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漫長的五百年華人移民史,其實始於明代移民先驅──鄭和。鄭和七次遠航,開拓了近代早期的中國與世界經濟貿易的路線。中華帝國晚期專制的朝廷,漸漸與愈發活絡、複雜的社會產生矛盾的現象──商貿崛起的勢力,激起人民向外發展的需求,伴隨著人口遷移與空間流動。中國從內部漸進性的國內移民遷徙,到後期因鴉片戰爭革命性的經濟崩盤而向海外發展,「移民」在中國,從未停止過。
中國海外移民與眾不同的特質,在於他們對家鄉的情感的「聯繫」,空間的「分離」,並不是華人移民的本質,反而是強化、擴展、深入異地與家鄉間的空間維度,更深深影響中國經濟與政治的發展,進而創造了中國近現代史於全球經濟、貿易、政治體系中複雜綿密的網絡。
歐洲帝國主義在東南亞殖民體系形成的過程中,華人曾經是重要的推手。僑居於殖民當地的華人,成了殖民當局不可替代的臂膀,透過語言與地緣優勢,華人替殖民當局進行稅收與勞工的仲介者,漸漸形成殖民當地的「二等公民」。歐洲殖民者因「既需要華人,又害怕華人」的矛盾拉扯,進而引起大規模的排華與屠華事件。
孔復禮教授運用極具原創性的研究觀點,對華人的移民歷史展開深入的探討,將其置於世界歷史的大框架下重新檢視,闡述深刻、研究細緻入微、表達清晰簡潔,爬梳五百年漫長海外華人移民史,重新思考僑居海外華人與中國近現代中國發展之密不可分的關係。
作者簡介
孔復禮(Philip Kuhn,1933-2016),又名孔飛力,美國著名漢學家。生於英國倫敦,1964年獲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師從費正清(John Fairbank)和史華慈(Benjamin Schwartz),其研究領域為清代史及海外華人史。孔復禮曾為哈佛大學希根森(Francis Lee Higginson)歷史之講座教授,與東亞文明與語言系(East Asian Languages and Civilizations)之系主任。其指導之博士生有卜正民(Timothy James Brook)、杜贊奇(Prasenjit Duara)……等人。
孔復禮曾先後出版《中華帝國晚期的叛亂及其敵人:1796-1864年的軍事化與社會結構》(Rebellion and Its Enemies in Late Imperial China; Militariza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1970)、《叫魂:1768年中國妖術大恐慌》(Soulstealers: The Chinese Sorcery Scare of 1768,1990)等著作,獲國際學術界高度讚譽。1990年後,孔復禮致力於海外華人史,並歷經十年潛心研究,推出本書。
譯者簡介
李明歡,廈門公共事務學院人口研究所之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及教授。畢業於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Universiteit van Amsterdam)。主要研究領域為移民社會研究、族群及跨文化比較研究,尤擅長國際移民、海外華人社會及中國僑鄉文化研究。自1986年,曾於中國閩、浙、粵僑鄉,歐洲之荷蘭、法國、英國、義大利、德國、匈牙利等十餘國,及美國紐約、加拿大溫哥華等地從事華僑華人歷史與現狀之實地調查。其代表作品為《歐洲的東南亞華僑與海洋亞洲》(2005)、《歐洲華僑華人史》(2002)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