知识的介绍涌现,对世界地图的绘制以及相关文字的撰写便是其中之一。这些地图包括利玛窦的《坤舆万国全图》、毕方济的《坤舆全图》、艾儒略的《万国全图》以及南怀仁的《坤舆全图》,与此同时,还有一些与这些图像相应的文本资料,如艾儒略的《职方外纪》与南怀仁的《坤舆图说》。这些地理学作品当中,除去我们今天已经成为常识的"科学"地理知识,如大洲大洋、山川河流、国家地区等的信息,还有一部分信息却经常被过滤掉了,那就是这些地理学作品中记载的诸多海怪、陆兽、奇闻异事。这些记载既包括丰富的文本信息,还有大量的图像资料。从明清时期开始,这部分信息便常被当时的知识界认为是荒诞不羁、虚无缥缈的,从而被边缘化。这也导致我们并未对这些"知识"进行系统的考察。但实际上,这些知识在之后的中国社会中,包括宫廷与民间,依旧有所流传,影响颇为深远。而本书试图重新拾起这些曾经被边缘化的"知识",对其历史渊源、流变以及在中西方知识系统脉络中的地位做一番系统的研究与阐释,并且讲述他们在明清中国的传播。
目录
推荐序︱以对“物”的辨识重构生活世界(刘华杰)
前 言︱《坤舆全图》里的博物世界
◎海怪篇◎
导言
把勒亚
剑鱼
斯得白与仁鱼
薄里波与克拉肯
飞鱼与狗鱼
落斯马与海马
大如海岛之海兽
西楞与海人
◎陆兽篇◎
导言
无对鸟
鼻角兽
大懒毒辣
获落
狸猴
喇加多
恶那西约
苏
骆驼鸟
◎从地图上走下来的博物学◎
《坤舆全图》的由来
《坤舆全图》的“前世”:彩绘本《坤舆万国全图》
彩绘本《坤舆万国全图》的“祖本”:八扇屏风组成的世界地图
《坤舆全图》博物图像的欧洲来源
不列颠图书馆收藏的中文地球仪
一个插曲:毕方济版《坤舆全图》
地图的归地图,博物的归博物:蒋友仁的《坤舆全图》
后 记丨明清地图上的意外“冒险”
作者简介
程方毅
中山大学博雅学院教授,中国史专业博士生导师。研究聚焦中外交流史与中古北方民族史,如域外的神话传说、物质文化,动物、神灵乃至怪兽在古代中国文化中的变异及重现,以及它们在中国的接受史。著有《遥望与亲历:一个西方家庭眼中的中国(1887—1950)》《海妖之歌——横跨欧亚的奇幻之旅》。
赖毓芝
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美国耶鲁大学艺术史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中日视觉文化交流和清宫研究。曾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意大利高等研究院访问学人、荷兰莱顿大学何四维—瓦兹涅夫斯基访问教授、德国海德堡大学海因茨·格策访问教授、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访问学人等。出版专著《跨界的中国美术史》,参与编著《物见:四十八位物件的阅读者与他们所见的世界》《看见与触碰性别:近现代中国艺术史新视野》及特展图录《伪好物:16—18世纪“苏州片”及其影响》《追索浙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