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内容简介

本书是由日本知名汉学家沟口雄三、小岛毅主编的日本重要汉学家关于中国近代以前思想、文化的论集。全书分为上篇“中国的思维世界”和下篇“礼治与政教”两个部分。上篇主要是关于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通论,内容相当广泛,涉及中国古代的自然观、天理观、术数学以及天谴论、人性论等,时间范围则自上古至明清,论述的对象有董仲舒、朱熹、许皓等重要思想家。下篇则主要围绕“礼治与政教”的专题展开,集中论述中国古代官方及民间繁复的礼制以及其中所蕴涵的文化政治意义,如古代皇帝的朝政礼仪、祭祀礼仪、建筑所体现的礼仪、民间社会中的礼仪以及对近代社会的影响等。这些文章从大量史料出发,包括正史、文集、笔记、考古材料以及社会史文献等,分析细致,见解深刻,体现了严谨的治学态度,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认识有借鉴意义。

目录

序言

上编 中国的思维世界

《中国的思维世界》题解(沟口雄三)

中国思想史中“自然”的诞生(池田知久)

中国古代的天人相关论——董仲舒的情况(池田知久)

中国科学与天文历数学(池田知久)

术数学(池田知久)

力与公正——关于吕坤的全体生存构想(林文孝)

许诰与明清时期人性论的发展(马渊昌也)

论天理观的形成(沟口雄三)

秩序化的诸相——清初思想的地平线(伊东贵之)

宋代天谴论的政治理念(小岛毅)

下编 礼治与政教

中国的皇权——《礼治和政教》导论(小岛毅)

元会的建构——中国古代帝国的朝政与礼仪(渡边信一郎)

皇帝祭祀的展开(金子修一)

中国皇帝和周边诸国的秩序(金子修一)

唐长安城的礼仪空间——以皇帝礼仪的舞台为中心(妹尾达彦)

中国前近代史研究中的地域社会视角——“中国史研讨会‘地域社会——地域社会与指导者’”主题报告(森正夫)

从“气质变化论”到“礼教”——中国近世儒教社会“秩序”形成的视点(伊东贵之)

孔教与淫祠——清末庙产兴学思想的一个侧面(村田雄二郎)

近代中国的体制构想(佐藤慎一)

另一个“五四”(沟口雄三)

作者简介

沟口雄三,(1932-2010),生于日本名古屋,东京大学文学部毕业,研究生时代师从爱知大学著名支那史家入矢义高,开始李贽文献的阅读和中中思想史研究。先后任东京太学文学部助手、中经琦玉大学讲师。东京大学文学部副教授,教授。在此期间,他成功地打通了东京大学文学部文史哲的学科限制,建立跨学科的对话机制,并在1985年创建了“中国——社会与文化”学会。他在2007年牵头成立集全日本宋明学者为一体的《朱子语类》译注刊行委员会,正式启动《朱子语类》日译的二十年大五程。退休后任教于大东文化大学文学部,为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沟口一生不仅留下具有极大思想冲击力的著述,而且推动了多种国内与国际的大型学术活动。例如与中国学者发起“知识共同体”对话,持续讨论战争的记忆与责任问题等等。主要著作有《中国前近代思想的届折与展开》、《作为方法的中国》、《中国的思想》、《中国的公与私》、《中国的冲击》等曾主编出版了《中国思想文化事典》,《在亚洲思考》(七卷)翻译有中国宋代佛教典籍《碧岩录》和王阳明《传习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