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了食物从农场到餐桌的非凡之旅,以及由此带来的对政治、经济、环境甚至艺术的深远影响。在现代社会,食物从产地到餐桌,平均要经过上千公里的旅行。这种现象是怎样发生的?实际上,在人类文明的早期,我们的食物就在跨越国家和大陆了。古罗马人用双耳罐把橄榄油从西班牙运输到意大利。今天,冷链运输可以让挪威三文鱼在冷藏状态下到达中国,加工之后再运到美国。书中讲述的十二个故事,呈现了饮食全球化的宏大图景及其背后的技术创新。

目录

推荐序 / 罗新 III

引言 1

第一章 液体黄金:承载着罗马的财富的双耳罐 6

第二章 鱼骨中的生意经:挪威鲑鱼中国游记 29

第三章 罐装口粮:军粮促进食品包装技术 51

第四章 飞行的食物:柏林空运带来了冷战的胜利 69

第五章 盒饭配送:大企业也要向送餐大军学习 90

第六章 香蕉船:塑造中美洲政权 114

第七章 乳清的故事:蒙古游牧民族生活中的生物化学 137

第八章 桶中酒香:沉淀味道的橡木 162

第九章 喝杯茶吧:以商业利益为动力的运茶快船 179

第十章 有高度的食物:一年四季都能吃上的空运草莓 203

第十一章 更高更大更结实:包豪斯建筑师的灵感来源 223

第十二章 从天而降的玉米:冷战武器的新用途 243

后记 262

致谢 270

参考书目 271

关于引用来源的说明 282

索引 283

作者简介

萨拉·默里(Sarah Murray),英国旅行作家、自由撰稿人,曾在中国香港、越南等地工作,长期为《金融时报》《斯坦福社会创新评论》等媒体撰稿,撰写商业与社会和环境关系的报道。作品有《流动的盛宴:不可思议的食物之旅》、Making an Exit: From the Magnificent to the Macabre—How We Dignify the Dead等。目前居住在纽约。

译者简介:

向丽娟,自由译者,译作有《消逝在东交民巷的那些日子》《彻悟:印度朝圣之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