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内容简介

本书由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主编,由多位知名汉学家杨联升、陈大瑞、全海宗等著,阐述中国古代的中国中心主义,从历史看中国的世界秩序,同时对各朝代的朝贡制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读来引人入胜。

目录

一种初步的构想

中国中心主义及其问题

一些假设:中国的世界秩序的源流

目的与手段:中国对外关系的各种实践

本书的要点

从历史看中国的世界秩序

以中国为中心的世界秩序:神话与事实

郭嵩焘:《绥边征实》

经典儒家对待外族的传统

帝制时期的绥边观点

羁縻政策:历史考察

明初中国与东南亚的关系:背景分析

优越感神话的起源

正史中的优越感神话

截然不同的南宋与元朝

公平观念

包容一切的观念

优越与平等

清代朝贡制度新解

中国的朝贡观念及其在国外的认同

清朝对外部世界的看法

朝贡与贸易之间的关系

朝贡贸易的性质

清初的对外贸易政策

清代中朝朝贡关系考

朝鲜使华使团

中国使朝使团

朝贡关系的经济面相

贡品和赏赐·赐给使团成员的礼物·使团的旅费·贸易

对朝贡关系的简要评价

作为萨摩藩属地的琉球群岛

1609年入侵前的萨琉早期关系

萨摩藩对琉球的监管

琉球与日本的朝贡关系

萨摩藩对琉球群岛的区别对待

萨摩藩的经济动机与对华贸易

清代琉球王的册封

琉球请求册封

册封使团的组成

文官对航海的观感

首里的准备工作

册封典礼

册封使团在那霸的贸易活动

文化活动

中国人和琉球人对双方关系的看法

中越关系中的干涉与朝贡,1788—1790

西山暴动的发生

1788年清政府的干涉

事件的解决

越南国王入京朝觐

中越关系的模式

中国与内亚的关系:匈奴和西藏

帝王美德在内亚影响微弱

汉朝与匈奴之间的实力关系

19世纪中叶以前的清藏关系

满族蒙古政策的起源

1368—1884年间的中国与中亚

来自中亚的“朝贡”

朱棣与沙哈鲁·伯哈德

朝贡和贸易:1755年前的传统关系

满族人与和卓:中国得到中亚的一块土地

清朝与荷兰的关系,1662—1690

中荷交往编年史

中荷关系的动机与冲突

中国的外交传统

中国的世界秩序中的早期条约体系

对世纪中叶的新观察

条约延续中国传统

朝贡体系漫长的黄昏

使用西方战士的传统

一种解释:权力结构和文化

中国的世界秩序观:过去与现在

辞汇表 索引

地图

作者简介

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1907—1991)是美国最负声望的中国问题观察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曾在中国研读、旅行、教学。1955—1973年费正清任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并任哈佛大学希根森(Francis Lee Higginson)历史讲座教授。20世纪美国众多有影响的中国问题专家皆出其门下。在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前夕,美国高层领导人案头摆放的就是他的《美国与中国》。

费正清的主要著作中译本:《美国与中国》(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伟大的中国革命(1800—985年)》(The Great Chinese Revolution 1800—1985)、《观察中国》(China Watch)及《中国:传统与变迁》(China:Tradition and Transformation)等。费正清任主编的书有《中国的思想与制度》(Chinese Thought&Institutions)和多卷本《剑桥中国史》(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