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内容简介

本书属于“日本近代对中国边疆调查及其文献研究”丛书之一,获2016年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资助。本书为译著,主要叙述日本杂志记者深谷松涛、画家古川狄风两人自1915年12月至1918年3月多次深入中国东北及内蒙古地区,进行调查以获取各种信息的踏查记。书稿主要由“千山绘画巡礼”“满洲乞食旅行”“海洋岛观捕鲸”“长白山探险记”“鸭绿江遇险记”“蒙古横越记”等部分构成。目录:总序译序自序再版序第一章行程与目的第二章从北京至喀喇沁王府第三章在喀喇沁的工作第四章喀喇沁之风俗习惯第五章暂别喀喇沁第六章重返喀喇沁第七章从喀喇沁王府至赤峰第八章滞留赤峰与启程准备第九章从赤峰出发第十章有五十余头牛的牛棚第十一章国公坟遗迹第十二章乌丹城第十三章初见纯蒙古地区之风景第十四章东翁牛特蒙古族人的人情与风俗习惯第十五章再经乌丹城调查国公坟第十六章二访翁牛特王府第十七章翁牛特的物价以及货币第十八章美丽的玉饰第十九章东翁牛特的饮食第二十章在东翁牛特作古迹调查时遇到的困难第二十一章三访乌丹城第二十二章蒙古的“ebesange七”与蒙古少年第二十三章行走在东翁牛特沙漠中第二十四章沙漠之艾勒与猛犬第二十五章征用车马与沙漠之景第二十六章古风犹存的沙漠之艾勒第二十七章一碗洗脸水第二十八章西拉木伦河沿岸第二十九章东翁牛特的沙漠第三十章沙漠中探访古迹第三十一章沙漠中的古迹第三十二章朔风凛冽第三十三章大拇指与小手指第三十四章吸烟第三十五章横渡冰雪初融之西拉木伦河第三十六章等待河水下落第三十七章沙漠中的五铢泉第三十八章蒙古族之乐器第三十九章洗衣于潢河岸边第四十章达如嘎之势力第四十一章渡河的准备第四十二章横渡潢河第四十三章巴林的风俗人情第四十四章礼数周到的巴林人第四十五章佩带手枪投宿于仓库第四十六章巴林的腌韭菜花第四十七章日俄战争时期的敢死队第四十八章狗的节日第四十九章岂有此理第五十章大巴林王府第五十一章逆查干木伦河而上第五十二章纯蒙古式的住居第五十三章穷人家的生活第五十四章兴安岭与白塔第五十五章调查辽代行宫第五十六章白塔艾勒里的病人第五十七章向小巴林进发第五十八章小巴林王府第五十九章与学生久别重逢第六十章海市蜃楼第六十一章辽上京第六十二章朔风第六十三章野杏树第六十四章阿鲁科尔沁之行第六十五章白城之调查第六十六章马贼袭来第六十七章穿行于兴安岭第六十八章翻越兴安岭第六十九章风俗的变化第七十章翻越帽子岭第七十一章西乌珠穆沁第七十二章逐水草而居第七十三章“bombor”句第七十四章蜿蜒起伏的大陆第七十五章家畜之饥馑第七十六章西乌珠穆沁的仙境第七十七章马贼掠夺的痕迹第七十八章参观盐湖第七十九章马头琴第八十章nanglid大人第八十一章妇人所造之陶器第八十二章“高句丽”遗址第八十三章外蒙古人之困第八十四章风俗的迥异第八十五章分配羊肉第八十六章黑龙江道第八十七章蒙古包式的喇嘛庙第八十八章车臣汗部之王府第八十九章“hira”同“pila”第九十章逐水草而居的贫困人家第九十一章盛开着水菖蒲的原野第九十二章彪悍的巴尔虎人第九十三章索伦调查失败第九十四章无首石佛与盐花第九十五章樱草第九十六章旱獭之繁殖第九十七章东乌珠穆沁的兵士第九十八章相骨术第九十九章野花枕头第百章丰收的喜悦第百一章农业第百二章嗜酒第百三章灵之说第百四章西扎鲁特第百五章牛粪的特征第百六章萨满仪式第百七章阿鲁科尔沁的即兴诗人第百八章摔跤第百九章醉汉第百十章能融化蜡烛的酷暑第百十一章再渡西拉木伦河,重归乌丹城第百十二章卖马第百十三章赤峰之调查第百十四章重返北京第百十五章前往张家口第百十六章骑骡马翻越阴山山脉第百十七章农舍赏月第百十八章张家口之兴盛第百十九章进入蒙古地区第百二十章农业之地第百二十一章进入牧业地区第百二十二章多伦诺尔的商业第百二十三章调查上都城第百二十四章被误认为马贼第百二十五章前往西拉木伦河的上游第百二十六章到达经棚第百二十七章从龙王城遥望达赉诺尔第百二十八章达赉诺尔湖的黎明第百二十九章从经棚至白家营子第百三十章在土城子受害第百三十一章爸爸,去那里第百三十二章乡下客栈的特点第百三十三章土城子出发之际偶得石狮第百三十四章沙漠遗址拾得东胡指环第百三十五章横渡巴林桥第百三十六章在大板偶遇天主教徒第百三十七章踏上曾经走过的路第百三十八章告别西拉木伦河流域第百三十九章调查老哈河流域第百四十章到达奈曼第百四十一章雁南飞第百四十二章强盗之巢第百四十三章成功的汉族人第百四十四章受阻于老哈河第百四十五章进入敖汉第百四十六章重回令人眷恋的赤峰第百四十七章前往朝阳第百四十八章朝阳及其周边调查第百四十九章患病徘徊于生死的边缘第百五十章从锦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