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内容简介

肖瓦特(Elaine showalter)在《她們自己的文學》中觀察到,女性作家經常被屏棄在經典之外。即使她們關注的議題與男性相同,其創作仍有意無意地被遺忘、忽視。因此,唯有重新挖掘被淹沒和不被重視的女作家作品,文學史的關照才能更多元全面。

幾乎所有文學史的著作論及台灣二十世紀女性創作的兩個黃金期,都坐落在五、六○年代和八、九○年代,僅輕描淡寫地帶過七○年代的女性作家。然而,儘管女性確實不喜歡寫鄉土,但是七○年代為數不多的女性鄉土小說也不應在文學史中缺席。尤其男性作家呈現單聲調的創作公式與女性形象,挖掘女性的聲音才能更立體地呈現鄉土文學的全貌。

雖然台灣女性文學研究在現今學界已然大鳴大放,但七○年代女性作家的相關研究卻相對闕如。因此,本書就以七○年代的四位小說家曾心儀、謝霜天、季季、荻宜為研究對象,將同類型文學的主流男性作家為參照的隱線,分別自勞工文學、女性性工作者文學、大河小說、農村文學以及武俠小說的主題文學,從而產生性別的對話、差異與補充。此書的五篇專文不僅讓台灣文學的樣貌呈現出不只是單一性別的論述,同時讓七○年代的女性小說家浮出歷史地表。

目录

自序─微姯流轉

導論

勞動與性別─楊青矗與曾心儀的女性勞工書寫比較與對話

一、前言 

二、勞動場域的透視 

三、內在心理的透視 

四、結論 

曾心儀小說中的女性性工作者研究

一、前言 

二、關懷女性性工作者的主體性 

三、批判跨種族男性同盟 

四、隱喻獨立自主的國族寓言 

五、結論 

客家女性的歷史長河─論謝霜天《梅村心曲》的女性歷史關懷

一、前言 

二、作為第一部台灣女性大河小說的《梅村心曲》 

三、《梅村心曲》具女性意識的客家女性特質與深度客家日常 

四、結論 

女性鄉土─季季的農村書寫研究

一、前言 

二、季季小說中的農村圖象 

三、季季小說中的農村女性 

四、結論 

女性江湖─荻宜的武俠小說研究

一、前言 

二、首位台灣女性武俠小說家崛起的因緣

三、女性自覺的江湖武林 

四、柔性感官的女性武功 

五、結論 

論文出處

作者简介

戴華萱

  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現任真理大學台灣文學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成長小說、李昂研究、性別研究。著有《聚光燈外──李昂小說論集》、《成長的迹線──台灣五○年代小說家的成長書寫》、《鄉土的回歸──六、七○年代台灣文學走向》。主編《咱的土地,咱的詩──台語地誌詩集》、《連易宗影像拾珍──一九六○年代的淡水/台灣》、《打開淡水老信徒的相簿──淡水長老教會那黑與白的年代》、《那些年,淡水古蹟說故事》、《淡水牛津學堂典藏拾珍》、《臭油棧──那二十年在殼牌倉庫的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