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歷史語言研究所自籌辦伊始,即對攸關新學問的新材料積極進行考掘或整理的工作,上述王國維所舉的近代四大「發現」,幾乎都與史語所初期的發展有極為密切的關係。其中內閣大庫檔案原歸屬歷史博物館收藏,惟該館因經費支絀,擬將此批檔案批售給同懋增紙店,以為改造還魂紙的原料。適逢羅振玉(1866-1940)與金梁(1878-1962)於書肆中意外獲購數件檔案,循線訪查來源,羅振玉遂以三倍價格將之購入,移貯於彰義門的善果寺。羅氏曾從其中選件彙編成《史料叢刊》十冊出版,其餘則於1924年底轉售與李盛鐸(1859-1937)。民國十七年(1928)九月,歷史語言研究所尚處於籌辦之際,胡適(1891-1962)與陳寅恪(1890-1969)便已向傅斯年(1896-1950)建議,設法將內閣檔案收存整理,傅斯年因此特別函請中研院院長蔡元培(1868-1940)撥款支持,終於翌年從李盛鐸處購得內閣大庫檔案,並展開整理工作。
後因抗戰軍興,幾經斟酌,傅斯年決定揀擇檔案裝箱南運,隨著烽火蔓延,一路從北平遷徙湖南長沙、雲南昆明,再轉往四川李莊,抗戰結束後暫移南京,最後隨著國府渡海來臺。即在棲惶之間,檔案整理工作亦未稍歇,遷臺初期便開箱清點註記,八○年代則開始系統整理,九○年代中期更以數位典藏的方式進行保存,並公諸學界開放檢索。
回首來時路,倏忽至今竟已九十寒暑。我們特別以清朝嘉禮中「大節」、「大燕」、「大婚」與「大比」四個主題,展示內閣大庫中相關的典藏精品,用饗同好。誌慶之餘,永念前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