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内容简介

本书为日本已故著名汉学家增田清秀教授的代表性著作,分研究和资料两编。作者运用历史学和文献学的方法,探讨了中国的乐府从汉代的产生到唐宋的沿革历史的方方面面,其中很多细节的考证,体现了日本学者认真、绵密的研究功夫,就是在今天看来,仍不失为一部水平很高的乐府学研究著作。已故著名汉学家、九州大学冈村繁教授评价此书说:“十分遗憾的是,我国(日本)这方面(乐府)真正意义上的研究是从来没有的。……有幸的是,这部著作正好是在探明这种乐府制度史方面下了大力气,能充分满足学术界之渴望的具有时代意义的劳作。”“通读本书之后,给我印象最深刻最受感动的是著者对于前汉以来有关乐府的庞大的文献资料,零星的片段记事都过了目,不留任何疑点,极为细小的问题上也倾注了心血,真是极为诚实地始终如一地采取实证的态度的治学精神。”(《评增田清秀著〈乐府的历史性研究〉》,九州大学《中国文学论集》五,1975年)日本金泽大学李庆教授认为此书在日本当时的研究中,“可说是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日本汉学史》第三卷);出版方创文社对此书的评价是:“真正当行本色地研究乐府的书是从来没有的,本书则运用了从汉代到唐代所残存的资料,试图对乐府的历史进行体系化的研究,取得了划时代的业绩。”目录目序论文篇第一章乐府的定义第二章上林乐府的所在地与功能一、上林苑与上林乐府在地理上的关系二、上林乐府及平乐观的功能三、功能停止后的乐章、歌辞第三章汉代的邹子乐与五帝歌一、邹子乐及其名称的由来二、邹子乐与东汉五帝歌的关联三、南北朝五帝歌的形制第四章汉魏及晋初鼓吹曲的演奏一、鼓吹的语义和乐器二、汉武帝采用鼓吹的意图三、新声二十八解与横吹曲四、大驾鼓吹的列队情况五、东汉宫廷的黄门鼓吹六、短箫铙歌及其遗声的演奏七、汉魏之际赏赐鼓吹的功臣与私有者八、晋初鼓吹曲的特殊性第五章魏晋宫廷演奏的歌曲一、相和歌的涵义二、属于相和歌的歌曲三、晋大曲1.作为棹歌的《王者布大化》和《白头吟》之曲2.复叠唱法和《西门》《东门》之曲3.艳、趋相伴的歌曲四、清、平、瑟三调的演奏顺序五、三调在音律上的差别六、三调在歌咏上的差别七、关于清商署第六章清商曲的源流与南朝的吴歌西曲一、清商曲的源流二、吴歌西曲的歌唱三、与吴歌有关的传说1.基于传说产生的歌辞2.著名人物的女性关系3.判臣的行为4.王室的传闻5.民间的情死事件四、西曲与宋、齐的宫廷人1.舞曲化的时代2.使用乐器的新奇性3.宫廷人歌唱的商人主题的歌辞4.《寿阳乐》和宫廷诗人5.齐王室的权威和舞曲6.劳动主题歌曲的采择五、吴歌西曲与《古今乐录》第七章汉魏南北朝游侠主题的歌曲一、汉魏及晋游侠主题的歌曲二、北朝的《东平刘生歌》和南朝的《刘生》之曲第八章批判前秦苻坚施政的歌谣并记正史所见批判施政的歌谣第九章北朝乐府的实态与歌曲一、五胡乐府的实态与歌曲二、北魏乐府的实态与歌曲三、北齐乐府的实态与歌曲四、北周乐府的实态与歌曲第十章南朝人所作的横吹曲辞一、总论1.曲辞的制作年代2.曲辞的歌曲性格3.曲辞作家的横吹观二、分论1.陇头水2.关山月3.折杨柳4.梅花落5.长安道、洛阳道6.紫骝马、骢马7.雨雪第十一章南北朝赏赐鼓吹的实态一、南朝人的鼓吹观二、宋齐两朝鼓吹上的特殊事件三、前部鼓吹和后部鼓吹的比重四、北朝赏赐鼓吹的实态第十二章南北朝及隋的鼓吹曲一、谢朓的鼓吹曲和沈约的鼓吹曲二、北朝汉鼓吹铙歌的遗声三、隋炀帝时代的鼓吹曲第十三章宋梁及唐的大堤与《大堤曲》附录大堤主题歌诗集南北朝、唐二十五首第十四章隋唐的古曲演奏一、隋代的古曲演奏二、唐代的古曲演奏第十五章唐人的乐府观与中唐诗人的乐府一、唐人的乐府观二、中唐的乐府作家三、李贺与李益四、白居易与元稹五、柳宗元与韩愈六、张籍与王建第十六章唐代皮日休的“正乐府”与时事批判一、“正乐府”制作的时代背景二、关于皮日休的操行三、正乐府与时事批判资料篇第一章郭茂倩《乐府诗集》的编纂第二章《乐府诗集》未收录乐府汉魏晋南北朝《乐府诗集》增补附录乐府作品编辑上存在的问题第三章吴兢的《乐府古题要解》原文与考证并记唐人的古乐府解题之书第四章《文选》李善注的古乐府与《乐府诗集》一、《步出夏门行》与《陇西行》二、《长安城西行》三、《上留田行》四、《悲歌行》与《塘上行》五、《饮马长城窟行》六、《歌录》第五章刘次庄《乐府集》《乐府集序解》批判一、刘次庄的传记二、《乐府集》与《乐府集序解》附录刘次庄《乐府集》《乐府集序解》辑佚附记《乐府诗集》与《全唐诗》收录的乐府再版致谢附录一索引附录二增田清秀年谱简编附录三增田清秀学会活动附录四增田清秀著作目录译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