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摩登女郎現象作為啟發式研究方法:合作、關聯性比較與多向互引(全球摩登女郎研究小組)
全球摩登女郎:化妝品廣告與種族和風格的政治(全球摩登女郎研究小組)
從洗衣盆走向世界:C.J.沃克夫人與黑人女性的「休閒/再造」(1900–1935)(Davarian L. Baldwin)
摩登女郎的法國化:從新女性到女先鋒(Mary Louise Roberts)
1930年代南非的摩登女郎和種族體面性(Lynn M. omas)
種族扮裝:對美國現代性的消費與爭議(Alys Eve Weinbaum)
吞噬一切的消費民族主義:1920至1930年代的印度摩登女郎(Priti Ramamurthy)
舞蹈階級還是工人階級:蘇聯的摩登女郎(Anne E. Gorsuch)
誰懼怕摩登女郎?(董玥(Madeleine Yue Don))
「土著女人也太驕傲了」:澳大利亞現代性裏的外表技藝、女性氣質與種族(Liz Conor)
帝國邊緣的「摩登女郎」問題:1920至1930年代沖繩女性的殖民現代性和社會流動性
大眾女性雜誌中多種消費主義的爭鳴(Barbara Sato)
買賬:1920至1930年代上海的廣告與性感摩登女郎符號(Tani E. Barlow)
對普世性的幻想?魏瑪時期和納粹時期德國的新女性、種族與國家(Uta G. Poiger)
目及之處皆摩登女郎(Kathy Peiss)
壯遊之後:摩登女郎、新女性和殖民少女(Miriam Silverberg)
摩登女郎和商品文化(Timothy Bur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