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马尔夏克(Boris Marshak,1933—2006),圣彼得堡人,考古学博士,俄罗斯冬宫博物馆高加索和中亚部主任,历任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杰出访问教授。的中亚文化历史学家、粟特文明专家。2006年夏季殉职于中亚沙漠考古场地。如今马尔夏克教授在塔吉克斯坦的墓地,已成为新一代考古人心目中的圣地。 在国际丝路考古领域,马尔夏克多年来担任联合国考古遗址塔吉克斯坦场地队长;与妻子腊丝波波娃博士五十年来一同挖掘片治肯特古城,传为丝路学界佳话。他主持挖掘的中亚遗址有片治肯特古城带谷仓的娜娜女神宫殿、布哈拉古城的瓦拉赫沙红厅壁画,撒马尔罕古城的大使厅壁画等,被学界尊为“中亚考古之父”。 马尔夏克在中亚壁画领域代表著作有:《粟特壁画史诗》《粟特壁画中的传奇、童话、寓言》《粟特壁画的岩彩分析:从艺术史到实验室》《粟特艺术中的娜娜女神信仰》《粟特壁画上的农神图像》《粟特壁画中的狩猎图》《粟特壁画与北朝粟特人石葬具艺术比较》《片治肯特古城考古发掘报告(1983—2006年)》等。 毛铭,伦敦大学艺术考古博士,伦敦《中亚艺术考古学刊》编辑,在大英博物馆讲授《被遗忘的丝路:中亚五国》,守护联合国遗址的中亚考古队队员。现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漓江出版社《丝路艺术》期刊编委。目录
序一 玄奘之旅:血汗见证的“丝路译丛”(徐文堪)序二 欧亚文明碰撞与交融的壮阔历史场景 (葛承雍)
译者前言 重新唤醒的北朝 (毛铭)
前言 纪念马尔夏克 (荣新江)
卷一 壁画与娜娜女神
开启粟特艺术的钥匙
片治肯特古城带谷仓的娜娜女神壁画(700—725年)
辉煌的撒马尔罕大使厅壁画
卷二 突厥人与粟特人
独特的粟特社会构成
突厥人与粟特人
粟特与外来文化的互动
粟特考古史
卷三 粟特与北朝
Miho石雕上的粟特生活和艺术样式
Miho石棺与北朝粟特石葬具艺术(550—579年)
附录一 马尔夏克历年著作 (荣新江)
附录二 中亚考古之父:鲍里斯·马尔夏克(1933—2006年)(乐仲迪)
附录三 埋在沙漠热土中的中亚考古之父 (毛铭)
参考文献
内容简介
《突厥人、粟特人与娜娜女神》是马尔夏克在2003年夏到2006年夏带领联合国中亚考古队分别在撒马尔罕和片治肯特场地进行挖掘的考察结果,全书分为三卷——《壁画与娜娜女神》《突厥人与粟特人》和《粟特与北朝》,阐释了中亚粟特古国文明的异彩纷呈以及粟特商旅在丝路历史上的重要角色。作者以“开启粟特艺术的钥匙”一文开篇,将其多年的中亚文化研究与现场考古结合,高屋建瓴地论述了粟特古国的文明和艺术传统,粟特的历史和社会构成,以及粟特与拜占庭、波斯、印度、中国及突厥草原等外界文化之间的精彩互动。全书既有向读者宏观介绍粟特文明的篇章——如《粟特考古史》具体论述了粟特文明的源起、断代及其发展历程,又有针对当下的新考古成果的阐释,几篇新的文章解读了娜娜女神壁画、撒马尔罕大使厅壁画以及Miho石棺上的艺术细节。此外,书中还有两篇是马尔夏克夫人腊丝波波娃著(或与马尔夏克合著),堪称夫妇俩在片治肯特考古五十多年的合璧之作。作为粟特学、丝绸之路的考古专家,马尔夏克此书涉及当今世界丝绸之路文化研究的新考古发现以及新成果,填补了近十年世界丝绸之路学的空白。