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内容简介

第一篇傳統軸心文化的當代價值

壹,引言:「第二軸心」文化的當代追索

貳,道家思想與後現代社會環境倫理

參,中國正統思想的本義、爭論與轉型──以儒家思想為核心的論述

肆,儒家思想、自由主義與社群主義理念下的「公民社會」──一項兩岸思想實踐歷程的初步觀察

伍,略述中西德治與法治──—兼論孫學的人群管理

陸,王陽明的出世、入世與經世思想芻論

柒,東亞價值的省思──從“鄉約”與“村八分”文化探討中日價值的古與今。

第二篇20世紀以降中、日、台文化與民族認同的流變

壹,台灣民族認同的浪潮到公民投票的浪潮之反思

貳,民族認同與公民社會:以兩岸發展為例

參,日本311東北大地震中的台灣媒體角色與災害關懷之反思

肆,中國、日本、台灣「和」文化的世紀挑戰

伍,1945年後「戰爭物語」迷思的拆解──形成日本Ⅱ戰「戰爭觀」的思想淺解

陸,孫中山思想的社會公平正義觀

第三篇兩岸政治與交涉轉型的世紀解讀

壹,新政局中「行政」與「立法」的關係──以小三通為例的分析

貳,中國西部大開發中經濟與民族政策的反思──兼論若干新疆經驗

參,初探「三個代表」與中共政治發展之習題

肆,閩台經濟如何互惠?──從Sen「倫理與經濟」談起

伍,兩岸互信基礎的深層文化課題與前景

陸,孫文學說的意涵與當代兩岸軟實力建設

柒,百年來兩岸憲政發展的文化解釋

捌,台灣在世紀交錯中的兩岸再定位

第四篇 超越與會通古今的方法與範例

壹,中西文化「超越意識」的反思──一項思想史的比較分析

貳,香港中文大學「全球在地化」的模式分析──高等教育與學生為本的反思

參,從「文化抉擇」看後冷戰新時代東亞的歸趨

肆,東南亞陳嘉庚、楊忠禮的文化情懷、認同與奉獻

伍,台灣老齡化社會人權的若干觀察──感懷一古今會通的人格者徐震教授

陸,從方法論審視余英時對古今文化的超越與會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